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演讲稿从孩提时就向往成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在我的心目中教师是一杯水,纯洁;教师是一颗星,带来光明;它更是一幅风景,桃李满天下!而今,我已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了,如果有人问我:“你爱自己的职业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的,我非常爱幼儿教师这一行。”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早已装满了天真无邪的孩子,我爱他们,我要用爱心之水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要用我的创新之船载送着孩子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努力实践着。对天资聪颖的孩子,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品格意志;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我用爱心、耐心铸成一把钥匙,寻找他的自信,打开她心灵的窗户;对生病的孩子,我更是少不了关怀、探望……记得我班有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秋秋,刚来幼儿园时,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会,且样样没兴趣,跟他说话,她永远都是点头、摇头。一年来在她身上倾注了我的爱和我的教育,我时刻都在关注她。为了培养她的自信,我开始鼓励她自己独立做事,有时我心里确实会有点儿着急,但理智告诉我,我这当口一批评,我会更不知所措,所以对秋秋,我必须具备了五心:爱心、耐心、关心、信心、细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她终于有了转机,她开始轻声讲话了,面对她每次小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鼓励,她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说话的语气也壮了,现在的秋秋活动时还常常举手发言了!是什么力量使他转变的呢?让我大声的告诉你们吧!那是爱的力量,教育的力量!在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和孩子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我成了孩子最要好的朋友和玩伴。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会被我捕捉,从中,我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潜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一天天地长大了。
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创新是船,载送着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型的人才。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教育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有创造性的教师。怎样才能有创造性呢?我们必须心怀一颗进取心,下苦功学习,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孩子学,学电脑网络,学科技信息。在工作中,我经常为了组织好一次活动而广泛查阅书籍资料,经常为及时记录幼儿的表现而加班加点。作为教师,我常常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活动,因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常常学习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因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推陈出新,找到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使自己充满创造性,使孩子充满创造意识。看到孩子们富有想象的创意画,听着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话语,我欣慰的笑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了如何去爱,懂得了怎样做人;孩子们进步了,会唱会跳,会写会画了。当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快乐天使”在2004年北碚区教育系统组织的“金猴迎春,童心贺岁”文艺演出中得到雷鸣般掌声时;当我班的王葙小朋友在北碚区“乖宝贝”大塞中获得一等奖时;当孩子们富有创意的画在全国中小学书法摄影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时;当孩子们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讲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时……我欣慰的笑了。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进步。当一篇篇文章在国际、国内各种教育杂志上发表时;当我在重庆市举办的“我与《纲要》同行”论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时;当我在“畔溪名都”杯青年艺术大塞中获得“十佳青春舞星”的称号时;当我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主持工作时;当得到同行、家长的一致认可时;当听到孩子们说:“我最喜欢倪老师时”……我好感动,我好快乐!
如果孩子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孩子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孩子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孩子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我们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让我们用爱心迎来孩子们对我们的信任,对自己的信心;用创新培养新一代的创造性人才,护送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我觉得作好一名好的教师并不容易,而且我觉得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春蚕,奉献自己,装饰别人;老师是一根粉笔,牺牲自己,留下了知识……因此,我非常地崇拜老师.
如果我的理想实现了.我一定先让学生们逃脱对学习的烦恼.我还会把我会的东西耐心地教他们,我不仅要教我的学生知识,我也要教会我的学生们如何做人,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让学生们有一颗爱心和宽阔的胸怀,对人要仁慈,不为小事而烦恼.我会教他们尊敬师长,有礼貌,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做一位合格的小公民.我还教会他们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不可以说话不算数,并给他们讲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这就是我的理想.我要像我的老师一样,不辞辛苦地用我的知识来灌溉祖国的花朵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繁重任务,他们用知识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奉献精神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既然教师的地位如此重要,我们必须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从教十年来,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老师对学生的爱,才会换回学生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师爱是我们教学上取得成功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塑造下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独特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情境。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对自己的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也只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提高业务水平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提高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和能力。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捕捉新的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感情是最纯洁而无暇的,老师惟有以感情为纽带才能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我们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只能用智慧、情感、意志、信念去施加影响。只有教师把爱均匀的撒向学生,他们才会以真情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课中知、信、行三者用情感的纽带联系起来,即首先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然后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让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做,从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一个人如果没有为别人着想的观念,没有对他人的关怀,不具有理解他人的情感就不能产生有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同情、仁慈、善待的基本情感入手,再上升到较高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有爱才有宽容,宽容是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许,宽容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普通的话语,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让我们把浓浓的爱意化作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门应深刻地体会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剧场化”,就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毁灭性破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教育教学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斥,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更好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