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苏轼的诗词写作文如下:
范文一: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诗曰:水光潋滟请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今日西湖正如诗曰,朦朦烟雨,柳影婆娑,是人间天堂,更胜似天堂人间,整个杭州像一根玉带环湖围山。
西湖的碧波,在雨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岸边,拂水的垂柳轻轻地随风摇曳……西湖的花儿开了,开得如此多娇!特别是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露珠还时不时地从花上调皮地跳下来。青绿的树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下了腰。
细细端详,樱花仿佛嫣然微笑,喷出醉人的芬芳。路边的兰花清幽高雅,亭亭玉立。花开正茂,芳香四溢,我被这兰花深深的迷住了!雨又大起来了,雨珠儿“噼噼啪啪”地落在西湖。此时,雨中的西湖显得婀娜多姿。我不禁叹曰:雨朦朦兮西湖美!
范文二:
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诗,诗中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西湖。春天,西湖一片生机勃勃,柳树脱掉冬天的银装,抽出新的枝条,换上春天的新装。太子湾公园的郁金香也盛开了,有红色、橙色,蓝色……漂亮极了!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地热烘烘的。在碧绿的湖中,曲院风荷的荷花竟相开放,它们姿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立在湖中、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风中左顾右盼、有的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含苞待放。河边的柳树和荷花遥相呼应,长得更茂盛了。
秋天,西湖有些树木变黄了,有些树木则显得更加苍翠。秋风吹过,**的叶子在空中飞舞,飘落在地上,地上像铺上了层金黄的地毯。
松鼠忙着搬运松果,准备过冬了。冬天,白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落下来,西湖的树木好像披上了厚厚的银装,整个西湖沉浸在白色的雪里。西湖虽然冷,但还是吸引了许多游客。西湖,我爱你!愿你越来越美!
关于写苏轼的作文汇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我精心为你整理了关于写苏轼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篇一:苏轼,我读懂了你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然而,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
篇二:寻找苏轼的灵魂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目光穿透荧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绳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
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
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袭蓑衣,让心灵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凭那湖海烟雨、任凭那山高水阔都泰然度此平生,苏轼的灵魂轮廓是潇洒的,在潇洒中却丝毫不少侠气如虹,在他看来,倒行归隐山水中才是最为逍遥的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淘没淘得千古的英雄人物,我无从得知,可我却知道,这句词过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东坡的感叹是无尽的愁,乌台诗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时的他多么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可过往的马蹄声告诉他,这是事实,悲痛之余,把樽中的美酒洒向江中,祭拜那亘古长空的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吟诵舌尖这句已嚼烂的词,突然感到一种不可言表的情愁。对自由的思念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化作优美的文字,在高楼徘徊了千年不绝。
苏轼的灵魂是无迹可寻的,由于他的灵魂是气体。
只能在这里祝愿苏轼有一个好的今生来世。
篇三:苏轼是一首诗词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胡寅
东坡之诗以豪放着称,凄凄惨惨的一生坎坷精心铸造出诗词的华丽,凄凉落寞平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强、爱国的心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还有那激昂旷达之感情,豪迈奔放之气概,他将灵魂置于诗词,将生命化作一道不朽的诗篇!
