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4-20 15:00:09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是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学好东北秧歌组合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东北秧歌的学习模式  民
内容详情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是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学好东北秧歌组合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东北秧歌的学习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手脚分解到手脚配合、从单一的组合到高级别的综合组合、从训练意义的慢慢转换可以看出,要学好民族民间舞是急不得的。东北秧歌的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北秧歌是有规的进行授课,以训练目的不同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跳踢步组合”的头、脚配合的协调能力练习开始,到最后的技巧性、表演性组合之间,经历了步法、呼吸、身体、头、手、等多方面的学习。如:挽花踢步组合、扑蝴蝶组合、饲养员组合、小蹉步组合、别步组合等。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任务。到了学习更高级别的组合时,表演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强调动作的感觉,在民族民间舞中不用做高难的翻腾与旋转,但必须要有每个民族的韵味,只有感觉对了,才能体现出民族舞蹈的美。所以,在东北秧歌中,综合的表演性组合也就成为了最难的高级别组合。

 (一)初学者的授课内容

 东北秧歌在民族民间舞中起重要作用,任何一位受过专业舞蹈院校熏陶的舞者,在入学的第一学期都会先从东北秧歌组合学起。简单的压脚跟、手巾花与身体摆身,训练了初学者的协调能力,为之后的高级别练习打好基础。在初期学习组合中还会涉及到踢步组合的训练,其中又分为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组合。踢步是一切动作的根本,是最常用、最普通的秧歌步法,也是最难领会的秧歌步法。要将踢步的“哏劲儿”做好是很困难的,跳舞、学秧歌也是一样的,看似简单的不一定是好理解的,看似容易的不一定是好掌握的。在初期学习东北秧歌时,教师往往都是从简单的教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帮学生打好根基,让学生领悟到动作要领、特点等。除了上面说过的组合以外,还会涉及到向扑蝴蝶组合、片花组合、挽花组合等。每位教师在教授内容上都会有不同,可根据学员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组合,但东北秧歌的几个组合特点、音乐和学习顺序基本上是不变的。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基础训练之后,开始不断加强难度,步法和手巾花也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像步法不再把踢步作为唯一步法,而是加入了e步、顿步、颤步等多种步法。手巾花也会加入缠头花、碎绕花等动作。所以在不断的学习中,舞者的协调、接受能力在提升,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之后的学习内容。

 (二)综合训练意义浓厚的东北秧歌组合

 经过长期的基础训练课程,在大学或社会团体中东北秧歌的组合学习都是综合的表演性组合。加入了高难度的手绢技巧,充分表现动作风格、特色等。表情、动作感觉也是衡量一个东北秧歌舞者好与坏的标准。

 东北秧歌组合的学习虽然是困难的,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要跳好东北秧歌组合也不是不可能的。在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后进行有规划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舞者会对东北秧歌组合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东北秧歌的动作风格和特点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味道,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秧歌也是个娱乐活动,在大街、公园、广场上经常有中、老年同志在“扭”秧歌。所以大家常把“扭”字当成秧歌的动律。其实除了“扭”以外,“摆”和“圆”也是东北秧歌的动律。在东北可以说秧歌是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的表演特点及动作特点是:逗、媚、哏、俏、浪。我们常常会说这是东北秧歌的“五字真言”。在东北秧歌的动作里,哏、俏、稳中浪用的最多,而逗与媚则是表演中女性特有的风格。

 (一)哏、俏、稳中浪

 哏是以下肢带“哏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运动,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所以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是“哏中俏、俏中扭、扭中浪”。“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就是秧歌的本质体现。哏、俏相融的东北秧歌,体现在步法、身体韵律、手腕灵活上。稳中带浪则是指动作要稳。收是收、出是出,要干净、利落。浪是指秧歌扭得要活、要俏、要美,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动、静、快、慢、点、线”中体现“稳中浪”的风格特点。如:踢步要求短而脆、快出快回、稳落、慢移重心。东北秧歌的动作将“哏、俏、稳中浪”很好地表现出来,从头到脚的'配合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

