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一二年级教学任务没那么重,期末成绩排名也没多大压力,因为三年级可能会分班。也有的年级会从一年级一直带到毕业班!这种就是你自己的班了,得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地伺候祖宗们!高年级教育任务重,孩子不好管,还惹不起!
角色性质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
上课呢?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育部统一管理条例,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不能合班上课,应该分班授课。由于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差异大,导致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也比较大,如果将他们放在一起上课,会造成两班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影响学习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有效的教学,学校会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分开上课。
综述:小学分班是随机的,没有规律。
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
开设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美术。
百度百科-小学
各小学分班多采用电脑随机分配的形式,分班流程大同小异,主要考虑因素为男女生的性别比例,尽量保证每个班男女均衡。分班那天,学校会召集所有一年级班主任,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哪个老师带哪个班。然后根据新生男女比例,由电脑随机将学生按当年班级数分批,最后再由班主任现场抽取学生名单。
为了使分班公平公正,学校不会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筛选,但会根据情况对哪个老师教哪个班进行微调。班级只有序号前后差别,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但家长有时存在偏见,总觉得末尾数的班级不好,所以一般不会将年轻、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分配给后面几个班,而是安排教学经验丰富些的老师。
初等教育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
清**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