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藏文书法的介绍

藏文书法的介绍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2
  • 发布时间:2024-04-19 14:25:07
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米·桑普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成了八大书法体系。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钦”字
内容详情

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米·桑普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成了八大书法体系。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钦”字书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后来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被称之为“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后来“琼赤”分出“尼赤”派系,盛行于尼木地区。德格藏文书法是在卫藏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式,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德昂洒智因源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德昂乡而得名,传承至今已200余年,共有七代传人1。2008年,藏文书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文怎么写的?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结构。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

 (1)审美目标:通过学习卧钩和“心”字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碑帖,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2)德育目标:通过学用“心”字,听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教学实施: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请大家注意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稳定学生情绪。

 2、讲述王羲之的学书故事,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书法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啊!这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要写好中国字。

 3、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笔画,今天我们来学习卧钩。

 2、形象比喻,掌握要领

 1、师:板书“ 卧钩”叫什么名字?看它的外形像什么?(弯月、小船、镰刀、香蕉等)

 2、画出月亮的图形,提问:卧钩的弯度与月亮的弯度是怎样的呢?(卧钩是月亮的一部分,卧钩的弧度与月亮的弧度是相叠的。)

 3、师:用儿歌小结卧钩的用笔方法,同时在田字格中板书。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轻轻的起笔重重的弯,挑钩之前要顿笔,对准左上再出尖。)

 3、各种评价,激励进步

 1、先练习10遍,自评:挑出写得最漂亮的3个卧钩,说说好在哪儿?(展示)同时强调握笔姿势:

 (大哥二哥脸对脸,兄弟五个握空拳,伸出笔尖有一寸,姿势正确记心间)

 2、再练习10遍,同桌互评:给你的同桌找出最好的五个卧钩。

 3、教师点评,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缺陷的作业各一。

 三、学写“心”字,寓教于乐

 心想事成

 1、看到卧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字?---“心”

 2、心字比卧钩多了三个点,左点,挑点,右点,教师板书

 3、明确三点的位置:“心”字的卧钩像月亮,那么三个点就像三颗小星星,围绕着月亮。三个点怎么摆,心字最漂亮呢,你们试着自己写写?写完之后和小伙伴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心字最漂亮。

 4、生:互评、讨论三个点怎么摆。师生共同讲评,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心字的写法,点出三个点的摆放形状呈弧线。

 5、学生尝试练习,师生共评,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学用“心”字,体验成功

 1、心字的用处很大,参观“心”字花园,读一读心字词。小心、专心、信心、细心、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说一说,还有哪些心字词。

 3、四人小组学生互评,每组选出一幅佳作。

 4、表扬优秀作业,送给学生一句知心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学生做事要有爱心,专心和信心,祝愿每一个学生心想事成。

 五、回家作业,巩固教学

 背诵儿歌,书写带有心字的词语或句子。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2

 一、说说教材。

 本次写字课我上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说勤奋》,我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清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平捺斜捺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写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是我们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常常忽视写字教学,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课标》提出的写字要求,特别是学生的执笔姿势、间架结构安排等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教材中把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我们通常教学方法是在阅读教学中预留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字。这样的指导不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领悟习字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我在教学中,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利用每周的写字课,按照习字的一般规律,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系统地进行写字教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惯”、“渡”;“末”、“基”二字的捺画指导,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本课部分生字卡片、优秀作业展示板、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优秀中小学生作品等。

 教学中我注意针对小学生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将枯燥的写字教学形象化、直观化、规范化。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提高分析能力、书写能力。

 下面我说说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出示生字、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学生在观察比较后,发现规律,教师示范书写时及时告诉学生:左右笔画撞在一起不好,该像小朋友一样互相谦让,左边的字腾出地方,让它的右一半可以很舒服地展开来,当独体字作偏旁时,化捺为点。这样的变化叫 “笔画让位”。并适时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在教学平捺和斜捺这一重点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示图解等方法。

 第三环节:指导书写,体验“看、想、描、写、评、改”的.“六诀”写字法。分层推进突破教学难点。

 1、看与想相联系

 左窄右宽,偏旁最后一笔都化捺为点时。我出示利用这一结构特点编写的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左右结构书写规律,使学生在快乐地模仿律动中产生想写好字的欲望。学生写不好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字”习惯。