 (二)动律扭、摆、圆

 “扭”是集韵律、体态、手巾花于一体的组合动作。主要体现在东北秧歌特色体态“三道弯”上。在动作中“扭”的灵活,要做到“一圆二活三抖”。“摆”是以胸部为动力,在左右摆动时配以肋部力量,带动头,要平均的没有附点的。“摆”作为基础动作在“动律组合”中开始学习。也就是说做不好“摆”就跳不好秧歌。“圆”是用肩、胸带动上身,双肩交替向前或向后画圆。做圆肩动作时,身体是划八字形的。所以上身的扭、摆、圆是体现秧歌韵味的重要部分。

 (三)逗与媚

 作为表情标志的“逗与媚”是东北秧歌表演的特色。有时动作中的一个小晃肩、摇头、低头、掸巾、跺脚,则表现的是有情节的“不好意思、假装的生气、含蓄的讨厌”等等意思。而这些小动作,为东北秧歌增添了色彩,体现了逗与媚。在东北秧歌中男演员称下装,女演员称上装。男演员以“逗相为主”,而女演员以“媚相为主”,称之为“男逗女媚”。在女演员单独跳东北秧歌时也会出现一些看似与男演员配合的动作、表情。东北秧歌不是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有一个隐性男演员在和你配合。

 东北秧歌将东北人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完美呈现出来。动作里体现了稳中带浪、浪中带俏、哏俏相融的风格特征。表演中“哏与媚”将东北女孩的羞涩、泼辣等展现得淋漓尽致。上身特色则体现在“扭、摆、圆”上。所以风格是民族民间舞的精髓,是体现民族性格特征的主要目标。

  三、东北秧歌的技巧

 技巧分很多种,有旋转类、跳跃类、翻身类,还有特定的道具类技巧。在具有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秧歌文化中,道具也有很多种。如秧歌手绢、扇子、鼓等。都是秧歌的特色道具。在东北秧歌组合中,扇子的用法有打扇、合扇、抖扇等多种。扇子和手绢也有同时配合使用的时候。但在东北秧歌中手绢是主要道具,因此技巧自然也与手绢相关。东北秧歌的手绢技巧与东北二人转是密不可分的。基本的秧歌手绢技巧有:顶转、立转,其他复合技巧是在顶转、立转的基础上发展的。像过肩、过腰、平转、大出手等。像这种发展的手绢技巧也成了东北秧歌中常见的技巧。有些技巧也常常用双片花连接,动作看起来会更连贯、舒畅。手绢技巧为组合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手绢技巧是多变的、灵活的、具有创新性的,是东北秧歌中的特色与亮点。

 (一)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根基

 顶转是最基础的手绢技巧,是“民间”的技巧,有些老年人在扭大秧歌时也会加入一些顶转动作。当然,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舞蹈学生来说,练顶转是最早期的学习任务。立转大多数是起到“起范儿”的作用,如在过肩中利用立转的速度与顺劲儿等作用,使其看起来更美。舞者的动作也会更连贯、舒畅。可以说只要练好立转就可以学好手绢技巧。所以在手绢技巧中,顶转、立转是根基,像盖楼一样为后面的技巧奠定基础,打好根基。

 (二)复合式的东北秧歌手绢技巧

 在东北秧歌中手绢是多变的、灵活的,手绢技巧更是将“活”表现得惟妙惟肖。在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双片花的连接动作是活的代表。如过脖、过腰、双手竖过肩等。双片花连接的动作能起到连贯、舒畅的作用。所以双片花也成了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组合中不可缺少的动作。除了双片花的连接动作以外,抛接的技巧性也是东北秧歌手绢花的特色。最经典的大出手直观地体现了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抛接的动作有很多种,像最基础的是单一立转抛接,还有复合形式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地面技巧的滚背抛接、翻类技巧中踏翻的抛接和加入云里、蛮子、侧手翻、前桥的抛接等。

