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宝宝上的大班,正在学这些,而且他们学的语言是一年级的书本上的内容,数学已经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了,上学前班的时候老师都不怎么教的,所有的课都是讲一遍就结束了,你会不会就那样,上一年级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别的小朋友都会,你不会就会被落下不说,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的,如果总是在后面,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了。
家长要清楚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标准和要求上
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乖乖的不出什么大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到了小学老师和家长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
4.家长要求
孩子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家长太关注孩子让他在幼儿园时期学会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例如:一位幼儿的妈妈每天在空闲的时候都教幼儿背唐诗宋词、背故事、学写字,但从来不让幼儿玩玩具,也不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这种只重视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导致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
孩子先前晓得了这些学问,在上课的时分则不认真听课,课堂上的一些拓展书本上并没有,孩子上课完整当成耳旁风,这才是作为家长最需求担忧的事情。孩子准备上一年级,让他学习一年级的学问,就好比农民插秧普通,不是说不让孩子先学习一年级的学问,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吸收一年级的学问。要是孩子没有完整接纳一年级的学问,这就是真正的“揠苗滋长”,形成的影响会有很多。
一、我不赞同提早教孩子学一年级的学问如汉字、数学、字母、拼音等。假如提早学了,正式教师上课的时分就很容易自满而不认真听,影响进一步学习效果。我本人小时分就是这样,父母很早就让我认字算术,招致真正上小学后总觉得教师讲的本人都会,也不认真作业和听课,但事实证明本人是个半罐水,期末考试的时分很多错别字,数学也很大意。都是提早学习自满惹的货。
二、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学习和生活才能的准备。比起学了几学问,让孩子学会自主布置时间、有效布置生活学习和玩乐休息的时间、独立做作业、拾掇整理本人的书包,这些更重要。
三、假如家长真实担忧到时分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毕竟许多孩子都学的前提下教师可能加快进度,采取这种的方法,即只让他们对拼音、算术有个粗浅的认识,但不要全学,刚好惹起兴味但又不懂,这样上课的时分会竖起耳朵听,也不至于自豪错过教师讲的内容。
先去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问,家长的想法肯定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但是家长们需求留意一下学习时分的教育方式才行。要是能够的话,其实能够让孩子先去学习那些最为根底的学问,例如先去认识26个字母,背乘法口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