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完了《昆虫记》后,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要认真观察的道理。在这些昆虫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蜘蛛了。我喜欢蜘蛛是因为他会织蜘蛛网。
蜘蛛网在我们眼中是最平常的东西了,平时我们见到后一定会远远的躲开,根本不会多看一眼。所以也就没有人去认真地观察过它了。而在法布尔眼中,蜘蛛网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是人类无法造出来的!
法布尔在观察后发现,蜘蛛在织网时不会先画图在织,而是直接往蜘蛛网上织,并且在最后织好时是一个完整的圆。如果你认为这张网是有顺序的织出,那你就错了。这是毫无顺序的织出的网,并且辐与辐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也是人类做不到的。
我读完《昆虫记》后,有许多感想。原来我认为只有到热带雨林中观察昆虫才是真正的观察昆虫,结果我错了,因为《昆虫记》中有许多昆虫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在意他们。这也让我明白了干什么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干起这个道理。只有干好了身边的小事,我们才有可能去干大事!
(二)
我上个星期日看完了《昆虫记》这本书,读完后我有一些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里面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许多的昆虫,有一些我们常见的昆虫,比如有:蜜蜂、蝉、蜘蛛、苍蝇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昆虫,比如:凶残的螳螂、美丽的孔雀蛾、会找枯露菌的甲虫、温和的恩布沙、会杂技的蜣螂有的昆虫也和人类的母亲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妈妈,比如:迷宫蛛、蟹蛛。
读了这本书,我还学会了许多新知识。比如,我读完苍蝇类,知道了苍蝇是大自然中的清洁工,有的苍蝇可以用一种液体,能快速把动物的尸体腐烂,最后这些尸体也变成了液体了,这些液体,大地可以吸收,这样花草树木就能长的肥沃些,那些苍蝇也能吸。
蜘蛛不仅是一种昆虫,它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呢!不信我就给你讲一讲蜘蛛产了卵后的情况。有的蜘蛛产完卵,就织了一个袋子,把卵放在里面,然后又用丝包了几层,守在那里,一直守到小蜘蛛从卵里爬出来之后,蜘蛛妈妈只好把最后一点力气帮小蜘蛛们咬开袋子,就死去了。你们看,蜘蛛妈妈多么伟大啊!
同学们,你们看,其实昆虫它们都很可爱,有的还非常伟大呢!它们还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三)
我读完了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读《昆虫记》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小蜘蛛怎样从卵袋里出来;胭脂虫的幼虫怎样过冬;食粪虫为什么能“长寿”;蜜蜂们怎样造房;蝗虫怎样孵化
《昆虫记》讲述了作者法布尔在他的哈麻司里种植了许多植物,因而引来了许多昆虫,如蝉、螳螂、茧、被管虫、蜣螂、狼蛛等。最主要的是它里面介绍了很多昆虫的习性、食物、生活环境、家、本能、计谋、手段
昆虫记中做了很多人工的实验,使我更加了解了一些平时不熟悉的昆虫。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记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昆虫的各种生活,让我真实地领略昆虫的世界。
我佩服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究昆虫的精神,他用毕生精力才完成这作品,其精神实在是了不起。《昆虫记》让我收益匪浅。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1今年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叫昆虫记,作者法布尔用了一生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使我从中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必物,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就拿萤火虫来说吧,萤火虫是一种小小的、可爱的昆虫。当我看了法布尔的介绍,我对小小的萤火虫有其他的看法了,原来它也有狡猾和残忍的一面。萤火虫进餐的方式让我大吃一惊,它通常吃的跟他差不多大,甚至比它大的蜗牛。原来萤火虫用奇特的工具反复轻轻敲着蜗牛的外壳,就好像在逗着玩,等蜗牛没有防备,快速把毒汁注射到蜗牛身上,然后化成液态,最后萤火虫一口吃了蜗牛。
通过读这本书,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观察,用心思考让我们做的更好。
昆虫记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作家和昆虫爱好者J.H.法布尔写的,我可喜欢这本书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开劈隧道的矿蜂,爱美的被管虫,喜爱冒险的蜂螨,快乐的蟋蟀,较小的赤条蜂,还有吃枯露菌的甲虫等好多好多昆虫呢。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半昂着身子,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轻纱一样透明的薄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就是两只胳膊,举在半空,好像仙女们在祈祷,于是无知的农民们称为祈祷或先知。这种昆虫就是螳螂,可它的内心没有相貌那么温柔。螳螂是会互相残杀,螳螂还会吃了自己的丈夫。螳螂像好一些人一样,虽然外表美丽但是内心很凶残,恰恰相反也许一个人外表丑陋但是它的内心善良,所以我们看事物要看内在,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许多昆虫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大家也看看这本书吧!
