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一般没有寒假,只有十几天的一个winter
recess,在1月底或者2月间。中小学暑假在6月中旬/下旬到9月上旬间。还有个春假,有些学校在3月,有些学校在4月,大约10天。
大学里一般有寒暑假。寒假在12月底圣诞节前,持续大约1个月时间。暑假一般是5月中旬/下旬到8月底或9月初。也有春假,一般在3月或4月间,大约1周-10天。
确实有这样规定的国家和学校。
1、罗马尼亚教育部长签署命令,在寒暑假等各种假期,老师不得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命令要求,老师不得给小学预备班(零年级)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小学生必做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中学生必做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这意味着中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应在5到8小时之间。命令还明确禁止老师把增加作业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并规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应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必做题应为难度中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作业,而选做题则是为那些准备补考或参加竞赛的学生设计的个性化的练习题。
2、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里奇菲尔德公立学校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对大部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进行了限制,并禁止学生在周末、学校假期以及其他节假日做作业。即便做了作业,也不纳入总成绩计算。
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教学校系统的老师也收到通知,不允许将2-12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纳入成绩评分中。
扩展资料:
学生一周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最多的国家:
1、中国(14小时)
2、波兰(6.6小时)
3、爱尔兰(7.3小时)
4、意大利(8.7小时)
5、俄罗斯(8.7小时)
花费时间较少的国家为:
1、芬兰(2.8小时)
2、韩国(2.9小时)
家庭作业的价值
家庭作业提供了一个巩固当天、一周或一个单元所学内容的机会。波士顿大学德丰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的临床教授Janine Bempechat表示,实践非常重要。真的没有其他人会说你不需要练习人类能力的领域,我们有练琴的孩子,也有每周放学后几天去锻炼身体的孩子。你说你的能力和实践的区域就在那里。
作业也是学校和家庭最常见的聚会场所
哈里斯·库珀是杜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名誉教授,也是《家庭作业之战》的作者。他检查了从1987年到2003年的60多项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发现如果设计得当,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加成功。然而,太多是有害的。相比小学,作业对中学生(7-12年级)的正面影响更大。每个孩子都应该做作业,但他们做的数量和类型应该适合他们的发展水平,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平衡的行为。完全取消作业不符合孩子和家庭的最大利益。然而,让家庭负担过重并不符合孩子或家庭的最大利益。
消极作业
不是所有小学生的作业都涉及到完成工作表。库珀说,家庭作业可以是有趣的,比如让学生参观教育场所,记录他们喜欢的运动队的统计数据,阅读以获得乐趣,甚至帮助父母去杂货店购物。关键是要让学生看到,校外的活动可以和课堂上所学的科目有关联。但专家表示,只是忙于工作、强迫学生在家学习新概念或过于耗时的作业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们还没有学过的材料的家庭作业
专家说,有效的家庭作业可以加强数学、阅读、写作或拼写技能,但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看起来更像繁忙工作的家庭作业——不需要老师反馈的项目或工作表,与课堂上学习的主题无关——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沮丧,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过去的几年里,在**肺炎·疫情执政期间,精神健康肯定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我们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忙于工作或做无意义的作业。
孩子还没学过的材料的作业
由于需要涵盖标准化考试的所有主题,并且在校期间时间有限,一些老师布置了课堂上没有教过的作业。这样不仅会造成压力,还会导致公平的挑战。有些父母会说英语以外的语言,或者身兼数职,他们无法帮助孩子学习新概念。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科学研究所的联合主任苏珊·r·戈德曼教授说:“看完这张工作表后,父母和孩子都变得很痛苦,目标变成了在不知道任何重要意义的情况下填写工作表的底部。”
