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它们是那样谨慎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读完这句话说说你的感想有什么?

它们是那样谨慎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读完这句话说说你的感想有什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0 08:40:05
这个问题有两面,首要的,当然是你通过接触和沟通的方式,化解他们对你的误解和不喜欢。吧问题解释清楚,能说的都说明白。当然态度最好能好一些,不过也不是要你低三下四不要脸皮地去拉扯。只是你要明白,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不喜欢你。能说得通当然最好,要是
内容详情

这个问题有两面,首要的,当然是你通过接触和沟通的方式,化解他们对你的误解和不喜欢。吧问题解释清楚,能说的都说明白。当然态度最好能好一些,不过也不是要你低三下四不要脸皮地去拉扯。只是你要明白,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不喜欢你。能说得通当然最好,要是说不通,你就需要好好考虑清楚了。在你们感情浓的事情,什么都好。当**不在,感情向着亲情的方向转化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尤其是没有亲人祝福和善待的感情,会越来越困难,也相当经不起考验,只需要一点点的外力作用就会分崩离析。到那种时候,作为女性的你,青春不再,会比男方艰难太多。所以,先想办法处理,皆大欢喜是大家都喜欢的结局。但是走不到那个结局,你就要好好考虑自己接下来的路了!

2020年ssci期刊投稿-不录用不收费。

ssci期刊投稿 主编直接收稿,快速发表, 有版面费票据, 专业老师一对一提供。核心期刊 发表一站式服务,售后完善。

重庆市淡抹文化传播..广告?

2020ssci期刊投稿 加急快速发表 录用后对公付款

ssci期刊投稿加急代理发表正规放心3天审稿 3个月见刊,对公付款,放心,快捷。编辑直接审稿收稿,快速录用,低价发表,随时查进程!

漳州情缘阁文化传媒..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春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春天。”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8 浏览1612016-03-30

席慕容(白色山茶花)赏析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 “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扩展资料: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席慕容

32 浏览284052019-10-11

谁有席慕容的短文要5篇?

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白色山茶花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理想 我知道,我把这世界说得太理想化了。可是,我并没有错,如果没有理想,这世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呢? 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 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也就是它,使得一个患病二十多年,只有小学学历的女孩写出那么多本喜悦和美丽的书。 我们不能再找借口说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得天独厚”了。非承认不可的是: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并且,坚信不移。 明镜 假如你知道自己这样做并没有错的话,那么,你就继续地做下去,不要理会别人会怎样地讥笑你。 相反的,假如你觉得事情有一点不对劲,那么,任凭周围的人如何纵容,如何引诱,你都要拒绝他们。 因为,在你心里,一直有着一面非常清冽的镜子,时时刻刻地在注视着你。它知道,并且也非常爱惜你的清纯和正直。 岁月 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他们都有一点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好像十几年没能与我的朋友们共度的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十几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2 浏览74

有关花的优美散文

1,<<花拆》 张晓风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 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2.、《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探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20 浏览47252017-11-26

语文高手来!谢谢啦!~~~好的追加分!

短文两篇《蝉》《贝壳》读后感

20世纪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席慕蓉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首诗即名为《七里香》,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授权在大陆地区印行她的三本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和《时光九篇》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里香阅读及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1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里香》阅读答案

15、B(3分)

“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错误

拓展阅读:

七里香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追梦少年轻别离,沧桑中年重故园。”其结构亦一目了然:第一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第一节两句诗的含意。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诗人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诗人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

七里香

“七里香”原是一种花名,这本身就充溢着诗情,流淌出画意。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百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 浓厚的画面感向我们袭来。作为科班出身的油画家,席慕蓉在诗中追求一种别致的画面感是理所当然的。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画面,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溪水为何急着要流向海洋?只因它渴望投入大海的怀抱,就如同有人唱“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少年有着天真的遐想,向往未知的天地,以为生活永远在别处,在远方。“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须知大地母亲最可凭依。及渐长,阅世遂深,观人亦久,乃知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而终不可回少年烂漫时。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少年“篱”前岂知离愁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与“柳”寓“留”正同。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的匆匆,走的也洒脱。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 白乐天《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化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席慕蓉七里香阅读相关 文章 :

