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毕淑敏:孝心无价

毕淑敏:孝心无价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4 10:05:15
毕淑敏:孝心无价 毕淑敏:孝心无价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
内容详情

毕淑敏:孝心无价

毕淑敏:孝心无价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

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www.快车教育转载请保留

点评散文《孝心无价》,《好一朵木槿花》

读后感] 其实我是比较反感“孝”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浸透了封建礼教吃人文化毒素的字眼。所以读《陈情表》,李密那的乌鸟私情感动不了我,也许见多了历史上那些政治动物利用这个“孝”字实现各自的政治利益的故事,“孝道”不过就是成了惨无人道的“忠君”的阴谋。可是读此文,我总算见到了“孝”的本来面目,作者那真挚的语言刺痛了我内心最柔弱的处,每每让人鼻子发酸。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是啊,上次我明明说好要去看看重伤的岳母,可是自己还是为自己很漂亮的借口,把看望老人的的事给推掉了。

这几天,听说老人的伤情并没好转,妻子每每在接听电话时,暗自落泪,我懂她的心,而且我也常常认为妻子这时的情状是最美的。想当初,每次从她家出来,老人总要把我们送到村口,久久的站在那里。有时见她们母女那种难舍难分的样子,我就徒生一种犯罪感,我于是会想法躲开,站很远地方,回望这对母女挥泪告别的情景,仿佛在欣赏一幅山水画,人物定格在村那小桥流水古树青山构成的背景上,非常美丽动人,那神韵就是那么质朴的亲情,自然也有那原汁原味的孝道。——“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读到这样的文字,我那到乡下去要看望老人的冲动,已经变成了一个决定:元旦假日,我一定不能放过“孝”的机会。

1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是否有所触动?回想每天起床后的清晨,面对新的一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多是自我的利益。但是,从现在开始,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而这样想:新的一天,我还有两万多个这样的日子,而父母最多也只有几千天了。这一天,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呢?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这是一篇将写景和揭示人生哲理结合起来的精美散文。作者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描写之中,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敢于“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的木槿花精神。

作品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以以玉簪花、美人蕉、紫薇等花的不俗,反衬木槿花的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木槿花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才留了下来。而就是这留下来的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于是,“我”对木槿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在“我”家遭受死别之痛时,木槿花给“我”以心灵的慰藉,带走了我的悲伤,让梦留着;在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后,开放的木槿花那面对苦难的勇气又给“我”以人生的启迪。本文善于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炽烈的情感,将情感的投入与哲理的体悟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很好地运用了托义于物、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章立意深刻,题旨宏远,善于从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此外,作品语言质朴,不加雕饰,善于从常人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生命的哲理。品读此文,一朵勇于面对逆境的花、充满生命的强韧的花、娇嫩的花就活生生地绽放在我们的面前。作者也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恒久与美丽保持坚定的信念,要微笑着去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创造辉煌的事业中去。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