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女儿穿了一袭仙袂飘飘的裙装汉服回到家。
我惊讶地问她,“你今天穿这套去上学了吗?”
“没有啊,我准备明天穿。这是表姐刚给我的。”孩子兴奋地说着。
我看着长至脚踝,复杂多层的汉服,皱起了眉。
“你真的打算穿这身去上学吗?”
“是呀,我们班好几个女生都穿了。”女儿笃定地说道。
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劝导她,只得拟出以下几点拙见。
首先,学校是学习的场地,学生来这的目的是学习。如果穿着上高调,迥异,势必影响学习的专注。我没有任何诋毁传统文化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同的场合,应当着适宜的服饰,才更显仪式与尊重。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在校只能穿校服,我是很赞成的。无论氛围、场合、专注度都高度地统一。
其次,孩子们活泼好动,奔跑嬉戏在所难免。更何况,还有“体育”这门强身健体的科目。穿汉服奔跑,这画面,我真的不敢想。无论自己踩了裙角,还是外物纠缠了衣袂,结局总归是不好的。
再次,女儿说班里有几个同学已经穿了汉服,因此她也要穿。这难道不是虚荣心、攀比心在作祟吗?恰巧,她今晚有道作业题,阐述从童话里得到的启示。女儿写的是《小王子》里那个喜欢在众人的掌声中脱帽致意的大人,她得到的启示便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虚荣、自恋。我顺势讨论起汉服这件事,希望她能意识到这两者的关联。然,她仍旧不依,执意要穿。
至此,我别无他法,只得让她去尝试,去经历了。我是万不想走这一步的。但是,就如我们年轻气盛时,也有倔强的坚持。硬要碰个头破血流,才会向现实低头。
不得已,只能出此下策了。因为,我不想强迫孩子,她有她的选择。即使错了,也得是她认可了的。
教育专家和儿科医生一般都不建议6岁以下孩子穿汉服,不然这样真没好处:一:6岁以下孩子属于儿童期,儿童期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穿汉服会使孩子看起来比较大人化,失去了儿童该有的童真,十岁以下的孩子应该穿一些色彩鲜艳的纱质公主裙,不要穿汉服
二:由于汉服爱好者大多都是女的,女孩子的攀比心本来就比男孩子严重,穿漂亮的汉服可能会使孩子的攀比心加重,而6岁之前正好是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年龄,穿过于美丽的服饰反而会导致攀比心加重
三:虽然汉服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服饰,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比如说汉服的裙摆一般都比较长,而6岁之前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往往喜欢跑跑跳跳,这样孩子就很有可能踩到汉服裙摆而摔倒,轻则擦伤或骨折,重则摔成脑震,或者是脑出血,也有可能一辈子坐轮椅,育儿专家规定十岁之前的孩子最好少穿裙子,即使是穿裙子裙摆也不能长过膝盖
四:由于汉服穿脱不方便,再加上有很多绑带条带,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的玩耍造成障碍,网上那些因为小女孩穿汉服玩耍,被绑带勒住导致窒息死亡的案例也是不在少数,再加上孩子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得等到8岁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在此所以在此之前消化道容量都很小,因此排泄次数也会比成年人多很多,解决往往也比较麻烦,如果穿着穿脱特别麻烦的汉服,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大小便在裤子上
五:穿汉服就一定要佩戴饰品,但是古风饰品一般都会有很多珠子,6岁之前的孩子还属于口欲期,很有可能会把脱落的珠子当成糖果塞进嘴里,最终会导致窒息而死,没有窒息,也很有可能划破肠道,这辈子得开肠破肚
那么6岁之前的孩子想穿汉服怎么办?答案是可以,但是选择的汉服一定要确保具备以下条件:不能选长款汉服,裙摆的长度不能超过裙摆的长度不能超过膝盖,最好选择短款汉服或者是选择汉元素,一定要保证玩耍不受障碍
汉服款式一定要简单,亮片,珠子,花朵等装饰品最好都不要有,防止孩子把装饰品扣下来塞嘴里,而且不要有太多的吊带和绑带,防止孩子被绑带勒住
汉服上最好不要有大片的印花,如果想增加美感,可以选择刺绣,因为刺绣不会掉色,而印花会大片大片的掉色,掉色很有可能沾到孩子的皮肤导致过敏,也很有可能因为化学反应而灼伤皮肤,还会影响美观
汉服头饰最好选择发夹,而且最好不要有珠子,最好是用缎带做成的花朵头饰,不要选择发钗或者是簪子,因为很有可能会扎伤孩子,带珠子可能会导致孩子把珠子扔嘴里
6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放心地穿各种款式的汉服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古装汉服渐渐流行起来,由原来的个别现象想,到现在的比比皆是。最开始有人穿着汉服时,还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现在的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走在大街上,看着身边不时擦肩而过的古装美女,不禁让人怀疑自己是否穿越。汉服是什么?具体什么样的款式就是汉服?只怕很难说清楚,大家普遍认为看上去像是古装的衣服就是汉服了,甚至有人居然对我说,汉服就是?汉朝的服装?。其实,汉服泛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代表的是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看得比较多的韩服,其实也是汉服,是明朝的一种礼服。而被日本人看作国服的和服,也只是唐朝的汉服罢了。
我们的民族崇尚清淡平易,端庄古朴,要的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然。体现在服装就是形制简单,宽袍大袖颇有点仙气飘飘的感觉。其实,古典的袍服更多的是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的回归既是人们审美的变化,也是传统文化的崛起的象征。这股传统文化之风不仅在大街上,在成人身上有所体现,更是已经深入到校园,来到我们学生们的身上,让我们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充满灵动之气,古朴之风的小仙女们。其实,这股汉服之风发源之地也正是校园,最开始也是从一些校园的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中开始流行开来的。我们就来看看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们穿上汉服有什么样的独特韵味吧!
