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的惨叫如雷贯耳,很多大学生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再来分析一下有些大学生毕业就是高工资的事情。首先,个人能力差别,自古英雄出少年,每年快一千万的毕业生,出一些青年才俊,不足为奇。其次,原来单位的那些人,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体系落后,新知识接受得慢等因素,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这方面的优势,容易掌握先进知识。再次,工资低了人家也不来呀。最后,适时跳槽的重要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没看到的是人家是大学生里的优秀分子。
说说上海的情况。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先不论学历高低,就本科来看,收入差异是很大的。我见过到手三四千一个月的,也见过到手五位数的。但是这两者的行业,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这儿公立学校的老师一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税后,到手估计七千左右,那加上零零总总的节日费,奖金,可能会达到月入过万的水准,但是也不会再高了,总体13-16w。
那些四五千一个月到手,奖金又几乎没有的旁友,大多是传统制造业一些非核心部门,或者是国企下属,体制内下属各种单位部门,工作很闲适,没有压力,准时下班,而且上班也没啥活干,我简称他们“躺赢”。这类朋友,基本上是家境殷实有好几套房产的,不需要努力工作。那么再来看看我们一毕业就月薪过万在干啥。大体都是技术核心部门,或者是金融核心部门,或者是业务提成的营销岗位,大厂名企的相对重要岗位。这类朋友,996先不说了,头发渐渐消失,每日殚精竭虑要么肝项目,要么肝业绩,还要承受上司或者甲方爸爸的各种神奇要求。按照时薪来算,他们可能还比不过月薪五六千的……都是自己干出来的。
对了,还听说有些岗位的公务员也是月入过万,并且挺闲的,但应该是少数,公务员现在的待遇也不算太好了,工作量也变多了。亲身体会第一年毕业也算是净到手了15-16w(含试用期),但那真是累,感觉自己日渐肥胖变丧没有休息……最后决定及时止损果断转型,宁可少挣点钱,多来点快乐。不管在哪里,工资差距都是很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高薪。
从长期来看,就业市场总体趋势是相对公平的。付出多少,收获多少。不知道题主具体是干啥的,你可以看看未来这个岗位的发展,因为有很多工作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开始收入少,到后面飞速上涨。也有一开始看着不错,实际后劲不足,没有发展空间。如果你调查下来发现,既没有发展空间,又比不上同龄人,那趁年轻,赶紧转型8。
本生出来一般工资3万-10万不等,一本大学可以月薪2万。一个大学生的月薪和大学学的专业有关,如果一个一本大学的毕业生临床专业毕业,进县级以上医院当临床医生,月薪能达到2万元。如果你的专业对口,然后工作专业性比较强,那你的工资相对来说要高很多,刚出校园一年,大概基本工资都是一般在三四千,这主要看个人能力,不能一概而论,当然,如果刚出校园一年就不能把钱看的太重。好像出来参加工作如果是在国企的话,不会看你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是算本科。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本科出来第一年算是见习,一个月大概4000多元,本科第二年转正了就是助理级,大概6000多元,再后面涨得就比较慢了。不过一本的,如果你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那么你上升的空间比较大。
无论是哪个学历,起薪点都是:985院校>211院校>一般院校。
985院校毕业生起薪点比211院校的高1000元左右;211院校毕业生比一般院校的高1000-4000元。
其中专科毕业生的起薪点差距受来源院校的影响最小,不同院校相差1000元左右;而博士及以上毕业生受来源院校影响较大,起薪点:985院校远高于一般院校,高出约5300元;211院校高出一般院校约4500元。
202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将创新高,已经突破千万,这么大数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毕业的薪资普遍是多少呢?其实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的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咱们先说说不同的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薪资之间的差距。一般是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的薪资要远高于普通大学的,特别是211、985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其薪资要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要高不少,而且找工作相对要容易很多。很多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已经和来学校招聘的企业达成一致意见,签了满意的office,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有个好的学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好的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基本薪资能达到1万元以上,而非重点大学很多毕业生连5000也达不到,就算是在一个城市,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也会差2000元甚至更多。
再说一下地域对毕业生薪资的影响,发达沿海地区毕业生的薪资远高于不发达的内地城市。沿海城市特别是京沪广深地区,大企业比较集中,机会较多,企业的普遍起薪点也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毕业生流向这些大城市的原因。而不发达的内陆城市,规模化大企业很少,地方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所以企业给毕业生开出的薪资也相对较低。同专业的毕业生,内陆的双一流大学的薪资还比不过京沪广深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这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一个影响毕业生薪资的因素就是毕业生自己的专业,市场上需求量大的专业一般找工作比较容易些,薪资也相对较高一些。比如软件开发、计算机编程等专业,这几年就比较吃香,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薪资就高一些,所以高考的时候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选择对了,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一点也不发愁。
综上所述,毕业生的薪资和地域、学校、专业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沿海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薪资能达到8000-10000,内陆城市重点大学毕业生薪资能达到5000-7000,这就是一个大概数字,大家有不同看法的,欢迎留言补充。
即便在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
“金三银四”招聘季即将拉开帷幕,2023应届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截至目前,2021届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职场满一年,他们的薪资情况与工作满意度给等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薪资是求职者最关注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认为是职场中的高薪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2700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根据麦可思曾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分区间来看,38.4%的2021应届生毕业起薪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月薪6000~8000元的应届毕业生占比23.7%。而近期在网上被频繁讨论的“月入过万”群体,在应届本科生里只占6.1%,该比例高于2020届的(4.3%),但依旧是极少数人群。
即便是一些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2021届本科生从业平均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781元),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6508元),运输业(6351元),金融业(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高薪行业,大学生的涨薪空间较为乐观,但行业仅能涵盖少量职场人。在毕业三年后(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破万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10691元。
麦可思研究认为,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受行业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2021届)毕业初期月收入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届)的平均薪资可达到11281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年轻职场人在注重薪资水平的同时,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加看中工作的幸福感。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中,担任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职业的本科生,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业,较之“月入过万”存在差距。尽管在求职过程中,工资是应聘者最关注的部分,但 “工资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来受到欢迎。
近半数职场人优先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期待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活中,对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充满期待。
大学毕业后一般工资都在2000到4000中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一种情况就是你很优秀,在一种情况就是你找不到工作,其实,大学毕业后,刚进入职场,工资的高低不是关键问题。我要是你自己能干什么?你会干什么?你有哪些技能?