  四、如何学好东北秧歌

 (一)语言要清晰、表达能力强、示范动作规范

 老师应在教动作前讲出动作或这个组合的含义,以及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清晰地说出动作的要领和特点。言传身教是民间舞教学,也可以说是形体教学的共同特点。在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语言传授和形体示范中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的讲解、示范,都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示范动作的好与坏、是否清晰明白,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判断。像在东北秧歌组合中的一个踢步动作,学生都知道是短而脆、快出快回等要求,但是如何做到短而脆、快出快回呢?这就要看一个教师与讲解相结合的示范动作了。学生在初学时会进行模仿,慢慢用教师做动作时的感觉要求自己,所以示范动作是学好东北秧歌的一个重点。

 (二)勤于钻研、掌握要领

 对于一名热爱、喜爱舞蹈的学生来讲,不管你是学习东北秧歌还是其他任何民族舞蹈,你都应该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有不明白的就要问,自己做不出来的感觉就要用身体尝试。舞蹈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多的是要求你在学会教师教你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揣摩、尝试,添加自己领悟到的感觉与味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小范儿”。只有这样,你才会进步,才会跳出自己的味道,才会有突破有进步。当然,如果你只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多加思考的话,那也就失去了学舞蹈的深层意义。

  五、东北秧歌的音乐

 东北秧歌的音乐是多元化的,每个组合都有一个特定的音乐。有的也会边唱边跳来体现民族特色。加以音乐的配合才能将东北秧歌跳好,音乐中的强弱、刚柔、符点等,更可以将表情、呼吸、眼神、动作的大小自然带动。如果提到东北秧歌的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叫鼓”,无论什么组合基本上都会以“叫鼓”收尾。“叫鼓”的花样很多,有三鼓、五鼓、七鼓、十二鼓,在组合中叫鼓往往是一个亮相或是上、下甩巾,或是单踢步、撤步等。叫鼓动作是带顿点的,每个鼓的停顿,也是每个动作的停顿,古典舞中的一些跳、转、翻也被收入到叫鼓的动作中,加强了秧歌的表现力。所以东北秧歌的音乐是多种形式的,配合好音乐才可更好地学习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满、汉文化的结晶,是东北人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特征的体现。它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是文化遗产中的典范,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延续发展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产物。我们不仅要把古老传统的东北秧歌继承下来,还要随着时代的步伐使其不断发展。

;

请提供一些好的东北秧歌舞蹈作品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是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希望有所帮助!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a、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移动重心,平时行走时重心就是在不断地移动,就是坐着、站着,也可以随时移动重心,人体的中心点一移动,重心就要随之移动,反过来说:重心一移动,中心点就会移动,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动就流动不起来,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动。在民间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鲜舞的平步、胶州的碾步、花鼓灯的风柳步都是独具风格的重心移动。在东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体现重心移动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及泼辣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从“踢步”的慢移重心来说,“慢移”本身就给人连绵不断,非常连贯优美的视觉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汉族女性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所谓的“美劲儿”,在这时就表露无遗了。“双花”中的“双颤步”又别有特点。“双颤步”重心移动是上弧线,其节奏较为平均,移重心后踢所占的时间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音乐多用小快板,就给人轻松愉快、欢乐向上的感觉。“缠花”中的“顿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于重心移动的过程非常快,无形中使整个格调向热情火爆的气氛中去,体现了东北秧歌风格中的“艮劲儿”及“泼辣劲儿”。东北秧歌的训练点是自下而上,连锁反应的协调。组成这一连锁反应的三个主要环节便是脚下的步伐、身上的动律与手上的手巾花。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对一个初学者,要让他协调起来运动,就必须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清楚。尤其是要点出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方便记忆,使学者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动律与手巾花中都存在着“快吸气、停止呼吸、化为长叹”三个过程,在绕花中,花绕犹如快吸气,刚绕完的顷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化为长叹的时候,动律同样也是有“点”与“线”的关系。动律犹如钟摆一样,到弧线的尽头,就“点到为止”,立即回到动作过程(即“线”)中去,踢步、动律、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动律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了起来。

 “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动及控制。重心移动的过程越慢、越细腻,走的路线越长,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与此同时,整体动作就显得较有力度、有韧劲、有文化、有内涵。