★ 读七里香有感

★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高三年级范文

★ 席慕蓉散文诗《初相遇》

★ 席慕蓉 野生的百合

★ 席慕容的经典语录全集

★ 初一年级推荐其他阅读书目

★ 席慕蓉 两种时刻

★ 席慕蓉 有月亮的晚上

★ 席慕蓉 美的导师

★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汇总

2014温州市小学读书征文获奖名单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蝉[①]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②]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③]?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④]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⑤]了那烦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

贝壳[⑥]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研讨与练习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意蕴。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三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读一读,写一写

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

3短文两篇教参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问题研究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贝壳

一、整体把握

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和《蝉》一样,《贝壳》也是由具体细微的物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它们对物的观察、描摹都很细致入微。但本文柔美、细腻的特点更突出,当我们品读着它,感动像傍晚的潮汐,慢慢涌来。

二、问题研究

1.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练习说明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了解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的主题。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意蕴。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本题旨在通过对语句的揣摩,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三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二、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三、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四、可以给学生推荐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步骤

1.导入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简单介绍两位作者。让学生默读两篇课文。

2.朗读。

3.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学习重点。

4.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5.推荐席慕蓉或小思的另外几篇诗文,留给学生课外阅读欣赏。

有关资料

一、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摘自《承教小记》,华汉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增订第廿二版。文字略有改动)

二、试谈小思——以《承教小记》为主(黄继持)

读小思的文章令人气静神凝。这里故意不用“气定神闲”的“闲”字,怕引起类似“闲散”“闲逸”的联想。小思的小品与晚明的小品,两者用心是颇为不同的。她笔名的“思”字下得恰当。几乎每一篇文章,包括貌若闲逸的写景之什,都具思理,有时还严肃得几近凝重。不过,那思理是从生活实感领悟出来,又归结到真性常情的,所以能清人神志而悦人心。小思笔名,据说原来想用“夏飔”。炎夏清风,豁人心神,正堪喻其文品。至于“飔”字另一义训为“疾风”,则踔厉风发,豪放飙举者,显然不是小思给人的印象。应该是,风华内敛,潜气内转,修养有素而见诸文。她不逞才情而走上艺术之路。

在小思,大抵可以说,艺术不能离开性情与思想安然流露的韵致。性情与思想,修养工夫主要不在“文中”,正如陆放翁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但性情与思想,是否能够转化为艺术,恐怕也要下一定“文中”的工夫。不过,当“文外”“诗外”者化入艺术之中,则原来的性情与思想也就成为艺术的有机成素。谈说起来,便不仅仅是揄扬作者人品道德或思想境界,而是谈“艺”所不可或缺的一环了。

论小思的散文,或说其文词清醇雅正,针线绵密,剪裁有度;或说其淡素自然,却观之不厌;或说其情理交融,而精莹明澈;或甚且稍涉夸饰套用东坡居士评陶靖节语: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都大体上能够指出其文风貌。然而徒论风貌,毕竟不能尽作者“文心”之全。作品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作者的性情学问思想,两者关系,大抵是“不即不离,不一不二”的吧:既不可直接等同,也不可绝缘孤立。这本是文艺通则,但读小思这样的散文作家,更加不可忽略。“文心”之全,便应统摄“文外”“文中”。虽则评文规矩,只能就文论文;文中有人,可观文知人;却不能倒转过来,作出据人评文,以人代文的事体。我们寻绎小思之“思”,也只应在文中寻绎,并不是把她的思想“还原“,便算品评了她的文章。不过对于探求她的“文心”,大概还会有点帮助。

