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7
  • 发布时间:2024-05-10 05:45:18
朱光潜的这本《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让我对其推崇倍至; 1.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多数人对自己的现状、当下的境遇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而如果回忆过去,总会觉得过去很美,即使想起当时吃过的苦,
内容详情

朱光潜的这本《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让我对其推崇倍至;

1.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多数人对自己的现状、当下的境遇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而如果回忆过去,总会觉得过去很美,即使想起当时吃过的苦,现在回忆起来也不觉得那样苦了。

我们看别人的境遇,总觉得别人就没有自己的那些烦恼,无论是否心生羡慕,总还是觉得别人的好。

我们喜欢有空就到处走走,对于各处的奇观异景总有“到此一游”的渴望,而对天天接触、早已看惯的景物则觉得乏味无趣。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孰不知“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才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2.人生的艺术化

“实际生活只是整个人生之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有为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

最后,书中以阿尔卑斯山上写给游人的一句话作为全书的结尾;我也在此将这句话送给读到本篇日志的你以及我自己,那就是:

“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一

 我随意地翻了翻《谈美》这本书,发现除了书信没有其他的东西,觉得无趣就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当我翻到傅雷写的《傅雷家书》时,我突然想到,会不会《谈美书简》也是本很好看的书呢?我便带着怀疑的态度读了起来,读完后才感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

 这本书中,写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他所总结的很多人生道理和观点。我觉得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真的是把人生上许多不起眼的、重要的地方都勾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东西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生大道理写下来,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接受的。聪明的朱先生便用书信的形式,再加上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抽象的美学感念,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看,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除此以外,这本书也诠释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让人百看不厌。难怪我父亲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告诉我,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精神领域基本上就上了一个层次。现在一感觉,真的是这样啊!小小的《谈美》,总共可能不到7、8万字,但是其中每行每列都渗透着朱先生亲身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得不感动你我。我想他的这些文字会促使我一点点的成长,让我看到一个深层次人的所作所为。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到了这里,难道我们不应该敬佩他嘛?

 《谈美》读后感二

 终于好好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对自己的有很多的启迪和明悟!中学时看过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好像只有第一部分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然而如今重新听一遍朗读版,心里收获感觉颇多。心理学和美学真的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和领会的!这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会更深,更有智慧!

 朱光潜把自己写于1932年的《谈美》称为?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文艺心理学》我是还没有读过,但是这本小书的确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著作,在我曾经读过的书库当中很难有一本可以与她相媲美,因为朱光潜先生把枯燥、复杂的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了。

 《谈美》全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她就像一个耐心的长者又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在与你交谈。读罢此书恍然大悟:美学也是一个很好玩很有意思的东西。

 以下概括《谈美》各个章节的大意?

 《开场话》开门见山地表述了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何在。医治社会腐浊、人心俗不可耐的良药是?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活动,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利害得失。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话语使读者体验?美感?,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广到人生世相的方面去。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由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人对一棵古松的三种不同态度得出结论:个人所见事物的形象是个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都是人所定的价值。木商的实用的态度偏重利害、意志,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偏重事物的关系、抽象思考,画家的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因此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艺术作品可以流芳百世。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推而广之,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它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把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叫作?移情作用?,也叫?宇宙的人情化?。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而已。人不但移情于物,而且极易模仿物的形象。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艳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享乐主义的美学错误地将?**?等同于?美感?,?**?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作者把弗洛伊德派心理学也纳入享乐主义。?美感?过后伴随着?**?。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是散漫飘忽、偶然的。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唤起甜美的联想,但是联想所伴的**不是美感。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考证、批评都不是欣赏(美感),但欣赏却要有考据学、批评学作基础。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美是外物、人心婚媾后所产的婴儿,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但是事物也要本来就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都错误地承认自然中本来有?美?,它们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通常所谓?自然美?指事物的常态,?艺术美?是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创造和欣赏都是要见出一种意境,造出一种形象,都要根据想象与情感,但是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但是因为艺术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想象多半是再现的,即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想象也有创造的,创造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创造的想象又可分为两种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有选择时就已经是创造。联想可分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又有?拟人?托物?两种结果。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情感的阴驱潜率使诗人对于出于己者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旧经验的新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原来似散漫、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散漫、不重复。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借用写诗词必须受格律约束的道理,说明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第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后来都做到脱化规律的境界。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因袭格律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关于媒介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遗传和环境对于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这只是一种本钱,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灵感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的,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

 纵观全书,先生博学多才的本事已经领教过了,无论是古典诗词、传说典故,还是艺术流派都信手拈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十一、十二章,因为先生系统地阐述创造与想象、情感、格律的关系时竟然把王昌龄的小诗《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优带昭阳日影来。?分析得令人叹为观止:王昌龄使用接近联想写到?团扇?,?寒鸦?是拟人的手法隐喻赵飞燕,?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长信宫四周的许多事物之中只有带昭阳日影的寒鸦可以和弃妇的情怀相照映,只有它才可以显出一种?怨?的情境。《长信怨》前两句拆开来看本很平凡,精彩全在后两句,但是如果没有前两句所描写的荣华冷落的情境,便显不出后两句的精彩。《长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龄的独创,但是?七绝?这种格律却不是他的特创,他以前和以后也有许多诗人用它。

;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