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赵州桥的特征描写作文三百字

赵州桥的特征描写作文三百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2 23:25:05
1. 美丽的赵州桥作文300字 清明节放假,我们去了赵县的姥姥家,第二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位于赵县城南五里的赵州桥。 刚进门左右两边是传说中的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
内容详情

1. 美丽的赵州桥作文300字

清明节放假,我们去了赵县的姥姥家,第二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位于赵县城南五里的赵州桥。

刚进门左右两边是传说中的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我和他们拍照留念,再往前走就是真正的赵州桥了,我兴奋的跑上去仔细观察这座远近闻名的建筑,听导游讲: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设计者是李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这个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整座桥却是用石头做成的。

护板上刻着龙,桥面上还有柴王爷推车留下的印。赵州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 读小学(赵州桥)后作文三百字

河南有个结实的桥,它非常雄伟,叫赵州桥。

那座桥非常坚固,平时发大水的时候,水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赵州桥不但坚固还很美观呢!桥面两侧都有花纹。

这座赵州桥还有一个故事呢!鲁班和张果老不小心毁掉了一座木桥,鲁班下定决心建造一座新桥。鲁班一夜之间赶了很多的羊,他把羊全部变成了石头,造成了一座桥。

张果老他们使出各种绝招想要压坏这座桥,可是突然冒出一座金龙,赵州桥就变得超级坚固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故事。学完这篇文章,我想这就是河南的一座名胜古迹吧!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是赵州桥的故事,因为它很生动。

3. 写一篇关于赵州桥的小片段300字

米,宽9米,跨度37.02米,拱矢7.23米,矢跨比为1:5.12。

拱腹线的半径为27.31米,拱中心夹角85度20分33秒,桥面坡度6.5%。 赵州桥主拱由28道拱券并列砌筑,拱石厚1.03米,主拱上覆有自拱脚处厚度为24厘米,拱顶处厚度为16厘米的变厚度护拱石。

主拱之上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拱脚处的两个小拱净跨为3.81米,近桥中央的两个小拱净跨为2.85米,四个敞肩拱亦均由28拱券并列砌成。拱券石厚65厘米,小拱之上护拱石厚16厘米。

相邻的拱石之间均嵌有双角银锭形腰铁联结。主拱背和四个小拱背共横穿九根带圆帽头的铁拉杆。

桥两侧各置1.8米外头向下延伸的钩联石六块,以加强桥体横向连结力。 主拱外侧与拱圈平行分布三条凸线,四小拱稍作收回,各起线两条,在主拱顶部浮雕龙头图案(吸水兽,也称撞拱石) 桥顶两侧各置一道桥檐石,也檐38厘米,上面和外面侧浮雕八瓣莲花图案。

桥面两侧各设栏板21间,望柱22根,均两面浮雕图案,共分两种类型,两侧中部各5间栏板,皆高浮雕,居中为饕餮,其余为各式蛟龙图案,配以6根蟠龙竹节望柱。两侧南北各8间为斗子卷叶图案栏板,亦为浮雕。

地栿和寻杖间设盒唇一道,卷叶数为2、3、4不等,配以竹节宝珠望柱16根。 赵州桥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圆弧拱桥。

国外对圆弧拱的应用,虽较我国为早(如意大利的罗马时代建筑的法勃利克(Fabricus)桥,建于公元前62年,为圆弧拱),但矢度比较大,接近于半圆。桥墩上有小拱但不叠于大拱之上,大拱仍为实腹拱。

法国境内,罗马时代的加乐德(PontduGard)水道桥,建于公元前167—158年。最上层为小拱,叠砌于下层拱之上,虽似小拱叠大拱,但仍非敞肩,而且拱均为半圆拱。

法国的赛兰特(Pontdece′ret)桥,建于公元1321—1339年,是敞肩圆拱,其下大拱接近半圆。真正的敞肩弧拱,在西方迟至十九世纪才出现。

法国工程师保尔(Mpaulse′iou-rne′)第一次应用敞肩圆弧型于阿道尔夫桥,时为公元1889—1903年。 赵州桥敞肩圆弧拱的出现,是石拱桥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发明创造,给予拱桥的向前发展以巨大的生命力。

