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有一种现象,不少孩子刚上小学成绩非常好,都是接近满分,对学业也有兴趣,整个人整体的精神状态也不错。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出现了第一次分水岭,这个坎过去了,到了初二可能又出现第二个分水岭,过不去可能就掉队了。这些现象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最近,围绕这个现象我反复查阅了资料,现在整理如下:
1 学业能力的储备不足
两次学习的分水岭,都是学Xi曲线从一个比较缓慢上升的平台开始陡升的时期。要支撑后续的难度升高的学业,对孩子的学Xi能力是有要求的。这些学Xi能力的底层是什么呢?三四年级分水岭,阅读能力支撑为主,初中分水岭,除了阅读能力外,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底层能力。
就以阅读能力来说,如果孩子阅读面不够广,课堂上的知识点,就变成孤岛,学Xi过程变成死记硬背。特别是初中以后学科细化,没有大量阅读广阔知识面作为基础,把知识联系起来,压缩信息量,记忆负担会非常重。
这个方面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呢? 小学1-3年级,孩子学业负担不重,考试不难,很多孩子能考95以上甚至更高分。有些家长就容易被分数蒙蔽,没明白支持后续学Xi的是孩子本身的学Xi能力,而不是分数。甚至为了从95提到98、99 分让孩子大量重复做题,非常得不偿失。低年级大量阅读讨论、生活主题思辨讨论,自由表达,三四年级开始数学方面能力,吃透理解好基本知识点,适当注意计算能力,多种途径提升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帮助后续学Xi。
2、 习惯不好
家长天天陪着学,什么知识点都嚼烂来喂,孩子没有学会自己掌控学Xi。一开始成绩可能很好,但是初中学科太多了,家长根本顾不过来。即使回到以前的各种班丰富的时代,孩子的时间也是稀缺资源。必须能对自己的学业有全面的觉察和判断,优势劣势在哪里,如何利用好各种资源,科学安排各科投入时间安排,才能适应越来越重的学业任务。所以,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Xi Xi惯,能主动安排自己各科学业的能力,哪怕一开始很慢,看起来没有别人背下来反复抄的成绩好,也要有定力紧抓。
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容易心急。习惯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要以周,月甚至年为单位来培养。培养过程中,也要多提具体的要求,最好一开始是搭建脚手架,示范怎么做,孩子对语言的指令理解是不到位的。然后逐渐就要放手,做到的地方多多正面鼓励,巩固下来。
3 自我效能不足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不足,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有畏难情绪。这在学业“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很常见。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研究却表明,对孩子来说,成功催生成功。因为孩子心理调适能力还不强,很难做到部分成人那么坚韧。如果孩子生活里没有任何地方让他感受到胜任,他很难对自己有信心。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孩子至少要有一门学科有特长,有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这门特长为圆心,巩固孩子的自我效能。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的学科兴趣,从一门学课扎扎实实做好基本盘,也不光学知识点,注意拓展到学Xi方法,做题思路提炼。在学Xi方法上,迁移到其他学科;在自我效能上,反复引导孩子站在特长学科的效能上增进其他学科的学Xi效能。
哪怕学习方面孩子都不敢兴趣,也可以从孩子课外特长开始,首先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一个点扩展到其他的面。
4 学习动机不足
动机不足,这个问题也常见。父母过度包办具体的学科,孩子没有发展自主安排的能力;缺乏正面效应,孩子没有胜任感;知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找不到学的意义,没有归属感等等,都是部分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上面说了一些,要注意培养学习习惯,多正面肯定孩子的优势。在归属感意义感上,多让孩子读读名人传记,看到人类利用知识改造的人类实践的故事,每学期适当做一些PBL,看到知识点和生活的联系。生活中要多让孩子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解决问题中孩子或多或少会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这样就能让孩子多体会到学的意义所在。
5 心理能量储备不足:
孩子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业,要花费12年。学业抓得紧的地方,全年996是一点都没夸张。这样的节奏不要说孩子,大人的心理资源都容易枯竭。家长不要光盯着学业一件事,做事情是讲效率的。人也不是机器人,是会疲惫的。让孩子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加强运动,开拓眼界,与同学联结等等都能为学业提供心理能量,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小挫折肯定有很多,生活中也要多提供情感支持,多正面鼓励,少一点责骂,跟孩子真正交心,让孩子在独立前存有足够的“心理资本”。这样真的需要自己独立的时候,才能有更强的心理韧性。
初二数学是分水岭
1.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数学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数据与统计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更是高中和大学学习的重要基石。因此,初二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数学能力的培养:
初二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运用能力。这些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4.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数学被广泛应用于问题的建模与求解;在经济学、工程学等应用科学中,数学则是量化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工具;而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数学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5.数学的社会意义: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数学的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初二的数学是一个分水岭,它不仅仅是学生在数学上的过渡阶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关键阶段。通过认真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年开了小学补习班,再加上儿子这五年的成长,以及跟不少亲子群家长的交流,让我对小学孩子学习的问题,有一些想法想分享给大家。