(节选自《承教小记》,华汉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增订第廿二版)

三、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3、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五、欣赏探究:

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六、总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讨论,教师鼓励性引导

中年心情席慕容

一、读书征文获奖名单

小学组

一等奖

征文题目

作者

学校

指导师

书,拥有着神奇的魔力

周捷凯

龙湾区海滨第一小学

张丽燕

童年的书香味

王一丞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张秀琼

妈妈.书.阳光

陈 雨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郑小微

书韵

刘欣瑜

龙湾区实验小学

管映雪

读书的喜怒哀乐

王欣怡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王晓迁

书缘

庄梓怡

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季美玲

二等奖

征文题目

作 者

学校

指导师

与书共舞

张涵衿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郑小微

小书迷的“美味大餐”

虞智涵

龙湾区第二小学

吴 昕

书香伴我成长

郑旻昊

温州育英学校

朱林芬

三等奖

征文题目

作 者

学校

指导师

悠悠书香醉我心

陈九玖

温州育英学校

周黎黎

寻找

孙伊甸

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

孙小丽

我的读书三味汤

李文静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张维洁

书是我的好兄弟

尹文韬

龙湾区上江小学

吴晓敏

我为书狂

刘镒畅

温州育英学校

杨晓梅

初中组

二等奖

征文题目

作者

学校

指导师

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我读席慕容《无怨的青春》

王菡钰

龙湾区实验中学

王在恩

朝尽书,夕可亡矣

潘阳光

温州市第二十中学

李延芝

阅读的事

郑胜男

温州育英学校

邱绮伟

三等奖

征文题目

作 者

学校

指导师

一路书香草更青

王兴达

温州市第二十中学

杨建晓

读《红楼梦》悟女儿情

王赛格

龙湾区永昌中学

朱春叶

花开·雨落·书香

张 琰

龙湾区实验中学

邹颖颖

醉书香

张雯颖

龙湾区永中中学

孙爱华

高中组

一等奖

征文题目

作者

学校

指导师

游荡,于那冰冷的河流——我读《河的第三条岸》

徐步清

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 芳

所以,就只能这样了吗?——《初老》读后感

郑思思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张乐乐

寻找安静的位置

王忠剑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杨仁宽

二等奖

征文题目

作者

学校

指导师

与书说

娄盈盈

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 彬

三等奖

征文题目

作 者

学校

指导师

景·人·情

张梦炜

温州市龙湾中学

江爱钦

梦里不知身是客

孙丹妮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杨仁宽

二、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获奖名单

一等奖(全市6名)

课题

执教者

学校

聆听友谊的赞歌——《夏洛的网》阅读指导

王芳芳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二等奖(全市12名)

课题

执教者

学校

绘本《克里克塔》

邵玲玲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三等奖(全市17名)

课题

执教者

学校

小王子

张建群

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绘本《咕噜牛》

王 华

龙湾区外国语小学

龙湾区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1. 席慕容关于心情的诗句

席慕容关于心情的诗句 1. 跪求:席慕容《美丽的心情》这首诗的背景

美丽的心情

假如生命是一列

疾驰而过的火车

快乐和伤悲 就是

那两条铁轨

在我身后 紧紧追随

所有的时刻 都很仓皇而又模糊

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

只有在回首的刹那

才能得到一种清明的

酸辛 所以也只有

在太迟了的时候

才能细细揣摩出一种

无悔的 美丽的心情

诗句开头把生命比作一列火车,将快乐和悲伤比喻成列车的两条铁轨,点出了生命中的两大主题:快乐和悲伤。

“所有的时刻 都很仓皇而又模糊 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只有在回首的刹那 才能得到一种清明的 酸辛”:生命的历程就是这样仓促不容人停下却又让人不住地回想,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岁月的眷念和惜别之情。