 2、描与写相渗透

 指导书写时,我采用“教扶放”的方式 循序渐进地突破重点。

 “教”:教师着重边范写边讲解“惯”,左右紧凑、间距匀称、横画较长,右上跟“母”的写法不同;“贝”字末笔是长点等。“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斜捺,长度适中即可。左边谦让一些,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接着学生练写,播放古典音乐,教师提醒“双姿”: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扶”:请学生自己说“稍”“校”“枕”的写法。

 “放”: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础”字。(这时请一名执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学生示范。用镜头对准这位同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白“础”字写法要领,巩固写字姿势。这种形式新颖,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改正,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第四个环节:熏陶与拓展。通过欣赏书法作品、读名人名言,感知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这样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这节课上下来了,存在的问题一定不少,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不吝指教,谢谢大家。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折、竖提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横撇、横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竖折、竖提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竖折:竖尾连横,折处稍顿,竖正横平。

 竖提:竖画直而正,竖尾先顿后提,提向右上。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忙 忘 跟 以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忙:竖心旁长而直,右点偏上,“亡”上横伸于竖心旁右点之上。

 忘: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分对正靠紧。

 跟:足字旁稍短,偏上,右边部分竖提的竖画长而正、直。

 以:字形略扁。左边较短,右边撇稍长微弯,伸向左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牙 根

 5.比一比,改一改

 很 出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教学反思: 竖折和竖提比较容易区分,大部分同学掌握得好,而且这一课写的字不是左右结构就是上下结构的字,占格位置占得比较好。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书**奇相生的基础知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参照正奇相生写硬笔字,培养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掌握欣赏的方法。

 3、了解正奇相生的写法,体验汉字书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了解正奇相生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能参照正奇相生写几个硬笔字。

 教学准备:

 学生:硬笔书法纸。

 教师:各种各样正奇相生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书写习作,必须首先了解汉字结构安排的一般知识和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第1课,了解书法作品中的有特点的一些汉字应该如何书写。

 二、知识介绍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①、什么是正奇相生?②、汉字正奇相生处理上有哪些要点?③、书写有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关于正奇相生内容的介绍、

 3、教师出示相关的书法作品,学生分别指出哪里是正奇相生的结构。

 4、三、学习“我知道了”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那么正奇相生汉字又应该怎么写呢?

 2、学生自读“我知道了”,了解正奇相生汉字的写法。

 四、学习“我来找找”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汉字,那么一幅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主笔在什么位置?教师出示。

 2、书法作品。学生找一找主笔。

 五、“我先试试”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正奇相生汉字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参照学过的知识。写几个硬笔字。

 2、学生书写作品。

 3、师生共同讲评、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

 六、总结:回顾一下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结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

 七、布置作业:写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第1课 正奇相生

 主笔错落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字旁和酉字旁的造字规律,结构原则。

 2.根据所学偏旁的变化规律,写好课本例字。

 教学重点、难点:

 同学们在写目字旁这个笔画时,能够做到目字旁内部的短横收笔处与横折的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进入新课题。

 二、讲授新知识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目字旁、酉字旁。并示范两个字。提示:“目”字做左偏旁时,形态窄长,“目”中的短横均匀分布。

 2.教师示范书写“睁”,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3.学生在方格本上用钢笔书写“睁、睡、瞪”三个字各四遍,体会结构特点。(放音乐)。

 4.教师巡视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讲评优秀作业,鼓励大家刻苦学习,课余时间应主动安排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酉字旁

 1.学生读文中说明性文字,观察例字。

 2.学生演示 由几名同学上台演示“配、酸”。

 3.引入:全班同学开始写这几个字,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的代表写得最好。注意观察,随即在书本上描红出该字。

 4.修正:由同桌上台再写一次同样的字。

 5、比较:全班同学来看一看,比一比,两个同样的,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二、学生评价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

 第二课 小字头、春字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小字头春字头的写法。

 2.学会并掌握两种偏旁在结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讨论,学生找出小字头的写法特点,小字头中的三个笔画在田字格中都有相应的具**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授:

 1.谈谈起名的原因(缓解情绪紧张)

 2.做运腕操。(竖掌、执笔绕圈,画十字、画圆等顺、逆时针方向画)

 二、新授:

 观察“党”字。引出课题。

 1.田字格出示“小字头”。

 2.观察笔画特征、摆放位置。(两点:左边挑点,略低;右边撇点,略高)

 3.师:字如其人,讲究对称、和谐,相互呼应;笔断意连,情如一家。

 4.小字头书写要领:

 短竖粗直在中间,

 挑点撇点护两边。

 左低右高相响应,

 穿插避让兄弟情。

 5.练习书写。

 6.出示《写字姿势歌》。

 写字之时身坐稳,

 肩平背直头摆正。

 胸离桌沿要一拳,

 眼离桌面要一尺。

 手握笔杆中下方,

 两脚平放有精神。

 7.生练习书写。师范写并点评。挑点撇点应响应,中间短竖位置较正,

 8.比较含“小字头”的诸字特征:尚、党、裳,注意:两点间距离应由字形整体特征来决定

 三、练习书写“赏”字。

 1.先观察字形,整体呈三角形。

 2.提笔书空,揣摩笔意。

 3.学生练习,互评。原则:先优点,后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春字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春字头的字。

 教学重点: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春字头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春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

 春字头的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春字头:① 三横长短错误。 ② 撇、捺不开张。

 三、练习

 “春、泰、奏、秦”。

 完成“想一想”。

 春字头的三横为什么不能写成“三”字?

 四、总结全文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同字框、门字旁、方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冈"字,"冂"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前面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学会了左偏旁和右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一)

 二、指导书写偏旁"冂"、"门"、"囗"。

 (一)指导书写"冂"。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冂"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冂",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轻竖重。

 ②右"竖"比左竖重而长,两竖稍徽外斜,防止上宽下窄。

 全班练写一个"冂",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门"。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门"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门",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框形与同字框相似。

 ②三笔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横折距点较近。

 全班练写一个"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囗"。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方框儿"囗"。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方框儿"囗"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三笔相连,四角封闭。

 ② 右"竖"比左竖稍重稍长。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囗",全

 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囗",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冈""同""""间""闲""闹""团""国""围"。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冂"、"门"和"囗"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冈""同",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冈"和"同",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团"。

 观察"同""""闲""闹""国""围"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平捺斜捺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惯”、“渡”;“末”、“基”“遍”三字的捺画指导,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本课部分生字卡片、优秀作业展示板、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优秀中小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勤奋》这篇课文在结尾告诉我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小学生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那就让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开始“勤奋”吧。

 2、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生字,整理归类。

 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有哪些呢?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遍、枕、稍、末、校、惯、渡、基、础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将这些生字分分类。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后归类投影示:

 左右结构:枕、稍、校、惯、渡、础

 上下结构:基

 半包围结构:遍

 独体字:末

 三、指导书写。

 1、这一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最多,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下面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1、指导书写“惯”。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左右紧凑、间距匀称、横画较长,右上跟“母”的写法不同;“贝”字末笔是长点等)

 (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描红临写。(音乐起。)

 (3)投影示。(有问题的选1个,好的选3个)

 (4)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2、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斜捺,长度适中即可。左边谦让一些,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3、其他几个生字,请同学任选一个字说说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稍”:小字头的左右两点相呼应,和下面搭配的“月”要对正。撇改为竖,贴别是“月”的上部要在横中现上面。

 “校”:注意最后一笔捺是斜捺。

 “枕”:写好竖弯钩。

 “础”:“出”的一竖要直、要高。

 4、 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规律,说说写好这类字有什么规律。

 生说后,师出示以口诀形式总结的规律,然后读一读。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二)指导写“基”、“遍”、“末”(卡片示)。

 1、学生根据方法,观察“基”、“遍”、“末”。

 (1) 说说这几个字的注意点。

 (2) 学生交流,师点出共性:

 我们所说的“捺’多指“斜捺”。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坐滑梯时有那些感觉?写捺和坐滑梯一样,很舒畅,斜捺是一种动态的笔画,要写得流畅、飘逸。

