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需要认识多少字
1/2 分步阅读
双木桥教育告诉您:这几年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越来越好了,很多家长都提前教孩子认字,部分一年级的孩子基本识字1000多个。这个学习量与新课标的要求差不多。新课标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一般要求识字900个,会写350个。与老的标准比,现在识字量要求变低了。
2/2
识字3000个左右,这是小学阶段6年需要达到的识字量。一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本后的生字表是400字,写字表是100字,一年级下册生字表有500字,写字表是150字,所以,一年级识字量差不多达到1000以上就够了,一般的阅读基本没什么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如何教识字
1/3
一、实物识字法
实物识字法是让孩子直接接触某种事物本身,让孩子亲身感受和辨认事物从而达到让孩子深刻了解字词的含义的目的。比如,为了让孩子记住“葡萄”二字,家长可拿出真正的葡萄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触碰葡萄,接着家长可以在纸上写出“葡萄”加深孩子的记忆力。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孩子对于那些不好记住的字词的形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父母透过对于日常事务的展示不仅能帮助孩子记忆生词,还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
2/3
二、拼音识字法
拼音可谓是小学语文的基础之一,很多刚开始升入小学的孩子认为认字识字并不好学,且很容易在其中栽跟头,家长可帮助孩子利用拼音儿歌掌握一些字词、字形的认识和理解。
掌握汉字的基础要先掌握拼音,所以在教孩子识字之前,要让孩子对于拼音的书写有一个熟练的过程,至此才能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利用拼音自主的学习汉字。
3/3
三、联想识字法
联想识字法是建立在汉字本身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想象与结构,更加直白的描述就是利用生活实际的联想进行识字。
刚入学的孩子的思维更偏向具体化与形象化,可以利用生活的事物比如雨水,家长一边向孩子展示雨水的下落,雨水哗哗啦啦,慢慢下落,就像汉字“雨”一样,让孩子借助雨水的形象来描绘心中雨水的样子。
联想识字法也能充分地调动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上”和“下”这两个字一横“一”可看作是一个桥面,桥上有车,桥下有船,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画面,更容易记忆
1、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量400,下册550,全年识字量950。
2、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太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
(1)亲子阅读。这是最简洁也最快速、最有用的方法。先教孩子按顺序看图,边看边说,还教孩子说完了之后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鼓励孩子读拼音、识字。借助拼音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巩固拼音。
(2)生活中识字。孩子的识字量比较少,是因为孩子的识字脱离了你的生活实际,我们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家长也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超市、公园、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很多汉字,我们可以教孩子认读商品,阅读商品说明书。我们还可以把我家具、电器物体利用起来,让孩子给他们做名牌。卡片上写上拼音和汉字,还可以鼓励孩子每天读一读认一认。
(3)游戏中识字。把汉字做成卡片,孩子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小马过河的游戏,做摘苹果的游戏,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这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认得多,读得准,记得快。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家长认读。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要想孩子学习成绩上去,还得帮助孩子养成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让孩子**,让孩子专心阅读,让孩子专心看电视等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也不要有外界的因素来干扰孩子。
这个识字要分为学前和上了一年级后。
一般而言,学前的小朋友认识200-300个汉字就行;而上了一年级,课标要求是认识400个汉字,有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绘本拼音书等等的孩子认识600-800个汉字就可以的。
说说我跟自己孩子阅读识字的经验。
上一年级前,亲子阅读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绘本阅读、彩色的字比较大的拼音童话书阅读,每天跟孩子一起翻读,按照书里字句讲。孩子喜欢的绘本反复看反复讲,小孩子一般都是这么要求的。慢慢的他都可以重复了,然后有些汉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了。
一种是在背一些浅显的古诗的时候认识一些常见汉字,像《春晓》《咏鹅》《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在幼儿园小班中班的时候就是这么读的,到了大班的时候,因为准备上小学,就开始用识字卡把会的字或者要学的字进行系统整理,因为之前有绘本阅读和古诗诵读的积累,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快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小学前我们认识的汉字在400-500之间。
上小学后,就以校内学习为主,然后按照学校的要求买了有拼音的那些童话书、桥梁书还有类似《一年级的小豆豆》那种拼音书等,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再刻意的认字,但孩子在学校学习和自己这种阅读之后,到了小学一年级结束已经可以自己读文字比较多的那种书了。
一年级怎样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如下:
1、熟读课本,认识课文中的字,这是语文学习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语文书上生字词语是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汉字。对于生字我们可以叫孩子多说词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词语写出来,再和孩子认读几遍。
另外对课文内容必须熟悉,因为除了生字词语之外,还有许多不是生字词语的汉字,也有必要指导孩子认识,这样孩子的识字量就会大大提高。
2、卡片挂图识字法
为了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我们一方面可以购买大量的卡片和挂图,让孩子认读,和家长做游戏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卡片,画图画,把大量的字做成卡片。做卡片时,我们将拼音、汉字、组词放在一起。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很快就可以掌握汉字。还可以让孩子将卡片组合成词语。
将家里的所有物品都贴上卡片,叫孩子结合实物来识字,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呢?
画图画也是识字的好方法,根据该字的造字法来画图,是帮助孩子识字的好办法。比如我们可以画出山的形状,然后把"山"字写在旁边,给孩子就在画画中掌握了"山"字。
3、生活识字法
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这就给孩子识字提供了具体的环境。
认标牌、认广告,认商标,读说明书,认电视字幕……有汉字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呢?