昆虫记读后感3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昆虫记》。以前我老是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还没靠近苍蝇,苍蝇就逃之夭夭了呢?……总之我老是把爸爸妈妈问的晕头转向。
直到这个暑假妈妈买了这《昆虫记》,我对它爱不释手。之所以对它如此着迷,是因为不论我有什么奇怪的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昆虫记》是一本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我这才知道原来昆虫世界里有这么多奥秘。凌晨,蝉是怎么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红蚂蚁是怎样不掉队的……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满满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有许多因为太过微小而被我们忽视,《昆虫记》则告诉了我,即使它们很不起眼,一生也很短暂,但是只要它存在过,就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昆虫记读后感4这本书主要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
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纠错本一样,如果我坚持的话,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昆虫记读后感5作者法布尔向我们讲了许多昆虫的样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副昆虫想生存而抢夺地盘,互相残杀时候的可怕样子。这本书告诉我们,哪怕外表美丽的蝴蝶居然藏着可怕的致命武器。就像蝴蝶幼虫也有毒刺蝎子尾巴勾上也有毒液,松树上的毛虫的血液也有毒。杀人蜂!和胡蜂!都有毒液,这些昆虫都让我们不敢过去。
你知道吗,树上那些蜗牛壳里的蜗牛去哪儿了吗?他是被萤火虫吃了。金步甲的食物是他的丈夫,火鸡,鸽子鸡等都会装死,而且会装半个小时。
昆虫都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有的昆虫是害虫,有的昆虫是益虫。我们的好朋友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传播花粉。和辛苦传授花粉的蜜蜂。近年来,燕子也到我们这里来了,
这里有鸟语,有花香,还有昆虫,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吧。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外表好看的不一定心肠好,外表不好看的心肠有可能很好,凡事不能看外表。
昆虫记读后感6《昆虫记》这本书讲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亨利小时候观察昆虫的事,告诉我们昆虫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神秘;告诉我们昆虫的特点;告诉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信息;告诉我们昆虫的生活习惯;告诉我们昆虫那些厉害的武器;告诉我们昆虫如何生存、如何繁殖。
一个人耗费了光阴来观察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专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了,而这一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传一版,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自从我看了这本书马上就对昆虫产生了兴趣,昆虫多神秘啊!法布尔要花多少时候才能写出这么多的书。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才会有成就的`。有一句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认真做事,才会有真诚的回报。
昆虫记读后感7昆虫记是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习性。
作者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死亡。×了昆虫记这本书,我知道了关于昆虫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里经常闪烁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萤火虫的杰作吧!以前,我以为萤火虫只吃树叶、草,读了昆虫记后,我大吃一惊——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
萤火虫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种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面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粒构成的。然后由白色涂层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变产生了光。×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小朋友们,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究昆虫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尔还没完成的事。徐兴阳
昆虫记读后感8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他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和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像一个小气鬼,甲虫为后代无私的奉献,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进食。这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昆虫生活的模范。值得一提的是,发布还写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性,习性,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理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和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昆虫记读后感9昆虫记这本书使我非常着迷,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这本书主要讲了昆虫们的生活起居,各自本领:萤火虫吃什么,屎壳郎如何滚屎球,蝗虫的生育······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一段:一只无知而无畏的灰色蝗虫,迎面朝螳螂跳了过去。螳螂立刻表现得异常愤怒,它迅速地最大限度地张开翅膀并直竖起来,就像船帆一样。同时,螳螂还将身体上端弯曲起来,就像一根弯着手柄的拐杖,并不停地原地跳动。这段话描写细致,动作生动传神。仿佛这两个蝗虫和螳螂正在我面前呢!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过以往。
