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就是竞争不过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内卷虽然是指竞争,但更多的其实是指一种不正确或者是不必要的竞争。就比如在同一次的作业当中,老师规定了写三千字,但有人可能会写4000字,老师就可能会觉得他的作业质量比较好,态度比较认真,可能会给他高分。那这样下去就会有人写出五千字,六千字字甚至一万字,这样的内卷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原本规定的字数就是三千字,只要写出3000字多一点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要5000字,甚至一万字呢,就是内圈的严重化,大家都为了想要得到更好的分数,所以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内卷。
虽然在内卷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竞争不过,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但其实更多的是社会为了生存或者是生活的更好,不断的进行内卷。比如在现在社会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历问题,大家都在本科之上,追求研究生博士甚至博士后。对于现在的本科生来说,大家都会觉得本科生遍地都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但其实社会需要本科生的岗位还是很多,但是大家为了制造这种焦虑而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学历。虽然高学历更好,并且对于自己的发展都更好,但过度制造这种焦虑引起学历内卷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适当的内卷是可以的,可以激励大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但内卷并不是就是大家竞争不过,而是一些没有必要的竞争。在一些事情可以做好的基础上,需要那个能力就行了,并不需要大家一味的朝着更高的要求努力,只要达到那个要求就行了,并不是说越多越好。没有必要在已经做好了的基础上再做无用功了。
我觉得现在学历内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北京,全国各地都有普遍的内卷现象。但是相对于小地方而言,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内卷会更加严重。
几十年前大家都是上大学就可以包分配的那个时候大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然后出来就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学历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90后这一些孩子当中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的。甚至最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今年的考研人数预估在500万左右,这也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于高学历的追求是越来越猛烈。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导致的,因为现在的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没有比较好的学历和毕业院校,那么是很难进入一些稍微好一点儿的单位的。甚至现在在北京的一些餐馆里的服务员都已经要求是大专毕业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现在高学历人才的饱和,但是我觉得这也并不是一个坏事,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要想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学历和文凭。之前看到过特别励志的一些新闻,比如说清华北大的保安都已经考取了硕士,还要再进一步的考取其他的证书。
我觉得内卷并不一定是一些坏事,这也就意味着大家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地去追求上进。
再加上不同的人因为性格和习惯不一样,所以对于工作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因此并不能通过。他找的工作的好坏来判定一个人的整体水平。
需要来查这份攻略的小伙伴,相信有很多都是被今年的“就业难”打击过了的。都说今年毕业生就业面试难,到底是难在哪里?二本毕业的小伙伴们应该怎么做来增加面试赢面?
作为一个曾经边哭边找工作、如今也开始带新人和担任面试官的二本毕业生,今天我来坦诚地分享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为什么会感到就业难
1.1 毕业生人数逐年屡创新高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国内毕业生的增长人数和增速都在逐渐上涨,就业竞争也跟着愈演愈烈。
1.2 互联网裁员寒冬
那些没有在对口专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都会选择转行到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和支持岗——这类岗位通常对专业没有要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然而2022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也并不景气,很多企业开始频频裁员(裁掉老人),同时冻结招聘增员进程(也就是不再招新人)。
1.3 学历不占优势
回到这道题目的限定条件,“二本”毕业生。不得不承认的是,咱们二本学历在就业市场中是不占优势的(但是也不算劣势,大家不必妄自菲薄)。
1.4 准备不充分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如果你在求职面试的每个环节都感到很困难(注意是“每个环节”都“很困难”),那么这里头一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往的日子里,你对于自己毕业后过渡到职场阶段是没有尽心尽力准备的。
我毕业时的求职之旅一样是屡屡碰壁,当时我已经天天失眠。
也是在上网搜攻略的某一天,我被无意中刷到的一句话狠狠击中了:“很多同学,实际上仅仅在不得不面对的毕业时刻,才开始真正地为求职面试付出努力,那你怎么可能不辛苦曲折、怎么可能不被社会打击呢?”
所以,怎么办呢?
2. 普通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
2.1? 接受自己当下的真实“生态位”
据我了解,有一部分应届同学一直抱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削尖了头想挤进大厂,同时对于小公司不屑一顾。
但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国内的大厂就那么些,连985、211的应届毕业生都没能消化完(甚至还没算上一小部分往届生、留学生),扪心自问,校园经历平平无奇、也没多少实习经验的我们,大概率是够不上的。
曾经的我看着类似“毕业生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起点都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言论,天天感到焦虑。但工作几年之后的我才明白,这句话不是一种选项,只是一个愿望,它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毕业生——就像脱口秀大会里的那句经典爆梗:“我为什么不去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中小公司才是市场上的大多数,大厂当然也可以关注着,但不要“非大厂不可”,更不要因为看不上小公司就“摆烂式面试”。
2.2 不打无准备的仗
这里的准备主要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简历撰写,一个是面试沟通。
2.2.1 简历撰写
如果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撰写简历,一定要花时间搜索资料来学习。善用检索功能和快速学到新知识,也是凸显应届生能力的亮点之一。
基础的简历结构,可以参考各个简历制作网站上的教程(如知页简历、超级简历等)。
简历的内容优化,则可以多参考行业内前辈分享在各平台的经验帖。
比如想知道怎么改简历,可以搜关键词“优化简历”,以下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经验帖:
2.2.2 面试沟通
一个冷知识——面试也是“技术活”,是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的。
依然是不要偷懒,面试前在网上多搜搜目标岗位的面经(如牛客网),里面的题目自己尝试作答一遍,先做到心里有个数。
剩下的,就是多练习了。这里的练习包括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和同伴互相模拟面试,也包括真枪实战地参加应聘。
只要是正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咱们都要珍惜机会、认真对待,尽量把面试流程走到业务面而不是挂在HR面——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岗位所需能力方面的面试题。
最后,如果说我有什么话想要送给当年刚毕业的我,我会说:
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过于担心和卑微。
打败焦虑的是具体,行动起来最重要。
也送给在看文章的你~祝拿到心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