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孩子背古诗有以下几点好处: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虽然孩子最开始不大理解古诗的含义,但是我们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古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骆宾王的《咏鹅》等诗,只要是跟孩子稍微解释一下,他们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即便是当时不大明白,但如果把这些诗歌背熟了,当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就能将生命的体验跟学过的诗歌联系起来,突然之间明白诗歌的意境和内容。所以背古诗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感受这个世界。
2、培养他们对古文的语感
古诗一般来说是文言文形式,语言精练、优美,比现代白话文更加隽永、含蓄、意境深幽,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白话文,多背诵古诗能够培养孩子对古文的语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接触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阅读古文、理解古文、应用古文。
3、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古诗有两大重要的功能就是写景和抒情,写景就是去感知我们周边的景与物,抒情包括感情的抒发和志向的抒发。我们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晨昏昼夜等等,万事万物都能入诗,万事万物到了诗人的笔下都能别有一番风味,万事万物都能够让诗人触景生情。
而这些都是诗人对这个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感知,背诗可以让孩子接触到这些诗句中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加多元的去感知这个世界,提高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钱穆在《文学的意义,在于发现更高的人生》中说:中国古人曾说“诗言志”,此是说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可以使人走上人生更高的境界。
我们知道,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传的诗歌编成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诗经》到秦汉的乐府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最早的诗歌到现在已经是两三千年了,这些诗能够跨越千百年,那都是经过多少代人的筛选和淘汰之后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这也足以证明这些诗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被大家认可的。
而这些诗人,像李白、杜甫、王维、陆游、辛弃疾等等,一定也是在万千人中最好的。因为那些不够好的早就淘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人生追求、价值体现都堪称楷模,他们在诗中所传承和宣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多都是中华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的。
背诵是种子
古诗词的启蒙,背诵是基础。背诵,就像是给孩子种下一颗,古诗词的"种子"。它潜伏在孩子"体内",等到时机成熟,就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背诵的好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首先,通过古诗词的背诵,可以让孩子熟悉诗词的韵律。中国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体都不具备的。我们的古诗词,其韵律是具有规则要求,以及一定规律性的。例如格律诗,就有四个标准句式,以及一个准律句。不管写什么内容,诗的韵律都离不开这几个句式的范畴。通过背诵,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些诗词的律感。
其次,背诵古诗词有助于对诗的理解。这一点,对小学生或者更小的孩子,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孩子太小的时候,教他诗词,他很难理解诗词的意思。如果孩子把诗词都记在脑子里,碰到一些实际的画面或者场景, 他就会想起这些诗。
比如,夏天你带孩子去看荷花。如果他会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能,他就会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然,有些时候,孩子不一定会想得起来。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通过荷塘实景,让孩子想起记忆中的诗,如果以前他还不大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我相信看了实景就会懂了。这一点,在"香菱学诗"中也有提到。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然后,可以通过背诵古诗,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半小时。因为古诗词的字数较少、韵律又有规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就可以记下一首诗。加上家长适当地鼓励,孩子就会有成就感。然而就会对背诵更加有兴趣,久而久之学习热情就上来了。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同一件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人们常常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
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
背诵的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背诵古诗词也不例外。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不注意方法则适得其反。那应该怎么样来背诵呢?
选诗:中国诗文化底蕴深厚,光全唐诗就有四万多首。我们应该,先从哪些诗开始学习呢?很多人会想到《唐诗三百首》,我不认可这个观点。唐诗三百首,风格不一,有一些不太适合初学者,比如边塞诗、抒怀诗,此类诗相对于初学者,比较隐晦难懂。而且诗的长短也不一,有如《将进酒》、《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这类长诗,初学者背诵难度非常大,不利于孩子的学诗积极性。
其实,在"香菱学诗"中,已经有明确讲到如何选诗了。黛玉跟香菱说: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
我非常赞成,黛玉给香菱的建议。背诗先背五言律诗,五言字数较少,背起来更容易。而王维又善于五言诗,他的五言诗皆属上品。加之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写景为多,诗中词句极具画面感。而学诗又需先"工"而后"意",所以从律诗开始。杜甫的诗以工著称,所以黛玉建议先王、杜而后再学李太白。
苏东坡有句著名的话,形容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背诵的时间:时间长度,以每天背会一首为准,大概也在半小时之内。最佳背诵时间时是早上,可在前一天晚上,花几分钟时间先预习朗读一两遍,找出生僻字。
切记不可忽略诗名及作者:诗名及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诗名对了解诗的背景,和理解诗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很多人往往忽略这一点。
《唐诗三百首》好。
首先,《唐诗三百首》的初衷是为世俗童稚就学家塾编选一本学诗读本,故所选大都是语言流畅、字句浅显,又便于记诵的佳作。并且囊括了大部分小初高的必背古诗。
然而,《小学必背》仅限于小学的学习水平,局限性较大。
所以,《唐诗三百首》比《小学必背》好。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古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诵读能积累语言,培养写作水平,提高人格修养。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诗文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利于学生明白事理,丰富情感。
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扩展资料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百度百科-古诗 (古代诗歌泛称)
也许,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觉得大概是作用,就是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语感的培养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古诗文、古文,会提升孩子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会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会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
其实对任何一种语言,背诵都能提升语感。
第二、提高写作水平
很多人一提起写作就觉得非常痛苦。语言没有积累,素材没有积累,凭空的,怎么能写出合心意的文章呢?勉强为之,也许就是些套话、空话,或者咬牙苦思,也不过是一片空白。
如果从小就背诵了很多古诗词、古文,那么自己的语言库就很丰富了,不仅有精美的语言语句,而且很多名人的智慧、思想都有沉淀,写文章就变得容易了,既有优美的语言,又有丰富的思想,一篇好文水到渠成。
第三、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可以说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不管是学习什么科目,学习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有好的记忆力都能事半功倍。
任何能力想要得到提高,都可以进行锻炼。记忆力也是一样的。
孩子的记忆力,都是不错的,比起成年人要强很多。当孩子小的时候,不妨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和古文,不仅可以让他们增长他们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很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
除了上面几点,孩子多背诵古诗词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诗词、古文的比例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所以多背诵古诗词、古文肯定有利于孩子的应试能力。
所以背诵有这么多的好处,趁着孩子年龄还小,功课还不紧的情况下,让他们努力的多背诵诗词、经典,充实自己的语言宝库,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就能学以致用,免得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教学相长,做个有心人。欢迎关注佩佩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