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氛围
名校,其实指的就是985和211类的重点大学,它们不仅综合实力强,而且办学底蕴深厚。所以,在学风上自然比普通院校要严谨许多,但进入大学最要紧的还是自控力,不然名校也可以被降为专科,这一点华中科技大学就已经开始证明了。
二、进修机会
重点大学一般都有免试研究生的名额,如果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写出了好的论文,经学校里的导师推荐,保研的机率要大许多。不像普通本科,只能苦苦努力一年,参加笔试,再到面试。
三、就业机会
名校之所以经常让人惦记,无非就是名校毕业生很受大型企业的喜爱,就业机会更多。不过,国内现在有许多双一流院校,或者是拥有双一流学科的普通高校,也能有这种待遇。而且,学历只是就业的敲门砖,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实力,因此在这一点上名校并非一定比普通本科好。
四、人脉资源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活,交际是无处不在的,而名校一般办学规模很大,各类人才都汇聚在一地,交际圈要更加宽一些,如果考上重点大学加以利用,毕业后拥有自己的长处,那么这些人脉资源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普通的本科,虽然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毕竟资源有限,加上许多的本科,社团和学生会分工并不明细,所以提供给学生磨练的机会要比名校少上一些,建立人脉关系要更费心思。
五、重点大学接受的补助会比其他学校要多,因此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比较豪爽。
虽然说基本上,所有的公办大学都会有国家的资金补贴,但是这种补贴是分等级的,一流的大学会有更多的资金去发展,而普通的学校会比较少。
在资金补助充足的条件下,一流的大学饭堂的伙食就会比较便宜;哪个路面不平整随时都可以修理;看哪里不顺心,又可以拆掉重建。所以一线名校的环境会比较好,住得好、吃得好、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舒适,还不用花太多的钱。
对比起一流的大学,普通的本科学校就比较寒酸了,路灯坏了没人修;实验器材买回来就没有再更换过,上面布满铁锈和不明化学物品;食堂虽然比市区的便宜,但是跟重点大学的价格、质量是没法比的。
六、重点大学的学习氛围比普通本科学校要好。
能够考进一流名校的,一般都是热爱学习、有学习天赋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更让人有学习的动力,并且教学资源会更好,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都会定期举行。当别人都在学习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好意思去偷懒了。
而普通的本科大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想学习的人。他们在平时基本都在宿舍睡懒觉,晚上就出去玩,去打游戏之类的,等到了期末就拼命熬夜,几天之内学完几本厚厚的书,只求最后侥幸及格。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爱学习仿佛成了一种异类。
当然,也并不是说,考不上一流的名校,就不能好好学习,只要足够努力,不管是一流的名校,还是环境简陋的普通本科大学,都可能取得一番成就。
名校学生面试优势大,更能找到好工作
除去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之外,大部分求职者都是在考公与应聘这两条道路中择其一,每一条路的竞争压力都十分巨大。纵然无论选择哪一方式,大家都是答同一份试卷来一较高低。但名校学生却可以拥有“捷径”。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那名校的光环无疑可以让这些学生拥有直接遇见“伯乐”的权利,无形中走了一条“VIP道路”。
在竞争中,如果说机遇所带来的优势可以被自身能力所冲淡,那眼界则是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努力可以扩宽见识的广度,然而眼界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深度。
首先,名校在历史底蕴方面就远胜普通院校。以北京大学举例,其校史等于中国近代发展教育的历史,荣辱兴衰,一叶知秋。新文化运动开中国民智之风,带来了无数新思想、新思潮,而北大也涌现了无数文化新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当时的校长蔡元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名家的理念与信仰,以善自身。
其次,名校对于文化素质的培养远侧重于课程知识的学习。放映厅、百大影院等艺术熏陶,五四长跑、以物博览等体育活动,其形式之多样、内涵之丰富,使得普通院校望尘莫及。
总的来说,面试优势、毕业去向、眼界、是名校与普通院校最显著的三大差距。但我们绝不是无视或反对普通院校的学生努力,而是主张在认清名校与普通院校的差距下,更加冷静分析我们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在正确的道路上提升自身能力。
985大学、211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当然很大,而且未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虽然985大学和211大学是上个世纪的产物,211大学是面向21世纪打造的一百所重点大学。而985大学是在北京大学校庆上提出来的重点打造的一批名牌大学。
首先,我们看985大学
985大学共计39所,当然也全部是211大学。这39所大学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一直是我国名牌大学的代名词,这里面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种顶尖名校,还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种华东五校。
这些大学,个个都是名校,实力雄厚。哪怕是在985大学里排名比较靠后的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同样比其它非985大学要强很多。可见,985大学整体上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其次,我们来看211大学
相对于985大学来说,如果刨去39所985大学不算,剩余的211大学实力有点参差不齐。基本上,211大学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两财一贸、两外一法、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这些211大学,都是属于专业性院校,他们在某个领域内都是佼佼者。譬如北京邮电大学,它在电子通信领域属于龙头型院校;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在政法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由于他们不属于综合性大学,因此在当年评选985大学或者一些大学排名中,有点吃亏。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大学的知名度,这些大学在高考录取中,投档线甚至超过大部分985大学,这就是实力的象征。
第二部分:211大学里垫底的院校
由于当年在评选211大学时,要确保每个省都至少有一所大学入围。这也造成了一些大学最后属于被“照顾”才入选211大学名单,但实力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大学主要以西部地区院校为主,譬如宁夏大学,青海大学等。但要真论起他们的实力,比起有些非211大学,还是有一定差距。
第三部分:中间层次的211大学
这部分大学数量最多,也是211大学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大学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各有特色。这里面有财经类院校,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很多理工院校。这些大学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上学生的最佳选择。
因此,在211大学里,除了被照顾的那部分大学,其余211大学跟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氛围以及就业质量上。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大学虽然当年没有入选211大学名单,但他们后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的实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211大学,这里面包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这些大学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虽然没赶上当年985大学和211大学的评选,但相信他们未来一定会入选“双一流”大学的大名单。
至于有没有名校情结,显然大家都有这个情结,这也是高考或考研中,大家都挤破头想报考985大学或211大学,这些名校是未来深造或就业的保障,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因此,如果高考没能如愿考上211大学或985大学,未来在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考上名校,寻求更好的学习平台。
你们是否有名校情结?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