昆虫记读后感10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非常开心因为这能够让我更好的认识大自然,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
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画出一个比这个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
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是不是以后会有呢?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昆虫记读后感11近段时间,我读了法布尔的经典作品——《昆虫记》。
它既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作诗篇,被称作“昆虫的史诗”。
刚读几章就可以看出他对昆虫的喜爱和他观察的仔细和有耐心。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温度的,它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
在描写蝉的幼虫的那一段中,法布尔那观察仔细打动了我,这一段也告诉了我们干什么都要一丝不苟。他并不觉得昆虫恶心,而是把昆虫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知己,所以写得如此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让我这个有些害怕昆虫的人也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开始了解昆虫,去欣赏昆虫。
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是主角,它们与人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你不得不为之惊奇。
大自然是美丽的、可爱的,让我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神奇世界吧!
昆虫记读后感12读了《昆虫记》里关于蝉的文章后,我知道了法布尔先是写蝉和蚂蚁的寓言来澄清我们对蝉的习性的误解,其次写蝉出地洞,蝉的蜕变,蝉的歌曲,蝉的产卵及孵化。
看完了蝉出地洞这一章节后,我了解了蝉的自卫方式。当敌人靠它太近时,单就会向敌人猛撒一泡尿,然后趁机逃走。作者还把蝉和拉伯雷放在一起比较,夸张的突出了蝉的滑稽。不仅如此,蝉还利用自己的特点来方便发攫地到,从中可见蝉的智慧。
蝉是夏天的主宰,一位伟大的歌唱家,它用四年在地底下的黑暗生活来换取短暂的幸福。夏天在树荫下尽情歌唱,绽放生命的光芒。
昆虫记读后感13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作《昆虫记》。这本书里写了好多昆虫的故事,比如有:舍腰蜂、螳螂、萤火虫等等,这本书都显露出了这些昆虫的生活特长有些还讲得是害虫怎么闯进别的昆虫领地、他们又是怎么安全的保护自己的领地,还有些害虫又是怎么偷到其他虫子的小宝宝,还有蜂密等等,他还讲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生命。比如有:蘑菇,这种蘑菇有些像包子、有些像铃铛、还有一些像小花点伞。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昆虫的生活习惯和它们的性格,我终于知道了昆虫的世界,也这么的精彩。
昆虫记读后感14暑假期间我读了《昆虫记》,《昆虫记》又叫《昆虫学扎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让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蟋蟀善于见着巢穴,打扫家务。蜘蛛善于捕食和编织“网”的才能。櫵叶蜂可以不凭借任何的工具“剪”下精确的树叶来做巢穴的盖子。螳螂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来制服敌人……这种种的奇妙表现,不一而足。相信你读了《昆虫记》以后一定会为这些小动物特殊本领而惊讶和赞叹的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昆虫们的习性和本领,昆虫也是很强大的。
昆虫记读后感15地于蜂,大家都应该比较了解,蜂的社会结构与蚂蚁类似,但比蚂蚁完整,更与人类相似。一个普通的蜜蜂集体,主要有这几个角色:蜂王,负责繁殖后代;工蜂,负责修筑巢穴,兵蜂,负责与想要偷走蜂蜜或袭击幼蜂的敌人战斗。他们各司其职,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和谐平静。虽谈不上十分善良,但他们起码不像红蚂蚁一样主动去掠夺食物。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描绘了一种奇特的蜂——隧蜂。在隧蜂的社会,蜂巢又被分为一个个蜂房,每个蜂房都由一个隧蜂家庭构成。家庭中的雌性隧蜂,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门卫,她们要说全力保护家中的蜂,保护家庭的隐私。她们终生忠于职守,再去往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离去。
蜂反映的人是人类社会中的秩序、和谐,人对社会的正义感和对家庭的责任心,这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
昆虫记每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论祖传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由性格引发的一系列感想。选段:
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我”在池塘边的一些发现以及自己的感想。选段:
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
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关于石蚕的一些特征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第四章蜣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蜣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