小学生穿上汉服,男孩子犹如小书童,十分有书卷气,有灵气;女孩子穿上汉服一个个都像穿越回了古代,化身为千金**,整个人的气质形象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连说话都变得温柔起来,看来服装还能改变性格呢。为了让自己能配得起这身汉服,那怎么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疯跑呀。
相对小学生来说,高中就成熟多了,汉服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气质,高中女生正是豆蔻年华,清纯可人,配上飘逸的汉服古装,就像画中仙子,似乎随时可能随风而去。只不过,高中生在校时间大多数只能穿校服,要想过一把神仙姐姐的瘾,只怕只能等到假期了。为此,很多高中女生在校长信箱留言,校服为什么一成不变呢?也应该与时俱进,改成汉服,整个校园充满古风,岂不美哉?虽然只是戏言,可见爱美的女孩子对汉服的青睐程度。
而对大学生来说,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个性可以尽情释放,而且大学有很多社团,其中就有汉服社,实在是汉服爱好者的福音。在大学这个阶段对汉服的热爱就不仅仅是穿着汉服了,会进一步研究汉服文化,研究如何制作汉服。大学生都已成人,穿上汉服自然摆脱了稚气,多了一份成人的从容和优雅,一头长发配上飘飞的衣带,实在是让人恍然如梦。
近年来,国学兴起,传统文化回归,我认为是中国人民族自信的结果,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传承,让汉服重新焕发生机。对大街之上,越来越多的汉服,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学生可以穿汉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适合小学生穿的汉服如下:
1、抹茶奶绿宋制裙。
众所周知,宋制汉服是最显瘦的一种形制,而这款汉服的奶绿色竖条纹百褶裙更是将显瘦发挥到了极致,竖条纹将人体纵向拉长,不仅苗条,更显得小学生可爱,再加上它的蕾丝渐变印花面料和腰间两根随风飘摇的绦带,飘逸设计感呼之欲出。
搭配上雪纺的奶茶色长褙子,更添一丝朦胧的美感。
2、猫猫汉服。
这款是天蓝色的直领,对襟短衫加上温柔黄蓝色条纹两片裙,绽放着初夏的朝气与美好,在学校穿再合适不过,短衫的半透小方格元素加上领口的猫咪,裙上的小雏菊绣花,仿佛金色的阳光透过菱形玻璃窗,唤醒了慵懒的猫咪。
在开满小雏菊的青草地尽情打滚,轻轻压着被微风拂起裙摆,整体风格甜美灵动,穿上之后会显得小学生元气满满。
3、浅洛。
浅洛的配色好像初夏温柔的阳光,柔和的米**带着几分活泼,蕾丝蝴蝶结与细节处点睛,清纯减龄更添文艺气息,最适合小学生党日常在学校穿,圆领短衫的门襟由蕾丝拼接而成,搭配珠光粉的纽扣点缀,清新耐看,胸口还有猫猫,郁金香,蝴蝶结刺绣,文艺少女的气质立显。
一片式压褶裙选择了轻薄有质感的闪光棉面料,猫咪图案印花增添了时尚感,短衫和褶裙的系带都运用了橘红色撞色,上下呼应的同时夏日活泼感满满。
汉服的简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