很多家长反应,原来孩子挺好的,可是一上了小学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马虎不认真啊、拖拉啊、不专心啊,等等。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无外两种原因,一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速度不一样,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很多问题是跟发育不到位有关,这个是急不了的,急也没有用。二就是并非孩子上了学才有问题,而是问题早就存在,只是不上学,没有成绩的明显比较以及老师的要求,问题不明显罢了。
没有什么问题会是突然从天而降的,专注力,学习的能力,并不只是指学习学校的知识,我们通常提到学习,都是狭义的居多,就是指在学校的学习和成绩,其实学习是一种能力,可以说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不断的学习。而学习能力的差别,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只要留心,都可以分辨。以孩子为例,从小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学穿衣、玩玩具、做游戏等等,这些除了身体发育的影响外,就是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在起作用。这些在孩子很小时,至少从两三岁起,就可以发现和有意识的培养了。可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留意这些,直到上了学,这时候想一下子解决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再有很多家长都疑惑,不少孩子原本成绩还可以,可是上了四年级,突然出现成绩明显下降的现象。还以为孩子又是突然出了什么问题。总想着能找到这个“突然”的原因,然后一下子把它消灭。我只能再次遗憾地提醒各位,那是不可能的,问题也不是突然出现的。
为什么说四年级是明显的分水岭呢?因为一、二、三年级所学,大多还是直观性的知识,很少有概念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对想像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并不是特别高。而从四年级开始,开始由直观性学习,向抽象性学习转变,这时候,如果还是依靠看到什么就只能学到什么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明显是无法应对了。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大致也有两个,接下来,我会详细分析下。
第一,农村和偏远地方我不了解,一般城市中的孩子,在上学前,几乎都学完了拼音、认字写字、以及加减乘除,而这些知识,基本上就是一二年级所学的内容,无论提前学好与不好,现实已然是如此,虽然上学后,相对学的更正规更系统,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新增内容,对于一般人来说,认为自己会的东西,很少有耐心和兴趣再认真学一遍,大人如此,孩子当然更是如此,这无形中会养成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习惯,但因为所学都是基本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成绩上,并不会表现出来,家长也就无法注意到这一点。这些老本,至少够吃两年,到了三年级,虽然学的难度加大了,但还是跟一、二年级的知识有非常大的关联,所以大部分孩子,还可以靠着半听不听和老本,维持一个相对说得过去的成绩,其中有一些孩子在三年级就已经出现有点吃力的现象,但因为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也难以引起重视,家长无外乎还是归于马虎不认真等这些的原因。
四年级开始,尤其是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大量出现概念性的知识,需要理论的总结和表达,以及把理论转化对应到具体的直观的东西上,虽然表面看,还是学之前涉及过的知识,但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比如不再是让你通过看来判断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而是用数学语言来定义,然后再运用这些定义和公式去解具体的题,很多孩子无法完成这种转换,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在做具体题的时候,还没有太大问题,但往往在选择、填空、选择一些理论上的题上,频频出错,家长还是认为这是马虎不认真,其实这完全是孩子概念不清,表达和理解不足导致的。到了五年级,方程、立体几何的加入,让很多孩子,彻底**。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先天资质差异的,学习相对简单的知识时,这种天资的差异表现的并不太明显,但到了学习抽象概念时,这种差异就会凸显出来。再加上之前存有的“不听课也会”导致的坏习惯,那么成绩惨不忍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另外一点,为什么语言和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无论你聪明还是愚笨,都需要通过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及通过语言去理解别人的意思。而数学训练的是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数学语言要求的是精准,这必须以你的语文能力做前提,反过来,你的逻辑性好,也会让你在语文的学习中获益匪浅。所以这两科才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和必备,无论哪一科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另外一科,在小学阶段,比较明显的是因为语文理解力和表达力的不足,导致数学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好啦,可能很多人看我啰嗦了半天,想问,那你有什么办法?我只能说,没有药到病除的神药,每个孩子的条件和情况不同,家长也不同,所以我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专家办法,我只是指出我看到想到的问题,希望各位家长结合自己的情况,早一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思维能力,不要梦想着靠“大力丸”——一粒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有具体的情况和问题,欢迎大家通过微信与我交流。我的微信号:jy635744112
初二就是这个初中阶段的分水岭,初一,的课程,比较简单,斗罗初二,特别是下半年数学预习英语和物理语文都非常有难度,如果,不认真听讲,成绩就会倒退的很厉害,课程也会相应的加快,所以学生要特别认真,特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