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学渣、学神和学霸的区别有哪些

学渣、学神和学霸的区别有哪些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3 23:20:15
学神与学霸的共同点是 gpa(平均成绩点) 都令人发指得高,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但是他们的区别也是很大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渣、学神和学霸的区别,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缓解一下压力。1 学渣、学霸和学神的区别 1
内容详情
学神与学霸的共同点是 gpa(平均成绩点) 都令人发指得高,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但是他们的区别也是很大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渣、学神和学霸的区别,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缓解一下压力。

1 学渣、学霸和学神的区别

1、学渣考试做出了一道难题,巴不得昭告天下。

学霸考试做出了一道难题,会发一个状态,第一句话一定是:这题其实不难。

学神考试做出了一道难题,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2、学渣面对一道难题,直接翻答案。

学霸面对一道难题,翻了翻书感觉超纲了,或者要求过高,果断放弃。

学神面对一道难题,说,虽然我不会做,但算出正确答案还是没有问题的。

3、学渣考前才刷题,只挑简单题做。

学霸一直在刷题,成套成套地做。

学神从来不刷题,偶尔翻翻书就足够拿满分了。

4、学渣喜欢yy这种分析学渣、学霸和学神的区别的文章,然后顺便顶一些帖。

学霸看完这样的文章会笑一笑,懒得回。

学神直接无视。

5、学渣常常为公式太难背而烦恼。

学霸努力背完所有要用到的公式。

学神只背基本公式,其它公式自己推导。

6、学渣拿到考卷,被扣分了,大骂老师太狠,但是没人理。

学霸拿到考卷,被扣分了,找了n久找不出错,又找来几个学霸一起为答案的正确性争得面红耳赤。

学神拿到考卷,被扣分了,找到老师,老师马上改正参考答案。

7、学渣经常在人人、贴吧或者知道上求助。

学霸经常和别的学霸约好一起去自习方便讨论问题。

学神平时一般不轻易露面。

8、学渣的成绩分两种:挂了的、差点就挂的。

学霸的成绩分两种:上90的、失误了离90还差一点的。

学神的成绩分两种:满分的、被老师故意找茬扣了一两分的。

9、对学渣来说题目有三种:会的、看起来会的、不会的。

对学霸来说题目有两种:会做的、超纲的。

对学神来说题目有两种:会做的、题目出错的。

10、学渣答题喜欢搜集各种解题格式。

学霸答题只用自己的解题格式。

学神答题从不套格式,但他随手写的解答会被别人用作标准格式。

11、学渣考完试喜欢说好难啊求不挂。

学霸考完试喜欢说都不会肯定挂了。

学神一般不说话。

1 学霸与学神的试打对比

1、想成为学霸的普通人可以成为学霸;想成为学神的普通人最终也只成为学霸!

2、普通人不喜欢上课;学霸坚持上课;学神是旁听。

3、考试周结束了,学霸意气风发,和大伙出去大吃大喝玩通宵。学神回到宿舍宅着,12点左右洗洗睡了。

4、考试前,普通人复习到两点困了受不了就睡了,学霸复习到两点困了但还继续看书,学神一般12点左右就洗洗睡了。

5、普通人努力了就可以成为学霸;学霸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中的战斗机;学神没有努力与不努力之分。

6、学霸很强,GPA(平均成绩点)不低于学神,但有了问题也会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可能有错,就跑去请教学神。学神一看也不会做,就把题扔一边了。因为他知道学霸不会做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题目错了,二……也是题目错了。

7、学霸考得好的时候意气风发,考砸了也会情绪低落,众人不敢惹之。学神没有喜怒哀乐。

8、打电话给学霸:“喂,在干嘛?”“学习。”“学什么?”“数学。”打电话给学神:“喂,在干嘛?”“玩。”“玩什么?”“数学。”

9、当我们当面揭穿学神与学霸的本质时:学霸会极力否认自己是学霸。学神不理我们。

10、普通人聊天,我们在一边总能掺合进去一起聊,学霸聊天我们插不进嘴,在一旁自卑。学神……由于身边学神数量有限,很少见到两个学神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不见他们讲话。学神之间大概是用脑电波交流的吧。

“学渣”和“学霸”的差距在哪里?真的是因为“学渣”不够努力吗?