太费时间的作业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和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标准作业指南是“10分钟法则”——每个年级每晚10分钟的作业。比如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晚上收到的作业总共是40分钟。但这并不总是发生,尤其是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学得一样。2015年发表在《美国家庭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小学生实际上接受了三倍于推荐量的家庭作业,家庭压力随着家庭作业的增加而增加。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私立学校都一样——有些注重大学预科和传统学术,有些则强调另类教育方式。“我认为在以学术为导向的私立学校,家长们更支持家庭作业,我不知道是否有研究表明家庭作业更多,但这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如何解决作业超负荷
首先,评估工作量是否像看起来那么长。库珀说,有时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做作业,然后走开,再回来。父母没有看到,但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四个小时前就开始做作业了,但他们仍然没有完成,在这四个小时里,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所以作业本身其实没有四个小时长。孩子们就是这样对待它的。然而,如果家庭作业变得有压力或超负荷,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联系老师,然后联系学校管理人员。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交谈解决很多问题,坐下来谈谈作业的量以及什么是合适的和不合适的。
暑期,有一群小候鸟从国外回来度假,与国内奔波在各个补习班里的中小学生不同,记者问他们暑期带回些啥作业时,得到回答都是,没有作业啊,或者说不拿笔做暑假作业已好多年。
?暑假作业?自从我去了英国之后,就没有做过了。?沈迟佳在英国留学两年,如今在华威大学读预科。
?英国高中生,暑假普遍没有作业,更不要说什么题海战术了。?这次暑假回国,沈迟佳忙着各种聚会,每次聚会总会缺人?全部?沦陷?在铺天盖地的培训班、作业堆里。她反倒反省:自己的暑假是不是过得有些悠闲了。
读两本书写两篇笔记
学生:JJ年龄:18
现就读于: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某女子高中
?看上去,我们的暑假作业要比国内的学生少,但是不少作业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完成,如一些课题调研。我们现在的暑期作业和国内大学生的有点像。?JJ现在就读于美国北卡州某女子高中,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这个暑假她回国度过。如今已经高三的她正在奋战托福和SAT,她希望自己能申请到一所知名的美国大学。
再过一个星期,JJ就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这是她所在的学校要求的暑期作业之一。她说,在美国,通常情况下中学生暑期的作业很少,但是很丰富。大部分高中生都会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到一些企业实习等。
就在这个暑假回国前,JJ就在美国的一家儿童博物馆当志愿者,她扮成小企鹅欢迎参观的小朋友,并且应他们的要求与小朋友合影。?穿着道具很热、很闷,每15分钟必须摘下帽子透一下气,但是也收获到了很多快乐。?
?还有一项作业,带有全球特色。?JJ说,这个暑假,英语课的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份作业,就是让他们任意阅读两本书,然后写两篇读书笔记,开学后与同学分享。
一边打工一边学意大利语
学生: 张婷婷年龄: 17
现在就读于:
意大利博洛尼亚ROSA LUXEMBURG
早上5点半起床,6点到咖啡馆,中午12点下班。这个暑假,对于婷婷来说,生活充满着咖啡味,苦中带点回味。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暑假作业比较少,像这个学期,我们班就没有作业,但是我和我的同学都会去找一些事情做。?这个暑假,婷婷的MSN状态改成了?不要阻拦我,我要自己赚钱去普罗旺斯?。
和大多数国外的高中生一样,婷婷和她的两位意大利同学利用暑假三个月,出去打工了。他们选择在一家海边的咖啡馆工作。她笑称,这叫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就来海滩边晒晒太阳,逐逐海浪。
如今,已经在咖啡馆工作近两个月的她,能娴熟地用牛奶在咖啡上画出笑脸。?比较空闲的时候,我会和客人聊天,这让我的意大利语进步很快。?虽然已经在意大利生活三年,但是婷婷常常为自己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而懊恼。婷婷说,多数同学都会通过暑假打工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这对以后申请大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暑假,婷婷的一些同学也有因为没能成功升学,而必须利用假期的一个月到学校上补习班的。但是由于他们现在还只有高一,学业的压力比较轻。所以,她的不少同学也会利用暑假时间到别的国家或者别的城市去旅游。(陈文蕾 章咪佳)
又有一个老友加了我微信,上来第一句话就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呀?;或者经常有朋友会问?最近功课忙吗?
