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读后感
《远大前程》中英文版是在老公书柜里发现的,奔着查尔斯 狄更斯的大名认真阅读。经过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才读完。每天晚上睡觉前读几句英文,渐渐地内心在故事中平静下来,将我带入一种宁静悠闲的状态中。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睡前读物。
故事一开始的叙述和描写极其普通,越往后读越觉得情节精彩和构思巧妙。尤其是一个又一个谜底的揭开,让人恍然大悟而又不禁拍案叫绝。
幼时胆小单纯的皮普,遇到了一个女皇般的姑娘。他开始瞧不起自己的出生和生活环境。他期待着他的远大前程,梦想能成为一个伦敦人,一个真正的绅士。但本质的善良,又使他暗地帮助朋友。当得知自己的恩人是逃犯时,尽全力去保护他,即使缺钱也不再用恩人的钱。最终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但人的本性也同样影响着环境。每个人都梦想着拥有远大前程,但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平凡生活才是一种幸福!
奇妙的构思是这部小说的亮点。故事以皮普为主线,将众多人物贯穿在一起,折射出社会的不同现实。正如同老舍的《骆驼祥子》,叙述和描写都不曾离开男主角,却依然显得新颖精彩、富含蕴味。
远大前程:作者:(英)狄更斯。类型:剧情/爱情。本文作者:愿咸与恒。看了这本书的结局,好几天没缓过神儿来。
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主人公匹普童年寒酸贫穷的生活,第二部分写匹普麻雀变凤凰之后在伦敦的生活,第三部分写事情的真相,以及匹普最终的前程。
一:匹普是个孤儿,自幼便和姐姐及姐夫住在一起,幸而姐夫待他很好。匹普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住在大城市,过上上流的生活。他无意间结识了老处女郝薇香**和她的养女艾丝黛拉,并对艾丝黛拉一见钟情(那时候还是少年,属于早恋)。艾丝黛拉美若天仙,但对匹普一直冷嘲热讽,手总好像在编织什么东西。然而艾丝黛拉终究是富家**,不可能和他这个穷小子在一起。还和另一个公子赫尔伯特不打不相识。
这其中匹普上学了,认识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小姑娘毕蒂。
匹普无意间救了一个逃犯,逃犯记下了匹普的名字。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律师来找匹普,说有一个神秘人,要免费资助匹普去伦敦上学,并提供一切生活上的费用。匹普的“远大前程”的梦想,转眼间就在眼前。村子里的人都对他十分羡慕,并对他立即高看一眼(前倨后恭),只有乔(匹普的姐夫)对他有些担心。
匹普以为这个神秘人就是郝薇香**,以为她发了善心,想要撮合他跟艾丝黛拉,于是满怀希望的开始了新的生活,花花世界从此呈现在他面前。
二:匹普开了自己的新生活,努力地让自己不被别人笑话成一个乡巴佬。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对伦敦有点儿失望(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他和赫尔伯特的友谊也更深了,认识了很多形形**的人,其中有一个人他特别讨厌,然而这个人,却偏偏娶了匹普此生最爱的人。在去律师家做客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位女佣茉莉,茉莉因为杀了人之后律师为她洗清了罪名,从此茉莉就留在律师家,茉莉爱做一个动作,手总好像在编织什么东西似的。
这期间,匹普的姐姐死了。匹普也开始嫌弃乔了,不愿意乔来伦敦看望他,怕他这个铁匠给他丢人现眼(匹普真是有点忘恩负义了)。
一切都发展得那么顺利,匹普满心期待着他和艾丝黛拉的幸福,然而,一个雨夜,一个人的来临打破了这一切……
三:来人正是当年匹普搭救的逃犯,原来逃犯才是那个资助匹普的神秘人。当年逃犯遭人陷害,陷害他的人叫康佩生。
