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4-17 17:50:03
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会提前做好教案,更能方便上课讲解知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塘、
内容详情

 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会提前做好教案,更能方便上课讲解知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7、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

 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

 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1、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蝌蚪图1 蝌蚪图2 蝌蚪图3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后退 长前腿。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交际中有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

 2.掌握借东西与人交流的语言,礼貌待人,与人友好交流。

 重难点

 会使用借东西时的文明语言。

 乐学善思办法

 让学生自由组合演、练、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宰课堂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老师的粉笔没有了,请一名同学帮忙去向哪位老师借几根。(第一名同学去后没借来)复述借粉笔谈话。

 2.明确要点:⑴为什么没借来?⑵讨论向别人借东西时应怎样说?

 3.实践感知。

 再请一名同学,按讨论好的语言再次试试借粉笔(借回来了),回来后复述借粉笔的经过。

 讨论:为什么这名同学可以借回来呢?

 因为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人礼貌、客气。

 4.分角色表演。

 如果现在让你去借,你会怎么做?和同桌合作表演借粉笔情境,可以互换表演,小组内演后,全班内表演,评出优胜者。

 5.自由组合表演

 找喜欢的伙伴,表演借不同东西的情境,比如去邻居家借铁锹等农具或其他情境。

 6.老师总结,教育学生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认识书信格式,了解回信的一般特点。

 4. 了解南极的一些知识,感受亲情,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南极来信

 读 信

 一遍又一遍 真高兴

 我 看合影

 最冷 积雪不化

 (介绍)南极 企鹅

 动物 胖乎乎

 海豹

 放心 条件好 温暖如春

 你

 好好听话 争取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 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想想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3. 置疑:爸爸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画出生字新词。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卡片抽读生字词,正音。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4) 齐读课文。

 3. 老师简介回信的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特别想念爸爸?"四个月"说明了什么?爸爸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3. 用"特别"说话。

 4. 指导朗读。

 四. 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世界"的写法。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词。

 2. 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写了什么。

 二.学习二至四段

 1. 轻声读第二段。想想着一段介绍了南极的什么。

 (1) 南极的气候怎么样?理解"积雪很厚"、"终年不化"的意思。指导朗读。

 (2) 南极主要有哪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看图认识"企鹅"和"海豹",老师简介它们的一些习性和特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天气这么冷,爸爸在哪儿的生活怎么样?自由读第三段。

 (1) 指导看图,简介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

 (2) 老师小结:国家关心……工作者以苦为乐。

 (3) 齐读课文第三段。

 3. 爸爸最后有什么希望?齐读。

 引导学生想象更大进步的具体内容。

 三.总结全文。

 1. 齐读课文。

 2. 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看拼音写汉字。(拼音略)

 世界 黄河 歌曲 动物。

 事情 合影 争取 家务。

 2. 读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3. 用"非常"、"争取"说话。

 二. 朗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想想爸爸回信写了些什么?

 2.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 齐读课文。

 三. 作业。

 抄写词语。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全册教学分析简短(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能力。

 2、会用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能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2、教学难点 :观察吹泡泡的动作,能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

 教学准备:

 肥皂水及吸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观察游戏的说话课,题目叫《吹泡泡》。要求小朋友一边玩,一边认真地观察,我们来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最仔细,并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他讲清楚。

 2、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自由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板书:吹

 (2)看别人吹泡泡,说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吹的人要注意将动作较清楚地演示出来)板书:拿放吹

 (3)用上句式“谁先______”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如:小明先拿起吸管放到有肥皂水的瓶子里蘸一下,接着把吸管的另一头放到嘴边,最后对着吸管口轻轻一吹,泡泡就吹出来了。)

 (4)评议:1、过程有没有颠倒?

 2、关联词有没有用对。

 (5)”轻轻一吹”还可以换什么词?

 (小心地、小心翼翼地……)

 (6)连起来说说吹出泡泡的过程。

 同桌互说一指名说

 3、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一边吹一边看:这些泡泡怎么样子的?像什么?板书:看

 出示基本句式:

 又大又圆的、串串的、圆圆的、彩色的、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彩球、皮球、玻璃球、葡萄……

 刀评议:从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上去评议泡泡像什么说得好不好。

 (3)变换句式说1、泡泡,像。

 (4)任选一种句式说说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5)用句式: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6)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

 (7)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这些泡泡有的又大又圆像只大皮球,有的五颜六色像节日的彩球,还有的虽然很小,但一个挨着一个,像一申串葡萄,真是美丽极了。

 4、观察想象。

 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样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动脑筋,看谁的.想象能力强。板书:想(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心里话讲出来)如 ①这些泡泡慢慢悠悠地飘呀飘,它们想飘到祖国各地去,看看改革开放的新景象。②这些泡泡自由自在地飘呀飘,它们要飘到月球上去,看看月球上究竟有些啥。

 5、把整个活动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基础好的班级可以把想象的内容也说上去。

 6、小结。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

 一、简介列宁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

 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1、齐读生字卡片,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

 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

 诚、床:读翘舌音。

 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

 (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

 (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出示“间”、“床”。

 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学写生字

 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五、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

 (下节课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生字

 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

 (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

 低声说没有笑不说话(不高兴)写封信承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

 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

 三、进一步理解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你能看出图上谁是列宁吗?

 2、教师检查。

 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

 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给同学听。

 3、听了x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齐读姑妈的回信。

 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

 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2、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候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谁愿意把这些小秘密告诉老师和同学?

 (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