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易怒怎么办?
? 1.接受孩子的愤怒
接受孩子的愤怒意味着允许孩子的情绪存在,即使父母实际上并不喜欢它。 它还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他们的情绪,并学习如何在愤怒中更好地生活。? 2.与孩子交流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只会说:“别哭了!” 这显然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同情孩子,帮助孩子引导他们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一边听一边帮助孩子安抚情绪,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 必须让孩子们意识到一件事:发脾气是一种情绪问题,而不是玩具和零食解决问题的工具。? 3.父母以身作则,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很多孩子脾气不好,受父母影响。 毕竟,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最长。 为人父母是一种习惯。 你首先要限制自己的言行,然后才能为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 父母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发脾气。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吃大亏,严重的还会和父母吵架。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只会说:“别哭了!” 这显然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同情孩子,帮助孩子引导他们的情绪。 首先对你的孩子说:“宝贝,妈妈理解你,如果妈妈是你,妈妈会非常生气/难过”。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一边听一边帮助孩子安抚情绪,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 当孩子的脾气平静下来后,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讲道理。? 4. 制定明确的规则
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父母可以将这些情绪归为一类: 第一类是孩子心情不好但不知道如何表达。 这可以被容忍并被告知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第二类是孩子故意大惊小怪,必须严格制止,孩子应该制止。 这样的行为。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他们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相反,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也会受到一些小惩罚。 父母赏罚分明,会让孩子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孩子也会越来越有原则,不再闹事。一个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只要能排除是病理上的原因,那么一般的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父母在这里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父母中的一方或者两个人都是那种情绪都极易失控的人。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脱离我们预想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来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买房买车的大事小到丢了一只袜子这样的小事。总之是总有一些事情要发生,而我们又太想要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我们自己想得那么富有掌控力,所以我们在事情脱离掌控的那一瞬间选择了总剧烈的情绪反应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无能,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愤怒只不过是我们对自己无能的反应。
这里不得不讲到我们的大脑结构,我们的大脑有一项很重要的机制,就是喜欢做耗能少的事。应对任何事情,冷静,思考,应对,解决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而愤怒则轻松的多,只要肾上腺素进入血液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理智就掉线,原始的本能情绪掌管一切,然后是情绪淹没,最后是一地鸡毛,万劫不复。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看到自己没有按照父母的指令去行动,父母就爆炸了;孩子看到父母因为晚饭吃什么也要吵得不可开交;孩子看到父亲开着车子因为堵车也要破口大骂;孩子看到母亲因为父亲回家晚了就要死要活;甚至,连自己的关心也能用大喊大叫来表达……
我们人有很多情绪,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可是孩子所看到的都是这种愤怒的情绪,长此以往,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浸泡着,他唯一能识别的情绪就是愤怒——心理学上把这种用大脑边缘系统来掌控一切的习惯性行为叫做边缘性人格障碍。
所以,父母要做点让大脑耗能的事,学会静下心来,去反思,去思考,去疏导情绪,去表达爱……
我以我自己切身体会分享我的经验:如果孩子已经习惯性愤怒了(我真不愿意称这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父母真的不能去用自己的毫不存在“权威”去逼迫孩子不要生气,学会改变自己,让孩子看到你的改变,他就会改变。
我的儿子,早些年因为我和妻子比较忙,所以都是我的母亲或者丈母娘在带,这两位怨气太重,嘴里没把门的,所以导致我的儿子嘴巴很毒,什么恶毒的话都能说,而之前我自己的情绪也把控不好,所以我的孩子真的很可怕。直到我人生跌入低谷,我才开始静下心来去学习,去反思,去精进。
我没有逼迫我儿子做什么改变我也不告诉他该怎么样,我用自己的行动向他展示,人是可以变得更好的,事是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是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说的,爱是可以用来表达的。
当然,你可能会问,如果他现在还会生气怎么办?