康佩生得知了逃犯回国的消息,一心要将他斩草除根。逃犯受了重伤,弥留之际,匹普对他说,“我知道你有一个女儿”,逃犯握紧了匹普的手,匹普又说“你放心吧,她现在过得很好”,逃犯死而瞑目了。
原来逃犯就是艾丝黛拉的父亲,那个杀了人的茉莉就是艾丝黛拉的母亲。律师在帮茉莉期间,艾丝黛拉无人照料,正好郝薇香托他找寻一个女孩儿,于是就……
匹普去郝薇香家里,郝薇香向匹普忏悔了她所做的一切,反复在说“我怎么做得出这种事情来!”。她在结婚的那天就被自己的未婚夫康佩生抛弃,从此之后,她让家中的钟一直停在那个时刻,直到整个宅子变成一座“鬼屋”。后又因为寂寞,收养了由律师介绍的孤儿艾丝黛拉,她对艾丝黛拉一直冷若冰霜,以至于艾丝黛拉对人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一直随波逐流地活着。之后又让匹普误解是她资助了匹普,一切都是因为怨恨……
匹普问:那艾丝黛拉呢,不幸的是,艾丝黛拉已经结婚了……嫁给了一个匹普非常不喜欢的人。一个**至极的小人。匹普此刻心灰意冷了。
郝薇香不久就死了,匹普最终还是在心里原谅了她。
匹普的好友赫尔伯特一直默默相助,这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结了婚。匹普曾想过和毕蒂在一起,然而毕蒂已经和乔结婚了。
失去了倚靠,匹普转瞬间也变得一无所有了,逃犯的财产都被充公了。匹普的“远大前程”在哪里呢?昔日趋炎附势的那些亲戚,比如潘波趣舅舅,也对匹普的态度恢复了最初的模样。
十一年后。匹普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当上了一家公司的副总。他一直没有结婚,和赫尔伯特一家住在一起。
他回到了自己童年住过的村子,看望乔。乔已经老了,匹普用自己的真诚终于弥补了多年因地位而产生的嫌隙。在与乔一家团聚之后,匹普一人独自到外面散步。
不知不觉,匹普走到了当年郝薇香的家,这座宅子已经荒芜了,没有人烟,破落不堪。匹普不禁感慨万千,他推开门走了进去,一个人影孤独地立在那里。艾丝黛拉在历经不幸婚姻的折磨之后,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艾丝黛拉说,她一直把那些少年时的记忆,珍藏在心里(原来她心里也有匹普),匹普最后觉得,他和艾丝黛拉,再也不会分离了。
看完结局的确让我很惊讶。因为一直认为匹普和艾丝黛拉没有希望,觉得匹普应该会和毕蒂在一起,不过这样更好,两个人都应该有四十岁了吧,找到真正的幸福也不容易,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一想她也是个可怜人,不过是仰慕为了报复男人的牺牲品,在对自己人生的把握上面,似乎还没有匹普自由,她原本也有着一颗温暖的心,如果不是郝薇香一次又一次地塞上冰……
之前一直不是很喜欢艾斯黛拉,觉得她冷冰冰的。
不过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匹普麻雀变凤凰的美梦破灭了,但他最终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出了自己的远大前程。别人给的终究不属于自己,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所以,不要再梦想着自己是富二代、官二代了。
最近,我又读了一遍世界名著《远大前程》(书和**)。本书作者是19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狄更斯,笔风辛辣。
读完此书,我重新审视了生命中的许多事情。比如爱和感恩。
主人公Pip是个孤儿,与叔叔乔及朋友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毕生所愿是成为一名村里的铁匠。
一天,他被迫用家里偷来的面包和锉刀救了一名叫Magwitch的罪犯。
随后,他邂逅并爱上富家女Estella后相形见绌,以自己的贫穷和愚昧为耻。
因缘际会,他继承了Magwitch的一笔财产并被教育成一名绅士。他开始忽略Joe,并轻视昔日的朋友。