公元1075年正月,苏轼独坐窗前。对妻子深深的思念让“夜来幽梦”将他带入奇幻世界,在那里,他仿佛回到了十年前,与早已幽明分抛妻子相逢,似乎又回到了那十一年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岁月。身在密州,心却在眉州,与她生死隔绝。现在的她还好吗?在那个天堂过的还好吗?他多么想去看看呀。但事隔多年,诗人早已白发苍苍,她还能认得他是曾经自己的心上人呢?即使见了面,也无法就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罢。风雨十载,诗人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妻子说,然而,从何说起呢?以至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了罢。猛然惊醒,窗外寒风猛烈,吹断了诗人的思绪,让他回到现实,提起笔,将自己的心境化作诗篇跃然纸上,用诗歌寄托思念,字字血泪,依依不舍。
公元1076年中秋节,苏轼举杯邀明月,试问“明月几时有?”同时又向往着天上的那个美好的世界——那个美丽的月宫里,今年是第几年呢?穿一袭米色长袍,微微卷起袖子,坐在如水的月光下,抬头仰望碧玉般的月亮,白银盘里放着月饼,轻酌一杯酒,飘飘欲仙,想要脱离世俗来到月宫仙境。可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怎么又踌躇了呢?想到自己的兄弟苏辙与自己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诗人不禁在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思念兄弟,深深手足情,何以忘怀?加之他那忧国忧民情,忠国忠民心,怎能舍弃人间投奔月宫呢?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击,让作者矛盾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抛弃祖国抛弃兄弟投奔自己所爱啊!既然无法离去,既然无法相见,只好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毕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来劝慰自己了罢。
拥有博大的才气,对政治局势有自己看法,却被贬到地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胸有大志的气魄,使他在密州的郊猎中,怀才不遇的心情涌上心头——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呀!“鬓微霜,又何妨!”即使不年轻又如何?自身理想与现实的重重矛盾,让他感到无比压抑,虽然已不再年轻,却拥有比年轻人还要“狂”的想法,一个“狂”字概括了他的思想与心情。压抑、痛苦、愤懑,何时才能真正被人们所认同?何时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朝廷呢?这种痛苦,大概只有他能体会到吧。
苏轼几次游赤壁,并且都留下了千古名诗来纪念。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还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哀痛?政治上屡屡失意,本想从美丽景色中寻找洒脱,但依旧无济于事。那一切,只是南柯一梦罢,梦破灭了,心依旧哀伤,不禁没有找到轻松,反而使心情更加沉重。此时的他,正是当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他,究竟何去何从呢?
唯有将心境化作豪迈诗篇,挥毫写出,将永驻人间。
他,一改宋词中凄凄楚楚的婉约风格,开创豪放诗词;他,才华横溢,却一直怀才不遇;他,不畏挫折,历经坎坷,终于铸成壮丽诗篇!
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首诗,一支绝唱!
篇四:走进苏轼的世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篇五:苏轼当盛唐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才华四溢的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的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了苏轼来弥补。
爱情
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是爱,门当户对就是爱,两小无猜,亲上加亲就是爱。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然而压不住苏轼。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墙之外,那边秋千的吱呀声合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心中的涟漪。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声渐息,只留下多情的长叹。
数十年后,头发由黑到白,多情的心变成了独钟。可是只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爱情找到了,却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时间,空间发生了巨变,无法改变爱。在孤坟前驻足,想着再见面时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你在里头,我在外头,咱们还能见面吗?
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泪能表达。
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非常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了又何妨?我还可以率领千骑卷过平岗!
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篇六:不朽的名字——苏轼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他,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千古传颂的名字——苏轼。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由于他那耀眼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所以他注定了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风飘飘,水汤汤,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架一叶扁舟,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他,想起了周郎,“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道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顿首沉思:自己满复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却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
他的思绪想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
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那种小女子。
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适合杜甫的多愁善感。