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在于:

学霸的舒适区占了百分之90以上,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很多东西早就很熟悉,复习起来轻松,有精力解决难题。

学渣大部分题目看得懂,其中一小部分肯定能作对,及格不成问题,经常出现小纰漏,偶尔能搞定大题目。

从学渣到学霸,是不断扩大舒适区,压缩黑暗区的过程;平时练习就是扩大舒适区为主,一些很简单熟悉的题目跳过。

从学霸到学神,就是彻底消灭黑暗区,把所有黑暗区变成舒适区。——以上学霸到学神中提到的观点引用自书籍《我是这样考上清华的》

知乎上一些网友的回答

小A说

学霸是智力较高+勤奋

学渣是智力一般+懒惰

小B说

普通学生+预习=学霸;

普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驱动并具备自主解决大部分问题的能力)=超级学霸;

普通学生-努力=学渣!

小C说

有一学姐,次次考试年段前三。同为ex而结识。

我跟ex分手的时候,喝酒喝到过敏。

她跟ex分手的时候,三天三夜没合眼刷完一本数学题。

小D说

学霸和学渣个人觉得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理上。

学渣基本是受到打击后自我放逐了的状态。学霸是方法+努力+心态调节。

还有一点重要事情说三遍:

没有什么人一开始就是学霸!

没有什么人一开始就是学霸!

没有什么人一开始就是学霸!

看到知乎上有很多人再谈什么智商问题,从大数据来讲,同一区域个体之间的智商差异其实很小。欠缺的只是方法和努力。

学霸的休息计划是归在学习计划之中的。也就是,他认为,休息,纯粹的放空思维,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他会在一定量的有效学习之后,加入一段思维放空时间。这就促成了他,能够学的不枯燥,学的主动。也就是说,没有放空时间再好的学习方法,三天内就会厌倦。

学渣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行,真因为学习方法没和自己的学习能力组合好,导致得不到足够的正面反馈,进步反馈。时间安排上,喜欢一下子逼着自己全做完。如果实在受不了,就只好去休息,但会产生愧疚感,认为自己毅力不够,从而消极,休息时间又大量用于情绪恢复。

来个小幽默结束

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女生特别喜欢下五子棋,下课什么的一堆人围观,这是背景...

有次下了晚自习,我和同桌还在下,一时忘了时间,直到熄灯铃响了才想起,由于熄灯后会有教务处的老师和班主任什么的各种查寝,被抓住了会被罚的很严,所以俩人都拼命往宿舍跑,希望老师还没到。

然而,我跑得快一点,先到宿舍,在宿舍门口就撞到了教务处主任,一个又高又壮的胖子,心里咯噔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低沉有力的声音

“你干嘛去了?!!!”

我随口就答,“找老师问题目去了”

“哦,以后快点啊,走吧”

然后我就走了,大概爬了半层楼梯,同桌也到了,隐约听到

“你干嘛去了?!!!”

“上厕所去了”

“嗯?!厕所在那一边,你怎么上的厕所啊,去,那边站着!”

“........”

我不是学霸,但同桌是学渣,哈哈哈哈,过去好久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好好笑。

学渣和学霸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明,差距不是是否努力以及智商高低,思维模式的不同才是关键,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未来,先改变孩子的思维。

1、死用功并没有用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多花时间在学习上,于是家长强势地占据了孩子课余时间,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让孩子延长学习的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或许孩子可以短时间内取得高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为学霸。

强制孩子死用功对提高孩子的成绩并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就像是读一本书,本来就不理解书里的内容,根本看不下去,却强制一遍遍麻木地读,就是读再多遍,还是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

2、脑子灵活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还有家长叹气说,自己家孩子脑子不好,这方面家长无能为力。学霸的脑子肯定够用,但是却不一定是最灵活的,而头脑灵活的孩子当然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学霸。

“头脑灵活”和“学霸”的关系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

3、思维模式很重要

学霸和普通孩子之间的差距在思维模式上,学霸的思维模式是成长型思维,而普通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学霸,就要先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有哪些不同呢?

一、面对挑战时候的不同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面对挑战时候的态度是主动迎接挑战,他们对未知挑战充满好奇,且有信心战胜它。而固定型思维模式正好相反,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躲避”,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二、面对变化时候的不同反应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变化的时候,有一种兴奋感,他们愿意接受改变,且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厌恶变化,他们更希望一成不变。

三、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同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对待批评认真思索反馈的内容,不断找寻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喜欢被批评。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总是在寻找突破,主动改变现状、善于抓住命运的橄榄枝,认为凡事皆有可能,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更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他们通常关注的是“限制点”,给自己的退缩找各种理由,往往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未来生活中更加容易取得成功,而固定型思维模式人,不管学习多么用功,都无济于事。

孩子养成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跟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家长在日常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称赞孩子的时候不是草率地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而是对孩子的努力表示肯定。

像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归结一点就是: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走心,多对过程肯定,而不是笼统地给个“聪明”的标签,多引导孩子做事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教给结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变得更好。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