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古诗词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下面是
《答陈_主簿》
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惊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菩萨蛮·春雨》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癸丑正月风雨中偶成》
明袁华
入春弥月雨霏微,惊蛰无雷雪又飞。
抚节不愁花蕊晚,感时惟恐麦苗稀。
当歌对酒愁难遣,问舍求田志己违。
只尺相望不相见,空吟逼侧思依依。
《雨中花·出盆兰就雨》
清蔡翥
曾记去年冬日。怕煞朔风剪急。
袅袅芳踪,退藏幽密,待取春消息。
愁里光阴容易失。转眼又过惊蛰。
正微雨__,倩人扶出,就沐犹无力。
《杏花天》
清吴绡
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话,杏园消耗。
马啼踏遍青青草。惹袖东风偏好。
贺太厦、羡伊飞绕。对美景、欢情多少。
宵来惊蛰雷声报。满眼曲江花笑。
《鹧鸪天》
清奕绘
惊蛰先开荠菜花,一年春事渐繁奢。
相思河畔青青草,独秀溪边嫩嫩芽。
闲意态,野生涯。盈筐荐饭美无加。
世间一种甜滋味,留与高人子细夸。
结束语:在诗词中,惊蛰是惆怅的,因为思念远方的友人。在诗词中,惊蛰是欢愉的,大地春回,百花齐放,风光正美。在诗词中,惊蛰是忙碌的.,春耕开始,为了秋天的收获,农人努力耕种。在你的心中,惊蛰是怎样的呢?
描写惊蛰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1、《惊蛰》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2、《观田家》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3、《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晓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4、《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5、《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惊蛰
写惊蛰的古诗
咏二四气诗·惊蛰二月节——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的这首诗给人描绘了一幅惊蛰时分的.绝美画卷。立春开始,阳气逐渐上升,一直到了惊蛰这一节气,整个大地上都弥漫着春天的美景。你看!那如蜀锦般美艳的桃花,那翱翔在天空的老鹰也悄然远去,树枝上停歇着斑鸠一类的鸟儿在歌唱着,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春光虽好,但是时光短暂,催促这人们劳作起来,树上的嫩芽也在争相生长,一片翠绿。人们在农田里开了春耕春播,田地里满是耕作的人呀牛呀,这么美丽动人的画卷在生动的描绘着,给人们收获的希望,仿佛已经看到秋天那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春晴泛舟——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__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他的那首《示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首写景的诗。春天的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诗人在湖上泛舟赏景,他有点感慨自己年龄不小了,“儿童莫笑是陈人”意思就是小孩子不要笑话我的年纪有点大了,在春天这样万物复苏的季节,整个大地都是一番新的景象。春雷阵阵,惊蛰已到,仿佛宇宙初开,开天辟地时候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江水淹没了黑色的石头,娇弱柔嫩的柳丝如**的尘土一般。诗人想去岸边的亭子里休息,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不觉得又划起了船桨,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毕竟春光一刻值千金啊!
两首诗都是写的惊蛰,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两人都写了惊蛰时节美好的春景;不同的是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与两人所处的年代和经历不同。
元稹所处的是唐朝中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一番春景让人看到了希望;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看到国家摇摇欲坠,他一生都有报国之志,但是受到秦桧等奸臣排挤并不得志,坚持抗金的抱负也无法施展,几十年下来,让陆游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写诗词明志了,眼看着年龄越来愈大,也看到了国家的现实不是自己一人能扭转的,索性泛舟湖上,好好享受一番所剩不多的春光美景,体现了陆游对不得志的那种无奈之情。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下面是我整理的
更多惊蛰相关内容推荐↓↓↓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惊蛰的意思及由来
24个节气中惊蛰的特点是什么
义雀行和朱评事
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__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游景仁东园
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
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_。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答陈_主簿》
宋代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夜闻警》
宋代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__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市饮》
宋代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闻蛙》
宋代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游景仁东园》
宋代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
★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
★
★
