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西药,该如何选择?
一、中西药难易程度
分析中西药难易程度之前,先看一下中、西药学考试科目分别包括什么:
中药学考试科目包括:
1、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和药学共考科目);
2、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
4、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学考试科目包括:
1、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和药学共考科目);
2、药学专业知识一(含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
3、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
4、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无论考中药还是西药,只要进入到备考状态,都是不容易的。
如果你0基础,考中药会容易点;如果你有化学基础的话,可以考西药。所谓基础,主要在有机化学,起码你要知道苯环是怎么画出来的,再高级点能分得清吡啶哌啶哌嗪,认得出那堆羟基羧基肟基乙烯基,否则没法考。
二、工资收入分析
全国执业药师就业形势分析:
招聘待遇,工资6000-7999占比最多,达28%;经验要求,1-3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37%;学历要求,大专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8%.
全国执业中药师就业形势分析:
招聘待遇,工资6000-7999最多,达29%.经验要求,1-3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3%;学历要求,大专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9%.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执业药师平均工资为5870元,执业中药师平均薪酬为6320元,较高于执业西药师。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长期来看的话,执业西药师前景也许会更广阔一些。不仅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西药的份额大,而且在很多较高端的药物中,化药占绝大多数,处方药还是以化药为主,药店需要更懂化学的执业药师。
三、发展前景分析
从以上第二点分析,可以看出,执业药师的收入略比执业中药师的高。如果单纯从拿到执业药师证后能得到的收益上看,目前是执业西药师比较吃香。
不过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中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受众基础,目前中药这些天然药品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在2016年7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中医药法》,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并且,连葛兰素史克,拜耳和日韩汉方制药企业都很重视这块了,以改变这些年化学药制剂的弊端。可见执业中药师的前景值得期待。
当然了,从专业的角度看,考相同专业会更好一些,备考时科目复习会更容易些,也更有利于快速通过考试。从工作层面来看,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是现在各个药店所需要的人才。
所以,建议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优势、工作需要,去进行报考选择。或者可以先报其中一门,获得证书之后再报考另一门,也是可以的。现在也有不少考生拿下了双证,在未来全国实行药店分级分类后,双证执业药师将拥有绝佳优势!
中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中药和西药比哪个更好?
中药与西药有各的优劣势,西药治标,它只是缓解你当前的症状,帮你减轻痛苦。西药一般不能治根(也就是本)。中药可以治本,对于慢性病相比西医有着不可言喻的优势。
a
目前来说,中药治疗肝硬化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中药不会像西药那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肝脏的二次损伤。中药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用能,减轻患者各种症状的反应,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肝硬化的原则:
(1)治病求本:肝硬化患者病位在肝,但正气大伤,津液亏耗明显,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下,应用养阴扶正为主,绝不能一味攻癌。若一味攻癌,忽视体弱之躯,癌症就有恶化可能。
(2)内外兼治:中医治疗癌症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古人“内外合治,其理相一”的原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b
(3)守方:治疗慢性病,坚持守方,医患都要有信心,不要大改处方,这也是中医名家的见解。所以日常的保肝治疗是必要,保肝治疗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肝硬化患者的保肝治疗可以用中药五味子的体恒健养肝片来进行。
(4)重视胃气:治疗慢性病,必须注意胃气。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
(5)加强护理:首先是精神的安慰,提高信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应易于消化,富有营养,顾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如多食鲜蘑菇、灵芝、鲜鲫鱼、牛奶等这些补硒的食物以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养肝片也有补硒的作用。所以很多肝硬化患者使用养肝片来保肝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c
还得看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所以不能一下定性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如果急性发作当然西医治疗及时。但如果慢性病,功能性疾病,那中医治疗还是比西医治疗,效果好。最好中西医一起治疗,会更好!
首选当然是西医,生活节奏太快要抓紧时间把病治好,后期再用中医慢慢调理身体。因为,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不能简单地断言哪种医学好或不好。以下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和文化
中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文化,渊源流长,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它强调“治未病”的思想,注重人的内在健康,强调“耐劳适度”的生活方式。西医则是西方现代医学文化的代表,注重科学实证和先进技术,强调对症下药,重视疾病的治愈。
二、治疗方法和效果
中医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治疗疾病,有一定效果。例如,针灸对痛症、神经衰弱、失眠等有显著疗效;中药对慢性病、肝肾功能损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西医则主要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疾病,其效果较为明显。例如,抗生素、免疫增强剂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手术可以切除或修复器官,治愈疾病。
三、疾病诊断和预防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全面了解病情,诊断病症的本质。西医注重形成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依靠严谨的实验和检测方法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重视从饮食、根据养生之道进行身体保健;西医则摆重量于注射疫苗、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两种医学在预防中,平衡好侧重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疾病预防。
四、人的整体健康
中医强调维护人的整体健康状态,认为人的体质、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对健康至关重要。西医则更强调对器官和系统的治疗,对于急性、危重疾病,西医方法的确效果显著,但是对于长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中医方法更为适用。
总的来说,中医和西医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中医注重治未病,西医注重治未亡;中医注重整体健康,西医注重器官及系统治疗;因此,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跟踪治疗的慢性病,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