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绘本提升作文
绘本,它的页面装潢精致,画面精美,文字精练,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绘本的图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相互衬托,共同营造氛围,共同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启迪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个比喻非常的贴切:绘本中的一幅幅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没有线,穿不成项链,没有珍珠,项链也就不存在。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绘本,它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着孩子的想象力,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
运用绘本来进行作文教学,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看图作文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它独到新颖有效的地方。它在欧美、日本、台湾已经盛行,传到我国还不久,但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 绘本作文一篇,内容是写熟悉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我熟悉的一个人
我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关心我的人,这一群人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我的妈妈了。我的妈妈是位漂亮的妈妈。她一头长长的头发,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总能看透我的心事。高高的鼻梁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由于妈妈长期为 *** 劳,眼角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几条皱纹。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在校门口没看见妈妈,就和同学一起回家了,过了几分钟,妈妈来到学校了,发现我不在学校了,就到处来回找。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妈妈急冲冲的从外面赶回来。一见我就说:“你怎么自己回家了呢!你知道妈妈没看见你多着急吗?你下次没看见妈妈,就在校门口等一会儿,知道吗?”我看着妈妈那一张满脸通红的脸,头上还滴着汗洙呢!我才深深体会到“儿子是妈妈的一切”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每当我沉寂在妈妈给我幸福的爱时,我就会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
3. 小学生绘本作文 该怎么写呢阿写文章的人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读者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文字,他们靠想象,把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所以,作文中的声音、颜色、气味、变化和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还要懂得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会想要吃,吃的人会满意。因此,厨师花心思处理食物的摆设,也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具全。
1、声音
你可以想象看默片的感觉吗?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在一篇作文中,声音肯定不是主角,但是,必要与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使文章更生动、亲切。
在写景的文章中,声音调和了画面过多的缺陷,让雨滴落地、风吹过树叶、虫鸣鸟叫、浪拍堤岸等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都市的不同声响交代你所要传达的意思。
其他主题的作文也可以视情况加入声音,例如哭泣、心跳、清喉咙、脚步声等,只要倾心聆听,你就会感受到文字敲击出来的声音,只要稍花心思,这些声音就可以点缀你的作文。
2、颜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可是有很多作文却恰恰是白底黑字。
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况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准确掌握。
例如风,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借风带出不同色彩。风吹过绿树青草地、蓝天、红色屋顶、蔚蓝的海,风甚至吹拂了你的黑发与蓝色忧郁的心。
当然,不必要、不妥当的颜色,会显得格格不入。
3、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气味看不见,但是,它肯定存在。正如一道美食散发出的香味,它无法填饱肚子,却让人胃口大开。嗅觉在关键时刻取代了视觉、听觉与触觉,例如,食物如果馊了,我们不见得看得出来,但是,肯定闻得出。
作文的气味使表达的方式更多样化,也更活泼。
例如风,风的味道全凭它来的方向决定。风吹过海岸,带来浓重的盐味、鱼腥味;
风吹过垃圾槽,你闻到腐臭;风吹过欢乐的人,你甚至闻到他们的笑声中夹带的美好气息。
无论是美好的气味或者令人恶心的恶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4、变化与对比
变化可以是肉眼分辨得出的,例如阳光的转移、人的情绪与表情。变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一个人改变了,或者是成长、老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
却一直在进行着,运用变化,可以使文章有层次,也更有深度。
对比往往离不开变化,不过,对比的运用更强烈。无论是颜色、声音、光暗、心情、行为,对比的作用在于制造冲突,让读者有震憾的感受。通过对比,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更清楚,效果也显著。
在作文中运用变化与对比,可以表现作者观察入微的仔细。
5、总结
厨师煮一道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也不可以过度注重技巧的运用,而掩盖了原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平衡、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
