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山西大学研究生的难度并不是很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考的。虽然近两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但报考山西的考生增幅远低于全国。所以很多山西高校每年都会接收调剂生。
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历经117年办学历程,山西大学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秉承“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三十多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山西大学历史系好不好,想考研跨考历史学,好不好过啊,复试录取比
山西大学是山西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但是有些问题很有必要去搞清楚
我不是山西的,也不在那里读书。但是我曾经在考研论坛里,看过,考研的朋友说道,山西大学并不难考,但是山西大学的知名度和口碑真的是=======令人费解,在山西省内的评价就不太好。如果是从山西大学毕业后去当老师,那还不如考山西师大,山西师大的影响比山西大学好很多。
山西大学历史学很不错,至于为何学校名声这样似乎有点“声名狼藉”,我就不清楚了。
那个,考研论坛里有网友说道山西的中学有几年去外省招收老师,而不选择本地的师范毕业生,个中缘由我也是费解---
有一位,考研的朋友说她姐姐,考取了山西大学教育硕士,但是第一天上课,导师就说“恭喜大家,大家上“贼窝”了”、、、、我想,山西大学的部分老师是很好的,,可能是学校领导和政策以及其他方面有问题。
2.山西大学历史学研究生有几个下设的学科(比如中国古代史)第一个问题:每年的招生比例这些年变化波动很大。一般是20人左右,
第二个问题:山西大学历史是报多少要多少,大部分都是调剂调过来的。
第三个问题:山西大学历史根本就不行。一个师兄曾经说:山西大学的历史还不如别家的一个老师书籍多。可想而知。
第四:需要复试,试卷很容易,一般只要不是无比进来的就能过,
最后:中国历史系最先拥有博士点的四各学校为: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
现在最好的历史系学校为:北京大,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
建议学历史别去山西大学。一般不要不是名校的话就别轻易学历史。如果自己有天赋(注意这个词0,
3.我想报考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怎么报考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一样,因此在考试要求上也不一样,不管是考试科目、考试参考书上都有差别,所以你要报考什么学院,还是参考一下目标院校2010年的招生简章吧,招生简章上明确写着报考的条件,还有招生专业目 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等相关信息,别人间接告诉你的东西都和招生简章有出入,所以最权威的还是参考招生简章。
《全国各招生院校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你可以借鉴,或者直接到他们的网站上去搜!祝你成功!我推荐一些视频给你,老师会指导你选择专业和院校,还会对考研的流程、怎么备考等相关信息给你指导,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2010年考研入门指导》 《2010年考研初期三大选择》 不方便粘网址,怕说是广告,呵呵,你自己搜一下就可以! 这也是别人推荐给我的,听过之后启发很大,和你分享历年历史专业考研只有大纲,大纲中列出了考试的知识点,却没有提到具体的教材和参考书,因此给很多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复习带来很大的不便。如何进行历史专业的复习呢?考研教育.网建议广大考生可以采用一些许多高校都通用的权威教材。
今天,我们就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给大家推荐一下。 一、教材部分书名 作者 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朱绍候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张帆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编 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六卷本)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书部分书名 作者 出版社《中国历史十五讲》 张岂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简明史学史》 瞿林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史学概论》 庞卓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文选》 张衍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中国历史文献》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 胡乔木等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韩儒林等 中华书局《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三联书店 除此之外,考生平时还应多阅读一些历史学方面的期刊杂志,如《历史研究》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熟悉一些近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
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对备考对考研历史学的复习,尤其是跨专业考生的复习是相当有好处的。
4.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答:
2017级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分数线:政治45,英语45,专业课135,总分315。
二、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中国史: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
陈廷湘:《中国现代史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5.山西大学的文史专业怎么样你好,山西大学,地处山西省省会,千年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
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开办的山西大学堂,2005年5月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人民 *** 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文史类的话,文学院: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中学专斋。
2001年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文学院。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来,我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完善,下设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硕士化。
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传媒实验室、影视观摩室、报纸编排系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场所,总面积500平方米,有价值260万元的各种实验设备。其配置可满足本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像、摄影、编辑、观摩等教学、实验使用。
资料室使用面积为130平方米,现有图书25963册,专业杂志350种,价值58万元;影像资料350余种;并有全省唯一的学生书库,有图书1671册,同时每年增补300余册。古代文学研究所有专业资料室,藏书二万余种。
近十年来,本院教师承担了28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出版专著35部,多项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200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成为山西大学校一级研究单位。
首任中心主任为已故著名社会史学家乔志强教授,现任中心主任行龙教授,执行主任郝平副教授。中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积极开展以历史学为本位的多学科交流与对话的研究机构。
中心主要是以历史学为本位,并充分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政治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对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进行长时段的社会史研究,尤其注重在本土化社会的基础上凸显出历史研究的区域性特征;在追求总体史目标的同时积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从而增进对整个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另外,中心将在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地域性特质的研究范式和阐释架构,不断增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实现持续性的创新和进步,提升中心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关怀,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十多年来,中心已形成了稳定而富有学术潜力的四个研究方向: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二、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三、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四、三晋文化与地方社会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被学界同仁誉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镇之一。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史》、《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等。中心研究人员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五百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四十余项。
中心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2007年至2008年,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两项殊荣。
2008年10月,中心在近年来收藏的数千万件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社会基层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创办了“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不仅在资料建设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将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推向了学术前沿。 中心位于山西大学鉴知楼1-2层。
其中“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中心会议室、专家室位于2层;中心研究办公室、博士生、硕士生工作室、资料室和档案室位于1层。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行龙、郝平、张俊峰、胡英泽、韩晓莉、马维强、常利兵、李嘎 近年山西大学录取分数: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01 521 507 -- 5 本科二批 2008 472 540 493 -- 7 本科二批 2007 503 526 514 -- 9 本科二批 2006 480 498 489 -- 6 本科二批 2006 480 498 489 -- 6 本科二、三批 2005 445 463 454 -- 6 本科二批 2002 413 -- -- -- -- 不详。
