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深度的情感表达方式,懂音乐也是较为深奥技能;这其中想掌握音乐的节奏没有直接的硬办法,只有多听、多练,学习必要的乐理知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乐感,乐感会使你对此更投入,对于旋律、节奏更敏感,使你可以更完美的表达或者聆听。
节奏是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音乐节奏是泛指一切有关音乐时值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括拍子(音乐时值单位),节拍(也称小节)、速度、重音、动力等。
节奏一词,意思是匀整地进行。在节奏进行过程中不仅感到时间是匀整的向前流动,并且节奏还有推动力,有弹性、重音、惯性等特性。演奏者要分析研究节奏的运动规律及其特性,这对于演奏好一首乐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以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成,离开了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节奏是构成整个作品中某一乐节或片段、乐音的各种时值的对比关系与交替更迭。在区分拍子与节奏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它们通常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拍子与节奏是不可分割的,就是把拍子定为节奏的尺度,即节奏的基本单位。节奏象人的脉博跳动一样重要。在演奏一切乐句时节奏必须准确,这对不同的时代,不同派别的音乐,不同国家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共同的。在吹奏一首乐曲时,各段、各个乐章虽然有不同的节奏要求,但是每段都有其自己统一的节奏和速度。乐曲的处理千万不要机械化而要音乐化,但并不是不遵守拍子,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如同没有生命一样。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初学者在没有掌握好各种基本功的情况下,演奏时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才能在表现音乐上熟练地、自如地掌握好恰当的节奏和演奏速度,把乐曲表现的更加动人,如果演奏速度控制不好,就会颠倒作品的性质,即便在小的细节上,节奏和速度的不统一就会使人感到演奏不严谨,甚至有损于音乐的完整性。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浪漫派的作品,可以在保持原乐曲骨架的原则下,节奏吹的自由些,但一定要用的恰当,不宜过多,美妙的音乐句法,象人们的语言一样,心情激动时语气加快,平静时语气缓慢,渐慢与渐快如用得恰当,会使音乐更富于表情化,用的不准确,就象说话不流畅一样,表达受到了影响。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在乐队中,演奏者要注意节奏感的主动性和附合性。独奏或伴奏,指挥与演奏员之间,各声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不能各行其是。优秀的演奏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和判断力,根据乐队及乐曲的需要,既能主动地把握节奏带动其它声部的演奏,又能配合主要声部进行附合的演奏,使各声部融合为一体。所以,只有认识节奏运动的规律,正确掌握打拍子这种理解节奏的手段,才能把音乐组织好,并圆满地表现完美的音乐形象。
日常节奏感训练?
节奏感的基础,是拍感准确。拍感准,也就是能准确掌握每拍的时值。
(1)单手握小棍,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轻重音,即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打四下,均匀再打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4)两手交换。
(5)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这些练习并不复杂,但如能熟练掌握,将能有效地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节奏感基础。
(6)学生能力强的,还可进一步练习2对3的拍子,即: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两下,另一只手同时打出平均的三下,再两只手交换。这个练习,只有每拍的头一个点子是打在一起的,后面双手的点都不对齐,即不打在点子上。如果这“关”能过,就不会再感到拍子上的困难了。
(7)以上所有只打点字不用钢琴的节奏练习,均可借助拍节机的协助。
扩展资料:
节奏感,顾名思义,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
节奏感的表现含义
节奏感,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强偌关系的特殊强弱关系来。同时做到这几点不是很容易,但是这几点又是互相制约,同时进步的,节拍是在心里的,每个人都有所谓“节奏感”,不过根据练习与感觉,节奏感是可以训练提升的。
参考资料:
初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如下:
1、节奏型的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奉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米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秦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秦的内心感受意识。
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
2、节奏感的练习,节奉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在内心听觉上有一个稳定的,有把握的拍感,才不至于在复杂和多声关系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中间,抓住节拍重音和节秦重音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拍子的作品,都是以强拍,即节拍重音来划分小节的,这就是节拍重音感觉。
去找一些歌听吧~类似一些欧洲的民谣,吉它伴奏的那种,听它的伴奏
或者摇滚,试着感受它的节奏。这个复杂一点。
还有就是那些中国的老歌,通常是严格按照节奏发音的,这一点比英文的好。这个要听它的每个字的节拍了,很慢的,比较容易(比如难忘今宵之类的)~~
还有就是学会用手比划节拍,一拍一上一下,这样就很容易把简单的拍子分出来,然后再慢慢来试着听高的
或者能够买一本专门的教材,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叫你的朋友按照上面的谱打节奏,你来听写;书店有很多这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