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删减 )) 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县城的一家企业给我们三(一)班对口捐赠了一批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连环画小人书,从此我和班上的许多同学都迷上了这些小人书。那些小人书里装着全民大抗战,再现和普及了那段壮丽辉煌的历史,歌颂了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宣传了中国***在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学们边传阅边讨论书中的故事,在小人书演绎的“连续剧”里,我们常常渴望自己能够像小兵张嘎、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一样经历那样的时代,勇敢地去对付坏人。
上了小学四年级后,我们村每隔一段时间就放映一场露天**,大多是些像《刘胡兰》、 《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红孩子》、《飞夺沪定桥》、《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这样的革命影片,在这些战争**中我看到了很多爱国英雄扣人心弦
、惊心动魄的故事,认识了最崇拜的伟大领袖和一些闪亮的英雄人物。***、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优秀***员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也深深感染了我。每当**里有人喊出“***员,冲啊”,我就会很傻地想如果自己能够像这些***员一样去冲锋陷阵,那该是件多么光荣与自豪的事情啊!
这就是我在孩提时代对党的模糊认识,那时我心中的党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员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根植下来。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员。从那时起,党就始终伴我成长,让我敬仰,促我奋进。
从中学时代起,我们开始学习历史课,学习了中国近代史。1921年7月中国***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长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挺身而出,带领着千百万革命志士穿着草鞋、吃着小米,用燎原的星火唤醒了四万万劳苦大众,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党又成为中国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她的辉映下中国才得以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繁荣富强。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唱《没有***就没有新中国》那首歌,终于明白为什么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那么的鲜艳,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会因为一句“我是一名***员”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于是,党在那时就成了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了中专后,我参加了学校的业余党校,每周一节的党课向我们灌输了很多关于党的知识,讲述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很多优秀***员的先进事迹,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奥运会上许海峰的枪声雪耻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全球称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迎来港澳回归……一个个奇迹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党的引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激发了我的爱党敬党之心,从此,党在我心中成一个导航的灯塔,引导着我坚定不移地做一名党的忠实追随者,激励着我在学校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专业知识。
记得有位作家写过:党员是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但有很多***员的身影出现在最艰苦或最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是那样的平凡,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只是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党的伟大事业。刚工作那年看到一个电视专题片,讲的是一位**的党员医生。她抛下了深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来到**的贫困山区。她每天工作12小时,因为工作劳累,物质条件差,再加上高原缺氧,她终于累倒在她为之奉献过15年的**。当地的农民们都在哭……我被这样的画面感动着。孔繁森、李素丽、陈金水、郑培民等一些优秀党员的事迹也一次次激励着我,身边那些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同事们鼓舞了我,他们的榜样形象更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于是,我郑重地向党递交了入党中请书。当我从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时,欣喜而激动。在党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在党员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2003年3月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当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立下庄严的誓言,我的血管中、我的胸膛中似乎在燃烧着一种爱,那是对党的热爱。我的政治生活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党在我心中,已从儿时的模糊和朦胧,变成了一种真切,成了一面飘扬的旗帜,时时刻刻催我奋进,使我的心灵更加成熟,信念更加执著而坚定。
如今,当我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开始每一天的工作,当我穿梭过繁华的街道,当我漫步在草木葱郁的公园,当我的餐桌上摆上丰盛的饭菜,当我用上了因特网和电子邮件,就会让我想起“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是的,因为有了党那阳光雨露般的润泽,我这棵小草才会这样的茁壮成长,我们的生活才会这样祥和、美满。当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党在我心中已不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座开拓创新的丰碑,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以全新的姿态来对待生活、对待工作,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应当是一面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旗帜。从入党宣誓那一刻起,我就想,如果我是一块砖,我愿意去构筑大厦,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愿意为春天的葱茏奉献自己的绿色,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愧对***员这一光荣称号。因为在党伴我成长的历程中,她已成为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
