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如何理解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如何理解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0
  • 发布时间:2024-05-11 05:10:1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以荒诞而又隐藏焦虑和沉痛的人物、情节,塑造出了滑稽可笑却又无法让读者笑得轻松自如的文学样式。这种独特的文学创造风格更能够引起人们深思和感慨,也更能够让小说想要反映或表达的主题(国家命运、社会局面、人物现状等)以
内容详情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以荒诞而又隐藏焦虑和沉痛的人物、情节,塑造出了滑稽可笑却又无法让读者笑得轻松自如的文学样式。

这种独特的文学创造风格更能够引起人们深思和感慨,也更能够让小说想要反映或表达的主题(国家命运、社会局面、人物现状等)以一种鲜明的样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这就是黑色幽默的独到之处。

约瑟夫?海勒于196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类小说的典型代表,全书共有42章。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驻扎在皮亚诺扎岛上一支美国空军部队的生活内幕。章节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也没有主要的故事情节,所以给读者造成零散、杂乱的感觉。

如轰炸手约塞连为了复员回国而装疯卖傻;米洛为了谋取利益而发国难财等,都是独立的故事片段,无关紧要的情节看似与小说名“第二十二条军规”关联不大,小说里并未专门介绍“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具体条款,也未明确它是否得到公认。

然而,作家正是通过破碎的情节来告诉读者“军规”是并不存在而又无处不在的力量,这股力量充斥着不合理、不公平、无正义、无规矩的因素,它是串联起零散片段和独立情节的主线。

此外,小说中人物众多,情节荒诞,作家常常以搞怪夸张的言行来突出人物的某一侧面。主人公约瑟连就是一个受上级摆布的小人物,原本正直善良的约瑟连看透了社会的无法理、不公正,他只能选择彻底放弃希望和信念,做一个装疯卖傻的糊涂人。

除了约塞连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小人物形象,接下来,笔者将选取小说“第二十四章”中的米洛这一角色为例展开分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它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呢?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

疯子才能获准兔于飞行,

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同时又规定,

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

属头脑清醒者,

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

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

但它又说,

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

要不就不准回国。

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

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最后终于明白了,

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

是个圈套,

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个世界到处都由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

就像天罗地网一样,

令你无法摆脱。

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首次出版的时间是1961年,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这部小说创作的时候主要是以战争为背景的,这次战争就是比较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主要描写的是美国空军飞行队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在小说里面有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理论,《第二十二条军规》里规定如果你想要自己不去参加空军的任务,就必须证明自己精神失常,精神有问题,可是必须要本人证明,如果你自己能证明自己精神有问题,那恰恰就说明出了自己是一个正常人,所以它不允许任何一名空军不执行任务,而且要求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如果不服从命令,就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在一个意大利的小岛上,每个地方都处于一片混乱的情况之下,因为总有飞机对那个地方进行轰炸。在这个岛上有一个主人公就是约塞连他不听上级的命令,而且自己又很害怕执行轰炸的命令,所以他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而不断的进行努力,他总是像一只惊弓之鸟,听到这儿出现轰炸,他就赶快飞往其他地方,他是唯一一个想要逃避飞行任务的人,他总是一次次的找出理由来躲避任务,比如他装病住进医院,觉得医院才是最好的庇护所,能够让他不参加轰炸任务,而且能保证自己的命不受任何的伤害。

他还想过逃去其他国家,去其他地方,度过他快乐的生活。故事的最后,他选择逃到了中立国瑞典,去那儿度过了他余下的生活,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并且批评了荒诞的世界,整个军规都表示出了当时的荒谬。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美国空军中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当时的欧洲战场,战火纷飞,炮声隆隆,这里却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是个“官迷”,一心想爬到将军的高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一次次随意增加部下的飞行轰炸任务,企图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升迁。在他看来,这就是部下的义务,为他服务即等于为国负责。于是,引起了部下对他的怨恨。有人觉得“最痛快的事情就是有一天能看到这个畜生碰上飞机失事,跌得粉身碎骨”;有人干脆想一枪打死他,因为“你不干掉他,他就要干掉你”。

卡思卡特上校麾下,最引人注目的有这样三个人物:

一个是一本正经且野心勃勃的斯克斯考夫中尉。他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平素不苟言谈,道貌岸然,要是他偶尔微笑一下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与他竞争的军官得了重病。大战爆发,使他心花怒放,因为战争让他有机会每天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送死的小伙子大喊口令,而他本人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所以没有上前线的危险。他为了得宠上级,飞黄腾达,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士兵,为了使士兵在行进中手臂摆动一致,他竟然想出用铜丝把飞行人员的手腕固定在跨骨上的“绝招”,终于以不甩手的行军步伐,夺得了阅兵比赛的锦标。这一成功使他崭露头角,以后他一路高升,居然荣任指挥全军的中将司令官。

另一个“才能超群”的人物是伙食管理员米洛。战争为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财良机。与斯克斯考夫中尉不同,他的成功之路是包办部队的伙食,驾车去西西里、马耳他等地采购食品。他把各地市场行情摸得一清二楚,从而事事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他不但贱买贵卖,中饱私囊,而且还一手操纵了附近地区的食品价格。就这样,年仅27岁的米洛竟然办起了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连德国**也来入股。跨国公司一面和美军当局订立合同,包炸德军桥梁,轰炸费由美军负担,外加6%的利润;一面又和德军当局订立合同,包打美国飞机,高射炮火费由德军自己负担,利润也是6%。另外说定每击落美机一架,发奖金1000美元。米洛甚至建议,战争应由私人企业向交战各方**承包,如此,**既不必费事,企业又可以赚钱,岂不公私两利,随着跨国公司的飞机在世界各地的通行无阻。米洛也成了国际上的头面人物,他当上了巴勒莫的市长,奥兰的王储,巴格达的哈里发,大马士革的教长和***的酋长,总之,米洛活动到哪里,哪里就繁荣昌盛。有一次,米洛乘飞机到开罗,顺便把埃及市场的原棉统统收购下来,他垄断了棉花市场,一下子囤积这么多,简宜使他到了濒于破产的境地。可他灵机一动,遂和德国**签了一个新合同;接受德军的金钱,调美国飞机把美军自己的驻地炸个稀巴烂,造成严重伤亡,结果从德国**那里获取了暴利。这笔钱除了包赔轰炸造成的损失,弥补了他投机失利的债务之外,仍绰绰有余。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即本书主人公上尉飞行员尤索林。他本是一个正直诚实的爱国青年,满怀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立下了许多战功。后来,他在和周围凶险环境的冲突中,亲眼目睹了种种虚妄、荒诞、疯狂、残酷的现象。醒悟到自己受骗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抬头一看,就只看见人们拼命捞钱。我看不见上帝,看不见圣人,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拼命地捞钱”。由于这个发现,尤索林才感到,替这些人升官发财而卖命是毫无意义的,是愚蠢的。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变成一个典型的怕死鬼,他生活的目的就是活下去,活下去就是一切,活下去就是胜利。看到同伴们一批批地死去,他内心感到十分恐惧,在他看来,周围的人都在想暗算他,置他于死地。他断定,上级命令他执行任务和敌军高射炮的射击都是谋杀他的阴谋的一部分。他怀疑同事会给他的食物下毒,甚至觉得自己身上的全部器官都成了制造不治之症的兵工厂。在这重重危险中,尤索林凭冲动而不是凭智谋苦苦挣扎着。他力图置身一切之外,进而获得生的权利,但这使他显得更加孤立无援。他在失望之余,疑心整个世界都疯了,可是大家却认定是他自己疯了。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既然是疯子就可以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不过,第二十二条军规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舰还规定,飞满三十二驾次的人可以不再执行任务,当尤索林满怀期望地飞满三十二架次时,卡思卡特上校又把规定任务改为四十次,五十次……你还必须服从,否则就不准回国。最后,尤索林终于明白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一个永远摆脱不掉的圈套,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整个世界都由这个可以随意解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就象天罗地网一样,把你牢牢罩住,后来,尤索林在一些同伴的鼓励下,不顾一切地逃到瑞典去了。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也是著名犹太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黑色幽默出现于60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的作家侧重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悲观心情。