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轼的关东大汉,他只吟唱“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就像一个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却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领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领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情系于明月之上,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唱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风雨一生,坎坷一生,豁达一生。沉睡千年的骸骨却有着存活万世的精神,不朽的名字——苏轼。
篇七:关于写苏轼的作文“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遇雨而不惊,雨晴而不狂喜。面对打击毫不失意,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生命的从容令我难以忘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苍明的月,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啊!然而,朝廷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总是“别时圆”。境遇的惨淡,寂寞无依,化为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苏轼与常人一样,有心结。(非常好。)
可他参透人生,有结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婵娟。
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于逆境中自我调整,不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对面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愁苦。
苏轼的笔下,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它源自磨难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沦,不气馁,源自博大的胸襟,豁达的心态,源自从走过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让自己的生命超于荣辱得失,真正解放、开阔、自由。
苏轼让我记住了生命的从容。这生命的从容,我会永久记下,也许我不会达到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会一直走向它。
1. 写苏轼的作文
与苏轼相遇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2. 写苏轼的作文江西卷《脸》
[例文]
脸
(一)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身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苏轼微醺,一张脸在初春的微寒中红润润的,雨水顺着这张脸滑落下来,流到嘴角,在笑出的酒窝里打了个旋,滴落在地上。
这是怎样一张脸呀!他笑着,笑别人的狼狈,笑自己的“癫狂”。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他的眼睛微微睁着,嘴角因为肉体的疼痛一抽一抽的抖动着,凌乱的头发在脸上横冲直撞。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谩骂与拷打并行,侮辱与诽谤交织的通宵,他的脸上总是留着雨的印记。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汴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水在他脸上淌着,泪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彩虹,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
[简评]
这篇文章几乎与全国甲卷的例文一模一样,不过在个别词句上稍加变动(变动部分用下划线标注),就妥贴的转变为《脸》。文章在第一二两个部分分别加入了一个小段落,以突出“脸”。作者深知“脸”上的一切都是“内心”的表现,因此,这些段落的加入就显得不着痕迹,贴切自然了。
《脸》这个文题有很大的宽容度,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表露,这就使得很多文章可以转化为《脸》。作者抓住了这个窍门,不费什么笔墨,就把自己原先做过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定风波》一文移植过来了。
很多同学拿到抽象的概念性的题目尚且可以马马虎虎的对付出一篇文章来,一旦遇到形象性的题目思路立刻就被形象禁锢住了,绕来绕去写不出什么有深度的文章。连这篇文章的构思技巧是可以借鉴的。这不是抄袭,而是“偷自己的懒”,利用自己平时作文的积累而进行深加工。这种文章在考场上往往因为思想的深刻,语言的成熟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在此,评论者也可以偷自己的一个懒了,对于文章的其它评价可以参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定风波》一文的简评。
3. 求一篇写苏轼的作文,要写苏轼的一生,带上当时苏轼写的诗500我眼中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4. 与苏轼相遇的作文怎么写和苏轼相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首清新脱俗的词曲则出自北宋名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他向往着的美丽的梦想天堂,却耐补过寂寞,只能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海誓山盟.
自始以来苏东坡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一直是风流倜傥,潇洒豪迈,胸襟开阔的大才子.他的诗绝大部分也是抒发了其本人的真实情感,突破了封建的界限,风格大胆豪迈,语言令人荡气回肠.
苏东坡说起来与我们还密不可分,颇有渊源.900年前,苏东坡被贬职,出任杭州太守一职.当时来杭的苏东坡,看到唐代白居易整治过的西湖灌溉工程,年久失修,不但不能保证稻田用水,连市民饮水也成了问题。湖里杂草丛生,已经占去十之二三的水面。此刻几乎整个西湖都被淤泥水草堵塞,湖底上升,水位变浅,再加之输水管道损坏,老百姓只好喝钱塘江潮涌来的带点咸味的水。
于是苏东坡便带着民工们,利用四个月的时间才使得西湖恢复了碧波荡漾的原貌,听说当时西湖上藤缠着的许多水草,纠缠不清,更为疏理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苏东坡一有空就来监督工程或亲自下水铲除,大大鼓舞了士气,据说,东坡肉也是当时人民为了感谢他才做的佳肴.苏东坡将那些挖出水面的的杂草,淤泥堆积在湖中心成为了现在鼎负盛名的苏堤.更为西湖这一洼湖水凭添了更多姿色.
如今漫步在苏堤上望着脚下清澈的湖水,盛开的莲花,苏东坡的情思未了,游人依旧能感受到这位宋代有名大诗人的风采.
堤下湖光潋滟,堤上绿柳婆裟,婆裟的柳条交织在一起,将长长的秀发浸飘在西湖的碧水之中,两岸巍巍青山,尽头叶叶小舟,置身于这片美景之中,我整个人仿佛已经融化在这茫茫西湖中.
