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友启事》
小牛想找个朋友,便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山羊、猎狗、花猫、马驹都兴奋地跑过去看。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结果,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小牛跑到老牛那儿去诉苦:“唉,世界这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
老牛听了小牛的怨言,教了他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栏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
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我陪你一起晒太阳!”
马驹说;“我和你一起学耕田!”
不一会儿,小牛就有了许多朋友。
二年级上册《征友启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插图 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一头小牛很孤独,也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书。
3、读后释疑: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4、师范读。
(1)画出生字。
(2)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巧识字。
1、出示生字词,集体认读。
2、同桌互读。
3、做“开火车”的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拼读要求写的`7个生字。
2、给7个生字组词。
3、分析识记生字字形。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5、讲评学生的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做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3、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孤单”,体会小牛的心情。
3、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 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2)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语,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你会说什么?
(3)小组表演。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说些什么?
(2)全班齐读。
5、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自然段。
(1)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与“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
(2)假如你是山羊,猪,狗等动物,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对朋友求全,就会失去所有朋友,对朋友求同就会得到所有的朋友。
四、拓展。
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请你也写一张征友启事。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11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张 第二张
兴奋来,摇头走开 热闹,团团围住。
征友启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介绍如下:
答案: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征友启事》原文
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他贴出一张征友启事,上面写道:
“我是小牛。我想找个朋友,希望他能和我朝夕相处,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大伙儿就争着去看。可是,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他闷闷不乐。
“唉,世界这么大,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小牛向老牛诉苦。
老牛听完小牛的话,笑着教给他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我是小牛。我想找个朋友,希望他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
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棚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
山羊说:“让我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让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让我陪你来晒太阳!”
马驹说:“让我伴你学习耕田!”
出自毛泽东在长沙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向长沙各校发出的《征友启事》。
这则贴出的“征友启事”大意是:今日祖国正处在危机存亡之秋,特邀请有志爱国工作的青年组织团体,砥砺品行,储蓄才能,共同寻求救国之道。启事原文有“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之语,并指出征求的青年朋友要对学问、时政感兴趣,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为国捐驱。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句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意思是从深谷中出来的鸟,飞到高树上,那嘤嘤的叫声,是想寻求伙伴的啊。
第二句出自先秦佚名《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意思是我的车子就要陷下去,请长者助我一臂之力。
两个典故都是表明求友。
扩展资料
毛泽东的“征友启事”发出后,随即在各校师生中议论纷纷。不少思想守旧的人认为,“二十八画生”是一个神经质的人,把“征友启事”给撕毁掉;有的猜测“二十八画生”是找女朋友。
据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主编的《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记载,湖南女子师范的马校长,平日禁止该校女生与男校学生来往,看到该启事后更是防范了。
不仅向女生们打招呼,而且特地跑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向陈章甫询问“二十八画生”的情况:“陈先生,你怎么帮人做起找朋友、当媒婆的事情来了!找朋友找到我们女子师范来了。这‘二十八画生’是什么人?”
陈章甫笑道:“你完全误会了。”并解释说,“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毛泽东”姓名繁体的笔画总和,称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八班的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又有鸿鹄之志的学生。
为证实陈章甫的话,马校长又找到第一师范校长武绍程核实,得到了同样赞语,顿时茅塞顿开:“这是一位救国人才,有志气,有理想,可钦可畏!”
毛泽东的“征友启事”,由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几十个人响应,在毛泽东的周围逐渐云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这些青年成为后来新民学会的核心力量。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批怀揣远大抱负与理想的知识青年,汇聚岳麓山下的周家台子,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确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百度百科--中国新闻网--毛泽东青年时期征友被误为找女友 校长上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