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里面并没有卵子。
第五章蝉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蝉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第六章泥水匠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
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舍腰蜂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种非常奇怪的窠巢。但是,知道舍腰蜂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都对这个小邻居竟然一无所知。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它那种天生下来就具备了的,安静,而且平和的本性。的确,这个小东西居住得十分隐避,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七章螳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螳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第八章蜜蜂、猫和红蚂蚁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蜜蜂、猫和红蚂蚁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蜜蜂的故事。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来。
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家一样。
第九章开隧道的矿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矿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黄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第十章萤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萤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
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
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代的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萤火虫(Iamqyris)。
第十一章被管虫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被管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只要长着一对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世界上任何东西的人,在破旧的墙壁和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或者是在那些空旷的土地上,都能够发现一种比较奇怪的小东西。
那是一个小小的柴束,不知因为什么,它能自己自由自在地行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不会活动的居然能够跳动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点的确非常稀奇,而且很令人感到奇怪。不过如果我们靠近些仔细地看一看,很快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第十二章蝉:蝉的卵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蝉的卵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树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树枝,大多数树枝有枯草与铅笔之间那么大。这些小树枝很少是垂下的,通常向上翘起,而且是差不多已经枯死了的那种。
蝉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尖利的工具给它刺上一排好像用针斜刺下去的小孔。一根枯枝,常常被刺成三十或四十个孔。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每个小孔内通常产大约十个卵,总数共约三百或四百个。
第十三章樵叶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樵叶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
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这些事都是樵叶蜂干的,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
它们这么做,既不是觉得好吃,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这些剪下来的小叶片在它们的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它们把这许多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袋里可以储藏蜂蜜和卵。每一个樵叶蜂的巢都有一**箍形的袋,那些袋一个个地重叠在一起。
第十四章采棉蜂和采脂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采棉蜂和采脂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们知道,有许多蜜蜂像樵叶蜂一样自己不会筑巢,只会借居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的巢作自己的栖身之所。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曾经盘踞过的树枝,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砂坑。
第十五章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甲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希望你还记得神圣甲虫,它消耗掉它的时间,做成即可以当食物,又可以当梨形窝巢的基础的圆球。
我已经指出,这种形状对于小甲虫的利处和害处,因为圆形是顶好的形状,可以保存好食物使其不干也不硬。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种甲虫的工作,我开始怀疑我极力赞扬它的本能,或许是我估计错误了。它们是否真的关心它们的小幼虫,并且替它们预备下最柔软最合适的食物呢?