最后,Pip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原来EStella是Magwitch的女儿.随着Magwitch身份暴露,Pip拥有的财富也化为泡影。他认清了现实, 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Pip宽恕并拯救了仇敌,保护了朋友们,对Joe深深感激。最后,他赢得了真爱。
既震惊又感动,我学到了或许将影响我未来的两件重要的事情。
首先,盲目比较是无效的,尽管人们事无巨细地喜欢攀比。
当然,那种找差距促进步的比较又另当别论。众所周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扬长避短,盲目崇拜不自省,会让我们逐渐失去自我。
盲目攀比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不会让人出类拔萃。相反,这会让人趋向雷同,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造成可怕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人要和自己较劲,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较。如乔布斯所说,做你认为伟大的事, 爱你所做。
惟其如此,你才能随着时光荏苒渐入佳境。求知似渴,求贤似愚,我们才能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其次,感恩他人尤其是父母是我从小说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就像Pip的叔叔Joe和朋友们,他们无私的爱和帮助让Pip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绅士。Pip 最初对他们轻视而非感激,事实证明他错了。
推人及己,父母养育宽大无限之恩、深爱无欲无求之情,自当铭记于心。因此,无论前程如何锦绣,此恩此情吾辈理应深深感激。
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而不仅仅是世俗所定义的成功的人。摒弃浮躁,过踏实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我从《远大前程》领悟的体会。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也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多读书,那么相关的 读后感 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精选通用《远大前程》读后感范文,以供参考。
?
精选通用《远大前程》读后感范文
?大二时看过英文原著,现在重看中文版的,感觉很翔实,看来是英文功力不够,印象不深。从前言得知这是狄更斯创作成熟阶段的三部代表作品之一,另两部是《艰难时世》和《双城记》,以后要看!
?小说展现了一个具备善良秉性的男孩(皮普)获得巨大财富后又一无所有的成长历程。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皮普曾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染上挥霍的恶习,甚至与挚爱的亲人朋友淡漠关系。不过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心。皮普在发现前程幻灭后,竭尽全力回报给他带来曾经幸运如今不幸的命运的恩人,没有私吞本不属于他的“动产”,这是他正直善良的本性使得他从巅峰摔下时仍保持清醒头脑。承受住了命运的作弄,皮普带着他唯一的财产——爱,到海外自力更生。时隔十一年,他的爱得到了回报,与心上人终成眷属。
?我最敬佩皮普的是他的包容。被安排爱上一个不该爱的女子,本可以怨恨的他选择了**裸地敞开自己的真心,只求让心爱的人不再误入歧途。不计回报,独自承受苦难,这需要怎样宽广的胸怀与坚强的心!
?环境是难以预知和变幻无穷的,我们应当像茶叶一样,在沸水里,浮浮沉沉,最终芳香四溢!
?
?
精选通用《远大前程》读后感范文
?