赵州桥敞肩弧拱的应用,获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 第一, 拱肩敞开,减轻了桥身自重,既节省了材料,又能减轻桥基负担,也利于下部结构的简化。从计算得知,安济桥因此而比实肩式拱节约石料15.3%(重约500吨),由于桥身自重的减轻,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桥台和地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可以使桥台造得轻巧。

并直接建在天然地基上,亦可使桥台走动甚少,地基下降甚微,这样,拱圈内部应力的增加就不大。这是安济桥千年不坠的重要原因。

经实地钻探表明,安济桥的桥台结构相当简单,两端桥台虽经千年使用重压,仅有极微小的走动和沉陷的现象,说明敞肩的设计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第二, 敞肩设计符合结构力学原理。

据验算,安济桥由于拱肩上加设了四个小拱和采用16—30厘米的薄护拱石,使拱轴线(即拱圈的中心线)和恒载压力线甚为接近,造成拱圈各个横截面上均受压力和受到极小的拉力。众所周知,拱石抗压强度极高,单单受压是压不坏的。

这是安济桥主拱圈千年不坠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三, 敞肩拱可以辅助渲泄洪水(安济桥四个小拱大约可增加过水面积16.5%)而减轻水流对大桥的平推力。

正如唐张嘉贞所谓“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1963年特大洪水,洪峰水位距主拱顶仅一米多,四个小拱全部过水,大大增加了泄洪能力。

赵州桥为古代圆弧拱大跨度之首,打破了以前半圆拱的惯例,这是拱桥发展的一个飞跃。所谓圆弧,是利用小于半圆的弧段,作为拱桥的承重结构。

于是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可以较半圆拱大幅度的降低桥梁高度;反之,在相同的桥梁高度时,可以较半圆拱更大的跨度。两者结合,使拱桥技术克服障碍产生飞跃。

4. 读小学(赵州桥)后作文三百字

河南有个结实的桥,它非常雄伟,叫赵州桥。

那座桥非常坚固,平时发大水的时候,水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赵州桥不但坚固还很美观呢!桥面两侧都有花纹。

这座赵州桥还有一个故事呢!鲁班和张果老不小心毁掉了一座木桥,鲁班下定决心建造一座新桥。鲁班一夜之间赶了很多的羊,他把羊全部变成了石头,造成了一座桥。

张果老他们使出各种绝招想要压坏这座桥,可是突然冒出一座金龙,赵州桥就变得超级坚固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故事。学完这篇文章,我想这就是河南的一座名胜古迹吧!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是赵州桥的故事,因为它很生动。

5. 赵州桥三百字介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座石拱桥(世界第一座石拱桥为古罗马阿尔坎塔拉桥,该桥由拉塞(lacer)于公元98~105年建造。)

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6. 用赵州桥来仿写龙山桥的三百字作文

我们的桥可多了!

最初,人们将一根木头架在河的两边,这就是最早的桥独木桥,这种桥上面只能走一个人,而且如果河面很宽的话,一根木头还连不过去。

随着历史的变迁,聪明的劳动人民发现用石头砌成的石拱桥坚固、美观,于是,很多石拱桥就诞生了。有些石拱桥至今还保存完好,如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就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单孔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它像一弯新月浮出水面,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来的结构,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57年人们又在长江上建起了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它全长1670米,有8个桥墩,分上层公路桥和下层火车桥。从此,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江城武汉的一道壮丽景观。

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进步,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交通矛盾,人们在城市的上空用钢筋混凝土建起了多层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的桥面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它们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行驶,极大地节约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建桥的材料由最初的木头,到后来的石块,演变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凝聚了多少桥梁设计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呀!给我们城市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许多靓丽的风景。

7. 文章介绍了赵州桥哪些特点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郊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 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设计创新〗:(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

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

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敝肩。 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

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

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

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3)单孔。

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

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建造技术创造性〗:(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 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佼河两岸较为平直的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粗石、细砂和粘土层。

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建桥。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

8. 仿照三年级的赵州桥写一篇湘子桥三百字

湘子桥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湘子桥格外精美,用石头切成,桥间两边有许多精美的小亭子,可爱的小亭子就像一个个亮丽的小房子,遇上狂风大雨的话,,我就跑进小亭子里,小亭子里有石椅,坐在上面,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些美丽的小亭子,配上后面那闪闪发光的金山,真是完美绝伦耶!