 看示意图(略),比较“平捺” 与“斜捺”的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写法基本相同,主要是斜度不同(平而长),平捺的用法及在字中的作用。

 平捺的用法:用于字的底部。

 平捺的作用:起托载作用,因而不能短,要写得平(与水平线夹角约5o~10o)(画示意图)

 (3)板书“遍”,讲解平捺与字的其他部位的位置关系。

 走之儿到上部右侧所在竖线处才能收笔。

 (4)学生选择书写。

 (5)投影示师生评议,表扬。

 (6)学生再次临写。将优秀作业贴上“今日书法之星”优秀作业展示板。

 四、熏陶与拓展。

 1、导语:(投影示)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学习书法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2、欣赏历代书法大家书法作品。(出示课件)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藏文书法的书法名家

我喜欢你藏文写法:

藏文我: ?喜欢: 你:? 语气词:

1、藏文是**自治区使用的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字母文字型,分为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另外还有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藏文,在藏语里叫做“”,意为“藏族的文字”。

2、藏文中有30个字母,每四个字母为一组,共七组半,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每个字母单独读时,都附带有一个元音“ ?”,但在和元音符号拼在一起时,就只表示辅音,不带元音“ ?”了。

3、元音符号,意为”悦耳的字”,是相对于辅音字母而言的。因元音发音时无阻碍,悦耳动听而得此名。标点符号,意为“分界线”或“分界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共有6种,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还有云头符,用于书题或篇首;蛇形垂符,用于文章开头处;单垂符,用于短语或句终;双垂符,用于章节末尾;四垂符,用于卷次末尾。

扩展资料:

藏语起源:

1、印度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3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除吞弥·桑布扎之外,其他一同前往印度的藏族青年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

2、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所造的论典中留世的只有《文法根本三十颂》和《性入法》两部,完成了**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藏语特点:

1、浊辅音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辅音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中的浊基本辅音;

2、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

3、单元音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

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

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

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元音的简化;

百度百科——《我喜欢你》

百度百科——藏语

藏语的藏语文字

吞米桑布扎: 藏文创制元老,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吞米桑布扎在逻些(**)东部曾科郎多神殿(今墨竹工卡县尊母蔡寺庙)的石壁上,亲笔书写了藏王松赞干布的颂词,所写字形生动均匀,好似青蛙在石壁上跳跃,后世称他的字体为蟾蜍体。

努.桑杰益西: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看上去就像长势茂盛的青稞,后世称为棵体。

昂仁青八:芒松芒赞时期(公元650—676),书法家昂仁青八的字被誉为“如砖头并列”,后世称为列砖体。

巧嘎朴泽:都松芒赞时期(公元676一704),他的字像雄鸡鸣晓,后世称雄鸡体。

本协臧默: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54一797),所写的字像串起的珍珠,后世称串珠体;

泽洼云登:牟尼赞时期(公元797一804),写的字犹如鱼游纸上,后世称鱼跃体;:擦学喇嘛:赤祖德赞时期(公元815一841),写出了雄狮体;

卓·涅赤:公元十世纪末居住在青海藏区的他,研究藏文经书和碑刻文字,改进了藏文书写的笔法,创造出“中新体”;

洒安旦增: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

阿日班泽:公元二十世纪德格著名大学者,在撰写和镌刻印经板的过程中创立康区体;

洛曲:公元二十世纪德格著名大学者,八邦寺堪布。创立了两种字体,琼体和尼体; 嘎松多吉:他的字以乌梅体和酋钦体以及藏文篆书在藏区影响很大。他是噶玛噶孜唐卡画派装裱传承人,在装帧唐卡的基础上创立了噶派藏文书法装帧,让藏文书法和装裱完美结合,康巴地区,云南地区,阿坝地区均采用他的装帧手法。1996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组一等奖。他写的字温文而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多智: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写成的《藏文字帖集缩写法初学明钥》,成为青海名族学院、西南名族学院、青海教育学院、四川省藏文学校、甘孜州以及阿坝州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材。

