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读后感方法:
1、概括书籍内容:可以简要介绍《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包括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
例如:《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是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分析书中观点:在读后感中,可以详细分析书中阐述的观点和理念,包括对父母角色的认识、教育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评述和反思。
例如:在书中,作者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认为这些观点非常有道理,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3、联系自身经历:可以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或案例,这样可以让读后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如何通过亲子沟通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次我遇到问题都会和父母交流,他们不仅耐心倾听,还会给予我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
4、表达个人感悟: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表达对书中观点的认同或质疑,也可以阐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例如:读完《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父母责任重大。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5、总结: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读后感,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感悟,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展望。
例如:《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成为他们的引领者。
写读后感的技巧:
1、选好主题:读后感的主题应该是你从阅读中获得的最深刻的体验或感悟,是你想要分享和表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开始写作前,首先要明确你的主题。
2、简述原文:在读后感的开头,简要介绍你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这有助于读者了解你的背景信息,更好地理解你的感悟。
3、表达感悟:在读后感的主体部分,要详细表达你的感悟和体验。这可以包括你对原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对情节的看法等。同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实情感。
4、引用原文:在表达感悟时,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内容或语句,这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你的观点和体验。同时,引用原文也可以增加读后感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分析论证:在读后感中,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让读者明白你的观点和感悟是如何得出的。这需要你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阐述。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2、用谦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心中有爱,这是全家永远保持和睦关系的动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确心态告诉他,使它成为心胸豁达、志存高远、明辨是非、目光长远、勇于面对困难、坚毅的人。
4、用专心做事的态度影响他,使它成为做事细致、注意力集中,能恰当评价自己的劳动、不浅尝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爱,更是约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责骂,更是引领。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队,更是事前的防火墙。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没考虑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够好。捷径是从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娱乐,别把孩子的时间推给闲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读完陈鹤琴老师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我掩卷深思,不禁感叹过去我对孩子的教育实在太随意了!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又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老师,我们做家长的,确实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做一个“会爱”孩子的智慧型家长!
本书详细讲述了怎样教育好一个孩子,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如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等等,涉及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霸王,我们的父母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
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少家长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纠正。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做父母容易,但是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太难了。陈鹤琴老师高屋建瓴地指出,家庭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作,它需要的是“精雕细刻。”粗暴的训斥和打骂,只能犹如暴风骤雨,适得其反。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少年,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里,也会从身心上伤害到孩子。
父母的苦心,可能孩子很多时候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坚韧不拔的毅力。我相信,赞扬你的孩子会让她们的优秀品质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有的家长过于急躁,分不清什么是奖惩有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也要理智施教。不是所有的打骂教育都能真正让孩子去信服,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冷静平和的家庭生活中纠正孩子的错误,提升孩子的优秀品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与帮助,鼓励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陈鹤琴老师认为,父母的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良好的榜样,有助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所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
怎么做才好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倾听。尤其是当孩子诉说不愉快的事情时,应让孩子尽情地宣泄,并且安慰孩子,或者用肢体语言给孩子回应。当孩子诉说家长不感兴趣的话题时,家长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说下去,不要打断孩子。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才知道自己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关心和帮助,才能让以后的沟通更加顺利。
其次要理解、尊重、信任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孩子的爱不应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一切,孩子才能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会更加信任家长,向家长敞开心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为孩子们创建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家庭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