给你分享一个工具,叫做情感反映法。
举个例子——
我儿子在河里洗澡,时间有点久了(虽然我们说好了,半个小时就要起来),可是儿子依然不想起来。妈妈在岸上喊:快起来了,很晚了。
儿子一听就不开心,直拍水面,嘴里还不情愿的说:我就不起来。
我走到儿子面前,故意大声问妻子:现在几点了。
妻子回答:快六点了。
我又问:那我们玩了多久了?
妻子说:半个多小时了。
我转头看了一眼儿子,他一脸不服气,嘴里嘟哝着说:我还要玩。
倘若此时我来硬的,或者说,我们要守时守点不能说话不算话,孩子都要么不服要么不懂。这个时候用情感反映法,我问儿子:你是不是还想玩啊?
儿子点点头(注意,当一个人赞同你的说法时,他的情绪水平会降低一半,因为他感受到了你懂他)。
然后我接着说:既然你还想玩,那我们再接着玩五分钟吧,明天我们还能接着来玩。
儿子一听,非常高兴。我随后再对儿子说:那你告诉妈妈,我们再玩五分钟,五分钟妈妈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起来,怎么样?
儿子就真的照做了。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任何事都有更好的选择。
所谓情感反映法就是要学会正确反映出对方此时的情绪反应,因为有句话说,任何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需求。只要看懂这个需求或者找准这个需求,我们就能和自己个他人,和谐相处。
小孩子经常发脾气,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家长不懂孩子,孩子不懂表达自己。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每个孩子的心灵需求是一致的。
1--3岁需要建立安全感,此时他需要父母亲人时刻在身边,当他哭啼时不过是表达自己被关注,寻找安全感的诉求。此时我们及时满足他,长大后他就不会自卑胆小,敏感易怒;如果你没有满足他,她的安全感差,就可能用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比如大喊大叫,发怒等,其实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3--4岁是孩子的自我认同期,此时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在这时期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夸赞他,孩子就会阳光乐观,就算以后受到打击孩子也不会失控,会乐观的找办法解决。
3--6岁是孩子的 探索 期,他需要主动自由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做家长的要陪孩子去 探索 ,鼓励他保护他,去跑,跳,爬树,玩水,认识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人事,这样的话孩子才会建立步入世界并解决问题的勇气,遇事才不会推卸责任。
6--12岁是孩子的竞争期,此时期孩子“赢”的欲望特别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事,并让他感到自己的聪明能干,
让他享受到足够多的胜利,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因失败打击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做好每一个阶段的教育后,12岁后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就不会叛逆,他会视你为朋友,跟你建立最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娃儿,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所以,孩子的变化一定和家长的教育家庭环境有关。好好自查改正吧。作为家长的您,不能灰心丧气,孩子才五岁,性格并没有定性,正是非常好教育的阶段,有什么改变不了的呢!
我觉得您是一位非常急躁的家长,特别着急要结果。可是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我们耐心地陪伴和呵护的,需要调整你的心态,如果你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会怎么样呢?你很崩溃,催着蜗牛快走,可是他是蜗牛啊,走不快,你想帮蜗牛走,甚至恨不得扛起蜗牛走,可是这个不可以,也无法实现,那这个时候的你会怎么办呢?一路痛苦还是干脆静下心来,安住于当下,去发现路上的美景,去享受散步的幸福呢!
检查一下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你希望孩子心平气和,有个好脾气,你是在要求孩子,你是以说教的方式吗?希望一说就听,可是那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啊,可你是不是用成人的思维,把孩子当做成人来解决呢?所以调整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调整一下你自己心理年龄,把你调整到五岁时候,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跟5岁的孩子相处和来教育孩子呢/当你又了这样的同理心,当你和孩子平等的时候,你们更平等,然后会更加容易沟通。
检查一下你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或者说你们家彼此之间的相处方式和说话方式。当你们意见不和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大声说话,或者发脾气呢!甚至有国际的行为。其实孩子是从家庭,从父母的身上学会表达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是家庭的复印件哦,那么需要家长开始改变你们的方式了啊!
