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比自己大一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对他们的称呼最普通的就是学长和学姐了,他们比我们早一年入学,早一年接触到这个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他们比我们要懂得多,阅历也多,所以我们对学长学姐应该保持一种尊敬的态度。
对于学长学姐的称呼也可以在他们的名字后边加一个“哥”或者“姐”字,或者直接用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上“哥”或“姐”。如果你对这个人不好意思喊出哥姐的话,也可以直接在他们的名字之后加“学长学姐”,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学长叫王浩,刚认识的时候我称呼他为“王浩学长”,后来渐渐熟悉了我就喊他浩哥。
我所在的社团里学姐的名字异常的整齐,都是ABB形式的,李晴晴,彭媛媛……我们都说这是缘分,不愧是一个社团的,连名字都这么整齐。平时我们学弟学妹们就称呼她们晴晴姐、媛媛姐……也感觉叫的很亲切,学姐和学长们在学习生活中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很感谢他们。
不过我有一个复读的高中同学,复读一年之后也来到了我的学校,她叫我学姐的时候我俩都感觉很别扭,所以我们两个之间还是继续互相叫名字了。高中平起平坐那么多年,突然有个等级之分了还是有点不适应的。
这几天正是我们学校大一新生报到的日子,我们在接新生帮他们拿行李、办理各种手续的时候,他们很有礼貌的叫着学长学姐,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也是挂在嘴边,我们为他们帮忙也感觉很高兴。
学长的意思如下:
学长,主持学习事物的人。吴曾《能改斋漫话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学长本义是无论是比自己年长的高年级的男性还是女性都要以“学长”这一词来称呼,用来表示对高年级同学的尊重,而并不单单是指高年级男性,也就是“学哥”。
在大陆,初中和高中这个词并不普遍,而在大学中却经常使用,大学女生会感觉这个词文雅而富于浪漫的气质而常被提及。
学长例句:
1、学弟正低声下气地向学长请教这道习题的解法。
2、我们的路途就靠学长了。
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夏季的蝉鸣渐渐逼向尾声,学长的背影渐渐远去。
4、为庆祝学长弄璋之喜,大家决定合买一份礼品送他。
5、前途也许黑暗,麻烦学长为我们照亮一些。
6、学长,你们放心去吧,学弟学妹们会相互照顾的。
7、往日,这艘帆船,在人生的航海上,载着学长的梦想与希望起航,他们哭过,笑过,流过泪,也流过汗,最终,还是到达的他们的终点,他们下了船。
我觉得他们会喜欢。
“学长”这个称呼挺好听的呀,被低年级的学妹叫学长一般人都会开心的,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有被尊重的感觉,心里也会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叫学长是比较普遍的叫法,并不会有卡哇伊的感觉,除非你故意叫得很嗲或者故意做作。直接叫名字的话感觉有点不尊重,毕竟是比自己更高年级的“长辈”。想拉进距离的话可以多聊天接触了解,一开始可以名字后面加上学长,比如星辰学长,更熟一点了就可以叫昵称,比如大雄学长~
学长 xuézhǎng
[(a polite form of address for) a fellow student]
一般人的理解是:对比自己学龄长的同学的尊敬称呼,意思与“师兄”相同。与之相对应的有“学姐”。
在大陆,初中和高中这个词并不普遍,而在大学中并经常使用,大学女生会感觉这个词文雅而富于浪漫的气质而常被提及。但实际上学长是来自日系的语汇。被中国台湾及韩国引用,通过台剧及韩剧引入大陆,本义是无论是比自己年长的高年级的男性还是女性都要以“学长”这一词来称呼,用来表示对高年级同学的尊重,而并不单单是指高年级男性,也就是“学哥”。
学长,主持学习事物的人。吴曾《能改斋漫话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经典解释:哪个学长告诉你这件事情的?
广义概念上的学长:
学长,一般意义上理解为学哥,但是实际上广义的概念里包括学哥和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