在湘子桥上,我和姐姐咱在可爱的小亭子里嬉戏,我东躲**竟跑到湘子桥的尽头了,我眼看就被姐姐抓住了,我灵机一动大叫道:“看那里有飞碟!”姐姐可不上当,继续要抓我,我看到姐姐分散了注意力,我从她的胳膊下钻了过去,继续跑着,姐姐突然叫道:“不玩了,不玩了!”她走过来把胳膊搭在我肩上,我看到她满脸是汗,于是我掏出早上姐姐忘了带的手帕,替她擦干汗水后,在扶她到一个小亭子的窗边,吸取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真是人间仙境啊!

每当我反往湘子桥的时候,看到这美不胜收的湘子桥,总会为它的精细美观而赞叹。

赵州桥写作文300字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 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我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

我在桥上仔细看了“驴蹄印和膝盖印”:即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又乘小舟到桥下去找“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是关于赵州桥的一段最有名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

仿照赵州桥写一片作文

1. 访照说明文赵州桥写一篇作文300字作文

清明节放假,我们去了赵县的姥姥家,第二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位于赵县城南五里的赵州桥。

刚进门左右两边是传说中的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我和他们拍照留念,再往前走就是真正的赵州桥了,我兴奋的跑上去仔细观察这座远近闻名的建筑,听导游讲: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设计者是李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这个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整座桥却是用石头做成的。

护板上刻着龙,桥面上还有柴王爷推车留下的印。赵州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 仿写赵州桥300字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3. 读小学(赵州桥)后作文三百字

河南有个结实的桥,它非常雄伟,叫赵州桥。

那座桥非常坚固,平时发大水的时候,水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赵州桥不但坚固还很美观呢!桥面两侧都有花纹。

这座赵州桥还有一个故事呢!鲁班和张果老不小心毁掉了一座木桥,鲁班下定决心建造一座新桥。鲁班一夜之间赶了很多的羊,他把羊全部变成了石头,造成了一座桥。

张果老他们使出各种绝招想要压坏这座桥,可是突然冒出一座金龙,赵州桥就变得超级坚固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故事。学完这篇文章,我想这就是河南的一座名胜古迹吧!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是赵州桥的故事,因为它很生动。

4. 仿写赵州桥300字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5. 千狮桥作文300字仿写赵州桥课文

自从我在课本上学习了关于赵州桥的历史以后,我的脑海中就经常浮现出赵州桥的轮廓,于是有了亲自到赵州桥参观游览的愿望。

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爸爸同意在十一假期期间带我去那里游览。 盼望着、盼望着,十一假期终于到来了。

早晨,我们早早地就出了门,坐上去赵县的公交车,向我期盼已久的目的地奔去。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真让人心旷神怡。

车上的人很多,路上的车也很多。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聊天一边尽情享受着这浓浓的秋色。

我们乘的车经过一个小时在人海和车海中的穿梭,终于来到赵州桥公园门口。门口已经停放了很多车辆,有很多人在等候入园。

到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赵州桥”五个大字,穿过赵州桥公园古香古色的大门,我们来到园内。大门正对面是一面墙,上面写有我国着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关于赵州桥的介绍,有许多人在那儿驻足观看。

在通往赵州桥的主路两旁,均匀分布着八仙的雕像: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我还在汉钟离旁边,拉着他那宽大的袍袖让爸爸给我照了一张像。

前面远远地已经能看到赵州桥了,它那两边的栏杆和宽阔的桥面,真像要乘风飞去。我一溜小跑地来到了桥的前面,为庆祝十一,桥的前面摆放了一个大花坛,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漂亮。

桥的旁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的名字以及桥梁建造的年代:公元595-605年,我不禁为我们国家光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从桥的上面看,四周风景很美,有绿树碧水蓝天。

桥墩上雕刻着桃子,护栏上雕刻着龙的图案,非常精美。在桥上照相的人很多。

我还看见了一个很深的车辙印和马蹄印,爸爸告诉我:车辙印是海龙王推着太行王屋二山在桥上通过时留下,而马蹄印是张果老骑驴在桥上踩下的,我国古老的传说真有意思。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 赵州桥的资料作文3oo个字