大学毕业后如果是进的企业比较好,或者自己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适合自己,刚开始就不必要在意到底有多少工资,完全可以放手去干自己这份工作,钱可以慢慢挣,但适合自己的工作,错过这一次就还得很辛苦的去找下一个。其次,如果说自己对工作不是很满意,也不必在意工资的高低,就当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努力的把工作做好,不计回报,这样才能从刚开始锻炼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至于到自己工作后期养成懒散的习惯。
大多数人从大学出来都很在意自己的工资高低,有很多不是985 211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一般都找不到很好的工作,还有很多,他们是985 211大学毕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工资也是从2500起步,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工作都做不好,该掌握的技能都没有掌握,怎么谈工资,只能是我们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这个工作,而且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之后才能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职位,工资。
还有就是如果工作刚刚起步,都让领导发现你很在意自己工资的高低,他会很反感你,有可能你还有被辞退的风险。
总之,工作刚刚开始,本人感觉多少工资都是算可以的。关键是要看自己后期怎样发展,如果有发展的潜力,就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发展潜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另谋出路。
很多人说现在本科生不值钱,本科生很多。仔细想想这些话,是真的。现在学历贬值确实是个问题。
很多本科生毕业后,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基本都会进入社会找工作。社会工作还是很难找的,就算找到工资也不会太高,除非过着“996生活”。
据统计,现在大学生的毕业工资分为五个档次。让我们看看你在哪个档次,看看你是不是在拖后腿。
低档工资:2995元。我觉得这个工资应该是文员之类的。毕竟文员的工作不算太辛苦,但是工资也确实低一些。
普通工资:2995-7000元。这个水平的大学生比较多。中产收入:7346-20000元。这个水平的本科生,几年后应该一直在做组长或者主管,然后是985大学的毕业生。
高薪阶层:20600—36589。这个水平的学生可能比较少,基本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者自己创业的学生。
超高薪班:36589,相信这个水平的同学会少一些。超高薪和低薪相比的话,差距真的太大了。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其实现在这种情况挺正常的。如上所述,现在处于学历贬值阶段。很多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都不能如愿月薪上万,基本上工资只有3000-4000元。
目前就业市场几乎饱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再加上疫情,很多企业为了安全停止招聘,很多民营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已经面临倒闭。
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想考“铁饭碗”。毕竟“铁饭碗”工作稳定,工资可观。但由于竞争激烈,普通大学生上岸的几率也很小。
这还是要看个人,遇到自己能力好,好的公司,有好的上司,工资也可以磨磨蹭蹭。
另外,根据专业的不同,工资水平也不同。例如,人们经常嘲弄的太空机是电脑产业,这份工作工资很高。基本上,只要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至少5600,1,2年,月入就能超过一万韩元。
这一行的平均工资也在1万韩元以上,所以这一行的工资还是很可观的。只是因为电脑行业的压力普遍很大,所以这个行业大部分35岁以后不能做。
即使你认为你还能再奋斗几年,大部分公司也不会再愿意了。一毕业就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到了35岁他就会甩了你。因为这么残忍,这个行业也是吃青春饭的。
另一个行业工资一直停留在那个特定水平。例如,在会计行业,刚出去的时候约有4,000人,工作2 ~ 3年后,4 ~ 6,000人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你不考更高水平的证书,你就没有可能加薪。
但是这些都只是行业的相对方面,修行还是在个人身上。我们出去工作后永远不能原地踏步,所以至少要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工作两三年后,我们可以有足够的经验和老板叫价。如果他不给我们升职的印象,我们可以考虑跳槽到别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的工资更高,或者是刚开始的话,公司可以给我们主管职位,这时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总之,56000的水平是绝大多数人的现状,但优秀的人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大家会想尽办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工资与自己的才能相称。
产业差异,地区差异,
你是什么专业,在什么公司,在哪里?
没有这些条件都导致工资的不一样哦