葛嘎:康巴地区著名大仁波切和藏医,他的字以徂同体和拉体以及梵文在藏区影响很大。德格竹钦一带,他以书法和文字宣扬慈善和***,2009年国际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深受人们喜爱。

巴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距今200年,共有7代传人,巴智为第七代传人。

久美次成:擅长“珠穆朗玛簇通体”2011年,应北京藏学中心邀请,参与藏研中心“珠穆朗玛”藏文字体开发研究课题组工作,写成珠穆朗玛簇通体字模。

拉巴才让:**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精通乌金体、乌梅体、梵文、草体等书法体,在**影响广泛。

密纳:康巴著名大仁波切,他的字擅长尼体和伊体及梵文,由于书法作品题材广泛,建造了三树诺林图书馆作为藏文书法研究和收藏中心。1992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

耷琼培:他在多年的努力学习中获得从州到省多个书法奖项。在不断继承接受传统书法知识和技巧外,还对古今藏文书法进行研究和收集,突破和创新。耷琼培的多个作品中‘藏文书法大全’和‘三十字母象形文’以唐卡形式在多个城市进行展览。撰稿编辑《藏文书法宝库》一书。

泽仁翁加:西南名族大学教授,精通藏文和梵文。著有《藏文书法字帖》《藏文文法中属格词组与具格词组的使用》《论藏语言文学实践中的属格词组与具格词组的使用》、《关于藏文书法艺术中的几点思考》。

巴地: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四川省藏校教授。写成的《藏文乌金体》几乎成为整个藏区的样稿,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一等奖。

旦珠泽仁:擅长美妙体,创作藏文书法作品1 0 0余幅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优秀奖, 并在1 9 9 4年春节在甘孜州州府康定举办藏文书法个人展。由于字体立体感和图形感极强,现代在电视以及网络名称使用极广。

藏语自7世纪松赞干布王时开始有文字,是博学的吞米·桑布扎去印度学习后创制的。 由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组成。语言研究者也常常使用拉丁字母来转写藏语,较通行的一个方案是于道泉设计的,只使用26个拉丁字母,不用附加符号。

藏文的书写系统,基本上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此字母代表的是古代藏语的发音,故其发音和现代的发音不一定能完全相契合。

以下是藏文带头字(dbu-can)和无头字(dbu-med)两种字体和国际音标转写的列表: 藏拉丁国际音标(7世纪/现代**音)藏拉丁国际音标(7世纪/现代**音)藏拉丁国际音标(7世纪/现代**音)藏拉丁国际音标(7世纪/现代**音)? ka ka/ká ? ca t?a/t?á ? ta ta/tá ? pa pa/pá ? kha k?a/k?á ? cha t?a/t?á ? tha t?a/t?á ? pha p?a/p?á ? ga ga/k?à ? ja d?a/t?à ? da da/t?à ? ba ba/p?à ? nga ?a/?à ? nya ?a/?à ? na na/nà ? ma ma/mà            ? tsa tsa/tsá ? zha ?a/?à ? ra ra/?à ? ha ha/há ? tsha ts?a/ts?á ? za za/sà ? la la/là ? a a/á ? dza dza/ts?à ? ’a ?a/?à ? sha ?a/?á   ? wa wa/wà ? ya ja/jà ? sa sa/sá    藏文字母是藏语的文字系统,基本上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它纪录了7世纪的藏语语音。目前通用的藏文罗马化方案为Wylie转写方案。 藏文书写方法:藏文每个音节有一个基字,确定该音节的中心辅音,基字上方或下方可以加元音符号表示不同的元音。基字上方有时有一个上加字,下方有时有一到两个下加字,前边有时有一个前加字,表示该音节的声母是复辅音。复辅音的连接顺序依次为前加字、上加字、基字、下加字。基字后边有时有一到两个后加字,表示该音节有一到两个辅音韵尾。以下为藏文书写的范例之一:

