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孩子读懂题意,明白题目要求的是什么,可以采用三遍读题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到六年级时同样可以用(不包括奥数题)。第一遍让孩子读完后,教他弄清楚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条件,第二遍读完后,教孩子读懂问题求的是什么(通常小学阶段的问题用两个条件就可以解决了),第三遍读题时提醒孩子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去读,接下来之牵涉列算式了。 我儿子也上一年级,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1、一定要让他自己读题目。这是重点。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注意是字,也是就是只教给他单个字的读音),教他。
3、把不认识的字都认全了以后,让他自己再重读一遍题目,领会题意。
举例:比如题目是:从大到小排一排。
如果,他到字和排字不认识,你告诉他,让后让他自己再读一遍题目,他就会做了。
......................
所谓审题,
就是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对问题的
数学特征进行分析,
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
的思维活动,如果把问题比作一把待解的“锁”,那么审题就是打开
这把“锁”的“金钥匙”。而审题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积累、
反思、巩固、发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经常遇到家长抱怨学生太粗心,
懊
恼学生总是题目还没读清,
不理解题目意思就开始做题,
其实这也常
常是我最大的苦恼。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与理解能
力较弱,
在审题方面的能力不够,
他们正在经历从不识字到能自己认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识一些关键字读题的过程,
对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的儿童来说,
审题能
力的指导也需要分不同阶段,并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1
、不识字阶段的审题指导
初入学阶段的儿童不识字,
这一阶段的读题以教师带领读题,
指
导读题为主。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听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读题、
做作业,
教师要创设安
静的审题环境,
等到全体学生都准备好学习用具,
集中注意力了才可
以进行集体的审题指导。
指导时教师要关注细节,
让学生明白如何分
清题与题的分界,以免把后一题的要求用前一题去完成。
其次要重视学生自己读题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仔细读题的能
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题时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
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
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
甚至让学
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
先猜测一下这题的要求,
然后指导学
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题目的意思。同时,要重视学生读数学
书的习惯,
要求他们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
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
理想象,能够正确读出文字部分,理解文字意思。
总之,
作为一年级教师是需要足够的理智和耐心,
面对一群理解
能力还比较弱的孩子,我们不要急躁,要找准问题的根源,逐渐来培
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一、读题三遍,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1、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读。孩子们经常看着字读,就会慢慢认识这些字,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教一下。
2、第二遍:完整地读一遍题目要求,说说题意,勾出关键字词。读完以后家长不要忙着给孩子解释题意,而是锻炼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意思。如果发现孩子没有理解正确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让孩子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题目给出的要求。如果孩子经过几遍读题还是不能理解正确,家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常用的提问方式有:①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画圈、连线、涂色、填空、计算);②要求怎么做?(把谁圈起来?把什么样的连起来?把什么涂上颜色?)。例如: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提问:做什么?(涂色);把谁涂上颜色?(同样高的);涂什么颜色?(相同的颜色)。孩子正确理解题意后让他选出关键字词勾画出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上面这道题就可以这样勾画: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3、第三遍:正确理解之后再读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然后动笔做题。
二、独立解决,自己检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理解了题意以后,让孩子自己答题。
2、答完题后,自己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题检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题目要求,对照题目要求检查过程、最后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题,最基本的诀窍是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计算题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长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指导孩子相应的检查方法。
三、三种改错的方法。
孩子自己检查以后再邀请家长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家长根据错误情况教给他改错的方法。
1、A类:粗心的错误。家长发现错误后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题目要求、图或者文字,然后对过程、答案进行思考。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类:方法、知识错误。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例如:某题:下面哪一行不一样,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1)1、2、3、4、5(2)2、4、6、8、10(3)5、6、7、8、9孩子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是选择不一样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样。家长可以这样提示:第一行的数字在发生什么变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据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总之,能让孩子去思考的,家长决不代替。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3、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4、这些A、B、C符号的标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源,同时也帮助孩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对于A类错误,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对于错误,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方法,多思考,多练习。家长可以针对B、C类错误,再设计类似的题让孩子练一练,力争能够在下一次不再成为薄弱点、难点。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孩子在高段的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复习时有针对性,把书、作业拿出来,重点针对B、C类进行复习巩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查漏补缺,重点突破,这样节约时间,轻松愉快。
四、有错必改,错误不过夜。
每次做作业之前,先将前面没改的错题改正后才能开始做新的作业。有些在学校里做的课堂作业如果孩子没来得及在学校里改,那么回家后也应该拿出来当天改正。孩子往往只注意改家庭作业上的错,忽略了其它的作业。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每天把各项作业拿出来看看是否有错没改。我们的作业包括三种:课本、《一课一练》、《补充习题》,有时候还有试卷。错题就是背在孩子身上的包袱,只有将它拿掉,才能为第二天的学习扫清障碍,帮助孩子轻松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否则,这些没解决的错误又会导致第二天新课学起来困难,压在他身上的包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最后导致孩子学习吃力,厌学,自卑,痛苦。
五、记录作业所用的时间。
时间写作每次作业的后面,初期家长可以帮着看时间,建议现在就买一个时钟,让孩子慢慢学着认钟表,自己记录时间。钟表的认识本身就是一年级的难点,这样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钟表知识。专注、高效的作业习惯在孩子们上了初中,高中以后会有很大的作用。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相信孩子会在写作业中收获很多。(海安县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