4. 如何上好绘本阅读课,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优秀读物。
在国外,绘本阅读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认识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绘本阅读切忌识字朗读,如此图文并茂的绘本,并非用来识字,有些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和专门的朗读训练,在识字、朗读的要求的压力下,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孩子对绘本望而却步,更有甚者将绘本搬进语文课堂,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这各项训练便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尤其是老师不停地提问,讲读,在一连串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问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蒸发。种种急功近利的讲学模式都是绘本所排斥的。
5. 快了快了绘本读后感怎么写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小白牛绘本》。
书中主要讲一只名叫“小白”的小狗和朋友们一起寻找主人。第一个主人叫“阿贝哥”,他亲手杀了小白,但是小白的朋友“地包天”用爱的力量救活了小白;第二个主人像寄生虫一样把父亲辛辛苦苦挣的钱挥霍着,整天让小白吃东西,把小白吃得胖胖的;第三个主人是面善心不善,把多年喂养的一只狗“心肝儿”抛弃了,硬把小白留下来,小白的朋友又把“心肝儿”送了回来,但是,她又把“心肝儿”再一次绑在一棵大树上,想将“心肝儿”活活饿死,但小白的朋友又一次救了“心肝儿”;最后,小白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主人,并且救了自己的主人,最后它幸福地跟随着主人一辈子。
读完这本书后,再看看作者最后写的“记忆的相册”,感觉好象作者就是书中那个“谜一样的美丽的女人”,作者的宠物“仔仔”好象也是书中的主人翁“小白”。作者是利用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来写了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以后也要向作者学习用真实的情感来写作文,并且要向书中“小白”的朋友—笑猫、球球老老鼠、菲娜、地包天一样有爱心、助人为乐。
6. 关于读了有什么故事的观后感一篇作文读《我的小时候》有感900字
最近,我读了沈石溪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小时候》,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写的是他小的时候在上海发生的一些感人的事情,比如说:《哭比笑好》、《路要靠自己走,别让人搀扶》、《一觉醒来是早晨》、《远方有洁白的海鸥》等等。
在我看来最欣赏的是《自由的风筝》,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风筝,那么这根拉住你的线,不是束缚你的线,而是飞你的线。因为有了这根线,你才能够飞得起来;因为有了这根线,你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的稳妥、飞得踏实。
作者在十四岁时开始了叛逆,整个人进入了青春期,心里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他开始不听家长的话了,也不听老师的话了,连被邻居成为“菩萨”的奶奶也不听了。开始不理头发,又和同学玩弹珠,更令我吃惊的是还在厕所里吸烟……
后来又和两个铁杆朋友准备离家出走,一天下午作者和他们到长风公园帮明德叔叔
去放风筝。后来风筝在天空中遨游,这使许多游客都驻足痴望,明德叔叔告诉沈石溪说:“你们想,风筝飞得再高,飞得再远,总有一根线紧紧拉着他。他无法自由飞翔,当然也就谈不上潇洒。”作者听了明德叔叔说的话后有点焦急,他在想到底要不要和朋友离家出走呢。第二天放学沈石溪有不知不觉来到长风公园陪明德叔叔放风筝,突然风筝卡在树梢上,沈石溪爬上树梢,他没有马上拿下来,他在想风筝也许想得到自由,一股莫名的冲动沈石溪用小刀把风筝剪断了。当他回过神来时,巨大的风筝已经飞走了。明德叔叔知道真相后并没有让他赔偿,他们顺着风的方向追了过去,找到风筝后风筝已经破碎,他语重心长的对沈石溪说:“我小的时候也像你一样讨厌这个家,后来离家出走……”沈石溪听了后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能离家出走。两年后他的朋友因离家出走,一个不幸死了,另外一个虽然回来了但读书也不上进,工作也不认真,后来变成了毒贩,进了监狱。
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风筝,那么请不要轻易断线,断了线的风筝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无情的风从高空刮落下来,摔得头破血流。
沈石溪把他写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方式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从中我感悟到这些故事真诚而质朴地讲述着作者的童年,让我们真切地体味着个人成长的真实轨迹。没有掩饰,没有浮夸,有的只是一个看似弱小的生命蓬勃、坚韧生长的勃勃生机。
7. 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绘本作文有哪些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文称“爱好恩”,当用汉字为繁体的“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成人绘本方面如几米、钱海燕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绘本作家。
绘本作文的教学是以绘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形式。而绘本本身对孩子们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绘本的图,夸张可爱,充满童趣;绘本的文字,简洁幽默,意犹未尽,留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绘本所展示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绘本奇思妙想的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巧妙引导就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激起孩子们强烈的表达冲动,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融入作文教学之中。
8. 妈妈小时候绘本读后感怎么写今天是母亲节,而我在读写课上读的绘本也是《我妈妈》。