5. 急需写一篇跟苏轼诗句有关的作文,八百字历代对苏东坡的精辟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6. 写一篇关于苏轼800字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今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希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可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7. 关于苏轼的作文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吗? 桥上的花再一次开了。
而我,终于遇见了你。 只看见,青青的竹杖,绿绿的芒鞋,以及被雨淋湿的衣裳。
你的笑容从容洒脱,幽然超俗,你的眼神,更是令人心动,秋风碧水泛清波。 真想问你一句:“难道你不埋怨世俗吗?难道你甘心被贬吗?你不想成就你的人生吗?” 我早已猜到他的答案,他早已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东坡的一生极坎坷:爱情受挫,仕途受阻,政治上受拖累,无尽的冤屈无处伸。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般生活。
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留下不朽的文采,在历史舞台上闪闪发光。 转眼,千年已逝;转眼,你已白发苍苍。
任由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愁。 你是如风的男子,有如风的心,你用你生命的精华,舞出绚丽的舞姿!用刻刀刻下你华美的舞姿,让后世仰望你,你的豪放成为北宋的一道风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wonderful!。
8. 结合苏轼生平的写一篇文章苏轼的一生 引言:“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 今天读到了老师写的《苏轼的审美人生》一文,是我对苏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苏轼的诗,最初只是觉得他的是写得很豪放,对他们人并不了解。可是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在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敬佩,他的文采,他的性格。
下面,我仅对苏诗作一下介绍:(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
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
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二)苏轼的人生观,审美观:苏轼多元的人生观及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对其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近几年研究者对此各持不同看法。如蒲友俊《超越困境:苏轼在海南》(《四川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认为,苏轼乐观豁达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态度,使他能战胜在偏远穷荒的海南儋州的种种迫害和磨难,登上诗歌创作和文学思想。
9. 写一篇题为“与苏轼相遇”的文章1、写出当时社会状态.(可以写恶劣点、夸张点)
2、与苏轼怎么相遇的,自己想象. 随便想象.
记叙几件事,暗中点出苏轼的 家境、为人、才华、幽默及他的缺点.
这几件事中,其中可以写你与苏轼的“斗法”.
在他的“缺点”方面,写出他做“错”的几件事.(不可错得太大,不然就不能反转笔锋了)
其实要暗中点出他只是被迫无奈.认为他有“错”只是世人眼光低.
再反转一笔,把他在逆境下的缺点变为优点(自己想) 办大事、不拘小节. 为民、为百姓不惜一切.
最后总体概括. 发出你的感想.
“你”可以在事件中作为称托. 把“你”写得高,或是写得低都可以. (但不要高过苏轼)
可以把“你”的性格写得夸张点,与苏轼作对比.
但有明中暗,暗中明的对比就好. 吸引读者. 幽默句子多点.
1. 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
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很多人受过伤。
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你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
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2. 作文《苏轼我想对你说》这个东西比较随便,因为我们都没见过苏轼。
请看下文!~ 苏轼我想对你说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
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
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你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很多人受过伤。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你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
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
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3. 《苏轼我想对你说》小作文苏轼你曾为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惨语句,曾在农舍记下“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轻松随笔,你曾用笔墨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曾用“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出自己的心境……
苏轼,你的心到底是怎样的豪放与豁达,即使被贬,即使离开中央,却还能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样的伟大抱负,你到底拥有怎样开阔的视野,竟将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看的如此的透彻与清晰.
你曾歌唱出“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无奈心境,却又从赤壁欣赏到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静,欣赏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汹涌.你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却不乏“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悟.纵使生命如客所说的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般,你也毫不在乎的用“又何羡乎”的语句打动了“客”,我渐渐发觉,你不单单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哲学家.你的诗句不单单是豪放,而更重要的是内涵与韵味.你的诗词就像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开始的品味是苦的,但喝完后留下的则是淡淡的清香,给予了我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你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你在《水调歌头》中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看法.你把人生看得如此明朗,却为什么又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寂寥?你的人生是曲折的,是漫长的,同时也是渺小的,转瞬即逝的,你曾和孔子有过“逝者如斯”的相同看法啊!
你也许正因为知道时光恰似流水,所以才在清泉寺的兰溪旁,看着向西方流去的溪水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吧!
苏轼我想对你说,我欣赏你的文学作品与书法,欣赏你的才智与意志,但更让我崇拜的是你对人生的感悟和自身的乐观与洒脱.
