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七律长征表达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七律长征表达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2 11:15:17
七律长征表达了红军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表达了红军英勇奋斗、坚持信仰、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环境和敌人的残酷追击,但始终不屈不挠地向前,用生命捍卫着理想与信仰。长征的精神也
内容详情

七律长征表达了红军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表达了红军英勇奋斗、坚持信仰、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环境和敌人的残酷追击,但始终不屈不挠地向前,用生命捍卫着理想与信仰。长征的精神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激发了无数人的斗志与奉献精神。

红军长征所表达的精神包括坚定的意志和信仰。面对困难和逆境,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相信革命事业的伟大意义,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忠诚和奉献的篇章,视死如归,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断奋斗。

长征还表达了红军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在艰苦的旅程中,红军内部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形成了一支紧密的队伍。共同分担困难,共同承担责任,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注重集体的力量,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红军精神的意义

1、红军长征还表现出红军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甘愿付出一切代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保护人民、解放人民是迈步长征的初心。

2、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向红军长征的精神致敬,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需要坚守信仰,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需要团结协作、互助互助,凝聚集体的力量;更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情,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纵观历史,每一次伟大胜利的背后都有着伟大的精神力量。红军长征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大家,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奋斗!

七律长征感受到了什么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从中闪现的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之至尊。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七律长征的品读?

七律长征感受到了什么如下:

《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于1935年10月定稿。

《七律·长征》作者简介: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七律长征的品读如下: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然而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铿锵有力的“不怕”二字,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勇敢顽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也明显暗示了对围追堵截的敌军更是不值一提。

“等闲”意思是“轻易;随便;平常”。“等闲”两字将困难轻轻一描,呼应了“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蔑视敌人、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蓝图,是“面”的体现。

作品原文及译文

1、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