书中的我妈妈不仅是一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她不但是一个神奇的画家,还是全世界最强的女人。她还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她能让所有的东西长得很好;她也是一个好心的仙子,在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哄得很开心。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她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像猫咪一样温柔,像犀牛一样强悍。不管她是一个舞蹈家,还是个航天员,也不管她是个**演员,还是个大老板,她都是我的妈妈。我爱我妈妈,妈妈也非常爱我。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妈妈也真的很棒耶!她开心的时候会像猫咪一样温柔,生气的时候会像老虎一样吼叫;她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会做数学题,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她像小蜜蜂一样勤劳,还厨艺特好,我最喜欢吃她做的土豆炖牛肉和可乐鸡翅了;她还像一个会魔法的仙子,总是让我开心快乐。
妈妈好爱我呀!我也很爱妈妈!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不惹妈妈生气,听妈妈的话。
9. 为什么说绘本是最好的作文书因为绘本不仅是文在说故事,图亦在说故事,孩子观察得越仔细,收获就越加丰富;
因为绘本有大胆的想象力,足够贴切孩子的心理;
因为绘本中有多元的文化和绝不单一的价值观,可以让孩子们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因为绘本并不是圣经,她也是由平凡人一笔一画地创作出来,也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可让孩子不盲目崇拜书本和权威,学会质疑。
我们都知道“绘本”就是“图画书”,它是指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虽然图画的比例占得比较重,但“绘本”中出现的文字和图画是一样重要的。
这里以一本很经典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它的文字,非常少,连贯起来只有这样的一段: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这段文字看上去,讲的就是一只母鸡去散步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过程,可配合上画面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非常滑稽的故事。因为它的图画中除了母鸡萝丝在悠闲地散步之外,还出现了一个黄身子橘色脸庞的狐狸。这只狐狸鬼鬼祟祟地跟在萝丝后面,却一次次倒大楣。
这种精心设计的巧合和整个画面上的欢快气氛,是特别契合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此外,生动有趣的图画也让看上去简单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让孩子在享受故事时不知不觉间也学到了一些词语。象前面提到的:走过,绕过,越过,经过,穿过,钻过等。
这些动词,有些是我们常用的,像“走过”;也有一些是我们不常用的,比如说越过。当一个孩子眼睛看着这些画面,耳朵听到相应的词语。几次下来,他就能很准确地去理解它了。他就能明白,母鸡这样走叫走过,母鸡这样走叫绕过……那么当孩子下一次,他自己钻到某个地方,比如床底下的时候,他就会想到:哦,我是在钻过。
顺便说一下,绘本中的文字都比较简练,也比较规范。他们使用的是书面语,和我们平常的口头语不太一样。所以在锻炼孩子的语言词汇方面,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更加的受益。比如说这本绘本——《阿利的红斗篷》。
它的文字是这样的:
可怜的阿利!他实在需要一件新斗篷。所以,到了春天。阿利就把羊身上的毛剪下来,洗干净,再用刷子把羊毛梳直。然后,阿利把毛纺成纱。但是,阿利想要一件红斗篷,所以趁着夏天还没过完,就去摘了一些做染料用的野果子回来,放在锅子里煮。然后,阿利把纱放在野果子熬成的汁里。染成红色。等到纱干了,阿利就把纱纺成的线装在织布机上。秋天的晚上,他又忙着把线织成布。阿利把布摊开来放在桌上,用剪刀剪成一块一块。然后又把裁好的布用针别在一起,缝起来。冬天来了,阿利终于有一件新的、漂亮的红斗篷了。
看看这里面的语言多么丰富!那些形象的动词,像“梳直”、“纺成纱”、“熬”、“把布摊开”、“裁”、“用针别在一起”、“缝”;还有像“可怜”“实在”之类的形容词和副词;还有一些连接类的词像“再用”、“然后”、“趁着”、“等到”、“又忙着”。这就把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词就很顺畅地连接起来了。
所以说,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真的都非常重要。它的图画呢,能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想象。而它的文字,则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让表达更加清晰规范。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阿利的红斗篷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利的红斗篷读后感1我读了《阿利的红斗篷》这本书,它讲的是牧羊少年阿利穿得红斗篷又旧又破,他需要一件新的斗篷。为此,他从春天到冬天,从剪羊毛到纺纱织布,经过一年的努力,阿利终于有了一件新的红斗篷。
我关上书后,思绪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想阿利为了拥有一件新的斗篷,他煎羊毛,洗羊毛,梳羊毛,把羊毛纺成纱,摘红色的野果子做染料,把纱染成红色,纱干了,纺织成布,将布裁剪好后,缝合起来。经过如此多的复杂的工序,才有了一件红色的漂亮的斗篷。设想,假如我是阿利,需要一件斗篷,我会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卖掉一只羊,换成钱去商店买斗篷,决不会像他那样,自己亲自动手创造,事必躬亲。但是阿利在文中那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才能得到。我们身边的物品很多,我手中握的笔,写字的纸张,使用的桌子椅子,我休息时睡的床,空闲时看的电视机……那都是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科学管理,批量生产出来的。读这本书后,我倍感珍惜,懂得了物品的来之不易。并让我想起了金波的一首童诗《不应当只记得》:
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倒出来的。/还应当知道/牛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牛从大草原上走来/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苹果是从奶奶的/菜篮子里取出来的。/还应当知道/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树长在土地上/土地很黑很肥/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同学们啊!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爱惜你身边的一切物品吧!因为它们都如此“珍贵”的确值得我们爱惜!