说实话,别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因为被问这个问题总感觉对方的预设是我现在天天在?上课,写作业,考试拿成绩等毕业?。不过同时我当然可以理解圈外人不了解我们这群学术圈爬虫到底在做些什么。受西北大学[微博](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哈格泰(Ezster Hargattai)教授在Inside Higher Ed上那篇《我在?暑假?干了些什么?》的启发,我也决定写一篇东西介绍一下在北美?读博?到底意味着什么。由于个人经验的限制,我的文章侧重描述社会科学博士生的经历,也许有些内容并不适用理工科博士生。
我写的这篇东西,如果你本人在读博,可以转给不理解你工作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伴侣)看;如果你想来读博,也许对你最终的决定也会有参考价值。
1. ?上课?绝对不是闲庭信步
做博士生并不是做纯粹的学生,并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课后写作业,期末考试,拿个成绩,然后等毕业那么简单。恰恰相反,在读博期间,你的成绩一点也不重要。我的导师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过:?Weixu, who cares about your grades when you?re in grad school! (在读博的时候谁会管你拿了什么成绩!)?。
没错,我们确实要上课。在北美读博,由于体制的关系,必须经历2-3年的课程训练,也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在?上课?,但?上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是为了接受专业训练,以及和自己感兴趣的教授搞好关系以便日后可以让他/她作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
而课程的形式也和本科及部分硕士课程完全不同,这个阶段的课程,大部分被称为?研讨会(seminar)?,而本科生的课一般是?讲座(lecture)?。讲座就是教授在上面讲课,学生偶尔提问但几乎不参与,学生关心的是考试考什么,怎么样拿到合格成绩拍**走人;而研讨会则是教授布置几份阅读材料(通常难度都很高),大家在课上讨论,教授主持并引导讨论,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说话,这种课程的目的是学术训练。课程考核一般以写一篇论文(paper)为主,这个论文可不是什么花个两天Google搜索**粘贴就可以完事的,很多教授对期末论文的要求都是能直接拿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10-15页的期末作业,基本就把一个领域里相关的文献都要综述一遍,还要能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或者是理论突破了。有些教授还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他们的研究课题里去,一边完成作业一边就出成果了。
一般而言,在课程阶段,一个博士生一学期要选3门课。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夸张地说:大到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2. 我们并不是?学生?
虽然官方说起来我们是?学生?,但博士生的真正身份是科研实习生。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第一,?上课?(岗位培训);第二,做研究(这个是重头,包括自己的研究,或者以助研身份帮助教授做研究);第三,给学生上课(助教或者独立开课)。正因如此,我们一般在很多场合指称自己的同学是用?同事(colleague)?这个词而不是?同学(clas**ate)?。
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是一门本科课程的助教,同时还是我导师的助研。
作为助研,导师的研究成果发布我就是第二作者,没有任何水分。研究项目从海量文献梳理、项目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既出苦力又出脑力的(教授不希望助研是个纯苦力,还必须能贡献脑力资源)。如果碰上人品好的教授,学生如果有好的想法,他/她还会积极配合提供资源(甚至珍贵独家数据),论文出来后学生就是第一作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把导师叫做?老板?是一点都没错的,博士生在大学里做研究和在公司里跟着前辈做项目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助教,基本上一门课里教授通常只负责上课出考卷,其他事务一概都是助教来负责的。哪怕是个英文都说不好的国际生(我有些同事英语真的很烂),也必须每周抽出专门的时间回答学生的刁钻问题,以及批改作业和试卷(教授自己是不批作业的)然后继续接受学生的刁难。关于在北美做助教的经历,我大概可以单独开三篇帖子,实在是罄竹难书。
另外,作为一个助教/助研,我是有办公室的,拿得是员工工资、员工医疗保险、员工停车位。
