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全国2卷文言文出处

全国2卷文言文出处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7
  • 发布时间:2024-05-13 15:55:10
1. 2011年全国2卷(语文)古文背诵篇目 1. 古文(9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 谊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内容详情

1. 2011年全国2卷(语文)古文背诵篇目

1. 古文(9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 谊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前赤壁赋 苏 轼

2. 诗词曲(28首)

氓 《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 原

孔雀东南飞(并序)(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

从“府吏闻此变”到“千万不复全”)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山居秋暝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蜀相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节选:从“寻声暗问弹者谁”到“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2. 高中必备课文有哪些

mp3是没有 这个背诵篇目倒是有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 *** P3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3.赤壁赋 ——苏轼 P22必修(二)1.氓 ——《诗经》 P212.离骚 ——屈原 P24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 ——曹操 P33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必修(三)1.蜀道难 ——李白 P45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4.登高 ——杜甫 P485.锦瑟 ——李商隐 P52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8.劝学 ——《荀子》 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3.陈情表 ——李密 P36。

3. 跪求文言文出处

文言文出处:《管子》;

《管子》一书托名管仲所作。它大约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着作的总集。汉代刘向编订时定为86篇,今存76篇。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公元前685年为齐卿,辅佐桓公,在经济、政治方面有很多革新,齐国因之富强,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子》一书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齐国法家学派对战争理论问题的理性认识。在战争观、治军理论、国防建设思想作战指导思想上,均有精辟的论述。

一是战争观上强调战争的重要作用,肯定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认为战争直接决定着君主地位的尊卑,国家处境的安危,是实现君尊贵、国家安定的重要途径。“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参患》)反对无条件的偃兵息武,指出兵不可废置。同时,也主张“慎战”,反对轻易发动战争。认为战争是本身充满危险的事情,“兵事者,危事也。”

二是在治军上把军队建设与修明政治、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治国》)把严明赏罚作为治军的中心环节。“赏罚不信,五年而破。”(《八观》)“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兵法》)主张加强军队的教育和训练。“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七法》)“定选士,胜。”(《幼官》)重视军队的武器装备,把完备而精良的武器装备看作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明确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参患》)强调要在武器装备方面胜过敌人,做到“器无敌”。重视对将帅的培养和使用,认为国家的安危往往取决于将相大臣,所以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罗致,“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七法》)

三是作战指导方面主张把握时机,利用形势,精于筹算,争取主动。“为兵之数……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七法》)所谓“明于机数”,就是指对战机的把握和对情况的筹算。主张知彼知己,明察敌情,了解全局。“为兵之数……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七法》)“遍知天下”,不单是指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还包括对所有相关国家的态度、力量、可能采取的行动等情况的全面了解。主张用兵行动诡秘,变化无方,灵活自如,因敌制胜。高度推崇“无方,胜之机。”(《幼官》)“无方”即用兵打仗无固定的模式,“机”即关键之点。主张用兵进敌强点,乘隙蹈虚。“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易。”(《霸言》)

4. 文言文出处和译文

《石林诗话》 卷上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

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

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

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刘贡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谐诨,虽公卿不避。

与王荆公素厚,荆公后当国,亦屡谑之,虽每为绝倒,然意终不能平也。元丰末,为东京转运使,贬衡州监酒,虽坐他累,议者或谓尝以时相姓名为戏恶之也。

元佑初,起知襄州。淳于髡墓在境内,尝以诗题云:“微言动相国,大笑绝冠缨。

流转有余智,滑稽全姓名。师儒空稷下,衡盖尽南荆。

赘婿不为辱,旅坟知客卿。”又有续谢师厚善谑诗云:“善谑知君意,何伤卫武公。”

盖记前事,且以自解云。 晏元献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时已为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

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诗胜日,未尝辄废也。

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

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

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风月亦自如人意也。 欧阳文忠公记梅圣俞《河豚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谓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

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啖渔人未易致。

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耳。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虫,故恶之,而江西人始得食。

盖河豚出于海,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苏州学之南,积水弥数顷,旁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做。既积土山,因以其地潴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别圃也。

庆历间,苏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旁水作亭,曰沧浪,欧阳文忠公诗所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者也。

子美既死,其后不能保,遂屡易主,今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广其故址为大阁,又为堂山上,亭北跨水复有山,名洞山,章氏并得之。

既除地,发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余株,亦广陵时所藏,益以增累其隙,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土地盖为所归也。

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

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有云:“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

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后数日,复取本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至今集中两本并存。 蔡天启云:“荆公每称老杜「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之句,以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

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然不能举全篇。”余顷尝以语薛肇明,肇明后被旨编公集,求之,终莫得。

或云,公但得此一联,未尝成章也。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

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

“波漂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余地。

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诗》:“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

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许昌西湖与子城密相附,缘城而下,可策杖往来,不涉城市。

云是曲环作镇时,取土筑城,因以其地道潩水潴之。略广百余亩,中为横堤。

初但有其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守时,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则其诗所谓“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者也。

其后韩持国作大亭水中,取其诗名之曰展江。然水面虽阔,西边终易堙塞,数十年来,公厨规利者,遂涸以为田,岁人才得三百斛,以佐酿酒,而水无几矣。

余为守时,复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嬗薪?ぁ\旃?姼?幸黄性疲骸赶蛲砼f滩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烟。”尤风流有味,而世不传。

5. 2010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文言文的翻译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

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

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

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

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

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3.版标准答案B

 解析版答案C

 解析C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的说法原文无据。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标准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标准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标准答案B

 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版标准答案

 (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解析版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版标准答案

 (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解析版答案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版标准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盛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象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版答案

 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 “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6分)版标准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版答案

 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标准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轴 轳 千里 旌旗蔽空

 解析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朝菌、晦朔、蟪蛄、长、轴 轳 等。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标准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版标准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解析版答案

 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

1.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 2016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5.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6. 2016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7. 2015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8. 2016年高考语文预测试题题及答案

9.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提升题及答案

10. 2016全国I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

1994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

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

18.(3分)C 19.(3分)D

1995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16.①或妄瞋怒 ②何由济乎(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17.①独擅其利 ②若堕业者(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 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12.(2分)D 13.(2分)B 14.(3分)D 15.(3分)A

16.(2分)D 17.(2分)B 18.(3分)D 19.(3分)C

1996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④文移:公文。

⑤遮留:拦阻挽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

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

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15.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12.(2分)D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A 17.(3分)C 18.(3分)B 19.(3分)C

1997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瑾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令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曰法既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为“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14.“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D.我为子不孝

15.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

A.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都有相等的差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都有等级次第

17.①不惧比干之诛 ②高宗意乃解(2分)

A.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B.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C.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D.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情绪之才缓解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过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

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

12.(2分)D 13.(2分)B 14.(3分)C 15.(2分)D 16.(3分)D 17.(2分)C 18.(3分)A 19.(3分)C

1998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血:含血喷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20、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

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二、(20分)16-22:B C B D C D A

1999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

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

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二、(18分每小题3分) 11、D 12、D 13、A 14、B 15、C 16、D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