★春天24节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和谚语史上最全
var_hmt=_hmt||[];{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hm.src="";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0];s[removed].insertBefore;});
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描写惊蛰的古诗
导读:二十四节气古代就有了,所以每一个节气古人也度过,古代诗人还描写过,每一个节气都有相关的古诗词描写,不少古诗还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素材,那么
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闻雷》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骤雨》
陆文圭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游景仁东园
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__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描写惊蛰的古诗
一、《咏二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的这首诗给人描绘了一幅惊蛰时分的美丽画卷。惊蛰,阳气逐渐上升,整个大地上都充满了生机活力。桃花如蜀锦般美艳,斑鸠在树上唱歌,树上的嫩芽也在争相生长,一片翠绿。人们也在农田里开始春耕春播,忙忙碌碌,一切都孕育着希望。
二、《春晴泛舟》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__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这是陆游为数不多的一首写景的诗。惊蛰时分,诗人在湖上泛舟赏景,劝儿童不要笑话他年纪大。春雷阵阵,仿佛宇宙初开、开天辟地时候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江水淹没了黑色的石头,娇弱柔嫩的柳丝如**的尘土一般。诗人想去岸边的亭子里休息,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不觉又划起了船桨。
三、《秦楼月·浮云集》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_。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这首词描述的是惊蛰时分,雷声隐隐,细雨如湿,绿杨随风,鹁鸪叫声急促而清脆。玉炉里升起缕缕香烟,雨中的杏花和燕支花,色彩分外鲜明,呈现出鸟语花香的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四、《惊蛰日雷》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日春雷后的景色。夜半时刻春雷响响起,早上看到花儿已盛开。野外风急雨大,经雨水冲洗,草木焕然一新。只有石龟和木雁,还是老样子,静静看着春回大地。
五、《山房·轩窗四面开》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这首诗写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感。窗子向四面打开,风把海上的云吹来,一阵雷声和春雨催促花儿绽放。蜗牛爬过石凳,留下一道明亮的涎水,蚂蚁排成队列,围着山丘移动。衣服被春雨打湿,用熏笼烘烤,熏笼上放了麝墨,是为了给衣服增添墨香。作者写景抒情,表现出安于平静生活的情绪。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惊蛰的经典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惊蛰的经典古诗 1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游景仁东园
(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惊蛰
诗画/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惊蛰的经典古诗 2(一)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
赏析: 一夜春雷震响,所有动物蛰伏的洞穴都空了。在山上居住的人家的篱笆附近有蛇虫开始出没。蚯蚓也开始争先恐后,纷纷钻破苔藓地面,显得气势如虹。
诗人通过对蚯蚓被春雷唤醒后,变得气势如虹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刚健精神的赞美。
(二)春日杂兴
宋·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馀景,收拾赋新篇。
赏析: “日永”指夏至或者夏日白昼,这里代指白昼。“香篆”指篆文状的盘香,点燃可用来计测时间。
还有点薄弱的料峭春寒,阴暗的云彩带走傍晚的烟气。春雨催来了惊蛰节气,春风发作,逼迫着花儿开放。白昼感觉有点漫长,春愁使得酒船出现。为你借来这剩馀光景,让你用来书写新的诗篇。
这首诗使用拟人手法,使得时间和景物都有了情感,变得生动起来。惊蛰节气的到来好像是受春雨的催促,花儿的开放好像是被春风的逼迫,酒船的出现好像是春愁召唤来的,让你借酒消愁,而傍晚竟然也是从白昼借来的。
(三)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赏析: 半夜的松涛声如同倾落的瀑布,回忆当初睡不着觉,一起相伴坐在西斋。惊蛰节气的雷声中,细雨蒙蒙,好像被筛子筛过一样,伴着梅花落下。送朋友快要过河的时候还微笑,送走朋友回来才觉得失落。把手中的书卷合上,有谁能知道我现在的心意,从窗子里望去,外面一片新春绿意,等待着杜鹃啼叫。
这首诗写景、怀人,对美景的欣喜和对友人离去的失落融合在一起,在茫茫春雨里如云如烟。“细筛微雨落梅天”一句极好,细雨之中,梅花轻落,一幅绝美的图画。
(四)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 “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劳苦的意思。“膏泽”指指雨下到田里。“闾里”指民间、乡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
“蛰”是藏的意思,指冬天时动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以等待春天到来,就是通常说的“冬眠”。“惊蛰”指冬眠的小动物被春雷声惊动苏醒。
到了惊蛰节气时,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雷,所以诗中说:“一雷惊蛰始”。在春雷声中,钻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感受到泥土的温暖气息,开始苏醒,并出来活动,它们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谚语说的:“春雷惊百虫。”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耕开始,所以诗中说:“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