一些资历高点的学生,甚至是可以单独开课授课的(附带小福利:还没毕业就有学生管你叫professor了)。在某些学院里(比如我们),部分尚未毕业的学生甚至可以被聘为全职雇员(full-time employee),一年拿着4万多美金(高出助教一倍多)的工资,享受所有全职员工福利待遇。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博士生,那么你从?学生?到?学者?或者?科研人员?之间的过渡应该是非常平稳的。在学校期间做的事情基本上和日后真正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你不用再上课了,不用再向导师汇报了,以及你有了一份全职工作的保障而已。
3. 没有周末,没有暑假、寒假
我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不说,休假几乎是一种奢侈。如果你抱怨说你在某家?四大?血汗工厂被当驴使,我们一定会用羡慕地眼光看着你?因为你除了赚得比我们多之外,工作真的比我们轻松好多。你抱怨的是?加班?,而我们根本连?加班?这个概念都没有,从起床到睡觉之间的任意时间都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周末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现在的室友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我现在真的有周末,其实这是因为这学期我每天四点起床就开始做事了,当然可以在周末抽那么一点点时间出来休息一下了。
我们有暑假、寒假么?在制度上,我们确实有暑假和寒假,但这仅仅意味着大家没有义务去学校上课(或者授课)而已。除去一些同事在假期里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不说(美国大学在暑假和寒假里也会开很多门课,属于正式课程而不是业余课程),对于大部分学术圈的人来说,暑假和寒假意味着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把学期内没做完的研究做完了,或者是终于有时间可以去某个地方收集数据了,又或者是必须要为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做准备了。假期里的工作量只多不少,我已经听到很多同事在暑假结束后跟我抱怨?Oh my God, the summer was crazy. I had to do xxxx and xxx and finishxxxx. I need a break.。。(暑假实在太疯狂了,我做了XXX项目又做了XXX项目还要把XXX项目完成。我实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哦,对了,我有没有提到过在北美,暑假里如果不授课,教授和博士生是不拿工资的?
所以,各位亲朋好友,请不要再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也不要羡慕我?重回校园做学生?,更不要觉得我周末和暑假看书不陪你们娱乐是在?装逼?。我只是在很卑微很痛苦地做着一件特殊的工作而已,希望你们能理解。
(修改注:最后一段我发布后根据许多人的建议略作了修改)。
教授:?Tajel,你要休假当然没问题?
?不过,你把工作带在身上了吧?
Tajel:?你说啥?
教授:?我假设你休假的时候会一直思考你的研究项目的吧?
Tajel:?呃
教授:?在学术界,?休假?只不过是你把工作带到其他地方去做的意思?
Tajel:?我们用的字典是同一本么?
教授:?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常规工作日必须待在实验室里?
学生:?你是说9点到5点?
教授:?我是说6点到半夜?
学生:?但是我的工资只包含20小时一周的工作?
教授:?那是指20小时高质量的工作,不是?研究生工作?
关于我为什么认为PhD学生不是?学生?。我认为这句话是我那篇东西的核心,所以有必要认真地解释一下。
(本文仍以北美经验为准)
注意我这里?学生?外面是打了引号的。最正确的说法是,PhD学生既不是学生当然也不是一份真正的职业。做PhD学生相当于在做一个实习性质的临时工,但同时还要接受训练。在同一个机构里一个PhD生同时承担着多个角色,你的学习和实习是在同一个地方完成的(当然**PhD生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北美体制来说,还存在一个资格认证(qualifier)前和资格认证后的区别 [注1]。我同一个办公室过了资格考试的好几位(>=5)前辈,每天做的事情是:准备自己的论文,一学期给本科生开两门课,和系里其他教授合作做研究、写论文、出书。除了要向导师汇报工作外,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日后拿了博士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其中一位前辈开的一门400人的大课,还聘请两个第一第二年的博士生做助教的。他们在系网站上列的身份是Assistant Instructor and Doctoral Student (助理教员、博士生),稍微差一点的则是Part-time Lecturer(**教师)。当他们和非自己导师的教授合作项目的时候,对方教授已经不是站在一个?指导?的位子上,而完全是双方平等的合作关系了(这个和助研是两个性质,助研的时候你是给教授打工,而如果是教授找你合作项目那他/她就是把你当同事看待的)
我们再退回课程训练看看,课程可能是PhD学生感觉最像?学生?的部分了。但有几点我要指出:
第一,这些课程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目前除了方法课我还没见到有教授说话比学生多的课;