?如果说谁能把众多人物在一部毫不冗长的小说里连一个有机整体,当推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他精妙的构思已在此部小说里到达极致。这是一部结合悬疑,感情,哲理于一体的小说,打破了狄更斯现实主义的创作束缚。
?大多数人对贾斯薇**印象深刻,那个把自我囚禁在阴暗房间里的老女人,自我得不到真爱还报复其他无辜的男人。她的衣服是结婚当天的礼服,钟表停留在结婚时的时间,连发霉的结婚蛋糕都还保留着。作者设计他自焚的死亡方式顺其自然的,陈腐的东西必定要死亡,何况是有如此毒害如此危险的东西。狄更斯斯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明显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阴暗,抑郁的气氛占据了环境和人物内心。作者敢于表现和挖掘,恰当处理了主人公和这个人物的关系。
?主人公匹普没有任何光彩夺目的地方,他的魅力来源于真实。一部小说要结合多重形象的人物,就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两点作者都游刃有余,于是就让读者能够尽情陶醉其中,既探寻他的重重悬念,又在情节中感叹人物命运多舛,周游期间,至终才发觉“远大前程”的无奈,它可是是一个欲望的幻影,在匹普和我们的心间渐渐胀大,掩盖住最终一丝现实的景象。
?我们不能说这是部杯具,飞黄腾达的幻想谁都应当有,可狄更斯所说的远大前程却是在讽刺虚有幻想的人。至于虚与实,幻想与现实,两百年后我们不是又生出截然不一样的看法么作者竭尽才华为我们讲述道理,可是两百年间,谁又能真正摆脱幻想,完完全全地创造出自我的远大前程呢
?挣扎中的人在沉醉,清醒的人又不爱功名利禄,唯有平平凡凡甚至庸俗的人们,偷偷的幻想着,也许,有人也会给我一大笔钱,成就我的远大前程,谁管给钱的是逃犯还是什么。
?发黄的书页里,我以一种敬畏的心境阅读狄更斯。我能看到他忧愁又苦笑的神情,太过沉重,我只能敷衍过去。这是罪过,好在从他朴实的语言里,我还能得到他和蔼的微笑,在他设计的完美故事链条中,我甘心沦落。
?
?
精选通用《远大前程》读后感范文
?
?最近在看另一本国外名著,《远大前程》。虽然刚开始看,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晚年写的一部教育小说。主人公皮普以自传体的方式讲述了从七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这部小说贯彻了狄更斯的写作风格,通过书中孤儿匹普的跌宕起伏来表达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看法。
?我也读过狄更斯写的《雾都孤儿》。仔细对比,我发现两部小说《——》不乏相似之处,描写了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生物”的悲惨经历,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由此可见,狄更斯确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开始于1812年的平安夜。皮普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孤儿,由严厉而凶狠的妹妹带大。他和他老实的铁匠姐夫乔经常被她姐姐打。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墓前遇到了一个逃犯。逃犯威胁他,要求皮普给他食物和文件。善良而恐惧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这名逃犯在与另一名逃犯搏斗的过程中再次被警方逮捕。
?虽然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但是社会的黑暗,阶级的不平等,皮普的悲惨经历,恐惧心理都已经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皮普的妹妹霸道不讲理,但在外人面前很高傲;村里的人见风使舵,瞧不起皮普;逃犯在欺负人.只有乔和皮普心地善良,互相关心,为别人着想。但是想想,大家都穷,谁不是为世态所迫,生活所逼呢?
?《远大前程》中还有许多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等待我去探索,我会继续读下去,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看完了《远大前程》,这回看时突然就摆脱不了一个词——早期教育!
是啊,要是你是个穷小子,有个老女人让你看大把大把金闪闪的物件,让你看越来越漂亮的小姑娘,让你发自肺腑的感受自己的自卑,你能不扭曲么?
也许最残忍的人便是那些受过害的人,如赫薇香**,受过男人的骗,便懂得将自己的伤口无限放大,然后加诸到男人们身上(还从祖国的小花朵们开始残害),结果就是,即使偶尔良心发现,想要对谁好一点,到头来,也不过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工具,并且比自己更无情,完全不受控制。可怜么?我不知道。
匹普折腾了那么多年才学会如何看待金钱与地位,这本该是他启蒙阶段就应该懂得东西。
迟来总是不好的,让你身心皆疲,无法再去对抗更多。看到4/5,我还在观赏的状态,然后不知道是夜深人静还是故事的结局,让我越来越低越来越沉,不能否认,它又让人走进了情节的情绪。
一个好人的标准,难在危难的时刻,他还能象人一样站着。有多少人是这样伟大起来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平凡,灵魂又是那么的不平凡。不好的人,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生活总是这么多的变数,不让你如愿,但是也会给你一些小糖果。我不知道,如果一开始追求的不是远大的前程,而是甘心的守着平凡,得到的又是什么,没有经历,只好总猜想那是不一样的。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所以,还是请求向上吧。
我总感觉,这部书艾丝黛拉是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念头,无论是否要成为上等人,或是想抛开一些最低俗的生活趣味,她的化学反应是最为强烈.可是谁心中没有这样的角色呢?