《古老的赵州桥》(一)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座落在河北县赵县的洨河上,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它是由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赵州桥全长约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跨度约三十七米,坡度平缓。整个桥面由二十八块巨石纵向并砌成。赵州桥在设计上最有特色的要数桥拱的设计。在大桥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平时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水可以同时 从这四个小拱流出。这样,既减轻了流水对桥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的重量,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在赵州桥两侧的栏板上,还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飞龙正相互回首遥望……真是栩栩如生。

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赵州桥依然横跨河上,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心目中的赵州桥》(二)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第15课《赵州桥》,经过李老师的精彩讲解和我的反复朗读,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在我的心目中浮现出来……

桥很长很宽,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在洨河上,河水从它的下面缓缓地流过,一直从古代流到现在,勤劳勇敢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跨过,来来往往,忙忙碌碌……

听李老师讲,它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杰出的工匠李春,带着很多工人,干了很多年,用石头一块一块砌成的。整个桥身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还有四个拱形的小桥洞,造型优美壮观,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我仿佛看到了赵州桥美丽的身影,清澈的河水,青青的杨柳,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五彩缤纷的花朵,几个玩耍的小伙伴……赵州桥真美啊!

我想有一天,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看真正的赵州桥。

7. 看完赵州桥之后的感受作文300字(共9篇)

清明节放假,我们去了赵县的姥姥家,第二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位于赵县城南五里的赵州桥。

刚进门左右两边是传说中zd的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我和他们拍照留念,再往前走就是真正的赵州桥了,我兴奋的跑上去仔细观察这座远近闻名的建筑,听导游讲: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设计者是李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在当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这个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整座桥却是用石头做成的。

护板上刻着龙,桥面上还有属柴王爷推车留下的印。赵州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8. 写一篇关于赵州桥的小片段300字

米,宽9米,跨度37.02米,拱矢7.23米,矢跨比为1:5.12。拱腹线的半径为27.31米,拱中心夹角85度20分33秒,桥面坡度6.5%。

赵州桥主拱由28道拱券并列砌筑,拱石厚1.03米,主拱上覆有自拱脚处厚度为24厘米,拱顶处厚度为16厘米的变厚度护拱石。主拱之上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拱脚处的两个小拱净跨为3.81米,近桥中央的两个小拱净跨为2.85米,四个敞肩拱亦均由28拱券并列砌成。拱券石厚65厘米,小拱之上护拱石厚16厘米。相邻的拱石之间均嵌有双角银锭形腰铁联结。主拱背和四个小拱背共横穿九根带圆帽头的铁拉杆。桥两侧各置1.8米外头向下延伸的钩联石六块,以加强桥体横向连结力。

主拱外侧与拱圈平行分布三条凸线,四小拱稍作收回,各起线两条,在主拱顶部浮雕龙头图案(吸水兽,也称撞拱石)

桥顶两侧各置一道桥檐石,也檐38厘米,上面和外面侧浮雕八瓣莲花图案。

桥面两侧各设栏板21间,望柱22根,均两面浮雕图案,共分两种类型,两侧中部各5间栏板,皆高浮雕,居中为饕餮,其余为各式蛟龙图案,配以6根蟠龙竹节望柱。两侧南北各8间为斗子卷叶图案栏板,亦为浮雕。地栿和寻杖间设盒唇一道,卷叶数为2、3、4不等,配以竹节宝珠望柱16根。

赵州桥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圆弧拱桥。

国外对圆弧拱的应用,虽较我国为早(如意大利的罗马时代建筑的法勃利克(Fabricus)桥,建于公元前62年,为圆弧拱),但矢度比较大,接近于半圆。桥墩上有小拱但不叠于大拱之上,大拱仍为实腹拱。法国境内,罗马时代的加乐德(PontduGard)水道桥,建于公元前167—158年。最上层为小拱,叠砌于下层拱之上,虽似小拱叠大拱,但仍非敞肩,而且拱均为半圆拱。法国的赛兰特(Pontdece′ret)桥,建于公元1321—1339年,是敞肩圆拱,其下大拱接近半圆。真正的敞肩弧拱,在西方迟至十九世纪才出现。法国工程师保尔(Mpaulse′iou-rne′)第一次应用敞肩圆弧型于阿道尔夫桥,时为公元1889—1903年。

赵州桥敞肩圆弧拱的出现,是石拱桥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发明创造,给予拱桥的向前发展以巨大的生命力。赵州桥敞肩弧拱的应用,获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

