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学是如何分班的,有清楚的吗

小学是如何分班的,有清楚的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0
  • 发布时间:2024-05-11 10:40:06
没有规律。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小学包含在九年义务教
内容详情

没有规律。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小学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小学教育不收取任何费用。

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8.1万所,比上年减少0.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增长1.5%;其中,城市小学招生765.3万人,同比增加44万人,增长9.3%。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国民**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小学堂”划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

国民学校分前期(四年)和后期(三年)。1922年,国民学校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国民**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由于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

这个要看城市地区及学校,每个城市每个学校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城区小学基本都是 三年级以后要重新分班,据说是有些老师是专门教低年级段,有些是专门教高年级段。但是有些地方没有分班。一般公立小学是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分班的:

一、分班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男女生比例均衡原则。

2、坚持“分堆抽签、均衡分配”的原则。

二、分班办法

校长主持、指导,教务处组织、实施,家长协助、监督,新生班主任参与。

三、新生分班方法

1、新生入学由教务处统一编号;新生名单一律录入电脑,不在电脑名单内的学生,一律视同为非录取学生。报名录取结束后,由教务处统一公示录取名单。

2、校招生领导小组成员在开学前拟定分班方案,由教务处具体实施。

3、学校成立新生分班“工作小组”,教务主任为组长,副教务主任为副组长。

4、教务处提供分班名册时,只出现学生序号、性别及相关情况,不得出现学生姓名或其他信息,以防分班作弊。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