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30日参加了云霄县《3-6岁儿童发展指南》县级培训,经过这次培训,学习听取了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杨爱君老师对指南的导读后,深刻体会到《指南》是2012年10月1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纲领文件,也是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它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狠抓内涵,确保基本 ,提高教师,指引家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细细学习与揣摩,领悟到了《指南》的作用与内涵,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心中必须牢记这些内容,不仅要牢牢把握好每个领域内容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体现教育价值。另外,《指南》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是针对每个领域内容中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针对性非常强,对于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从教育建议中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要根据本班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学习了《指南》,了解了它的内涵与意义,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指明灯,在幼儿发生任何状况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如何科学的处理。记得有一天早操后,孩子们忙着喝水,虽然是排队进行,但是活动室内还是有点乱,我发现有几个宝贝在争论着什么,梓琳的声音特别大。孩子们都告诉我是梓琳带头吵起来的,听到小伙伴们这么说,梓琳更加激动了,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个受伤的布娃娃。我是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冲动,其实她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孩子,虽然现在小班阶段,但是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两年了,各方面都很棒,平时干什么都很认真,几乎没有和小朋友争吵过,这次的行为很异常。《指南》中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要倾听孩子,提供给孩子交流的机会,指导他用协商等方式解决冲突。我很和蔼的问:"梓琳,你怎么了?"她哭着不说话,我接着猜测:"小朋友们抢你的玩具?"梓琳不语。"还是你抢小朋友们的玩具?"这时,梓琳大声喊道:"是他们抢我的玩具,那是妈妈奖励给我的,谁也不能弄坏。"哦,我明白了,梓琳在玩玩具的时候,小朋友们也想玩,就想分享她的玩具,但是玩着玩着梓琳发现玩具弄坏了,就大声嚷嚷起来,别的孩子就指责了她,争论就这样开始了。看着梓琳伤心的表情,我对孩子们说:"梓琳哭是因为小朋友们太不爱惜她的玩具了,如果小朋友能爱惜她的玩具,不弄坏,她很愿意与你们分享的,是不是梓琳?"梓琳瞪着两个大眼睛使劲点点头。其他孩子们明白了,理解了,纷纷跟梓琳说"对不起。"我说:"那现在老师帮布娃娃疗伤吧。"我拿起针线认真的缝起来,布娃娃的"伤"好了,孩子们也高兴了,看着他们高兴的抱在一起,我也欣慰极了。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的存在,等等。
1、以学为先 :学习是第一中心任务;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
2、随处学习 :每天晨练或者上学路上记忆词语;在盥洗池贴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3、讲究条理 :条理清楚整洁的学习环境很重要,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4、学会阅读: 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合理安排 :讲究高效率,别人8小时完成的作业你最好用6小时;再晚也要完成当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