上面的藏文有一个音节/bsgrond/,由前加字ba、上加字sa,基字ga,下加字ra,元音o、第一后加字na、第二后加字da构成。/bsgrond/是7世纪的藏语语音,随着现在**音里复辅音以及部分韵尾的消失和声调的出现,该词已转变读成/?ø/。 上加字只能是?/r/、?/l/、?/s/。下加字只能是?/r/、?/j/、?/w/、?/l/和用于音译梵文里送气浊辅音的送气符号?,有一个复辅音/grwa/有两个下加字?/r/和?/w/。前加字只能是?/g/、?/d/、?/b/、?/m/、?/?/。第一后加字只可能是?/r/、?/g/、?/b/、?/m/、?/?/、?/?/、?/s/、?/d/、?/n/、

/l/。第二后加字只可能是?/s/和?/d/,在现代藏语里不再发音,?/d/在现代藏语中已经不用。另外,以下是藏文带头字(dbu-can)和无头字(dbu-med)两种字体和国际拉丁文转写的列表:

藏文字母表:

藏文字母在统一码(Unicode) 的编码空间由 0F40 至 0F69。兹表列如下:               ka ? 0F40 kha ? 0F41 ga ? 0F42 gha ? 0F43 nga ? 0F44 ca ? 0F45 cha ? 0F46 ja ? 0F47  0F48 nya ? 0F49 tta ? 0F4A ttha ? 0F4B dda ? 0F4C ddha ? 0F4D nna ? 0F4E ta ? 0F4F tha ? 0F50 da ? 0F51 dha ? 0F52 na ? 0F53 pa ? 0F54 pha ? 0F55 ba ? 0F56 bha ? 0F57 ma ? 0F58 tsa ? 0F59 tsha ? 0F5A dza ? 0F5B dzha ? 0F5C wa ? 0F5D zha ? 0F5E za ? 0F5F -a ? 0F60 ya ? 0F61 ra ? 0F62 la ? 0F63 sha ? 0F64 ssa ? 0F65 sa ? 0F66 ha ? 0F67 a ? 0F68 kssa ? 0F69          藏文拼音系统,是以藏语的实际发音为基础,采用拉丁字母书写的文字方案。 与藏文转写不同。转写是将藏文字母一对一的转写为拉丁字母,拼音则是根据实际发音拼写为拉丁字母。转写可以清楚地表示文字构成,而拼音则是表示发音构成。转写可以兼容不同地区的藏文,拼音则只能表示单独方言区的发音。

辅音:辅音总共28个。        b d  gy g p t  ky k  z zh j    c ch q   m n ny ng    l      s lh sh x hy h   r    w    y  声母:声母总共有36个,其中包括28个单辅音,7个复辅音,1个零声母。

28个单辅音即是辅音中的28个音位。

7个复辅音为

1.mb2.nz3.nd4.nzh5.nj6.ngy7.ngg

元音:元音有13个 i ii e ee a aa ae u uu ue o oo oe â  â有时不算作一个独立的音位。

韵母:韵母共有50个。 i e a o u ii ee aa oo uu ie iu âu uo im em am om um in en an on un aen oen uen ing eng ang ong ung ib eb âb ob ub ig eg ag og ug ir er ar or ur 藏文拉丁字母转写系统:藏文拉丁字母转写系统是指将藏文字母转换成拉丁字母,从而使藏文罗马化的一套文字转写系统。现在通用的是威利(Wylie)转写方案。

1959年,威利(TurrellWylie)精炼了原有的转写方案,只使用基本的26个拉丁字母,而不需添加字母和添加符号。在此之后,这套方案成为藏学界尤其是美国藏学界的标准转写方案,并以威利的姓氏来命名。

在以拼音文字为文字形式的语言中,藏语有其特殊的地方:文字系统与语音系统不一致。现行藏文字母纪录的是11世纪的藏语语音,这与现代藏语的语音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一词,根据藏文字母的拉丁文转写为bod,而现代**方言则是pö(音标为[p?ø?]),出现了声母清化和韵尾变化等现象)。因此,任何一种藏文罗马化方案,都要从“描述现代藏语语音”和“转写描述古藏语语音的藏文字母”之间作出抉择。早期的方案试图采取折衷的方式,结果两边都不讨好。威利转写方案则设计为准确转写藏文字母,而不顾及藏语词汇的现代发音,因此为学术和历史研究机构所接受。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