当孩子下次再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抱着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难受,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好好说话,心平气和的时候才可以好好解决问题。”抱抱宝宝,“宝贝,我爱你,你平静一会来好好地和妈妈沟通,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当你学会心平气和之后,这样坚持一小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慢慢地好转,千万不要孩子发脾气,你也跟着发脾气。
小孩发脾气的时候,大人不要冲动。不要硬碰硬,要理解小孩爱发脾气这一孩子的特性。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全,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强大脑节目的科学评审Dr.魏是研究脑科学的,他认为:为什么孩子会动不动就哭闹呢?其实是因为他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就是管情绪唤起的那部分要比管理智的那部分发育快得多。这样一讲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管情绪唤起的那一部分,发展的快而管理智的那一部分发展的要慢很多。
所以我们说,孩子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乱发脾气。是孩子的特性。我们也就会看到两岁到四五岁的孩子他们为了一件玩具,就在商场里,躺在地下大哭大闹。但是他们到六七岁的时候,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种现象完全不存在了。那就是他们管理智的这一部分大脑发育跟上来了。当然这里边也有家长参与到他的情绪管理里边有关。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
所以你可以通俗的讲给他听,告诉他,现在你还不能很好地管理你的情绪,但是你在慢慢长大,你要学着去管理你的情绪,孩子也能接受这样的方式。逐步在家长的参与下,他会很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会成为一个很理性的孩子。孩子经常发脾气,遇事不冷静,性情暴躁等等行为,对家长的确是一种考验。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善这种习惯呢,个人建议如下:
有的时候,可能会存在父母一方有脾气或性情比较急躁的行为,那么对孩子确实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首先先审视下自己,是不是平时会容易在家里发脾气。可能是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是夫妻之间经常会有拌嘴不理智等行为。有的孩子虽然他表面不说什么,但是在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会效仿成年人的处理方式。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如果父母喜欢催促孩子,孩子多数都会性情毛躁,做事不稳重;如果父母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可能会不自信,有自卑感;如果父母经常在家里吵架打闹,孩子可能也会有思想暴力倾向等等,当然,题主家里也许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孩子爱发脾气,我们还是首先从自身出发,看看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有失妥当。
喜欢发脾气的孩子,大部分是不擅长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当孩子为一件小事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生气,然后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慢慢地养成遇事沟通的习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学着和人交流。
我孩子的班级,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有一位女生显得与众不同。一年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家长老师都在场。就听见这个女孩嚎啕大哭,没有原因,就是很大声地一直哭。她的爸爸也在场,但是无法劝说。后来这名同学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动不动就哭。哭的原因都小得让人无法相信。比如同桌不小心碰到她的笔盒了,比如人家来问她考试成绩了,比如自己东西掉了找不到了,完全不知道处理办法,行为非常幼稚就只会大哭或闹脾气。
后来学校安排心理辅导老师给她,老师专门在心理辅导室给她买了很多好看的气球,每次她哭得不可控的时候,就让她去弄破那些气球发泄下,当然这也只是一些应急的情绪缓解方法。所以适当的,可以了解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有的孩子需要发泄排解自己的情绪,那么在成长过程中,给他适当的疏导,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会好一些。
如何看待孩子喜欢闹脾气,把自己关起来?
孩子在小的时候淘气、叛逆等是很正常的事。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事业,如果想安度晚年就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
孩子年龄小动不动就哭闹这很正常。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但孩子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是很危险的,家长要引起重视。
一、先冷静分析原因,给孩子做正确引导。当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多半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不是违反原则问题的小要求,就尽量满足吧。
二、允许孩子们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现在就处于哭闹的阶段,家长要正确面对,不是孩子一哭家长就要发火,这样只能激化矛盾,甚至会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坏毛病。
三、要讲安全,时刻关注安全。孩子反锁在屋里是很危险的。要跟孩子非常严肃的讲清楚这个行为的严重性。平时家长也要经常去跟孩子讲安全知识。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