最先倾心于的人总是特别美丽.就算时间久远,这样的感觉依然存在.
如果让我形容,就似乎是,之后的行为荒诞,思想幼稚且不长久.
我永远都不会质疑第一个梦碎时其他人在干什么,或是他们为什么不来阻止这一场梦碎.
大多是太多的交集而成,颇具悲剧色彩.
艾丝黛拉冷若冰霜,不可靠近,好像对主人公有特殊关爱,却让人不理解她为什么愿意与他人共枕.
尽管如此,我当然了解这对主人公是多么大的挑战,特别是已经出于上等人的地位.
如果谁都是艾丝黛拉,如果谁都具备她那样的出落大方,或许就不拥有那么多的烦恼和恐惧.
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艾丝黛拉这样的角色.
放在我们生活中,就似乎是哪个邻家女孩,或是班花系花校花之类的.不过聊这个有点多余.难怪多余的东西总是脍炙人口,愿闻其详.
只是匹普和她的对话,我颇为同情.这算是研究艾丝黛拉既定结果.
我想说:不必太灰心,她高不可攀,只要她高高在上,只要她信息全无,你照样前程似锦
远大前程中什么人都有.这就似乎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意义深远.
不过前程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是谁都应该记住的.
摘要: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结构和语言上堪称完美”。笔者试图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及小说的宗教情怀等角度,来着重赏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 GreatExpectationsstructurecharacters
前言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作家中除莎士比亚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对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最完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动态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独特的方式描写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青年人的成长的主题,并深刻批判了罪恶与贪婪、资本主义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小说还同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这部巨著的成功。
一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人物、线索、情节多,各种元素相互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形象突出。Pip,乔大嫂、乔·葛奇里、毕蒂、郝维仙、埃斯苔娜、贾格斯、赫伯特、马格韦契等主要人物的活动组成了贯穿全文的条条主线索:Pip的成长历程;Pip的财产来源之谜;Pip和埃斯苔娜的爱情;埃斯苔娜的身世之谜;郝维仙**的奇特经历;Pip和赫伯特的友谊;马格韦契的离奇经历;贾格斯的活动以及Pip,乔·葛奇里以及毕蒂的感情这些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谜团一个接一个地被揭露,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读者面前展现之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布局之精美,结构之严谨。
二
狄更斯在小说中,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他之前,一些作家侧重故事的讲述,而对人物的描写则是粗线条的;另有一些作家则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比较细腻。狄更斯吸取了两者的长处,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侧重当代题材,不再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涵着的美与魅力。
在小说《远大前程》中,Pip一直在乡村过着平淡无奇的铁匠徒弟生活,却突然有一天接受了大笔不明财产,从此踏上了追求“远大前程”之路。这正体现了狄更斯小说中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将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人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生活本身。小说中,Pip在去了伦敦,有了钱以后,虽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努力想挤入上流社会,但就他本身的情况而言,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绅士的条件,因此生活没有怜悯他,他仍然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在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有关乔大嫂的描写:
“我们徒步朝镇上进发,我姐姐走在前面。她头戴一顶阔大的海狸皮帽子,手里挽着一只形同英国玉望的草篮子,另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她却带上了一双木套鞋、一条围巾和一把雨伞。我不大清楚她带上这些东西究竟是为了受活罪呢,还是为了摆阔气。不过,我倒觉得这些东西主要是作为财物而带来炫耀的—很像横行一时的古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或其他女君主,总爱以庆典或**的方式展示她们的奢华富有。”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小说将细节的真实和主观的介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小说充分地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去反映生活,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小说中有一段对新门监狱狱警的描写:
“一个肮脏邋遢、酒气熏天的法警走过来问我,是不是想进去听一两场官司。他告诉我只要给他半个克朗他就可以把我领到前排座位,全面欣赏头戴假发、身着法袍的高等**院长形象;他这么一说我倒以为这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不过是一座蜡像而已。他看我不决不断便立刻降价到十八个便士,于是我赶忙向他说明我身负约会,只有谢谢他的美意。尽管如此,他还是殷勤如故,把我领进院子,指给我看设置绞刑架的地方、公开鞭答犯人的地方,然后又把死囚监狱的门指给我看,凡是上绞架的犯人都要经过这里。他为了提高我对这个阴森可怖之门的兴趣,又告诉我后天早晨八时就会有四个死囚犯从那个门走出来,排成一队上绞刑台。这真令人毛骨悚然,使我对伦敦感到厌恶。尤其使我感到厌恶的是这位利用观赏高等**院长的幌子来赚钱的法警,从他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登的靴子,包括口袋中的手帕,也就是说上上下下的全部衣物都散发着霉味儿。这套衣服分明原来不是他的,一定是从刽子手那里用便宜的价钱买来的。”