 看民间舞最过瘾之处莫过于其动作中所蕴藏的韵味,这个韵味包括了很浓郁的`地域特色。当跳得非常娴熟时,风格韵味都是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了这微妙之处,呈现出来的舞蹈才不会流于一般,才不会成为一串不值一看的“动作”。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就得抓住其奥妙所在。这妙处所在便是脚下的重心移动。我认为,解决好“踢步”与重心的移动,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好方法。

 1、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研究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相传在康熙三十年,现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中记载的“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说的就是当时当地人民扭秧歌的情景。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诙谐、柔美、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绚丽的手绢花融合秧歌本身带有的节奏使舞蹈更加有味道,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东北秧歌哏、俏、幽、稳等特点。在原生心态的制约下,对于体态、韵律、节奏与步法进行调整,积极地表达内心情感是东北秧歌的主要特征。

 1.1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

 东北秧歌在表演过程中对体态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身体必须保持微微前倾的状态,下颚向里收,进而保证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以此展现出女性身体上的三道弯,更好地表达出情绪的变化,每一个动作都应当蕴含充沛的情感。因此,东北秧歌的表演应当准确把握东北女性的心理活动特点;而东北男人则应当强调“逗哏”,也就是洒脱和情趣性,释放男性的阳刚之气。东北秧歌在很多情况也被称之为“扭秧歌”,根据这一词汇可知,在秧歌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腰部的扭动,通过“扭”这一体态充分展现出东北人民奔放、欢乐、热情和幽默的性格特征。

 1.2东北秧歌的节奏特征

 通过分析发现,东北秧歌的传统节奏以2/4拍尾数,混合有少量的1/4拍以及4/4拍。且节拍的重音并不是一定存在于每一节的第一拍,偶尔会在小节的中间或是最后部分出现。这就意味着东北秧歌的节奏变化较大,尤其是大量运用附点音符,使表演中的节奏韵律非常丰富。在慢速或者中速的乐曲中应用较多。受到这种节奏特征的影响,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特征表现出“落脚稳、出脚快”的特点,旋律和韵味协调,具有非常独特的味道。

 1.3东北秧歌的步法特征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有前后踢步、顿步、侧踢步、颤不、跳踢步等,并且在做踢步动作的过程中,表演者膝盖部分的全身动作必须要有弹性,这一过程非常短促,要求踢腿的动作小、速度快,两腿的交换力度集中、身体稳健,在踢步过程中保持体态不变,也就是上身要微微前倾,将腰胯适当上提,真显出“重心慢移”,但是落脚稳和出较快的反差,从而体现出东北秧歌的“稳中浪”以及“浪中哏”。这一系列特征都与东北踩高跷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强烈的收放、动静和强弱的对比也能够展现出东北人民心理活动的起伏特点。

 1.4东北秧歌的动律特点

 东北秧歌的动律通常分为前后动率、上下动律以及划圆动律,这三种动律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每两个动律的连接都应当通过腰部下弧线的缓慢移动而完成,进而形成快速、稳健的舞姿。有人总结,东北秧歌最为基本的动律是走相、稳相以及鼓相。首先是“走相”,指的是流畅的步伐,在走动的过程中保持膝盖松弛,后位的脚腕微微向上勾起。在落地的时候对力度进行控制,产生有劲的感觉,而步伐的大小不受到拘束;二是“稳相”,具体指的是静态动作,但是强调静而不止,意思是稳相并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连接前后动作的相对状态,强调延续和开端;三是“鼓相”,主要构成部分有连鼓、叫鼓、鼓相和翻身,需要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精细的处理,保持利落、一气呵成、层层递进。

 2、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东北秧歌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改造,前后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秧歌的动作幅度较大。动作幅度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表现能力,尤其是展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新鲜元素的融入促使东北秧歌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舞者的内心,整体上增强了观赏性与艺术性。例如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增加原有步伐的动作幅度,表演者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最大化动作幅度,进一步体现出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以及东北人的热情与奔放。

 3、结论

 根本秧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东北人民的审美心态及艺术情趣,是情感、信仰和文化的综合体。通过本文分析,东北秧歌的主要特征有“逗”和“哏”,舞者在表演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这些特征,感受东北人们的生活气息,才能够表达出东北秧歌蕴含的文化内涵。

;

学什么舞蹈可以让气质变好?

