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独生子女考大学有什么政策

独生子女考大学有什么政策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7
  • 发布时间:2024-04-17 00:20:04
法律分析:独生子女高考加分的条件1、父亲、母亲双方或母亲一方为我省农村居民的2、依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该考生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3、考生本人为本省农村居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
内容详情

法律分析:独生子女高考加分的条件1、父亲、母亲双方或母亲一方为我省农村居民的2、依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该考生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3、考生本人为本省农村居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独生子女证考上大学有补助吗

法律主观:

我国农村独生子女上大学是有补贴的。但必须是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才可以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客观: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三十一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在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

独生子女证对考大学有什么好处

法律分析:国家对独生子女考上大学是没有专项的补助的

法律依据:《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六条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开支,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元-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第七条 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八条 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按学期发放。

独生子女大学补助政策

没有。

在中考中,独生子女证可以加分。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2002年9月1日前称《独生子女证》,是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为一种荣誉。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一、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二、女职工除享受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休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免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三、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一、独生子女大学补助政策

1、农村独生子女,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可享受2000元的奖励补贴。

2、农村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学等方面,可享受优先照顾的待遇。

二、独生子女考上大学有补助吗

1、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2、女职工除享受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休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免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3、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4、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农村独生子女补贴各项补贴领取条件

1,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现有一个子女、仅有的一个子女已死亡。

3,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

4,夫妻双方在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九条 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一级人民**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