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院是个很好的学校。
武汉大学法学院,源于1908年湖广总督赵尔巽向清**奏请设立的湖北法政学堂,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武汉大学恢复法律系,1986年重建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首批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设有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比较法与中国法”硕士项目。武**学院现有34个研究机构,其中包含1个“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
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高端智库(首批)、2个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国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1个最高人民**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1个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研究基地。
经过百年洗礼,武汉大学法学院为近现代中国冲破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及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被誉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
师资队伍
编辑?语音
法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在该院老一辈法学家的辛勤指导和培养下,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其中有2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十大杰出法学家";1人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
1人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在历届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评选中,该院中青年教师均有多人入选。法学院现有教授47人,占;副教授34人,占,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2003开始法学院一直在实行“双博工程”,力争在5年内实现教授博导化、中青年教师博士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大学法学院
录取比例一般还是按照1:1.2,也就是六个人淘汰一个,不过具体也要看一下生源情况,你可以看一下你们的复试名单上的人数然后在根据招生计划自己算一下 。不过不同的专业内不可能还要做一些调整,人数多的可能会通过院内调剂的方式向报考人数少的专业调剂。武汉大学复试还是比较正规的,内幕肯定有,但没有某些学校那么明目张胆的,一般不会在意你的出身,除非个别导师喜欢应届生或者往届生,这个你事先可以与你的导师取得沟通,最好见上一面,让你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你们的初次见面上,面试的时候他会帮你说话的。
复试都是公平的,当然面试这种是不可避免的还有较大成份的主观因素,只要够优秀就行。建议在复试前先联系好导师,这样可大大增加复试成功的可能性。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89年初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大地测量专业的相关实验室为基础开始筹建,并在当年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1991年世界银行贷款启动,成为世界银行在中国的七个跟踪示范实验室之一;1992年国家测绘局投入开放研究基金,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国家测绘局组织的联合验收;2004年,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实验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获“金牛奖”。2000年、2005年、2010年,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开展的评估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
实验室遵循适度发展规模,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拓展研究方向,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97人,其中,研究人员86人。研究人员中,院士7人;教授57人,副教授25人;博士学位67人,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46人。
这样的好学校都比较公平,而且复试也是按成绩排名,初试与复试加起来算一个综合排名,复试也包括很多项目,例如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面试,你说的面试只是其中一项,老师对你的分数不会起到那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