《大姑娘美》《秧歌情》《春妞》 《泰山景》、《小游西湖》《鹁鸪》、《逗蛐蛐》、《五匹马》、《茉莉花》、《小红梅》《海青歌》、《万年欢》、《得胜令》

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

扭秧歌跟舞蹈的秧歌一样吗

1、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种特殊的舞蹈,这种舞蹈起源于意大利,它又在俄国和法国发展起来。芭蕾舞是世界上最最复杂的舞蹈之一,有很多杂技动作,需要精心编排的音乐或声乐。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十种舞蹈中,这是非常优雅的一种,表演者的身材控制都非常的严格,舞蹈动作也非常的轻盈,比较著名的芭蕾舞表演节目是小天鹅。

2、嘻哈舞蹈

嘻哈舞蹈是一种全球公认的舞蹈,是一种很炫酷的舞蹈形式,它很受欢迎,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它。表演者多是年轻时髦的人,这种舞蹈对于表演者身体的硬件要求非常的高,还有很多难度系数比较高的舞蹈动作。嘻哈舞蹈还有这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很容易让观众喜欢上这种舞蹈。很多的人年轻人不断的创作出更多的原创姿势。

3、霹雳舞

霹雳舞与嘻哈音乐密切相关,这是一个由迈克尔杰克逊首次流行的街头舞蹈。一个成功的霹雳舞选手需要学会足够的技巧,并作出相应的动作。霹雳舞曾经在我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的风靡一时,很多的年轻男子都热衷于装酷学习这个舞种。

4、踢踏舞

踢踏舞是在一种特定的音乐上进行的,这种舞蹈特色在于它的鞋子,在鞋子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的金属板,通过金属板撞击地面,在跳舞时在地上会发出特殊的踢踏声。这个物种非常要求表演者的腿部力量和腿脚的协调性,给人一种非常快节奏感的感觉。这种舞蹈所需要的音乐也是非常特殊的音乐。

5、卡塔克舞

这种舞蹈形式起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之前,它兴起的地方实在印度,印度人能歌善舞的天赋是人尽皆知。最早的时候这种舞蹈形式会出现在一些大型的集体节上,这个舞蹈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系数,需要有一些身体方面的先天优势和节奏感。

6、萨尔萨舞

这个舞蹈非常要求舞伴之间的相互配合,默契的舞伴会让整个舞蹈看上去更加的带感。通常都是一男一女搭配进行表演,跟着快节奏的动感扭动着身体,非常的性感,充满了满满的暧昧气氛,但是又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十分的舒适。

7、秧歌舞

扭秧歌是我们国家比较传统的一种舞蹈表演艺术形式,表演者的年龄大都偏大,它的节奏感也相对来说较为缓慢,适合老年人学习表演。它的舞蹈动作也相对简单,通过手脚胳膊的协作配合,将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无限的运动活力,非常的有感染力。

8、电臀舞

这是一种让所有女性着迷并做各种疯狂事情的舞蹈,它起源于新奥尔良,与弹跳音乐有关。这里,女士们以非常挑衅的方式跳舞,它包括向后抛或臀部,甩甩臀部,并要求一个蹲姿。

9、肚皮舞

肚皮舞对于表演者的腰腹力量要求比较高。它起源于亚洲西部的一些国家地区,肚皮舞的整体风格都非常的性感,常常是一些身材很好的女性会表演肚皮舞。肚皮舞对于臀部的一些动作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十种舞蹈中,这是非常要求表演者身体素质的一种。

10、班格拉舞

这种舞蹈绝大多数的表演者和爱好者都集中在印度等地区,这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情感表达艺术的一种方式。表演者通常穿着颜色亮丽的衣服,根据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渲染气氛,起到一定的带动和氛围的作用。在当地有名的节日上,会表演这种舞蹈。

请问老年大学开哪些课程?