(五)惊蛰日雷
宋·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赏析: “坤宫”指大地。“蛰户”指蛰虫伏处的洞穴。“花房”指培养花草的温室。“电明”指雷电闪耀。“寒暄”指寒冷和温暖(今天已经衍化成应酬和应酬话的意思了)。
半夜里一声雷响,早晨蛰虫开始出洞,因为天气变暖,花房也可以打开了。田野里风吹来,灭了房内的蜡烛;电闪雷鸣中,雨点急促地击打窗户。草木顿时生机勃勃,和冬天大不一样,这自然是因为寒冷和温暖不同的气候催生的不同结果。只有院中的石龟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对春天的回归毫无反应。
这首诗描写惊蛰时春雷隐隐,大地回春,春风春雨催生草木生长,透露出一股欣喜和爽朗的心情。
(六)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赏析:“ 穷阎”指陋巷,穷人住的里巷。“滞淹”这里是闭塞,不通畅的意思。“惠风”指和暖的风。“云笈签”即《云笈七签》,道教典籍。
惊蛰节气开始,天气明显变暖,所以惊蛰这一天,诗人的晚辈给他把冬天用的厚窗帘拿下来,换用春天用的“疏帘“(薄而疏松的窗帘)。
春风吹到陋巷,天气变暖了,孩子们给我换上了薄而疏松的窗帘,让我的房间变得空气通畅。夜里雷声撼动大地,蛰伏的生物被惊醒,早晨阳光透过筛子一样的窗帘,使我精神爽朗。和暖的春风使砚池里的墨水解冻,清爽的白昼给我的轻**觉胜过了道书给我的愉快。亲朋好友不要怪罪我没说多少感激的话语,那是因为我很长时间习惯了,冬日给我造成的,乌龟、蟾蜍一样的屏声息气。
诗人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气息和晚辈孩子的孝心,最后用幽默的话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七)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
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赏析: 元宵节撞上了惊蛰节,可能是闰月造成的。
人老了害怕过节,因为节日更容易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引起伤感的情绪。在看花灯的半夜忽然听到春雷震震。不禁想到惊蛰节气到了,一声春雷震响,惊醒蛰伏万物,龙蛇奋起,蚯蚓和蛤蟆也会出来。
这首诗开头诗人还有点感叹时间流逝,但是最后想到春雷震醒万物,龙蛇奋起的同时,蚯蚓和蛤蟆也出来走动,可见世间万物都有安排,大自然对一切生灵同等看待,自己不如达观看待生死,逍遥于天地之间。
(八)山房
宋·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赏析: “熏笼”指一种笼罩在炉子上,用来熏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笼。“麝煤”是一种制墨的原料,也用来代指墨。
窗子向四面展开,风把海上的云吹来,几声惊蛰的雷声中,一阵春雨催促花儿开放。石凳上有蜗牛爬过留下的明亮的涎水,蚂蚁排成队列,围住了山丘。这时候衣服被春雨打湿,用熏笼烘烤,熏笼上面又放了麝墨,是为了给衣服增添墨香。
这首诗写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感,表现出安于平静生活的情绪。
(九)游玉泉
宋·朱翌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雇风云入指挥。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赏析: “坡陀”即“陂陀”,是倾斜、不平坦的意思。“大绅”就是腰带。“跏趺”指打坐的姿势。
在一块不平坦的石头上打坐,腰带随意地垂下,心中对俗世的思虑减少了很多。我被美丽的春色吸引着,穿着木屐来回走动,回去的时候,月亮出来了,使得星星显得稀疏,一时间意气风发,四周的风云被我雇用,指挥周围的花木摇摆,来陪着我欢笑。这一天乃是惊蛰节,鸣叫的青蛙从洞中出来,结束蛰伏,回到池塘中。
这首诗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在诗人狂放的眼里,风云受他指挥,花木陪他欢笑。
(十)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
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馀年,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赏析: 今日惊蛰,爬虫蛰伏的洞穴打开,一声春雷,唤起苍龙飞起,当年我们吴家的仙人吴猛,曾经乘龙遨游人间。仙人吴猛的脸颊像玉,胡须银白,吃饱了仙人所吃的胡麻饭,喝多了仙人喝的九霞酒。他喜爱城门外,一片春绿中的杨柳垂条,就把它们捻成了长生缕。
我以七十三年的冷眼旁观,看尽了多少人间兴亡,把酸碱都嚼破后,如今觉得只有平淡最有味道,打算把我的馀生时光,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和你老人家(指仙人吴猛)一起看这上元甲子六十年的时光,太平世界,春阳朗朗。
这首词想像大胆奇特,上阙由惊蛰春雷唤醒苍龙,联想到吴猛仙人乘龙遨游;下阙写自己看淡人世,归隐以笑傲烟霞。以想像中仙人的生活来对比自己的归隐生活,表现了作者逍遥人间的愿望。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惊蛰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惊 蛰
麦苗葱绿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风。
细雨润滋虫蚓动,紫燕归返旧巢逢。
始雷惊蛰催农事,田陌机声震碧空。
筑梦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丰。
2.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3.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4.秦楼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5.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6.闻雷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7.春雨早雷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8.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9.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10.观田家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11.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12.惊蛰日雷