《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以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一个飞行中队为题材,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描述战争。本书的要旨正如作者自己说过的那样,“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我并不对战争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个并不存且又无所不在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象浮云一样漂浮不定,象梦幻一样瞬息万变,一会儿命令这个,一会儿又限制那个。它有无数项内容,它对一切领域都生效。很明显,这样一条具有无上权力和任意性的军规是官僚统治集团制定出来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的象征,集中表现了军事官僚体制灭绝人性的本质。它总是在设法整人,你无论怎样挣扎也逃不出它的手心;它总是有理,你总是无理,你必须放弃那想要问个明白的念头,你得时刻准备承受它的打击。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如此滑稽,如此可怕。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众多,但大多根据作者的意思突出其性格的某一侧面,甚至夸大到漫画式、动画式的程度,还有的则是象征式的。如卡思卡特着重表现了官僚体制的专制无理,米洛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视财如命,唯利是图的本质,而斯克斯考夫则着重表现了军事机器对人的个性的摧残和扼杀。至于本书的主人公尤索林,重点描写的是他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当代“反英雄”形象,尤索林在疯狂的与现实的两个世界之间游移,他同时被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所搅挠,他身上兼有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他的心在哭泣,却对世界发出神经质的笑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充分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以及这个社会中人的价值的危机。

《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所以能一鸣惊人,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在这部作品中,海勒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创作手法,一方面采用了“反小说”的叙事结构,即一种类似戏剧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只用叙述、谈话、回忆来组接事件、情节和人物,另一方面又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一件件,一个个都是那样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以此来博得读者的凄然一笑,并且让人们在哭笑中,不得不去回味,去思索。作者还充分运用象征手段来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其中寓有深刻的哲理思考,正如有的评论者所指出,这部作品其实是一部晦涩离奇的当代寓言,“看来胡搅蛮缠,其实充满哲理,因为只有高度理性的人才能充分注意到事物中隐含的非理性成份”。本书的语言也极有风采,充分显示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语言特点,用故作庄重的语调描述滑稽怪诞的事物,用插科打诨的文字表达严肃深邃的哲理,用幽默嘲讽的语言诉说沉重绝望的境遇,用冷漠戏谑的口气讲述悲惨痛苦的事件。当然,本书也存在寻求噱头和繁复冗长的缺点。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问世以来已成为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专制势力的象征,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人们痛恨它,企图推翻它、消灭它。在这一点上,作者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因而使小说受到热烈的欢迎。“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新词,今天也已进入美国语言,被人们广泛地加以使用。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品鉴赏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是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叫约翰·约瑟夫·优西安尼的飞行员,在一次轰炸任务中,他的飞机受损,机组成员纷纷牺牲,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机组成员乔·亚当斯幸存。优西安尼随后发现,只有执行足够多的轰炸任务,才能完成军队设定的任务数,才能回家。

为了完成任务数,优西安尼将任务数的要求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激怒了军队高层的将领们。他们随后发布了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只有精神失常的飞行员才能免于执行轰炸任务的要求。优西安尼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开始装出疯狂的样子,被送到了精神病院。但是,他的疯狂表现也让他面临被强制实施电击治疗的威胁。

小说通过优西安尼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批判。小说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飞行员们的勇气和毅力。这部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成为二战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同类型小说推荐

1、《佣兵的战争》

主角是一个很普通的军迷,一次意外,跑去了非洲,结果不幸遇到了空难,侥幸活命,却成了雇佣兵,从此硝烟弥漫的战场多了一个身影。这是佣兵的战争,不为正义!有血有肉,不落俗套,热血沸腾。

这是属于小人物的战争,没有坐在办公室对着作战地图纸上谈兵,没有动不动飞机大炮坦克几千几百的战争空想,这是面对面一发发子弹一颗颗炮弹的较量。与主角共同穿梭在全球战火纷飞的地方感受战争让人迷醉的感觉吧。

2、《高危职业》

八年老兵余洋,无意间进入无尽杀戮场,再次扛枪上阵。从索马里到斯大林格勒,从中东沙漠到南美洲热带雨林,野兽,敌人,甚至你身后的友军都会带走你的生命!这是一个高度危险的职业!比较少见的军事无限流,主角是退伍兵出身,进入到各种平行任务世界完成任务。

故事里有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有人性的闪光。更有保家卫国的军人热血和生死相托的战友情!不一样的无限!是一本能让人沉下心来去感受热血的书。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塞连的冷漠体现在哪些地方