扭秧歌和舞蹈的秧歌并不完全一样。扭秧歌是一种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舞蹈,是稻田里的一种歌舞。为了消除疲劳、疏松筋骨,休息时人们就在稻田里扭起来。为防止踩坏秧苗,就见空插脚,于是,就出现了“扭秧歌”的交叉步子。而舞蹈的秧歌则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通常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它结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跳秧歌舞写作文500字

一般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适应老年教育发展形势、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知识层面,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中心。

您可以在一般老年大学以及社区老年大学中,学到如下课程:

舞蹈类:民族舞、交谊舞、水兵舞、古典舞、摩登舞、曳步舞等

声乐类:合唱、民族、通俗、美声声乐班

器乐类:古筝、二胡、葫芦丝、萨克斯、电子琴等

书画类:国画、书法、摄影班等

戏曲类:京剧、梆子、豫剧、黄梅戏班等

养生形体类:模特、瑜伽、朗诵、太极、八段锦、西医养生班等

电子通信与智能手机应用类:日常手机使用与智能手机应用(图形处理类、聊天软件、致富软件、购物软件)、数码拍摄班等。

1. 写跳集体舞比赛场面的作文500字

2003年10月,学校举行集体舞比赛,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里面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一刻我们欢呼起来。因为在这之前我们都是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

九月份,我们接到通知:10月份要举行集体舞比赛。

一开始,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动作,我没练完一个动作都觉得很累,但一想,这关系着我们集体的总分,一咬牙就忍过去了,但长时间的忍耐是有限的。我实在受不了了,幸亏老师这时候让我们原地坐下休息,不然的话,我都快晕过去了。下一步:纠正动作。老师一对一对的检查,检查到我的了,我一开始很紧张,后来就进入到音乐当中了……“下一对”!老师硬是把我从音乐当中拽了出来。下对是王馨梓和郑世谭,他们因为连得不太熟,所以脸上露出了不可掩盖的,紧张的神情。“你们这是怎麽跳的?!来让孙璐璐去教你们……”老师就这样一对一对认真地检查完了。老师最后让我们跳一遍,跳到拍手的地方老师皱起了眉头,感觉应该把动作换一换,老师换了好几个动作都觉得不太好,经过老师的几番敲定,我们把动作换成了“高傲的公主和高傲的王子”。并加上了变队形,在倒数第一遍拍手的时候变为九个圆圈。我们练了几遍后,动作明显的整齐了,老师怕同学们忘记变队形,就把一个哨交给了我,说:“一到变队形时就吹哨。”

终于该上场了,当跳到“高傲的公主和骄傲的王子”的时候,我好像真的是公主了。我们顺利的比完赛了,在**室的路上我们听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 陕西秧歌舞作文感受

延安人喜观扭秧歌。

正月初七八过后,延安人喜气洋洋开始闹秧歌。这是一年一度村社活动最集中的一段时间。

通过这种“闹红火”活动,庆贺过去的一年的劳动收获,祈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队组织严密,依照当地的习俗,秧歌队由手擎花伞的“伞头”指挥。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唱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秧歌有很多角色,每个角色腰里扎一根红绸子,女角多一把扇子,头上饰以用彩色纸张折叠的缨子。

丑角由性情活泼的人扮演,如县官、地主、蛮婆蛮汉。他们着白衣红裤,耳挂红枣,胸垂一串红辣椒,手执笤帚当扇,提一个油葫芦,扭扭捏捏,丑态百出。

他们不时跳出圈外,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令人捧腹大笑。 延安秧歌流派众多,最具特色的当数延安北部的过街秧歌、排门秧歌、大场秧歌、对子秧歌、走灯秧歌和南部的老秧歌。

各种秧歌主要由踢场子、打腰鼓、扳水船、跑竹马等组成。踢场子有:天地牌子、双葫芦、枣核乱开花、十盏灯、十二莲灯灯套灯、八仙过海、双辫蒜、秦王乱点兵、鬼拉腿等。

另外还有五大洲、小蝴蝶等新编场牌。

3. 我喜欢跳舞作文500字

我喜欢做的事其实有很多,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跳舞。我是6岁开始练舞蹈,开始只是为了好玩,但是我渐渐明白了跳舞能给我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锻炼身体,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练了一年的舞蹈以后,我就觉得身体健壮多了,再也没有进医院**了。