所以也只有

在太迟了的时候

才能细细揣摩出一种

无悔的 美丽的心情

足见作者心中对美丽的心情的寓意,即是:在生命旅程中体验忧伤和快乐,不论经历了什么,只有无悔地走过才能拥有这美丽的心情。

2. 席慕容伤感的诗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信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3. 席慕容最伤感的诗

一棵花开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最初接触这首诗是在博罗实习的时候。在无事之余翻看随手带着的一本疯狂英语杂志,中间往往刊有一首英文名诗,而那时,给我遇上这首最美最伤感的情诗。开始背诵时是背英文版的,那时一起背诵的还有我们的芾芾。也许在学校时接触较少,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实习时——那时,真叫天真可爱!连晓静也不得不说她像个小孩,像个小孩那么可爱。而她念起那首诗时同样带着可爱的稚气。记得那时她和大龙莫名其妙的诽闻——有一天老袁兴奋地走来告诉我,他俩一起在天台……呵呵,没见过老袁这么高兴这么兴奋的笑容……后来,又不知怎么的没人再提起过,要不是这首诗我也可能也会忘了。

唉,总会停地告诉自己,不要老想着以前那些美好回忆,可是就总忍不住回想。有人说,在人不高兴时就会不停回想从前,也许吧。我以前根本不懂什么感情的,近乎麻木的,后来却变得越来越敏感,以致周边的花花草草都随时会让我伤感——可能还没到人家魏晋时的文豪见长江流水感悟良多而潸然泪下的程度。

突然很想听这首歌——

盼不到我爱的人

我知道我愿意再等

疼不了爱我的人

片刻柔情它骗不了人……

开始时就那么的让人感觉心伤。我很喜欢听歌,也喜欢自己唱唱。很多好歌喜欢时就是因为歌词的感染,也许本来就是一首情感诗,所以,我不知道我唱得是不是难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很用心去唱,很投入,也许我总感觉诗里的主人公是我。

也许,

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可爱的孩子……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以前我曾和肥霞说,我对感情比较淡薄,甚至可以说麻木,无论遇上什么不幸都掉不出眼泪。也许我那时候是,也许那时候是经过太多的悲伤掉过太过的眼泪,已经不知道眼泪的咸淡了。但是现在感觉没流出来都是那么的苦涩,那么的难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今天沈阳的天也挺阴,看不到蓝天艳日,但是这里的阴天还是那么的干爽,所以就算没有鸽子,天还是漂亮的天,只是涂上了另一种色彩。BEYOND说,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所以,我应该相信,天空依然的美丽。就算没有鸽子了,不要伤感。就像泰戈尔说的——

开空已没有鸟儿的痕迹,但我已努力飞过……

还记得小时候学唱的一首歌谣:

鸽子啊

在蓝天里翱翔

带上我欣切的希望

我的心

永远伴随着你

勇敢地飞向远方……

飞吧飞吧我心爱的鸽子

勇敢地飞向远方……

飞吧,飞吧!忘掉那一切的伤感,勇敢向前飞吧!

4. 席慕容的经典诗句

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七里香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抉择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初相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胸怀中满溢著幸福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雨中的了悟如果雨之后还要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信仰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 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我相信 三百篇诗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一起去追溯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前缘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中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为什麽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盼望其实 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送别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馀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地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接友人书那辜负了的岂仅是迟迟的春日那忘记了的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那奔腾著向眼前涌来的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尘封的华年和秋草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是无声的歌无字的诗稿悲歌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 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渡口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华年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无怨的青春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麽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乡愁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爱你在我心中荡漾的 是一片飘浮的云你尽管说吧 说你爱我或者不爱你尽管去选择那些难懂的字句把它们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你尽管说吧 朋友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你尽管变吧 变得快乐或者冷漠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复杂的面具走一些曲折的路你尽管去做吧 朋友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人世间 尽管有变迁友朋里 尽管有难测的胸怀我只知。

5. 席慕容:灯下的诗与心情 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乡愁,贯穿在席慕蓉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