作者:仇远 朝代:宋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13.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14.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15. 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作者:胡寅 朝代:宋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鸡寒罢晓唱,雅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峥嵘。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处献,蓝田遣谁耕。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粳。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驳,频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了无半面妆,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16.惊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17.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1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详 朝代:无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19.游景仁东园
作者:苏辙 朝代: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20.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21、《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22、《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宋)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23、《骤雨》
陆文圭(宋)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惊蛰 (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解读
惊蛰是左河水一首描写惊蛰&节气&的七言绝句诗,作品从几个方面表达了我国到了惊蛰节气的气象、地理、动物、植物变化及人们从事春耕的情况。
&一声霹雳醒蛇虫&,表达到了惊蛰节气我国长江流域的&惊蛰始雷&现象。因大地的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的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其中&一声霹雳&,是采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来表达强烈的雷电现象,并非简单的巨响一声。为此同时,青蛙、蛇、虫等有冬眠习惯和生理要求的动物,在惊蛰节气大地复苏之时开始&苏醒&。这时恰好春雷起始,故有&春雷惊百虫&之说。
&几阵潇潇染绿红&。指在惊蛰时节里,大地&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潇潇春雨洒在上年寒冬时节枯萎凋零的各种草木上,使其枝叶返生,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因此,春雨出现了犹如染料一般的神奇效果,将大地都进行了着色,使千山万水红红绿绿,春意盎然。
&九九江南风送暖&。上年冬至节气开始的&冬九九&,进入了此时的惊蛰时节,并在此节气结束。这时东南风压倒西北风,由东南海面吹来的暖气流使大地的温度渐渐上升,使江南大地出现一派春暖花香的景象,故此,我国江南地区对惊蛰节气的晴朗天气有了&九九艳阳天&之称。
关于惊蛰的古诗有哪些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范成大《秦娥月/忆秦娥》: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拧7髑脚ㄐ友嘀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陆游《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
惊蛰古诗,关于惊蛰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惊蛰的古代诗词
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有关惊蛰的诗句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范成大《秦娥月/忆秦娥》: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拧7髑脚ㄐ友嘀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陆游《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
惊蛰的诗词精选 描写惊蛰的历代诗词精选:
1、《春晴泛舟》(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
2、《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农耕。
3、《观田家》(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4、《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5、《秦娥月/忆秦娥》(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拧7髑脚ㄐ友嘀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6、《水龙吟 寿族父瑞 堂是日惊蛰》(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诗意描述 观田家
韦应物(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朋友聚的诗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 田 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 *** 。
游景仁东园
作者:苏辙 朝代: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水龙吟 寿族父瑞 堂是日惊蛰
作者:吴存 朝代:元 体裁:词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惊蛰__重温伟人诗句0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少年 *** 志向宏伟远大,到底是伟人气象
