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一年级孩子期中考试垫底,该教训他吗?

一年级孩子期中考试垫底,该教训他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7
  • 发布时间:2024-05-12 12:50:04
不行的啊,一味的批评肯定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考试没考好,孩子已经很伤心了。你这一批评肯定就水漫金山哭的稀里哗啦,听不进其他话了,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那么安慰她“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下次我们加油考的更好”,这样也不行,这么笼统
内容详情

不行的啊,一味的批评肯定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考试没考好,孩子已经很伤心了。你这一批评肯定就水漫金山哭的稀里哗啦,听不进其他话了,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那么安慰她“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下次我们加油考的更好”,这样也不行,这么笼统的说法,下次更努力?怎么努力?往哪使力?

孩子听不懂,失去了一次挫折教育的好机会。

那么如何能做的更好,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下办法。

开始谈话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语气尽量柔和、真诚,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如果当时自身情绪比较激动的话,不妨平静个三五分钟再来沟通。

考砸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家长在这个事情里最关注的不应该是分数,而是让孩子正视失败,从挫折里吸取经验。

这里家长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我们出于为了帮助孩子,考试没考好后会经常直接给他们安排任务,比如应该多做练习作业、报个辅导班什么的,但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如果孩子本身抗拒这个事情,就算是去上课了也不会好好听的。

家长需要做的是和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她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提问来进行沟通。

首先,承认失败,找出考得不好的原因。

家长:“没关系,这次考试确实考的不好,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原因”

让孩子知道哪里出的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孩子:“这个句子的含义没理解清楚,后面的结论就出错了”

没理解清楚,这个描述笼统不清晰,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深入挖掘问题,具体到知识点。

家长:“没理解清楚是老师讲的没理解还是复习的时候漏掉了”

孩子:“这个知识点老师讲的时候走神了,后面复习的时候也没特别关注”

至此发现问题的地方解决了, 心平气和,找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批评他

其次,发现做的好的地方,巩固优势

家长:“我看了这次的试卷,上次考试出现修饰方式的错误这次一个都没犯喔”

孩子:“那是的,上次做错后我每次在听课和复习的时候都会去关注句子的修辞手法的”

在针对错误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在做的对的地方也需要进行表扬,肯定亮点后会让孩子感到安慰,有成就感,也会记住做的好的地方总结经验。

最后,让孩子主动自发的提出改进意见

家长:“为了下次能有进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思考具体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孩子:“首先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不走神,然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

孩子:“课后复习的时候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这里时候家长可以一同讨论以后的具体操作模式,失败原因每条都提出针对方案,做成一个学习计划

失败并不是一无是处,,每次挫折都是成长进步的机会,每次失败都是教育的时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大声训斥宝宝会对他有影响吗

该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大声说话,小组讨论小声说话。

1、在课堂上:小学生应该在老师提问或发言时大声说话,以便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但是,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或与同桌交流时,应该使用小声说话,以免干扰到其他同学。

2、在公共场所:小学生应该使用适当的音量说话,不要大声喧哗或尖叫,以免影响到别人。

大声训斥宝宝会对他的影响有,孩子变得叛逆,精力不集中,孩子变得急躁,变得小心翼翼。

1、孩子变得叛逆

当孩子逐渐长大,他的叛逆心理就会增强,尤其是当孩子面对家长的吼叫时,更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因为孩子会认为家长的吼叫是语言上的暴力,于是,在性格上就会叛逆了。

2、精力不集中

孩子精力不集中跟家长的吼叫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担心做错事被父母斥责,孩子在做事情时会存在恐惧。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氛围成长,这样孩子的精力就不会不集中了。

3、孩子变得急躁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模仿父母,因此,如果父母多次对孩子大声吼叫,孩子便会模仿父母,性格上变得急躁,与其他孩子相处时更容易出现不友好的行为。

4、变得小心翼翼

父母的大吼,会使孩子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因为比起普通的批评,他们更害怕被家长吼骂。

扩展资料

有效方法

1、有耐心地去倾听

家长们如果和孩子发生争吵时,不妨先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毕竟倾听能够促进沟通。如果孩子在跟父母沟通时,发现父母并没有倾听他们的想法,孩子的内心会很难过。

2、安抚情绪,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如果做错事,父母不应该立即训斥孩子,应该跟他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而且,父母应该立即处理孩子所做的事情,如果父母只是现在记在心里,下一次跟孩子提起发生的事情时,孩子也许并不会记得了。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