第十六章两种稀奇的蚱蜢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蚱蜢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海是生物最初出现的地方,至今还存在许多种奇形怪状的动物,让人们无法统计出它们的具体数目,也分不清它们的具体种类。这些动物界原始的模型,保存在海洋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洋是人类无价的宝库,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但是,在陆地上,从前的奇形动物,差不多都已经灭绝了,只有少数的还遗留下来,能留到现在的大多都是一些昆虫类的动物。其中之一就是那种祈祷的螳螂,关于它特有的形状和习性,我已经在前文对你们说过了。别一种则是恩布沙。
第十七章黄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黄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九月里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儿子保罗跑出去,想去瞧一瞧黄蜂的巢。
小保罗的眼力非常好,再加上特别集中的注意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观察很好地进行。我们两个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小径两旁的风景。
忽然,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看!一个黄蜂的巢。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
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
第十八章蛴螬的冒险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蛴螬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围绕着卡本托拉斯(Carpenras)乡下沙土地的高堤一带,是黄蜂和蜜蜂最喜欢光临的地方了。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阳光非常充足,而且这一带还非常容易开凿,很适合黄蜂和蜜蜂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五月份这样的天气,主要有两种蜜蜂特别的多。
它们都是泥水匠蜂,是地下的一个个小屋的建造者。其中的一种蜜蜂,它们在自己的住宅门口,建筑起一道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用的壁垒——一个土筒。它的里面留有空白,而且整个筒是呈弧形的。筒的长和宽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一样。
第十九章蟋蟀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蟋蟀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第二十章娇小的赤条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赤条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黄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第二十一章西西斯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甲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希望你们听过了关于清道的甲虫做球的奇怪的事情,还不至于厌倦。我已经告诉过你们神圣甲虫和西班牙的犀头,现在我想再讲一些这种动物的其它种类。在昆虫的世界里,我们遇到过许多模范母亲,现在只是为了好玩,来注意一回好的父亲吧!
除非在高等动物中,好的父亲是很少见的。在这方面,鸟类是优秀的,而人类最能尽这种义务。低级动物当中,父亲对家族中的事情是漠不关心的。很少有昆虫是这种定律的例外。
第二十二章捕蝇蜂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捕蝇蜂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你已经知道了赤条蜂和黄蜂怎样麻痹毛毛虫或蟋蟀来喂自己的孩子,然后怎样封闭洞口,离开巢飞到别处去。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蜂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你将要听到另一种蜂,它们每天用新鲜的食物喂它的孩子,这就是捕蝇蜂。
这种蜜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天气很热,要避免烈日的煎熬只有躺在小沙堆后面,把头钻进兔子洞,或是为自己预备一把大伞。
第二十三章寄生虫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寄生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八九月里,我们应该到光秃秃的、被太阳灼得发烫的山峡边去看看,让我们找一个正对太阳的斜坡,那儿往往热得烫手,因为太阳已经把它快烤焦了。
恰恰是这种温度像火炉一般的地方,正是我们观察的目标。因为就是在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这一带热土,往往是黄蜂和蜜蜂的乐土。
它们往往在地下的土堆里忙着料理食物——这里堆上一堆象鼻虫、蝗虫或蜘蛛,那里一组组分列着蝇类和毛毛虫类,还有的正在把蜜贮藏在皮袋里、土罐里、棉袋里或是树叶编的瓮里。
第二十四章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蝇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有许多昆虫,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
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第二十五章松毛虫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松毛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我那个园子里,种着几棵松树。每年毛毛虫都会到这松树上来做巢,松叶都快被它们吃光了。为了保护我们的松树,每年冬天我不得不用长叉把它们的巢毁掉,搞得我疲惫不堪。
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
第二十六章卷心菜毛虫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毛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
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茎、小叶、长在滨海悬崖的野生植物。
历史对于这类细小的事情的记载是不愿多花笔墨的。
第二十七章孔雀蛾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孔雀蛾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