(1)华中师范大学
1、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免费教育试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校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学院现有两系(历史系、文化学系)、四所(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20人。学院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区域文化史、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并培养教育硕士(历史学科)。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学院在2003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
(2)华南师范大学
1、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位于广州市。历史文化学院在原华南师大历史系的基础上于2005年成立。现有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20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共27人,占总人数的73%,形成了高职称、高学历、低年龄的师资结构。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现有省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3人。学院还通过派出教师到海外讲学、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培养教师。教师爱岗敬业,有省优秀教师3人。学院挂靠有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华二十四史研究中心”,设有历史学系及历史研究所、岭南文史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历史学系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历史教学法等教研室,拥有收藏丰富、较为齐全的专用资料室和文物室等。学院现具有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3)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简称“辽大”,是一所辽宁省主管的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序列的唯一辽宁省属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创建于1953年,截止2010年,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学院有历史学(包括历史学(满族历史与文化方向)祖专业,只招收辽宁省内学生)、档案学和考古学三个专业,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档案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学、九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东北边疆与民族”学科方向被列为国家“十五”“211”重点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省、校两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是校重点学科。
据官网资料显示,历史学院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
(4)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始于1938建立的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学院拥有国家历史学文科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湖湘文化研究、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具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现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已形成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史、欧洲近现代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政治史和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西方古典文明、世界地区国别史、近现代国际关系等相对稳定又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中国史一级博士授予权,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熊希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湖南省文科最早的博士授予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课程与教学论等6个硕士点。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评估为B-,与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高校处于一个层次。
(5)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均为国内外名校博士。该所编辑出版《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辑刊,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与韩、日、德、美、澳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学术界建立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本一级学科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四个学科方向,均突出海洋文化内涵研究的史学特色,注重对英、日、朝(韩)语水平较高的国内外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
(6)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简称山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学院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重大学术平台,下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硕士点。
学院下设四个系:历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档案学系等。
一个历史学一级学科,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和九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档案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十七个研究所(中心)。
(7)云南大学
云大位于云南昆明,有呈贡、东陆两个校区。云南大学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云南大学历史系隶属于人文学院。
学院开设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中国史、专门史等30余个个硕士点;有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一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
专业设置
学术学位: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民族史。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8)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简称“贵大”,创始于1902年,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是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贵州大学的直属院系。
贵州大学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42年,持续办学至今,为“国立贵州大学”以来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专业之一。2016年5月,按照学校学科调整安排,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所属历史系、民族学/人类学中心与原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合并,共同组建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
学院现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有省管专家2人、省**参事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讲师13人;教师年龄结构优化,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人员比例高,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教师比例为76%,高级职称教师占69%。
(9)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1956年,时为郑州大学七个初创系科之一。2004年历史与考古系更名为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考古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学科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科技史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含校内**),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讲师9人。
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将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以及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及科学技术历史,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经济史、科技史。
相对容易。
考取山西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相对容易。
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名气、排名等,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山西大学是非211高校,所在城市位于山西。
山西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也是反映该校考研难不难的重要指标。
山西大学考研难度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不难,否则就难。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英才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1953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校名。
学校拥有坞城校区、东山校区、大东关校区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8亩,建筑面积116.64万平米;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1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3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77人,设有本科专业87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