你们还不知道吧?跳舞还可以增强我的信心。有一次,湖北电视台来我们小区搞活动,一位阿姨说谁要是上台去表演一个节目,就可以得到一个礼品。我看了

看周围,除了一位叔叔上去唱了一首歌以外,没有一个人上去。我特别想上去,可是我不敢去,去吧,我又怕大家笑我,不去吧,又不能得到礼品。正在我犹豫的时

候,台上的阿姨说:“快点啊,快点啊,没有的话我就进行下一个节目了。”我放松心情,赶紧举手,上去跳了一支舞,没想到不但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还真的得到

了一块香喷喷的肥皂呢。你可别小看跳舞,跳舞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苗条,真的可以减肥呢,尤其是对那些胖乎乎的人特别有效。哈哈哈,那些胖子们看了可别生

我的气呀!

跳舞的好处有很多,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将这项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

哦,对了,你们喜欢什么?也说来听听吧!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

4. 《跳长绳》写作文(500字)

今天,是我们六年级组的跳绳比赛。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在为此努力,希望能跳出好成绩,为班级赢得荣誉。我们五班的运动员虽说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这一天终于盼来了,我们一定要超越自己!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十人单八字跳长绳。我们班的十名运动员来到场地,“预备—”,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长绳上了,运动员们蓄势待发,“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班的第一名运动员扎到了摇动的绳子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运动员们都进入了比赛状态,他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马,一根根离弦的箭。这时候,一位运动员绊绳失误了,但因为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都没放在心上。但接着又是一次失误,虽然速度很快,但上一个运动员和下一个运动员总连不上,所以,这一轮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发现,跳的个数不算很多。

这样,大家就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十人穿梭八字上。一开始,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一队的与众不同。他们吸取了前一队失败的经验,使用了“不求快只求不断”的战术。运动员们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条飞舞的长龙。老师和其他同学们就在一旁挥臂呐喊,为运动员们加油。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断了一两次,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怕他们重蹈覆辙,但后面的运动员很快就接上了,并且运动员们还互相鼓励,之后就没断过了。在不失误的基础上,摇绳人逐渐加快了速度。当体育老师吹哨的时候,气喘吁吁的运动员们心里都非常激动:这次的成绩要比以往平均的高!我们付出了汗水,超越了自己!

接着就是单人项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虽然比赛结果还没出来,但是我们每个队都靠自己的团结奋进超越了以往,这就是一大成功!

5. 跳舞我真棒作文500字

在我五岁时,我意外地接触到了舞蹈,并喜欢上跳舞,与它结下了不解缘。

我开始学习舞蹈了。

我第一次来到了舞蹈教室,见到我的师姐们漂亮的舞姿,我十分羡慕,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他们。

一只巨大的“拦路虎”出现在我面前----基本功练习。刚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无论怎么努力也压不下去。看到和我一起来学习跳舞的小朋友都压下去了,

难受得就像有无数个蚂蚁在心上爬着。我的汗流了出来,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很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我不是梦寐以求的想学跳舞吗,不能这么快就放弃。我想

到这,咬咬牙,又开始练习了。

回到家后,我站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终于,我压下去了!我高兴得在床上又蹦又跳。

由于我倔强的性格和认真的练习,我的基本功练得特别好。

一次,我们舞蹈班要参加一个比赛,老师让我领舞。我随着老师的节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了起来。

经过刻苦的练习,我已经学会了整个舞蹈。

到了比赛的那天,整个舞台的灯光都照在我身上,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的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怦怦地跳个不停。我超常发挥,得了冠军。

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变得漂亮;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充满自信;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收获了成功。

6. 我是跳舞迷作文500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业余爱好,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弹钢琴……而我却是一个舞蹈迷,我五岁那年就被妈妈送进了舞蹈班,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舞蹈。

