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太阳对什么”的文章,大家来看看吧!
太阳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好处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锅炉、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养殖的主要能量来源。
5、阳光照在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血流旺盛,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还会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加强,促进食欲和消化。
6、皮肤还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像麦角醇、胆固醇等,制造出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钙和磷,是我们骨骼的重要成分。坏处
1、晒太阳时体温会升高,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但是如果丢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汗液的排放就会减少,人体热量散不出去,就容易闭汗,引起中暑。人在中暑时会有头晕脑胀、神智恍惚、恶心呕吐的现象。
2、紫外线过敏是日光作用下引起的异常光变性反应。阳光中有UVA和UVB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得长期暴露在日光下的肌肤出现红肿、灼热、疼痛的感觉,医学上称之为日光性皮炎,也叫做紫外线过敏。
3、体表皮分布了一层基底细胞,这种细胞含有黑色素原”,这是一种络氨酸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黑色素原”会变成黑色,沉着于皮肤表层,使皮肤呈现黑褐色。
4、长时间的暴晒,会损伤皮肤结构,加速皮肤细胞的老化衰竭,让皮肤失去弹性,出现褶皱。
5、晒太阳,温度升高皮肤毛孔舒张,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量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减缓,就容易产生疲乏、四肢无力的情况。
太阳对什么?
太阳对月亮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什么
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是由氢和氦等元素组成的,它们在太阳核心的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将氢转化为氦,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反应会不断地持续着,使太阳不断地发出光和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光和热,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动物得到食物和能量。太阳的光球表面有许多黑色的斑点和更暗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日珥。日珥是由于太阳磁场的活动而产生的,它们有时会对地球上的通讯和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太阳的构造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太阳光球以上的部分统称为太阳大气层,跨过整个电磁频谱,从无线电、可见光到伽马射线,都可以观察它们分为5个主要的部分:温度极小区、色球、过渡区、日冕、和太阳圈,太阳圈可能是太阳大气层最稀薄的外缘并且延伸到冥王星轨道之外与星际物质交界,交界处称为日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阳
太阳的高度是什么
太阳的高度149,597,870,700米。
所谓太阳的高度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也叫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太阳的高度,即太阳距离是时刻变化着的。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这个距离是时刻变化着的。其长度大小约为149597870千米。日地距离又是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曾以地球-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现已改为其绝对距离149,597,870,700米。在天文上把这个长度确定为1AU,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的高度,即太阳距离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 14 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这就是一个天文单位,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 149597870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
测量日地距离的方法有好几种,一种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阳、金星一地球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测量日地距离。历史上就是用前一种方法测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
1672年, 天文学家、工程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精确日地距离的人。通过将自己测量的到火星的距离与他同事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了他们的计算,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8700 万英里,这个数据与今天天文学家假设的数据相当接近。
1677年,21岁的哈雷对将要发生在1761年的金星凌日作了预报,他明白,自己是无法亲自看到那年的金星凌日了。但哈雷相信,只要通过观测金星凌日得到了金星的视直径,并且知道金星的公转周期,则太阳视差可以很容易地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推算出来,从而计算日地距离。
1761年,果然如哈雷所料,出现了金星凌日,但由于金星路径太过接近太阳边缘,无法精确测量,天文学家们只好相约8年后,1769 年的另一次金星凌日时再完成哈雷这桩壮志。
1769 年5月23日,在欧洲天文学家与航行至塔希提岛的库克船长合作观测下,终于得到精确的观测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法两国正在交战,但为了完成这项历史性的科学探测任务,法国**特别下令海军不但不得攻击库克船长的奋进号,还必须保护其航行安全。正是在这种国际合作之下,数百年来未解的“天文单位”才得以在这难得的天象机会下见诸于世人。
1771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根据这次珍贵的观测资料,首次算出了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大约为 1.52~1.54亿公里,与今日的测量值1.49597870691亿公里甚为接近。
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阅读完本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关于“太阳对什么”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