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汽车圈的一则消息引来大家的再次关注和热议:小鹏汽车以1600万元收购福迪汽车100%股权,这次交易有让小鹏获得生产资质和自建工厂的可能。
那么,在之前,小鹏汽车是靠什么解决生产问题的呢?代工。
其实不只是小鹏,大家熟悉的蔚来等造车新势力都有过代工的经历或仍在代工。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底子薄的造车新势力大多会经历“代工-合资或收购-自造”的进化之路,只不过有的已经进化完成,有的还处于初级阶段。
01
代工:进化的初级阶段
代工算是这个进化之路中最初级的阶段,就目前而言,不乏有造车新势力仍旧采用这种方式。因为无论对哪一方而言,这都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首先,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成立之初大多都是经过融资获得资金,资金有限,且希望尽快收益。但造车本来就是一件耗钱耗人耗时间的事,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找人才、设计、新建供应链体系、建厂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搞定的事情,再加上如果要达到销售要求,还需要路试、销售渠道建设等,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而代工,不仅可以顺利解决造车新势力没有生产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这一难题,还节约成本,可以更加专注于新车研发,快速实现量产,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早日拿到这场新能源汽车造车大赛“参赛资格”。
其次,对于代工车企而言,传统车企在前些年经过快速发展和扩张后,产能比较大,而近两年随着车市寒冬侵袭,销量下滑,产能下降,那么多余的厂房、设备、工人怎么办呢?代工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传统车企不像造车新势力那样,擅长发挥互联网的长处、抓住消费者的痛点等,所以传统车企也希望通过“代工”从中学到一些先进理念。
最后,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只要能让企业运转、工人动起来就是好事,既利于税收,又能带来工作岗位、拉动经济,自然乐见其成,甚至还会提供一些政策优惠,促成此事。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前几年造车新势力多找到了“搭档”,而且部分车型已经开始交付使用了。如蔚来与江淮合作的ES6和ES8、小鹏和海马合作的G3、电咖与东南合作的EV10、新特与一汽轿车合作的DEV1等。
但是,造车新势力在代工的同时,也有不可忽略的弊端,如生产成本不可控、品控不能把握、生产流程和节奏不可控、抗风险能力差等。所以,一直有独立建厂的想法。
02
合资: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蔚来是一个从不缺少话题的新势力品牌,最近有消息称,广汽蔚来合资生产的HYCAN(合创)007即将于4月10日正式上市,让大家把目光纷纷聚焦在这家造车新势力上。
相较之前蔚来与江淮之间的合作代工,蔚来与广汽合资要“高级”一些。2017年12月底,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与蔚来汽车计划总投资12.8亿元合资建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运营等方面进行合作。其中,广汽方面出资占比45%,蔚来方面占比45%,公司创始团队占比10%,董事长由蔚来创始人李斌担任。可见,蔚来在这家公司应该更有话语权。
而蔚来除了与广汽合作,此后,还与长安有合作。2018年8月,长安与蔚来合资创立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江苏南京,股权比例与广汽蔚来一样,董事长也是由有李斌担任。从“天眼查”上虽然能查到其仍处于“存续”状态,但是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看,最近的也是去年12月份的消息,不禁让人疑惑。
与蔚来一样,小鹏也进行过合资模式。2017年5月,小鹏汽车与广东省肇庆市政府共同规划了第一个生产基地,基地落户肇庆市高新区,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年产能达25万辆;此后,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于2018年底合资建立了全新的海马小鹏智能工厂,占地约45万平米,总投资超20亿元,一期建成后年产能可达15万辆。
这种合资方式,双方车企都能发挥出各自优势,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可控,可根据市场反应情况快速调整生产,有利于产品质量和如期交付使用。但弊端是——花钱,需要提前准备大量资金。
03
收购或控股:获得资质是关键
相对合资阶段的花钱,直接收购或控股简直叫“烧钱”。
经过前几年的酝酿和储备,造车新势力也在试图开启“独立自主”模式,开始通过全资收购或控股的方式获得生产资质和厂房,向第三阶段升华,如理想智造收购力帆、威马收购黄海汽车与中顺、爱驰控股江铃控股50%股份。
从长远来看,无论代工还是合资,都会受到一定掣肘,难以走得更远。这点就跟租房和买房的关系一样,无论是合租还是单独租房,买房的人总会让人刮目相看。
正如威马汽车CEO沈晖所言:“汽车对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相关技术、成本、生产节奏、品控等要求都很高,其产品创造和制造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产品创造主要是设计研发,制造主要涉及供应链和工厂管理,而整个制造体系的建立,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让威马汽车踏出了这一步,早在2018年就已经对中顺汽车实现了100%的间接控股,并获得生产资质。
有了自己工厂和生产资质,也就意味着“成家”了,到了该“立业”的时候了,跨步都要大胆些。
04
自建工厂:有了跟传统车企硬扛的底气
威马汽车这几年发展有目共睹。近日,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独角兽榜单TOP100》中,威马汽车以4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实力位列总榜第17位、汽车行业排名第一,并且还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唯一的整车企业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目前,威马汽车建有一座年产能10万辆的温州工厂,据称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完工投产的自建工厂”,如已经上市的EX5、EX6和EX6?Plus就出自这座工厂。
大家都知道造车新势力有着强烈的互联网思维,而且非常注重科技元素,这一点在这座温州工厂得到充分体现,例如车身车间的主线实现100%的自动化,满足“C2M”客制化模式需求,数字化方面投入占到总投入10%以上(是传统整车厂的3倍),这一切都是代工或合资工厂难以实现的。
当然也有些不差钱或者偏执的主,一出手就不按常理出牌——自建工厂,如爱驰汽车。
