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诫子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诫子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4
  • 发布时间:2024-05-10 18:10:16
诫子书给人们的启示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对待工作,只要静思、勤俭、清心,灵魂就能得到升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
内容详情

诫子书给人们的启示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对待工作,只要静思、勤俭、清心,灵魂就能得到升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诫子书》读后感怎么写?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2、最近忙于圣诞、新年购物,受到不少追求享乐、崇尚名牌、不思上进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学业有所松弛。看看周围的人没有几个是很有事业心的,更勿论是胸怀大志的,经常会叹息。今天重读《诫子书》,感到又一次起到了警醒和励志作用。

3、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和警句要经常读,可以时时提醒和鼓励自己,要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勤学多思,才能“广才”、“成学”;否则,真的会“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例文:

一提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大家都会想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但是细细品读此书,仅仅八十六字,却字字珠玑,引人深思。

品读此文我学到了: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无论修身还是学习,必须要“静”。可见,静是一种人生智慧,在静中我们可以修身养性,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沉淀浮躁,过滤浅薄,做人生的智者。

品读此文我学到了: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新时代是消费观念也要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节俭。正如《朱子家训》所记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当思物力艰难。”富裕不等于浪费,小康不等于奢侈,简单朴实的生活,不等于不快乐。简单是潮流,勤俭也时尚。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也告诉我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现在提倡节能降耗,无纸化办公,不正是节俭的体现吗?可见节俭在现在社会依旧散发着它特有的光芒。

品读此文我学到了: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需要有沉淀的心境,静并非单指环境的安静,学习需要心灵的宁静,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变成有用的人才,“活到老学到老”永远都不会过时。

品读此文我学到了: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太过急躁则不能陶冶性情。性格影响命运,可见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

品读此文我学到了: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都告诉人们时间的可贵,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吹过,不要等到过去才后悔没有做过,时间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

仅仅86字就告诉人们要修身、养德、节俭、学习、立志、宁静致远微不乱,淡泊明志谋未来。

诸葛亮《诫子书》中蕴藏的哲学智慧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