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南开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南开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9
  • 发布时间:2024-05-10 01:05:18
南开大学研究生拟录取有:季泽新、孙尧、杨琳爽、杨宇恒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包括经济系、经研所、国经系、国经所、人口所、区域所、台湾所、财政系、数量所、财金所、格拉斯哥、税务、国际商务等系所;涵盖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内容详情

南开大学研究生拟录取有:季泽新、孙尧、杨琳爽、杨宇恒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包括经济系、经研所、国经系、国经所、人口所、区域所、台湾所、财政系、数量所、财金所、格拉斯哥、税务、国际商务等系所;涵盖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人资环、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税务、国际商务等各个学科专业门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拟录取人数共计129人。与2021年拟录取的105人相比,有一定幅度的扩招。由此可见,持续的扩招为想要报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同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

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

南开大学强基计划2023录取分数如下:

1、北京:

历史类633分,化学624分。

2、天津:

哲学652分,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64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78分,物理学660分,化学658分,生物科学655分。

3、安徽:

数学与应用数学636分,物理学631分,化学629分。

4、四川:

哲学57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50分,化学635分。

5、河南:

历史学622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37/606(破格)分,物理学629分,化学613分,生物科学621分。

6、广东:

数学与应用数学633分,物理学626分,化学627分。

7、山东:

哲学615分,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61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51分,物理学631分。

8、上海:

数学与应用数学555分,生物科学553分。

9、浙江:

哲学651分,历史学657分,生物科学650分。

10、湖南:

数学与应用数学629分,物理学619分。

强基计划的好处:

1、不是仅看高考成绩。

强基计划综合成绩计算方法为:高考成绩占比85%,学校考核占比15%,不是仅看高考成绩,如果在高考有点小失误,还可以在学校考核方面弥补回来。

2、多了一次录取机会。

强基计划在正常批次录取前就完成了录取,如果没有录取,也不影响后续批次类型的录取,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

3、学校重点培养。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将在本硕博衔接培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4、就业发展好。

强基计划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人才的,就业、待遇不用愁,而且很多都是国家一些重要行业和岗位,同时这对自身能力也有很高要求。

2022年录取分数线是604分。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简称“南开”,位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

2021年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是62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是1110。

新开大学有专任教师2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5人、硕士生导师783人,教授898人、副教授857人;有专职两院院士15人[212],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2人。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