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2、排比:
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3、设问:
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一、比喻(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像”字句非比喻句的五种情况:表示比较;表示举例;表示猜测;表示联想;表示说明。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关于四年级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如下:
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比拟的种类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夸张的几种形式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排比的几种形式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有 像 仿佛 这些喻词都有可能是 夸张 的
"他的说话就像把一盆冰冷的水泼到我的头上。"这句话是比喻,因为这句话中有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他的说话是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像是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一盆冰冷的水是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下面是比喻的定义和一些例子,看看你就会明白的~~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 明 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他 动也不动,彷如 石像。 本体 喻词 喻体 隐 喻 ﹝暗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 是 荷叶, 我 是 红莲。 本体 喻体 本体 喻体 借 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而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强烈共鸣。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他的说话就像把一盆冰冷的水泼到我的头上。" 应该5系比喻
因为佢没有任何的本体&喻体
但都5系夸张 又例如"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也不是比喻 比喻分为明喻
暗喻同借喻 明喻:有本体
喻词(例如:像
似的...) & 喻体 e.g. 她的笑容好像一朵花 本体:笑容 喻词:好像 喻体:花 暗喻(隐喻):有本体 & 喻体
but 没有喻词 备注:一般都会有个"是"字 e.g. 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 本体:啄木鸟 喻体:树木的医生 借喻: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所以不会有本体
也没有喻词 e.g.天边有一道七色彩桥 这句以"七色彩桥"代替了彩虹 夸张(夸饰):故意扩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
数量
速度等 e.g. 眨眼间
十年已经过去了
参考: 已学知识
"他的说话就像把一盆冰冷的水泼到我的头上。" 这句是比喻 总之,有像、彷佛、好似、如.... 呢?词就系比喻,而呢?叫喻体 比喻: 例:明亮的月儿 像 个大银盘 (本体) (喻体) (喻词) 而夸张系唔会有喻体 例:他的力气很大,一手就可以拔起一颗大树 ( 这句用了夸张 )
1、比喻: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