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茎鲜者入药称"鲜地黄",干燥者称"生地黄"、"干地黄"俗称"生地"蒸制后再干燥者称"熟地黄",习惯称"熟地"。生地性寒,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熟地性温,有滋阴补肾、调经止血的功能。主产河南。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肥沃、向阳、无荫蔽物,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条件的中性至微碱性砂壤土为好。深翻30厘米,耙细作高25厘米,宽70-80厘米的高垄。干旱地区也可作成宽1.3米的平畦。重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饼肥15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
2、繁殖方法:主要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般于日平均气温达到13℃时开始栽,18-21℃为适种期,如每年的4-5月,栽种宜选新鲜无病,直径1厘米左右的根茎,截成5-6厘米长的小段,在垄上或畦上按行距30厘米左右开沟,每隔15-20厘米,放种根一段,最好随刨随种,栽后覆上3-4厘米,压实后浇水。每亩用种根30-40千克。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好发现双苗或苗,应及时切掉,如有缺苗应补栽,做到一株一苗。如出现花蕾应摘除。
(2)中耕除草:见草应除,垄内可用小锄松土除草,防止伤根。封行时,可人工拔草。
(3)追肥:期以氮肥为主,每亩施人粪尿15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8-9月进入块根膨期,每亩追施复合肥30千克,饼肥60千克,注意追肥应施于植株旁边,不可粘附在茎叶上,并施后及时淋水。
(4)排灌:生长前期,应适当浇水,伏天高温,早上或晚上可用灌水降温。雨后或浇水时,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4、病虫害防治:地黄害虫较多,主要有:
(1)班枯病:受害叶片出现很多不整齐的褐色斑点,逐渐连成片,最后致叶片干枯死亡,种病常发生在地黄生长的中、后期,为地黄的主要病害,受害的地黄一般减产10%左右,此病传染迅速,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用:1:1:100的波尔多液均匀喷射,隔半月喷一次,连喷2次,能基本上收到防治的效果。亦可实行土地轮作。
(2)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及地上茎干部。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地块种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选用无病种根留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病毒病:又名花叶病,4月下旬始发,5-6月严重。防治方法:选无病毒种子繁殖;无病毒茎类繁殖;防治蚜虫、选择抗病品种。
5、采收、加工
收获:春地黄作商品药用的茎在8月底9月初采收。作种的提前至8月上旬,秋地黄在次年1-2月,最迟在3月底收完。
从物候来看,可以收获的标志是整地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植株叶片娈黄枯萎,肥大的根茎表皮粗糙,别有裂痕者。
收获时,用锄先在畦头挖一深沟(1-1.2尺),然后按一定的方向逐株挖出,除去茎叶,抖去泥沙,轻收轻放,然后运回分级或留种。
加工:地黄挖回后,立即除净泥沙和杂物及时加工,堆积过久,根茎容易腐烂,加工方法有焙干和晒干两种。焙干比晒干好,油性大,糖份多,费时短(4-5天)。
火焙者:将去净泥沙(忌水洗)的生地,置于焙上,各焙装800-1000斤,厚1.5尺,上盖被席,先以微火(55-60℃)焙至大部分出汗约2天),火力过大会焙坏(内空外硬),过小会流质(内汁全流成油条,干后身黑),以后逐渐加大火力,焙至内部逐渐干燥,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取出,堆放1-2天,再焙至干即为生地。在焙时要适当翻动,一般烧火后1-15天翻动一次,以后每天翻动两次,随翻随拉即成干货。
6、留种技术
倒栽:即在7月中、下旬,于当年春种的地黄内选择优良的单株刨出,栽植于留种田内,至翌春挖出分栽随栽随挖。
窖藏:秋天创收春地黄时,选无病、形状好的大小根茎,立即贮藏于窖内,加强管理,至翌春取出栽种。
春地黄露地越冬,春种较晚或生长较差的地黄、根茎较小,秋天可不刨,留在地里越冬,待翌年春栽种时,刨出,选无病虫害、形状好者作种栽。
地黄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非常有用的中药材,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体现到它的药性。不仅对于地黄来说我们能够在平常的道路旁经常看到,当然也能够进行人工的栽培种植,但是在栽培种植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够让它的种植更加的有效。
追肥对于地黄的种植来说,他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施肥我们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追肥。对于地黄本身来讲,他在定苗之后我们每亩需要施一些复合肥,具体的数量根据我们的种植产地来进行决定。在地黄种植的中后期它会进入一个膨胀时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喷一些复合肥,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他们的产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当然我们在追肥的过程中作用还是要根据地黄本身的成长状态来看,如果我们喷的过早就会很容易影响到他们营养的吸收,也会让我们喷的肥料没有任何
浇水浇水对于每一个植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黄也需要适当的浇水,但是我们在浇水的时候要根据它的生长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浇水。在刚出苗的时候我们需要少浇一点水,这样能够让它们的土壤保持微微的湿润,也能够有效的吸收一些水分。在他们出苗的前期我们需要进行施肥后浇水,这样能够让他们整体的生长状态得到有效的提高,也能够减少他们对水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天气判断我们浇水的次数,如果天比较正常温度的话我们就可以选择不浇水,而下雨之后我们还要及时的排除一些积水。
除草除害在种植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除草除害,对于地黄来说它是比较有营养价值的中药食材,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除草除害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他们的生长。在发现他的周围长了一些杂草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的清除,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对于一些害虫我们要及早的防治,要定期的喷一些农药,同时如果出现了病毒病害的话我们需要立马的进行解决。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山东可以种植。
繁殖栽培:
生地繁殖方法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面积生产普遍采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多半作为育种采用。
以根茎繁殖为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25×2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复土,15-20度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载,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
田间管理:
生地出苗后至封垄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中耕除草,应特别小心,勿伤害幼苗,深3厘米以内,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每公顷15000千克左右,第一次苗高6-10厘米时,第二次苗高15~25厘米时追一次,一定是腐熟肥料,开沟施于行间。
灌水排水:生地既怕旱又怕涝。春季栽种时,天旱必须浇水,栽种后第一次可多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即可,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发病前要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叶面喷施2至3次,退菌特800倍液灌根一次,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