阿利的红斗篷读后感2最近喜欢看一些幼儿的绘本(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对于开始眼花的我来说看那些文字实在太累),但细细品味幼儿绘本还真的很有味道。《阿利的红斗篷》,人物的脸蛋和表情也更像是童话人物,而不似当代人物。牧羊人、破斗篷、纯朴的乡间生活、自给自足很像个童话的样子。起初,我也和书后导读的意见差不多这个阿利,他也太能干了吧?又会剪,又会纺,又会织,还会缝,完全就是个鲁宾逊!孩子们接触这样一个好玩的鲁宾逊,一定喜欢的。
阿利为了拥有一件新的斗篷,他煎羊毛,洗羊毛,梳羊毛,把羊毛纺成纱,摘红色的野果子做染料,把纱染成红色,纱干了,纺织成布,将布裁剪好后,缝合起来。经过如此多的复杂的工序,才有了一件红色的漂亮的斗篷。设想,假如我是阿利,需要一件斗篷,我会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卖掉一只羊,换成钱去商店买斗篷,决不会像他那样,自己亲自动手创造,事必躬亲。但是阿利在文中那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才能得到。我们身边的物品很多,我手中握的笔,写字的纸张,使用的桌子椅子,我休息时睡的床,空闲时看的电视机那都是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科学管理,批量生产出来的。读这本书后,我倍感珍惜,懂得了物品的来之不易。并让我想起了金波的一首童诗《不应当只记得》: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倒出来的。
阿利的红斗篷读后感3每个人看到阿利的斗篷时都说:可怜的阿利!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斗篷已经破烂不堪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身边有一只他最心爱的绵羊老是吃阿利的斗篷,阿利还不知道。如果我是阿利的话,早就把那只羊宰来吃了!
后来他就用羊毛来做斗篷,剪毛、洗毛、晾干、梳毛、染色、纺织、裁剪、缝制原来斗篷是这样做成的啊,还真够难的哟。在这期间,那只羊还在捣乱,好像在说:这是我的毛,不该做成衣服!做好了以后我看到那只羊还在不停的吃着那新斗篷,真该死,阿利居然还没发现。
剪羊毛的时候最好玩,所有的羊咩咩都怕得要死,就像所有的小孩都不喜欢剪头发一样!你看,他们跑的跑,藏的藏,仿佛大难临头。被剪了毛的也显得那么无奈。有一只藏在树丛中的,我想它一定是被剪得精光了,羞愧难当,没脸见人,躲在树丛中不敢出来。
我还发现很多细节,扉页上就有,左上方有一只老鼠,它把草放在了右上方的梁上,哈哈,你以为你是小鸟吗,做窝啊?不仅封面上有,每一页上都有这爱捣蛋的小老鼠。这老鼠大多都在右下方,每一页上老鼠都扛走一些东西,开始我以为小老鼠纯粹是在捣蛋,可是后来,我看到一个小小的家,那不是小老鼠的家吗?原来,小老鼠是想让自己冬天有一个温暖的家啊,我想这下小老鼠可以说一句:我好冤啊!我不是坏小子啊!就算是老鼠,也需要一个家的。
这本书很好玩,又有趣,可能还有很多细节我没看到呢!接下来就让你们自己去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