4、阅读识字法
一年级的孩子初学了拼音,能认识一部分汉字,家长要多给孩子买些拼音读物和古诗,和孩子一起有效阅读。
不会认时,家长可以先读给孩子听;慢慢让孩子自己拼拼音认读,家长帮助;等到孩子掌握所有的拼音时,孩子就可以自主拼读识字了。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及时鼓励孩子克服拼读困难,必要时可以帮助一下。一句一句地拼读,拼读完了再指导孩子把句子连起来。
夯开始训练时,可能会有些吃力,家长要循序渐进,慢慢加时间和量。不能让孩子感到厌学。
5、游戏识字法
这种方法老师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家长可以和孩子多做游戏,比如用卡片和其他道具做摘果子,青蛙过河,采蘑菇等游戏。
汉字无处不在,这就是学习母语的优势,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中识字,既认识了大量汉字,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识字的习惯。
学龄前的孩子要不要提前识字?有家长认为: 孩子越早识字越好,且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否则,上小学后就容易掉链子 。
也有家长认为: 早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并且举例,一位美国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认识了字母O,从而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真的如此吗?文文爸在跟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和一年级孩子家长沟通后,他们非但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 学龄前让孩子识字,非常有必要!
前段时间,文文爸跟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聚会,聊起了“学龄前孩子要不要识字”的话题。
老师朋友非常明确地回答道: “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并当场劝说道: “家长不要幻想自己的孩子聪明,上小学后再识字,也能跟得上、学得好。”
对此,这位拥有20余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给出了3个理由:
①识字量少的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除了偏远山区、农村或者一些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的家庭,其他家庭的孩子,在上小学前,都有一定的识字量,简单地“上下左右,人山大小”等都是认识的。
班上大多数孩子都认识后,老师讲课就会拉快进度;而那些识字量少的孩子,就非常吃亏了。
②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困难、效率低
就一年级的教材而言,书上的很多字并不在一年级的识字范围内,但为了将知识讲清楚,老师都会用这些超范围的字。如果孩子识字量少, 完全不认识这部分字,学习起来就会更困难 。
而识字量多的孩子,一般能够认识这部分字,加上老师读题、讲题,完全就能够理解题意,给出正确答案。
这部分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别人不会的他都会,孩子就会越发爱学习,人就更自信。
③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差
识字,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理解题意、更好的答题 。
孩子在家里,父母会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读题、讲解题意;但在学校,老师虽然会读题、讲解题意,但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如果孩子识字量少,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会明白题意,给出正确答案呢?
文文爸的小侄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哥哥嫂子一直信奉“快乐教育”,说孩子的童年很短暂,学龄前就只让孩子好好玩。
毫无识字基础的小侄儿,经常被老师批评、父母也多次被老师“投诉”: 孩子识字量少,拼音差,完全不能自主阅读,得想办法提升识字量,练习拼读,不然学习会很恼火 ”。
“双减”之后,虽然没有多少书面作业,但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并发视频群里打卡。
小侄儿由于识字量少,又不会拼读,一篇不到100字的小短文,他读起来都非常费力。久而久之,也没有多少阅读兴趣了,每 次都被嫂子拿着棍子,硬逼着阅读、拍视频 .
写作业也是,每一道题都需要嫂子给他读,并告诉他意思。 别人10分钟都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小侄儿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过程还十分艰辛 。
对此,老师直言:“ 尽快教孩子认字,否则下学期会更恼火 ”。
嫂子为了快速提升小侄儿的识字量,无时无刻都在教孩子认字,家里还贴满了这样的“封条”,目的就是能让小侄儿随时都能看到字。
但一段时间下来,这样死板的认字方式,只是让孩子机械地记住了每个字的形状跟读音,对于这个字的意思并不理解;同时识字效率低不说,还破坏了孩子识字的兴趣。
后来,嫂子又入手了一些生字卡、下载了不少识字类的app。 生字卡呢,太枯燥了,无法激发小侄儿的识字兴趣 ; 识字app呢,比生字卡有趣 ,还有不少互动,大大激发了小侄儿识字的兴趣。
但一段时间呢,嫂子发现小侄儿通过app认字,无法理解字意,不知道运用;同时 对眼睛也非常不友好,前段时间,小侄儿还被查出闪光严重 。
后来,嫂子在跟孩子的语文老师沟通时,他谈到: 孩子识字要讲究方法,机械性的识字,会降低兴趣,甚至让孩子讨厌识字 。
随后,老师建议嫂子给孩子入手一套识字拼音书,并在生活中及阅读中加以运用。最后,嫂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入手了这套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 。
嫂子入手时,文文爸也选择了一套,与其他枯燥、模式化的识字书不同,这套《魔法识字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字、词、古寺、故事及科普知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与图画,让孩子在认字的同时,理解字的意思与运用场景。
《魔法识字书》全套6册, 包含228个学前必识生字 。这228个必识生字,都分别来源于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上下册及常用汉字、词汇 。
换而言之,孩子 只要掌握了这228个字,就能轻松应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跟学习了 。
而这套《神奇拼音书》,也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孩子,现在教材改版之后,一年级开始将拼音放在学习生字之后,学的节奏也非常快, 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仅10多个课时就要学完 , 如果没有基础的孩子,就非常吃力 。
有了这套拼音书,就能让孩子提前掌握声母、韵母、读准声调、会拼音,并能熟练的双拼或者三拼读,进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小侄儿用上这套书后,识字量大爆发,现在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嫂子直呼:现在辅导作业轻松多了;老师也直言:孩子课堂发言更积极了。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组合价格也非常漂亮,为了孩子上一年级后“不掉队”、能自主阅读,建议家有3-6岁孩子的家长都入手一套。
声明: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