我每天放学赶快把作业写完,就打开电脑开始练舞蹈,有的时候妈妈叫我吃晚饭,叫了好几遍,我还是在那练舞蹈,好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平时我最喜欢和小朋友玩了,可有一次我在练舞蹈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让我出去玩,我舍不下舞蹈都没有去,为此,大家都叫我跳舞迷。

我因为爱跳舞还闹过笑话呢!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梦见自己在舞台上跳舞,还得了一等奖,正准备领奖的时候,妈妈把我叫醒了说:“你要床上跳舞,把被子都踢到床下去了。”我听后看看床下的被子,又看了看我自己身上,确实被我踢下去了,于是我又把被子拾上来盖在身上,又继续睡觉了,可是我怎么睡也睡不着,我脑海里想的还是刚才领奖的场面。

学舞蹈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养自身的气质,锻炼意志,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7. 我学会了跳舞作文500字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我学会了跳舞

五年过去了,但我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时,我读幼儿园大班,老师到我们班来选人去学习跳舞,我非常幸运地被选中了。我跟着老师来到舞蹈室,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要求,然后让我们练基本功。

虽然说是基本功,但也要学习拱桥和“一字脚”。当时对于我来说,一字脚是最难的。我们把腿放在横杠上,人站直,腿伸直、绷直,然后还要把两只手搭在膝盖上,下巴碰到手,然后起来,再碰,这样连续做了很多遍,腿都绷痛了。接着,换一只脚,再做。过了一会儿,再换,侧身站直,右手跨过头,掂到脚,身子随着向左边弯,起来,再掂。这样,练了几天,开始学习跳舞。

老师先让我们看录像。看完以后,老师开始一个个动作教我们。

我们练了好几天,常常为了练好一个动作而重复做了许多遍。到了最后一段动作要翻跟斗,我们就为了这个动作翻了十几次跟斗,翻得背后都伤了,每个孩子都背朝天,让主任帮我们用药水揉背上的伤。但我们都不觉得痛,个个小朋友都边讲边笑,等主任来帮我们揉背。

每当我们整个舞蹈从头跳到尾,退场以后,每一个小朋友都坐下来哈哈大笑,笑个不停。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跳完舞,我们都会笑,笑得那么开心。

我学会了跳舞,心里有很大的满足感,每当我一想起跳舞时的情景,心情都会变得特别开朗。

8. 我学会了跳街舞的作文500字

例我正在看书时,忽然听到节奏强烈的音乐,探头一瞧,不得了了!姐姐正在跟碟片里的舞者疯狂地舞动地着身子。

瞧!她头发一甩,胳膊一抬, *** 一扭,腿一蜷,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哇塞,酷毙了!一曲跳完,姐姐见我看的入迷,便趁热打铁:“丽丽,跳街舞吧,它会使你越来越帅。

来!姐姐教你。”我开始跟姐姐学跳街舞了,为了让我更扎实地学会基本动作,姐姐把碟片调到交分解动作的画面。

电视里的教练是个外国男孩,他示范的第一个动作是右脚迈出一小步,右手举在胸前,然后左脚、左手交替进行。看了一遍,我心想这么简单的动作,我保准行!随着节拍声的响起,我也跳起来。

姐姐在旁边大笑道:“你这也叫街舞啊?简直像木偶戏,全身关节硬邦邦的。不行!先放松放松,跟着节拍再来几遍。”

我一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和着节拍跳起来。我就不信,这么简单的动作我都学不好。

姐姐又发话了:唉,还是不行,像做广播体操,没有街舞的味道,街舞一招一式都讲究随性。你瞧瞧,老姐是怎么跳的。”

姐姐随便摆了几个姿势,的确很轻松,很潇洒。“慢慢来,我肯定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劝慰自己,我又仔仔细细地看了老姐跳街舞,她的动作自在随意而又一气呵成,真是潇洒不羁的青春朝气。我忍不住也跟着跳起来,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我越来越放松,颈、肩、腰、臀,尽情的扭动起来。

慢慢的,我舞出了兴致,一边跳,一边大喊:“one,o,three,four!”舞曲结束了,我也停下来,高呼:“哇!太过瘾了。”明天,我就要向同学们隆重推出――街舞。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