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第二十八章找枯露菌的甲虫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甲虫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我们现在就来讲讲找蘑菇的甲虫吧。
这是一种美丽的甲虫,小小的,黑黑的,有一个白绒肚皮,形状是圆的,像一粒樱桃的核,当它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就像小鸟看见母亲带着食物回来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雄的甲虫头上还长着一个美丽的角。
第二十九章爱好昆虫的孩子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引发的感想。选段:
现在,有许多人总喜欢把一切人的品格、才能、爱好等归于遗传。也就是说承认人类及一切动物的智慧都是从祖先那儿得来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现在就用我自己的故事来证明我那喜爱昆虫的嗜好并不是从哪个先辈身上继承下来的。
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从来没有对昆虫产生过丝毫的兴趣和好感。关于我的外祖父,我不大知道,我只知道他曾经历过相当苦难的日子。
第三十章条纹蜘蛛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不管是谁,大概都不会喜欢冬季。在这个季节里,许多虫子都在冬眠。不过这并不说明你没有什么有虫子可观察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观察者在阳光所能照到的沙地里寻找,或是搬开地下的石头,或是在树林里搜索,他总能找到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那些有幸欣赏到这艺术作品的人真是幸福。在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发现这种艺术品的喜悦使我忘记了一切不快,忘记了一天比一天更糟的气候。
如果有人在野草丛里或柳树丛里搜索的话,我祝福他能找到一种神秘的东西:这是条纹蜘蛛的巢。正像我眼前所呈现的一样。
第三十一章狼蛛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狼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蜘蛛有一个很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想把它一脚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的外表有关。不过一个仔细的观察家会知道,它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也是一个狡猾的猎人,并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意思。
所以,即使不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但大家都说它有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不错,它的确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第三十二章克鲁蜀蜘蛛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克鲁蜀蜘蛛是一个极为聪明、灵巧的纺织家,而且就一只蜘蛛而言,克鲁蜀蜘蛛算是很漂亮的了。它这名字是取自古希腊三位命运女神中的一位,也是最年幼的一位,她是掌管纺线杆的,从她那里纺出了万物各自不同的命运。
克鲁蜀蜘蛛能为自己纺出最精美的丝,克鲁蜀女神却不能为我们纺出幸福的命运和舒适的生活,这实在是一件令世人遗憾的事!
第三十三章迷宫蛛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会结网的蜘蛛称得上是个纺织能手,它们用蛛网来猎取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可谓"坐享其成,得来全不费功夫"。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蜘蛛,它们用许多别的聪明的方法猎取食物,同样可以以逸待劳,大获丰收。其中有几种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几乎所有的有关昆虫的书都会把它们列举出来。
那是一种黑色的蜘蛛,也有人叫它美洲狼蛛,它们是住在洞里的,就像我以前讲到的欧洲狼蛛一样。但是它们的洞穴比欧洲狼蛛的洞穴要完备精细得多。
第三十四章蛛网的建筑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即使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看到园蛛的踪迹。它们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纺织家。
如果我们在黄昏的时候散步,我们可以从一丛迷迭香里寻找蛛丝马迹。我们所观察的蜘蛛往往爬行得很慢,所以我们应该索性坐在矮树丛里看。那里的光线比较充足。
让我们再来给自己加一个头衔,叫做"蛛网观察家"吧!世界上很少有人从事这种职业,而且我们也不用指望从这行业上嫌点钱。
第三十五章蜘蛛的几何学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
我们已经知道,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
第三十六章蜘蛛的电报线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决不会轻易稍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至于其它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
它们自有办法使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
这阳光明媚的白天虽然使蜘蛛们头晕目眩,却也是其它昆虫最活跃的时候:蝗虫们更活泼地跳着,蜻蜓们更快活地飞舞着。
第三十七章蟹蛛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蜘蛛以及引发的感想。选段:
前面我们讲到过的条纹蜘蛛虽然工作很勤快,为了替它的卵造一个安乐窝,一直孜孜不倦地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可是到了后来,它却不能再顾到它的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寿命太短。它在第一个寒流到达之时就要死了。而它的卵要过了冬天才能孵化。
它不得不丢下它的巢。如果小宝宝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能出世,我相信母蛛对小蛛的细心呵护不会亚于鸟类。另外一种蜘蛛证明了我的推测;它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而且它是横着走路的,有点儿像螃蟹,所以叫蟹蛛。
读后感:
一、读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二、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自从我读过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后,就深深地被它们震惊了。
里面写到的昆虫的品种很多;会做“圆球”的蜣螂“音乐天才”蝉、凶残的黄蜂、“亮晶晶”的萤火虫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母甲虫,并不是因为它有着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的爱。它的卵是放在梨的最厚部分,这里的材料粘得很紧,只有少许的空气。这样,它的卵就会被闷死在里面。因此,母甲虫为了不让它可爱的小甲虫受到死神的威胁,就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预备一个墙壁薄薄且精致透气的小房间,让它的孩子居住。其实,梨的中央也是有少许空气的。但是,对于柔弱的小蛴螬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等它到中央吃食物的时候,已经是很强壮了,对于稀薄的空气已经完全适应了。母甲虫为什么会想出这个聪明的办法呢?是因为母爱!难怪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
我最讨厌的则是贼甲虫,是因为它们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寻找食物,只会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取别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这不劳而获的贼甲虫真是太可恶了!同时,我们也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要有警惕感。
当我读到“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然难免后退。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不但球滚落下去,连自己也被拽下来……有时经过一二十次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成功”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虽然不是大数目,但对于一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圆球,经过险陡的斜坡,攀登简直无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虫来说,却是多么大的挑战啊!有时,甚至可能将性命都搭上去。
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小甲虫呀!想起我以前玩电脑游戏,总是选“简单”这一级别,跟那只小甲虫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了。一只小甲虫,都知“勤奋+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们呢?五年级的学生,当老师布置几道难题时,同学们刚开始是蛮起劲的,没过几分钟,就没耐心了。这些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也不是困难到极点。况且,也总有做出来的人,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而我们却做不出来呢?那是因为我们太懒惰了,没有上进心,只会向简单的题目挑战,不敢向困难的题目挑战。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题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战,那么,也就是永远的弱者。
三、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作家。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是不是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使我深深的感觉到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大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超越了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不错,作者所得到的发现,无一不来自于他仔细的观察。试想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怎能把圣甲虫迫不及待争夺牛粪的场面刻画得如此生动?怎能把蟋蟀的外表写的如此传神?又怎能发现绿螽斯怪异的胃口呢?
有了一对善于观察事物的眼睛,还需要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浓厚的求知欲和勇于探险求源的品质,再加上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追寻、坚持不懈,最终这样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优秀的文学经典诞生了。我们的学习亦如此。如果我们学做有心人,勤观察,善动脑,勇探索,敢创新,那还有什么不能克服呢?
这本书的另一亮点,就是其文学价值,真正把昆虫写"活"了。这也是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正所谓:"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读《昆虫记》实际上是读法布尔的精神——求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求真"二字看似平淡却隐含千言万语。
细致的观察,精彩的叙述,细腻的描写,使我不能不对这部生物学著作着迷。法布尔曾说,他阅尽大千世界。正是法布尔的这阅尽,及对这种阅尽的研究与记忆,一个真实而闪光的昆虫世界,才得以在文字中存在并永恒。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去聆听大自然的吟唱吧
四、《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动物:
01 论祖传
02 神秘的池塘
03 玻璃池塘
04 石蚕
05 蜣螂
06 蝉
07 泥水匠蜂
08 螳螂
09 蜜蜂、猫和红蚂蚁
10 开隧道的矿蜂
11 萤
12 被管虫
13 樵叶蜂
14 采棉蜂和采脂蜂
15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16 两种稀奇的蚱蜢
17 黄蜂
18 蛴螬的冒险
19 蟋蟀
20 娇小的赤条蜂
21 西西斯
22 捕蝇蜂
23 寄生虫
24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25 松毛虫
26 卷心菜毛虫
27 孔雀蛾
28 找枯露菌的甲虫
29 爱好昆虫的孩子
30 条纹蜘蛛
31 狼蛛
32 克鲁蜀蜘蛛
33 迷宫蛛
34 蛛网的建筑
35 蜘蛛的几何学
36 蜘蛛的电报线
37 蟹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