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宁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有挂艾叶菖蒲、取回“龙船水”煮饭熬药洗澡等。
2、挂艾叶菖蒲。南宁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常会将菖蒲、艾叶、蒜头、龙船花等中草药叶扎成一束,挂在门边,还有部分地方有焚柚皮、柑桔皮、苍术、白芷、烟叶的风俗。饮菖蒲酒的习俗是从我国江南沿海一带传过来的,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3、取回“龙船水”煮饭熬药洗澡
4、旧时,住在邕江边一带的街坊,小时候过端午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在端午当天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有居民称“龙船水”),取回之后用来煮饭、熬药、洗澡。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延续这一风俗了。很多老南宁还是习惯在端午这天买回一些药草,回家用水烧开,再给全家人洗浴。每到端午,各个农贸市场、菜市以及大街小巷,才会有那么多销售药草的商贩。他们销售的,大都是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活麻、柳树枝、野薄荷,以及桑叶等植物的叶茎,大家认为这样的“草药浴”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湿气、预防长痱子。
5、南宁端午节吃粽子和酿苦瓜。南宁人端午节最爱吃的粽子,是一种被称为“凉粽”或是“碱水粽”的粽子。南宁人包凉粽有不少讲究,比如要求包裹粽子的竹叶叶阔无毛且清香性凉,凉粽的形状一般会包成细长形或三角形。甚至还有些习俗,是把稻草烧成灰来泡水,取此水浸泡糯米之后包成粽子。凉粽在食用时,人们喜欢蘸取蜜糖或是白糖食用,基本就以甜味为主。当然,广西人在端午节也会吃咸的肉粽,糯米做的细长形或三角形的咸肉粽。
6、南宁的端午节,少不了酿苦瓜这道美味的食物。苦瓜切成小段并把里面的馕掏空,然后把用糯米、猪肉、韭菜和成的馅塞进掏空的苦瓜里面,然后放进锅里蒸熟就可以吃了。有些家庭花样比较多,除了酿苦瓜,还有酿豆腐、酿辣椒等不一样的吃法。
粽子的种类特点:
1、“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2、“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3、“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4、“腊肉香肠粽”:“腊肉香肠包的小粽,入口就有过年团圆的气息。”
5、“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6、“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7、“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8、“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9、“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10“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11、“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曾赋《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一首,里面一句就是称赞九子粽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小年夜后,挑选最好的肉,或炒或炖,再斟满酒,邀请亲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广西南宁有吃“年粽”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跟端午节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玉林各地有制作年味小吃“白散”的传统习惯,“白散”用糯米经过五六道工序制作而成,上面还印有“福”“寿”“喜”等字形,寓意生活幸福美满,越过越红火,是当地人过年过节的最好馈赠品。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