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课,
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材为依托,以教师设计的课件为载体,创造性地设计学习过程。
内容: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考纲和翻阅与其相关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案,于上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以备课堂使用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通俗来讲:就是学生需要更多的靠自己,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1、意思不同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2、侧重点不同
教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性质不同 ?
教案是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导学案是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4、表达不同 ?
教案是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导学案是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学习指南,学习框架,教学大纲,学习计划。
1、学习指南:指导学生学习的文件,提供学习目标、重点内容和学习步骤的信息。
2、学习框架:给出学科或课程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进程和关键要点。
3、教学大纲:提供教学计划和大纲,包括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概述和教学方法。
4、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过程的文件,列出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
导学案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所以,导学案和学案可视为一样。
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至2课时;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1、定义不同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2、内容不同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3、目的不同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导学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
百度百科-导学案
百度百科-教学设计
就是发给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个方案要算费用的。
导学案:顾名思义,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的。导学案可以看作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导学案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也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要有梯度、分层次、可选择,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那些僵死、单调、不看对象的导学案,要求全班统一用,显然不行。
.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
案
”
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
“
导学案
”
内容认
真进行课本预习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
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
堂检测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
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
测
”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
分。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
行
“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
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
、讨论,形成组内共
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
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
测
”,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1)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
别在
“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
后反思
。(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
理,装订。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 “能记住”、 “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 红磷 ,说明 水中的白磷 说明 。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口器对树皮有力的作用么?当汽车停在山坡上时,汽车对坡面有压力么?磁铁吸在墙壁上,磁铁对墙壁有力的作用么?咱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力的方向又比较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我们让学生来画里的示意图,进而让学生比较这些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然后再用一用,用的过程中主用是区分压力和重力。最后让学生来总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如果是文本性的知识,建议老师们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何写好导学案
总之文本解读这一部分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达标测评
这部分的题目是基本题及中等学生的能力升级题,题量控制在
4—8个,最好有1—2道涉及本节课知识点的中考题。
四、学习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节所定的三维目标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提高
这部分题基本上是针对优等生的能力升级,避免这部分学生课上
吃不饱的现象。但题量不宜太多,应控制在1-3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