第一, 拱肩敞开,减轻了桥身自重,既节省了材料,又能减轻桥基负担,也利于下部结构的简化。从计算得知,安济桥因此而比实肩式拱节约石料15.3%(重约500吨),由于桥身自重的减轻,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桥台和地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可以使桥台造得轻巧。并直接建在天然地基上,亦可使桥台走动甚少,地基下降甚微,这样,拱圈内部应力的增加就不大。这是安济桥千年不坠的重要原因。经实地钻探表明,安济桥的桥台结构相当简单,两端桥台虽经千年使用重压,仅有极微小的走动和沉陷的现象,说明敞肩的设计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第二, 敞肩设计符合结构力学原理。据验算,安济桥由于拱肩上加设了四个小拱和采用16—30厘米的薄护拱石,使拱轴线(即拱圈的中心线)和恒载压力线甚为接近,造成拱圈各个横截面上均受压力和受到极小的拉力。众所周知,拱石抗压强度极高,单单受压是压不坏的。这是安济桥主拱圈千年不坠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三, 敞肩拱可以辅助渲泄洪水(安济桥四个小拱大约可增加过水面积16.5%)而减轻水流对大桥的平推力。正如唐张嘉贞所谓“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1963年特大洪水,洪峰水位距主拱顶仅一米多,四个小拱全部过水,大大增加了泄洪能力。

赵州桥为古代圆弧拱大跨度之首,打破了以前半圆拱的惯例,这是拱桥发展的一个飞跃。所谓圆弧,是利用小于半圆的弧段,作为拱桥的承重结构。于是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可以较半圆拱大幅度的降低桥梁高度;反之,在相同的桥梁高度时,可以较半圆拱更大的跨度。两者结合,使拱桥技术克服障碍产生飞跃。

9. 用赵州桥来仿写龙山桥的三百字作文

我们的桥可多了!

最初,人们将一根木头架在河的两边,这就是最早的桥独木桥,这种桥上面只能走一个人,而且如果河面很宽的话,一根木头还连不过去。

随着历史的变迁,聪明的劳动人民发现用石头砌成的石拱桥坚固、美观,于是,很多石拱桥就诞生了。有些石拱桥至今还保存完好,如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就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单孔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它像一弯新月浮出水面,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来的结构,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57年人们又在长江上建起了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它全长1670米,有8个桥墩,分上层公路桥和下层火车桥。从此,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江城武汉的一道壮丽景观。

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进步,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交通矛盾,人们在城市的上空用钢筋混凝土建起了多层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的桥面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它们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行驶,极大地节约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建桥的材料由最初的木头,到后来的石块,演变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凝聚了多少桥梁设计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呀!给我们城市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许多靓丽的风景。

中国厉史遗产赵洲桥(作文)

长风大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开始快速向南延伸,“老五桥”对太原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在此情况下,太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建汾河大桥.2001年,太原实施南移战略的标志性建筑——连接长风大街的长风大桥建成,长风大桥是太原城南一条交通与景观并重的综合性城市一级主干道,全长571米,其中主桥长460米,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立交桥各长55.5米.桥梁宽52.5米,其中中间花池分隔带3米,机动车双向八车道宽31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6.25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米.桥梁主桥八孔,主跨60米,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混凝土灌浇注基础,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超过了迎泽大桥主桥511米的长度和50米的宽度,成为新的“第一桥”.如今已成为太原长风商务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太原还对原有五桥全部进行了拓宽改造,使“老五桥”脱胎换骨. 历史沧桑六十载,汾河从上兰村老龙头蓬勃而出山谷,养育了太原.如今,一座一座的大桥飞跨而过,也会让太原更加繁荣.长风桥也是人们去汾河公园饭后散步的必经之路,这样就形成了长风桥的繁荣.长风桥不仅是这些,而且它是连接滨河东路与新晋祠路的要道,意义重大.

中国厉史遗产赵洲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座落在河北县赵县的洨河上,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它是由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赵州桥全长约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跨度约三十七米,坡度平缓。整个桥面由二十八块巨石纵向并砌成。赵州桥在设计上最有特色的要数桥拱的设计。在大桥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平时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水可以同时 从这四个小拱流出。这样,既减轻了流水对桥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的重量,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在赵州桥两侧的栏板上,还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飞龙正相互回首遥望……真是栩栩如生。

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赵州桥依然横跨河上,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