爱驰汽车在创立之初,就明确定下了自建生产基地的发展基调,并于2017年在江西上饶建立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投资共计133亿元,一期建成后年产能将达15万辆,二期建成后提升到30万辆年产能,包括纯电动轿车、SUV、MPV等。据了解,该工厂启用的是共享化制造模式和柔性化生产线。
此外,爱驰还于2018年在上海成立了技术中心,业务内容包括造型中心、动力系统中心、整车性能试验等。而且,爱驰还研发MAS纯电专属架构平台,这一点别说是造车新势力,就算在传统车企中,能做到这点都不多。
面对合资或外资车企,大家都将新能源汽车视作?“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机,包括造车新势力,也希望抓住这次百年难遇的机会,为成就自己,也为自主品牌争一口气。
写在最后:在众多车企中,造车新势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资料显示,高峰时全国造车新势力数量达400多家,而传统车企满打满算也就几十家,这个对比悬殊确实很大。但是这么多新势力车企,真正能被大家记住的能有几个?量产上市销售的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一双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威马、蔚来、小鹏、理想智造、爱驰……那么,经过各种晋级过后,能走到最后的还剩几家呢?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在新势力造车企业中,绝对是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力量。大家在领略了小鹏G3的智能化和科技感之后,又被小鹏P7更高端的产品力所震撼,两款量产车逐步在市场站稳脚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小鹏汽车完整的生产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路上,小鹏在肇庆工厂建立后,又迎来另一生产基地,即广州智造基地。“广州+肇庆”智造双擎布局,为小鹏汽车的质量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9月28日,小鹏汽车在广州市知识城内新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举行了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中,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生产制造是决定产品最终品质的关键一步,小鹏汽车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更多精力去做好这一步。广州智造基地与肇庆工厂是小鹏汽车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会不断磨合与配合,持续为广大用户造出更好的产品。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还提供40亿人民币融资,来支持小鹏汽车加速拓展业务。
根据计划,广州智造基地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并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工艺车间,用于新款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及销售等业务。也就是说,在2023年起小鹏汽车将拥有双工厂。
此外,小鹏汽车在广州开发区形成涵盖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等全链条落地,并布局全国投融资总部、智慧出行及整车研发测试业务。未来,小鹏广州智造基地不仅用于生产,还涵盖了汽车全产业链的综合开发基地。
如今,小鹏G3与小鹏P7均由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负责生产,产能10万-15万辆。肇庆基地区同样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具备不同平台4种车型柔性生产能力,共设置264台智能工业机器人。
冲压车间实现100%自动化、全自动物流、12件/分钟的生产节拍,总装车间采用全数字化系统。焊接涂胶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可达正负0.5mm,焊装车间还具备钢铝混合车身制造能力,能够实现一二级总成100%的自动化率。既能保证生产效率,又能保障小鹏汽车质量。
在小鹏汽车不断攀升的时期,肇庆工厂如今的产量潜力还远远没能完全被开发。在可预见小鹏汽车还会不断有新车产出的情况下,广州智造基地的出现,为后续的新车铺设好基础,做好产能储备。
在很多造车新势力普遍找代工的如今,小鹏汽车是为数不多可以获得造车资格、自建工厂进行生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第二座造车基地的诞生,让小鹏汽车有了更多的可能。未来,也更期待在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有更出色的高质量产品出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讯 10月11日,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小鹏汽车第10万辆整车,于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正式下线。这是继小鹏汽车9月份首次月交付量破万后,迎来的又一个重大企业里程碑事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整体经营趋势愈发向好。
第10万辆整车下线,对小鹏汽车而言,既是阶段性的企业里程碑,也是智能智造体系新征程的新起点,今年8月18日,小鹏汽车肇庆二期项目正式签约动工,肇庆基地整车设计年产能将从10万辆提升至20万辆。
此外,小鹏汽车第二个整车制造基地——广州智造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武汉智造基地也于今年4月8日签约。扎实严谨的智能智造体系,让小鹏汽车拥有了足够自信的实力保证,来迎接下一个产销里程碑。
同时,根据此前的消息,小鹏汽车9月销量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199%。其中,P7车型7-9月累计交付量25666辆,环比增长48%,单季度交付量接近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此外,小鹏汽车今年前九个月累计交付量56404辆,超去年全年交付量2倍。
9月15日,小鹏第3款全新车型P5正式上市,开售24小时内订单已经超过6000辆。其中,搭载XPILOT 3.0/3.5的硬件车型占比超90%、激光雷达配置占比54%、智能空间选装占比56%。这一系列数据说明,智能化的驾乘体验已成为这款电动家轿的核心卖点。
最后,在产品层面,小鹏汽车全新中大型SUV无伪装谍照也在此前曝光,新车或定名小鹏P9,与小鹏P7基于同平台打造而来,并计划于2022年四季度上市发售。
配置方面,小鹏计划为新车配备更先进自动驾驶系统与激光雷达,并支持XPILOT 4.0,一个增强的核心车辆系统,并提供快速充电能力,更整合的域控制单元增强OTA能力,以及通常只适用于高档汽车的智能底盘和空气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