以上这段描写,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伦敦监狱的环境以及法律界的肮脏的社会现实。
三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就应该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直没有正视我,现在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现在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写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四
作品在主人公人格修养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作品中正面主人公都是品格高尚的人。纵然一时还有缺点,但总是在不断向善的努力中进行自我道德的完善。先不看作品的情节怎样、艺术技巧如何,仅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令我们感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心。
虽然小说并没有专门宣传宗教教义,但在其中的主人公身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与圣徒一样虔诚的宗教信仰。他们写的是世俗中人,但是这些人都有一颗超越世俗之上的崇高灵魂。
狄更斯的宗教救世观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拯救和社会的拯救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狄更斯认为社会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等,他认为,只有以爱的精神传播善的种子,使人人向善,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而纯净。人性的拯救不仅是对因贫困而堕落的穷人的拯救,更是对卑劣、邪恶的富人的拯救。狄更斯对那些剥夺和压榨穷人的富人一向痛恨,他无情地揭露他们贪婪、自私、冷酷的本性,剥出掩盖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的丑恶灵魂,但他绝不抛弃他们,反对以仇恨和对立的态度对待他们,只主张相互沟通,彼此爱护,消除隔阂和仇恨,融洽相处,最终以仁爱、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们,使其人性复苏,这正是**教教义的体现。
结束语
狄更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广大民众的忠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他是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又是一位改良主义者。他不赞成革命,认为革命手段太残忍,又以为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主张用改良手段,幻想以道德感化的力量,特别是以小人物的真挚温情去改善社会,使恶人良心发现,蟠然悔悟,痛改前非。他提倡博爱与真诚,僧恶虚伪与怨恨。他描绘的正面女性形象莫不温柔贤淑、美丽善良,所达到的最完美结局是固守家庭,全身心地相夫教子;相反,性格暴庚,复仇心重、孤傲势利的女人往往遭到命运的惩罚,最后在“好人”的感动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恢复人性。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很高,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在20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小说都有影响。
狄更斯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即使是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仍无愧于这一可敬的称号。
参考文献:
1.《GreatExpectations》Charles.Dickens
2.《浅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潘秋琳彭小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4期
3.《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江萍文清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91—195
4.《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胡英刘洊波2005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艾晓玲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远大前程》:叙述、聚焦与悬念苏新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9卷第1期
7.《远大前程》女性形象探析郭春林2004年5月第4卷3期
8.“笼中鸟”—尝析《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郝维仙**王新春石红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5卷第3期
9.《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李宇容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7卷第1期
10.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李增曹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总第218期
11.《现世情怀:狄更斯的宗教观》严幸智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总第104期)
12.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教博爱观念刍议谢非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