6. 席慕容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喜欢现代诗歌,尤其是席慕容的作品。下面的一些诗句是我在诗集上摘录下来的,送给大家一起欣赏……

席慕容--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花却渴望重回大地。(七里香)

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邂逅)

所有的结局都以写好,所有的泪水都以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青春之一)

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画展)

是令人日渐消瘦的心事,是举箸前莫名的伤悲,是记忆里一场不散的筵席,是不能饮不可饮也要拼却的一醉。(爱的筵席)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难道,难道不是,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惑)

花开花落,就是整个春季的历史。(四季)

在馥郁的季节,因花落,因寂寞,因你的回眸,而使我含泪唱出的,不过是,一首无调的歌。(机遇)

永远以绝美的姿态,出现在我最没能提防的时刻的,是那不能接受,也不能拒绝的命运。(诱惑)

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追随。(美丽的心情)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我已经答应了你,只等,只等这雾散尽。(生命的邀约)

如果,如果在遇见你,我会羞惭的流泪(也许是因为知道你仍然要急着要原谅我),为那荒芜了的岁月,为我的终于无法坚持,为所有终于枯萎了的蔷薇。(成长的定义)

让时光逝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白天与黑夜,反复的出现。(誓言)

今生重来与你相逢,你在柜外,我已在柜中,隔着一片冰冷的玻璃,我热切的等待着你的来临,在错愕间,你似乎听到一些声音,当然,你绝不可能相信。(历史博物馆)

幸福与遗憾原是一体的两面,你曾经那样那样爱过我,在你开始厌倦之前。(雨季)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所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的,你的昔日,我的昨夜。(在黑暗的河流上)

如果我能以背影遗弃了观众在他们终于遗弃了我之前,我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决定,幕落得时间。(幕落的原因)

爱,原来并没有专属的面容,然而你来到我的身边竟然一如梦中,你轻携我手带我走过无人的山径,风声细碎拂过莲叶拂过密集的丛林,夏夜里我知道有一种苏醒有一种融化已经来临,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婉转流动,已经在我心中在冰河之下缓缓前行,爱,原来并没有专属的夜晚,然而你来的身边,星光如此灿烂。

美,仿佛永远是一种浪费,而生命里能够真正得到的,好像也不过,就只是这一场可以尽心装扮的机会。

如果露珠是草木的虚荣,星球是宇宙的炫耀,那么,我们在日落之后才开始的种种遭逢,会不会,只是时光它唇边一句短短的诗,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夏夜的传说)

行动似乎从未终止,只是时间顺延,所谓光明远景,难道真的是,一场刚好持续了一生的哄骗。

一直忘了问你,在皮影戏里最曲折动人的剧情,到底是光,还是那影子。

夏夜的星空,只上演悲剧。当那闪耀炫目的讯息,终于传达到我的心里,你在千万光年距离之外的星体,其实早已熄灭冷却。而我那狂喜地回答着的光芒啊,却还毫不知情,还正在向着你奔去的路上。(光的笔记四则)

反复与坚持之后,柔水终成雕刀。(雕刀)

我的真实,是我的不真实的梦。我的不真实,就都在这里了。(自白书)

而时日推移,孤独的定义就是——角落里那面猝不及防的镜子。(岁月三首)

7. 席慕容的诗句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戏子 作者:席慕容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楼兰新娘》 作者: 席慕容 楼兰新娘 我的爱人 曾含泪 将我埋葬 用珠玉 用乳香 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 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 插在我如缎的发上 他轻轻阖上我的双眼 知道 他是我眼中 最后的形象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 同时洒落的 还有他的爱和忧伤 夕阳西下 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 遗我以亘古的黑暗 和 亘古的甜蜜与悲凄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 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 曝我于不再相识的 荒凉之上 敲碎我 敲碎我 曾那样温柔的心 只有斜阳仍是 当日的斜阳 可是 有谁 有谁 有谁 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