第二,PhD阶段选课,不是你求知若渴,想?学点什么?才去选哪门课的,选课的时候目的应该非常明确?你是想拓展你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想和这门课的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我已经被前辈们和导师多次告诫:不要去选和你以后研究无关的课,我的导师甚至明确表示让我想办法免修学院规定的必修课(因为和我的研究方向无关);
第三,课程最终的要求不是过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是确实要能将课程里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知识库和技能库的一部分,甚至能成为这方面的准专家(你可以直接去给本科生开课不成任何问题);
第四,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说过了,成绩不是课程训练的重心,我们有一门学院很难的入门方法课,16个人(因为有三个系所以人多)里只有两个人拿到A的,还有两个人拿C的(我们的博士课程C下面就是F,F很罕见),你看我们受什么影响么?上一届拿C的那个人不是照样在给本科生开课(因为他专业能力强)?我说我这学期在一门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上表现很差,导师听了哈哈大笑表示完全不要紧你给我把想上的课上好就可以了,你讨厌的研究领域你也不必要重视,那教授以后也不会和你有交集;
第五,我上一篇里也讲到的,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是课程?训练?,是因为许多教授一边上课一边就让你期末写一篇够发表资格的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出来了。如果你对这方面真的感兴趣,课上完你就直接拿着作业去学术会议上开会了。课程的一半内容其实一个长达一学期的学术论文指导(而且教授更关心这部分内容)。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PhD学生整个5年左右学术训练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一个PhD学生在被录取的时候,等于接受了一份长达五年的临时工合同,并且你的雇主明确告诉你五年之后一定不会再聘用你。这就要求进入PhD项目的学生早为自己做打算,一旦拥有博士学位,很多高端职业就为你打开大门,但同时许多中低端职业也关上了大门。一个PhD学生在拿到学位之前就要开始积极做他们拿到学位之后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PhD学生变成PhD的那一刻,他/她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她可能早已经和某个学术机构签订了职业合同,他/她之前已经做了许多出色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写了一篇重要论文,甚至出了一本专著,同时已经有了2-3年的教学经验了。
当然,每所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气,师生关系也可能有不同,给学生的机会也不同。我们学院(Rutgers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对于PhD学生职业规划的讨论氛围很浓,系里对学生的职业身份也很重视,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认识和其他人的见解有所出入的地方。但大方向上,一个北美PhD学生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自己一直当学生,目标仅仅是毕业拿学位的话,你的职业规划很有可能出问题了。我和系里一位美国前辈抱怨说,国际生不能在外面打工,经济上受限。前辈说:Weixu,别担心太多,一个人如果在PhD最后几年还在想着靠校外打工补贴家用的话,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言下之意:这人没拿到足够的funding,在系里没拿到研究或者教学机会)。
最后,我推荐一篇经典的网文:《PhD学生失败的十个原因(10 easy ways to fail a Ph.D。)》。如果不高兴看原文的话,我在这里总结一下10个原因是:1. 过分关注课程和分数; 2. 想学太多东西而不是创造知识; 3. 完美主义; 4. 拖延; 5. 过早/过晚从导师身边独立出来; 6. 把PhD当作上学或者上班(指的是朝九晚五);7.
不重视你的论文委员会; 8. 自我要求太低; 9. 自我要求过高; 10. 不知道PhD项目里什么是真正的里程碑事件(不是课程结束、不是资格考试,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在同一个主题下的三篇重要的期刊论文)
[注1] 北美大部分机构实行博士候选人制度。招收进来的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2-3年)课程训练,参加资格考试后才可以真正进入?候选人(candidate)?状态,写开题报告,写论文,答辩。即使像我们学院的博士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以前在其他地方拿到过硕士,我们的培养仍然包含最低2年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