有关惊蜇的诗词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诗词
拟古 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惊蛰日雷
作者:仇远 朝代:宋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闻雷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详 朝代:无 体裁:乐府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春雨早雷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关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的诗词 立春 水中云树动,泥里绿成一。从此风吹雨,风平浪静时。雨水虚门未敲冷孤灯,夜气吹来细叹声。茶雾低回别润物,春塘水满眼波横。惊蛰草色动云根,隐雷闹肚饥。凤夹霰粒走,襟袖满观旗。归鸟恨迷眼,路人悔加衣。柳鞭学牧术,暮籁和竹丝。陋宇炉颜醉,拔号邀子期。春分惺眼揉开脚底云,去年秋事已氤氲。弃穴空向波心走,淼淼旧呼如是闻。清明接天梦雨未择时,满炕和颜盘腿席。新酿醪糟木炭火,煮茶声里醉如泥。 谷雨股轻天晚羞于归,暮雨如烟未有为。莫若芳心卧满宿,霁晨露哼歌飞。立夏三春攒翠垄畴章,豆麦来风梦也香。灵幻云霞烧未退,早华油菜卖新黄。蛙声远近池波乱,田径宽狭蒿草长。明灭家家灯火寨,依稀归路沐清凉。小满十四东山露月容,闲来借水忆相逢。清华界里融融意,渚上风清波万重。忙种毫铧纸壤墨即霖,戴月兴晨莫谓勤。播得有意无意种,秋来肥瘦不关心。立秋野烟倚野火,野火嫁田野。烧将金赤赤,野人醉趔趔。白露?1白露秋蒿气正浓,肥蜂瘦蝶了无踪。晓风追月红鞋湿,回转山幽与尔逢。白露?2菊酒初香果味彤,谁家蜂肥琥珀浓。亲姑邻伯辞不得,天色新晴欠一锺。秋分秋深叶落尽,树树夕阳红。心动津不住,欢归采味童。霜降蒹葭复苍苍,板桥人迹凉。辰星已见疏,酸眼远山长。立冬 阪风衰草仄,飞土卷枯萎。纤杪冬声作,虚梢寒意垂。翼根生旋楚,梦里释闲悲。重卷一帘晓,霜天月正亏。小雪 一、素女冬来惯奢华,削银磨粉出琼华。藉北风,布冬云,脱手天涯无限匀。乱纷纷,压黄昏,欲向空枝乱香魂。人称瑞,也匆匆,朝来玉德俱空空。来有影,去无踪,去时隐隐闻鸡声。二、拂尘舞落日,车把导归心。①干草垛边嚼岁月,阳和阪上啃光阴。奈何秃岭分明见,不惑茅林隐隐闻。风里旋回无定所,汗毛梢末露初成。①西班牙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用废旧自行车把和座组合成一公牛头。大雪绵布窝窝花袄袄,繁缀缛绣虎头头。蓬蓬晴雪嬉嬉闹,谁怕衣沾挨抽抽。小寒微雪小寒风,六合清野空。凤凰惟欲睡,闲者觅旧踪。瑟瑟枯弦鸣,呜呜野箫轻。行人一两点,素卷淡经营。冬至每至数九寒天,洮河水面遂漂流成团的状如珍珠般晶莹透亮的冰丸。你道来自何处……山泉泻玉珠成泪,溅入草丛无迹求。谁信人闲无多事,藏来入九放波流。
与节气有关的诗词 《24节气诗》
1、 立春(左河水)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 雨水(左河水)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 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 春分 (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 清明--1(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5、清明--2(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6、 谷雨(左河水)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7、 立夏 (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8、 小满(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
9、 芒种(左河水)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10、 夏至(左河水)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11、 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分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左河水)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
13、 立秋(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4、处暑(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来迟。日行南径斜晖里,稻转陌阡车马驰。
15、白露(左河水)
衰荷坠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16、秋分 (左河水)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一轮穿桂香空照,万里离人诉断肠。
17、 寒露(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万里清秋忙种麦,雁归声里荡菊香。
18、霜降(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倒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19、 立冬(左河水)
北风往复几寒凉,秀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场备冬藏。
20、小雪(左河水)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度孟冬。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欲阳升。
21、 大雪(左河水)
丛山凋敝黯无华,满目寒光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 冬至(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23、 小寒(左河水)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24、大寒(左河水)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关于芒种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导语:惊蛰,是一年之中开春时期的一个节气,意味着百姓们可以进入农耕,从事农事,下面是关于惊蛰的`诗句,都是古代诗人流传下来的有意义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惊蛰古诗1诗画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田家
(唐)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