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坐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我女儿2019年入读的小学,她从入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而且英语与语文数学一样都需进行统一考试,是一样重要的。只是一年级与二年级的英语比较简单,不需要背单词,不需要会书写英文句子,只需要会读就可以了。
近日,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透露,明年起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调整至小学三年级零起点教学;整体降低中高考英语难度,严格执行考试大纲要求,中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五级标准,高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七级标准。(11月20日《北京晨报》)
在《大学语文》屡屡被贬为选修的时候,四六级却依然热得一塌糊涂。这种风习,早有低龄化的趋势。一边是教育部减负版“国十条”铿锵而出,一边是少儿英语班、英语兴趣组、口语培训等热火朝天——正视过度英语化的基础教育、矫正全民英语癫狂,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
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依然有代表委员在鼓呼,说中国的英语教学陷入怪圈,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此后,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话虽感性,却也引发不少网友附议。有一点是肯定的,基础英语教育回归工具属性,实践素质教育的多元取向,必须从孩子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做法深孚民意,有利于相关领域的纠偏与均衡。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尽管地方教育部门从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角度为小学英语降温创设了制度环境,能否取得实效,恐怕还有待多方面的考验。譬如校外培训机构对小学教育“去英语化”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低年级取消英语是利好”。因为有调研结果显示,约80%的家长认为小学一至二年级取消英语不会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道理不复杂,反正迟早要学、迟早要考,与其前面歇歇着,不如笨鸟先飞。何况,中国的家长向来就有一种莫名的“起跑线情结”:学校里不让偷跑,架不住回家去卧薪尝胆吧?最坏的结果,就是把廉价的学校英语教育,推给高贵的语言培训市场。这对财力有限的家长来说,反倒是更纠结的事。
当然,小学“去英语化”是迟早的事情,这本身并非否定外语教育的地位或功用,只是一种理性归位的趋势而已。但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从课程设置或考试评价上来看,显然还不够,起码还需要两个层面的配合与努力:一是社会对英语教育祛魅,不能继续搞证书崇拜。如果什么岗位都要英语四六级证书、什么晋升或荣誉通道都对英语“情有独钟”,小学阶段的努力很可能前功尽弃。二是让汉语言文学教育真正实现“从娃娃抓起”,发挥母语教育的奠基作用,以此矫治语言教育上的失衡。
小学“去英语化”不是不学英语,而是给虚热的基础教育“降火扶正”。如何让这样的良善初衷兑现为基础教育的美好愿景,还须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毕竟,教育的走向,不单单是制度与禁令能解决的命题。
小学有语文、英语、数学、音乐、美术等科目。附属科目:体育、艺术(音乐和美术)、健康、法制,信息技术,综合实践。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我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扩展资料:
学制
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五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等地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现今也沿用“五四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