党在我心中 党伴我成长
---工商1051班迎接***主题班会
2007年10月15日早上我班同学在一起召开了“党在我心中,党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会议就“如何端正态度,努力学习来迎接党的***”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会。
首先,团支书讲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的显著成就,重点讲述了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贫困助学政策,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带来的重大变革。然后,每个小组的代表以及预备党员们分别围绕着会议的四个不同的主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次班会,班上的每位同学都对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社会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努力,每一个大学生都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合理利用时间、掌握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忙碌而短暂的,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更是显得尤其珍贵,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后两年的学习中努力完善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应该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多做准备,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
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远大的志向,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是十分必要的。入党是一项崇高的光荣的政治选择,入党就是选择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坚定自己追求党组织的信念,努力学习党的政策纲领,在思想上,保持和党的目标高度一致,争取早日加入中国***。
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设立了各种奖学金体制,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在2007年秋季又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它促进了教育公平,保证了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持的具体措施。
党中央对于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圆了上大学的梦想。因此我们更应该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学习党纲、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提高自己的政治党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
席勒论美,曾言“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对于哲学亦然。哲学在于求真理,真理亦需在自由的心态下方可获得。
首先,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的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
其次,游戏精神本身意味着自由,自由乃是创造之源。哲学追求真,而“真”的本质就存在于人与宇宙万物所达成的自由的关系中。游戏的精神本身就践行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贯彻了求真的精神。换言之,在自由中,“真”才能现身;只有在“真”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追溯人类哲学发展史,伟大的哲学作品总是兴趣的产物,是心灵自由的产物。且不说西方的古希腊、中国的先秦,即使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亦靠兴趣完成其不朽名著:西方著名哲学家如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斯宾诺莎、卢梭、拉梅特利,中国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其著作皆为兴趣之产物,皆是主体的内在追求使然。书院派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虽其学说受到外在的限制,未免用了“曲笔”,但其学说本身仍是心灵自由的流淌之物,是兴趣所致,而非为外在功利所驱动的产物。伟大的作品莫不是兴趣的产物,莫不充满一种高贵而朴实的游戏精神。须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由,并非目空一切,更非无法无天;而是那种不为外物所拘、心无旁骛的超然的心灵状态。
其三,游戏精神的哲学研究不但“致真”,而且“向美”、向善,所谓“致真以达美至善”。其实美与真本来就是统一的,历来大哲皆将真与美视为一途。譬如,中国哲学中的“游”乃真际层面的至高境界,同时,游代表着艺术,代表着美:孔子倡导“游于艺”,庄子渴望“逍遥游”,皆然。西哲康德所论证的“美的无目的性”,亦大抵含有此意。当人从事哲学之思时,他其实就在游戏,并在游戏中体会真、体味美,并由此达向善,从而为真、善、美的统一打下根基。
我们走在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遇到这样那样的人,过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听着这样那样的话。总有人告诉你,这样是对的,那样不对。过了一段日子,碰到了另外一些人,又告诉你,这样是错的,那样才对。于是,我们迷迷糊糊地在被指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也不知道走得对不对,也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哪里又是起点。
这些年,我们都如此跌跌撞撞地走过来,有的小心翼翼却头破血流,也不知是指路的人错了,还是走路的人没记性。有的大大咧咧却完好无损,也不知是运气顶呱呱,还是有星星点灯。总之,我们走到了眼前。可是我们是该庆幸我们走到了这里呢,还是应该感伤我们再将去向哪里呢?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那些事,有喜笑颜开的,有痛彻心扉的,有悲欢离合的,有阴晴圆缺的。我们认识了一些人,又失去了一些认识的人;又认识了一些人,又失去了一些认识的人。兜兜转转,我们有一些人围绕在身边,又围绕在一些人身边,麻木茫然地转着兜着,似乎拥有着,又似乎被拥有着。慢慢地,我们习惯了这种不加思索地赶路,不问目的,不问距离,走一步,看一步,摔一步。旁边不少围观者,看着,笑着,谈论着。后面不少追赶者,盯着,喘着,诅咒着。前面不少阻拦者,拉着,揣着,漫骂着。而我们,却一直呆着,愣着,玩命地走着…走着…又用了这些年,我们又经历那些事。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那些事,却又在这些年,我们遗忘了那些事。不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不记得借半块橡皮的同桌的她,不记得趴地上打得翻来覆去的他,不记得整天陪着逛公园的它…我们有时会发现,我们遗忘的好像比记得的要多得多,我们丢掉了记忆的包袱,却发现,原来没有轻松下来,而是越来越沉了,沉的是心空落落的,什么都没装,却奇重无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我们将比重小的记忆丢掉了,却将比重大的冷漠,茫然,现实拣了起来,这些空无一物,却沉重无比,将心塞得严严实实。我们有些后悔了,想回头,却又好像不甘心走回头路,于是抱着饶幸的心理,我们再次上路了,希望在以后的路上能抓住点生活的点滴,塞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