可以吗
4. 题目苏轼我想对你说写800字作文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 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 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 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 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 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 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 辛。
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 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 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 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 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 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 很多人受过伤。
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 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 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 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 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 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最后, 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 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 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 生。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 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你始 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 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 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
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 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 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 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
因为整个生命被 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 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美到最后 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 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 都不会美。
5. 作文《苏轼我想对你说》这个东西比较随便,因为我们都没见过苏轼。。。请看下文!~
苏轼我想对你说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很多人受过伤。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你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6. 求一篇 《苏东坡,我想对你说》 300~400字左右的短文苏轼你曾为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惨语句,曾在农舍记下“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轻松随笔,你曾用笔墨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曾用“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出自己的心境…… 苏轼,你的心到底是怎样的豪放与豁达,即使被贬,即使离开中央,却还能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样的伟大抱负,你到底拥有怎样开阔的视野,竟将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看的如此的透彻与清晰。
你曾歌唱出“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无奈心境,却又从赤壁欣赏到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静,欣赏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汹涌。你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却不乏“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悟。
纵使生命如客所说的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般,你也毫不在乎的用“又何羡乎”的语句打动了“客”,我渐渐发觉,你不单单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哲学家。你的诗句不单单是豪放,而更重要的是内涵与韵味。
你的诗词就像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开始的品味是苦的,但喝完后留下的则是淡淡的清香,给予了我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你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你在《水调歌头》中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看法。你把人生看得如此明朗,却为什么又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寂寥?你的人生是曲折的,是漫长的,同时也是渺小的,转瞬即逝的,你曾和孔子有过“逝者如斯”的相同看法啊! 你也许正因为知道时光恰似流水,所以才在清泉寺的兰溪旁,看着向西方流去的溪水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吧! 苏轼我想对你说,我欣赏你的文学作品与书法,欣赏你的才智与意志,但更让我崇拜的是你对人生的感悟和自身的乐观与洒脱。
7. 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月凉如水,你可曾辗转反侧,只为寻得知己,在参差斑驳的竹影后,吟一曲斑斓…
东坡,我是愿称你若此的,不见君问青阁,黯然踱步,信手闲庭星色;究极那些失眠的缘由,此时却显得无关轻重。
你在这里,徜徉举措,安宁…
或些许醺醉,终是不必像那太白,对影成三人,其间寂寥,不必经受。
倾泻一院的凉意,带有隐约可触及的温柔,梆著声由远及近,似是三更…
东坡,那次偶遇的相逢带给了你什么?
一个略带柔软缱绻的夜间,一个知己,即使无酒,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我想我是向往的,那一场月间竹影,那一秒温暖。
若不是那次失眠,若不是犹如指引这般来这月下,若不是遇见一个同样失眠的人,恐怕不会如此叫人难以忘怀。
东坡,月色温凉,君亦安然。
8. 苏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您就是其中的一个璀璨之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许,在您的心中,周瑜是你的偶像,所以你不吝惜笔墨为他的出场构造了如此雄伟的铺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象中,石子穿空的雄伟气势,排山倒海般的惊涛拍岸,还有那磅礴的千雪飞舞,让我为之震撼,我知道,您在感叹自己的人生。
希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可壮志未酬的你,如今只能望战场赤壁寄情感于笔墨。挥洒于天地之间。
如此豪情的你将后人折服,被后人称赞。而又有谁能感受到你对周瑜的羡慕又不止这一点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小乔是很美,甚至比大好河山更美。但周瑜都拥有。
周瑜年少有为,抱美人而归。站在远处遥望的你,是否感到凄凉与悲哀呢?所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回神思感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但您并没有沮丧,而是面对山河感慨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醉饮一壶酒,掷杯于地,“趴”酒杯碎了,而您也醉了。
等您醒来已是壬戌之秋,才发现自己与客泛舟,举酒属客,颂明月的诗歌,背窈窕的文章,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宿与宿间徘徊,多情的你想到“明月星稀,乌鹊南飞”想当年“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嗜酒临江,衡硕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为之感叹,您与友人在船上以打渔为生,与鱼虾和麋鹿做朋友,这种安逸自由的生活,也许是周瑜也向往的吧。“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哎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天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快乐自得,也是一种乐趣啊。
也许,您壮志难酬,但您乐观不屈的精神,让我佩服不已。无论受到了怎样的打击和压迫,您心中的理想还在,壮志还在。
已是难能可贵的了。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不必理会外面的流言蜚语,浊者更浊,清者自清,也不必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因为无论您身在何处,都是英雄伟人。
更不必羡慕周瑜的丰功伟绩,因为您金光闪闪的形象为后人所铭记。
”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觉醒来,醉意未去。朦胧中,彷佛又见赤壁古战场,这里的一切似曾相识,彷佛冥冥中来过这里,脑海中文思泉涌,于是乎,抓来笔墨,奋笔写下《念奴娇。
赤壁怀古》。
9. 苏轼,我想对你说作文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有言,欲与君。
——题记欧阳修一时的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你毅然请求外调,离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