媒体评价

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带着恐惧回顾他们笑过的一切。

——约瑟夫·海勒

在我看来,过去50年美国小说最好的有两部,《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中之一。

——斯蒂芬·金

如果说20世纪的作家最终只保留一份崇拜的话,我希望把这个荣誉留给美国作家约瑟夫· 海勒。我认定他在小说领域达到的境界只有科学领域中的爱因斯坦能与之相提并论。

——马原

我在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中找到的共鸣超过在昆德拉作品中找到的。

——王朔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第二十二条军规》 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为题材,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描述战争。本书的要旨,正如作者自己说过的那样,“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我也并不对战争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并不存在,这一点可以肯定,但这也无济于事。问题是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这就更加糟糕,因为这样就没有具体的对象和条文,可以任人对它嘲弄、驳斥、控告、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辱骂、唾弃、撕毁、践踏或者烧掉。”它只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残暴和专横的象征,是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是捉弄人和摧残人的乖戾(lì)力量。它虽然显得滑稽可笑,但又令人绝望害怕,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它永远对,你永远错,它总是有理,你总是无理。海勒认为,战争是不道德的,也是荒谬的,只能制造混乱,腐蚀人心,使人失去尊严,只能让卡思卡特、谢司科普夫之流飞黄腾达,迈洛之流名利双收。在他看来,战争也罢,官僚体制也罢,全是人在作祟,是人类本身的问题。海勒的创作基点是人道主义,在本书中着重抨击的是“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是?

1.约塞连的"反英雄"形象.表现在性格上的特征是 玩世不恭,好恶作剧以及贪生怕死.约塞连因不想执行卡 斯卡特上校规定的飞行任务,佯装肝病住进医院,依照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上尉军官有权力审查中队士兵 的信件,穷极无聊的约塞连除了审查信件外,还更改了信 件的内容及署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察觉到他的个性玩世不 恭.喜欢搞怪,而且怪异的幽默感随时可见. 2.约塞连的反英雄人物性格在思想上体现的是反体 制,反威权.约塞连的性格中确实存有反对不合理体制的 想法.因为在军中制服代表着服从与纪律,而这些都一一 被约塞连打破.不论是拒穿制服或是逃亡瑞典,但何尝不 能看做是海勒借故想要表达自己对美国现行社会体制的不 满呢?约塞连在思想上所表现的另一性格特征是"众人皆 醉我独醒".当约塞连和克莱文杰还在美国本土的空军基地 里接受基本训练的时候,单纯的克莱文杰想为谢司科普夫 少尉提供有关改进训练阅兵方式的建议,约塞连则对克莱 文杰提出忠告.因为谢司科普夫少尉是不会听从他的劝告 的.聪明的约塞连当然猜得到谢司科普夫的鬼主意,他知 道克莱文杰如果执意要得罪上级.将来受苦的还是自己. 果然.不听劝告的克来文杰后来自食恶果,得罪了谢司科 普夫少尉以至后来被迫接受审判. 3.在人际关系上,约塞连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有影 响力,重视友情.表面看来,海勒在描写约塞连的时候, 总是显得那样轻浮又贪生怕死.可事实上,如果读者懂得 深一层去思考.再观察约塞连对于朋友的死亡所做出的反 应,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个人对于朋友之情的重视.例如, 他对于斯诺登,奈特利,麦克沃特等人的死亡的激烈反应, 对奥尔的失踪感到难过,平13 对丹尼卡医生的照顾等等. 另外.当约塞连思念死去的朋友时.约瑟夫?海勒又做了 以下的描述:他望着厄尔巴岛,眼睛不由自主地在天空中 寻找一片萝b 状的蓬松白云,克莱文杰就是在这样的一片 白云中消失的.他凝视着意大利本土那片雾茫茫的天际, 在心中思念起奥尔来.克莱文杰和奥尔,他们到哪里去了? 战争总是无情的.而战火总会波及无辜.约塞连既不像美 国传统**里在西部拓荒中屡战屡胜的西部牛仔,也不像 在商场中平步青云,一夜就圆了美国梦的转轮老手.他根 本就不是美国正统文化认可的那种正儿八经的英雄,而是 完全像20 世纪5O 年代西方社会大肆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 思潮之中的典型形象"精神上高度背叛,行为上畏缩不前 的小丑".他代表的是美国**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 形象之一

《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于1961年,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背景,以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为舞台,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美国飞行中队的故事。小说看似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实际上影射的是美国当代社会中一种专横的、灭绝人性的制度。为了使小说的形式更好地体现疯狂的主题,作者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采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在书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漫画式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象征意义。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